第123章

痞满门

病机

《内经》曰:备化之纪其病痞。又云:太阴所至,马积饮痞膈。

《原病式》云:痞与否同,不通泰之谓。精神、荣卫、血气、津液出入流行之纹理闭密而为痞也。

病机

成无己云:伤寒心下痞满者,不经下后则有吐下之殊,若下后则有结胸、痞气之别。

未经汗下而心痞满者,当吐之下之,要在随其邪气之高下而泄之也。若邪气在表,未应下而强下之,邪气乘虚结于心下,实者硬满而痛,为结胸,虚者满而不痛,为虚痞,须审别之而用后之治法。

病机

伤寒痞满乃因寒伤荣血,心主血,邪入于本,故为心下痞。仲景泻心汤数方皆用黄连以泻心下之土邪,至于酒积杂病,下之太过,亦作痞满,亦是血证,何也?盖下多则亡阴,亡阴者则损脾胃,谓脾胃水谷之阴亡也,故胸中之气及其血虚而下陷于心之分,故致心下痞满,宜理脾胃,以血治之。若全用气药通利,则痞益甚,而复下之,气愈下降,必变为中满鼓胀,非其治也。

《此事难知》曰:伤寒痞者,从血中来,从外之内,从无形;杂病痞者,亦从血中来,从内之外,从有形。故无形以苦泻之,有形以辛散之。《玉机》云:痞满之病患皆知气之不运也。独东垣指以血病言之,谓下多则亡阴而损血,此前人之未论也。世之用气药治痞而不效者,盖不知此理故也。

病机

《直格》云:伤寒里之阴分已受热邪,是病发于阴也,或热微,下证未全,误下之早,则里热除去,表热乘虚入里而作痞也。故仲景攻痞,多用大黄、黄连、黄芩,寒剂中或加干姜之类者,是以辛热佐其寒药,欲令开发痞之怫热结滞也,非攻寒耳。

病机

丹溪曰:痞满与胀满不同,胀满内胀而外亦形,痞则内觉痞闷而外无胀急之形也。

盖由阴伏阳蓄,气血不运而成,位心下中央, 满痞塞,皆土邪之所为也。有因误下,里气虚,邪乘虚而入于心之分为痞者,有不因误下而得之,如中气虚弱,不能运化精微为痞者,有饮食痰积不能施化为痞者,有湿士太甚邪着心下为痞者。

脉候

《脉经》曰:痞脉浮坚而下之,紧反入里,因作痞,按之濡,其脉上浮,或寸沉关浮而弦,脉濡弱,弱反在关,濡反在颠,微反在上,涩反在下。微则阳气不足,涩则无血,阳气反微,中风汗出而燥烦。涩则无血,厥而且寒,阳微不可下,下则心下痞坚。

治法

《玉机》云:古方治痞用黄芩、黄连、枳实之苦以泄之,浓朴、生姜、半夏之辛以散之,人参、白术之甘温以补之,茯苓、泽泻之咸淡以渗之,随其病之所在以调之也。既痞有湿,惟宜上下分消其气。果有内实之证,庶可略与疏导。世人苦于痞寒,喜行利药,以求速效,临时通快,痞若再作,益以滋甚,是皆不察夫所谓下多亡阴之意也。如结胸是实邪,大陷胸汤主之,痞是虚邪,须诸泻心汤散可也。

治法

《保命集》云:三阴三阳之标本,治各不同,有因寒药而为热痞,大黄、黄连之类也;有因寒热药阴与阳不利而痞,大黄、黄连加附子之类也;有因辛热药多而寒药少者,阴盛阳虚而痞,半夏、甘草、生姜泻心三方之类。泻心汤者,非泻心火之热,泻心下之痞也。通而论之,其药阳多阴少,盖病发于阴而得之,大黄黄连泻心汤独为阴,心下痞而脉疾一证,桂枝从用,从太阳浮弱所变,余皆阴阳杂用。

治法

丹溪曰:痞满之证不一,有因伤寒下早而作痞者,枳壳桔梗汤、小陷胸汤之类是也。

饮食填塞胸中而作痞者,保和丸、东垣枳实导滞丸、木香化滞汤之类是也。饮食后因胃气寒,饮食不消而作痞者,宜吴茱萸、砂仁、藿香、草豆蔻之类温以化之。脾气虚弱,转运不调,饮食不化而作痞者,宜白术、山楂、神曲、麦芽之类以消之。大病后元气未复,胸满气短者,补中益气汤、陈皮枳术丸、木香枳术丸之类。伤寒下多则亡阴而痞者,四物汤加参、苓、白术、升麻、柴胡,少佐以陈皮、枳壳之类。肥人心下痞满,内有湿痰留饮,宜苍术、半夏、砂仁、茯苓、滑石;瘦人心下痞,乃郁热在上焦,宜枳实、黄连以导之,葛根、升麻以发之。大凡心下痞满,须以黄连、枳实而参以脉证虚实而调之可也。

痞有痰挟血成窠囊者,用桃仁、红花、香附、大黄之类治之。实痞大便秘者,浓朴枳壳汤主之。

虚痞大便利者,芍药、陈皮治之。饮食倍伤而痞者,宜消导之。胸中窒塞上逆,兀兀欲吐者,因而越之。

治案

滑伯仁治一人,苦胸中痞满,愦愦若怔忡状,头目昏痛,欲吐不吐,忽善忘。时一臂偏痹,脉之关以上溜而滑沉而有力,曰积饮滞痰,横于胸膈。盖得之浓味醇酒肥腻炙爆,蓄热而生湿,湿聚而痰涎宿饮皆上甚也。王太仆云:上甚不已,吐而夺之,治法宜吐。俟春日开明,如法治之,以物探喉中,须臾,大吐黑色顽痰如胶饧者三四升,一二日更吐之,三四次则胸中洞爽矣。

《正传》一人因夏秋劳苦,冬间得痞满证。历数医皆与疏气耗散之药,皆不效。两手关脉皆浮洪而弦涩,关后脉皆沉伏。此膈上有稠痰,脾土之气敦阜,肝木郁而不伸,当用吐法,木郁达之之理也。值冬月降沉之时,未可以行此法。且先与豁痰疏肝气,泻脾胃敦阜之气,用平胃散加半夏、茯苓、青皮、川芎、草龙胆、香附、砂仁、柴胡、黄连、栝蒌等药,病退十有三四。待次年二月初旬,为行倒仓法而安。

药方

(《局方》)七气汤 治七情所伤,忧思郁结脏腑,气不和平,心胸痞闷。

半夏(制) 茯苓(各二钱) 浓朴(制,钱半) 紫苏叶(一钱)上水盏半、姜三片,煎八分,温服。

(东垣)大消痞丸 治一切心下痞满,及年久不愈者。

干生姜 神曲(炒) 甘草(炙。各二钱) 猪苓(二钱半) 泽泻 浓朴(制) 砂仁(各三钱)半夏(制) 陈皮(去白) 人参(各四钱) 枳实(麸炒,半两) 黄连(土炒) 黄芩(土炒。各六钱)姜黄 白术(各一两)上为末,汤泡蒸饼丸,小豆大。每服五十丸至百丸,空心白汤下。

(东垣)浓朴温中汤 治脾胃虚弱,心腹胀满疼痛,时作时止。

浓朴(姜汁炒) 陈皮(去白。各一钱) 茯苓 草豆蔻 甘草 木香(各五分) 干生姜(一钱)水煎温服。

(东垣)木香化滞汤(一名消痞汤)治因忧气郁结中脘,腹痛心下痞满,不思饮食。

川归 枳实(炒。各四分) 陈皮 木香(各六分) 柴胡(七分) 甘草(炙) 草豆蔻(各一钱,面包煨) 半夏(钱半) 红花(一分)水二盏、姜五片,煎八分,温服。

(东垣)黄连消痞丸 治心下痞满,壅滞不散,烦热喘促不安。

泽泻 姜黄(各一钱) 干姜(二钱) 甘草(炙) 茯苓 白术(各三钱) 陈皮(半两)猪苓(半两) 枳实(麸炒,七钱) 半夏(制,九钱) 黄连(一两) 木香(钱半) 黄芩(二两炒)上为末,蒸饼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

(《拔萃》)黄连消痞丸 治心下痞满,小便不利。

黄连(炒,两半) 黄芩(炒,三钱) 枳实(一两) 干姜(二钱) 茯苓 白术(炒) 甘草(炙。各半两)猪苓(半两) 陈皮(七钱半) 泽泻(一钱) 半夏(制,一两三钱) 姜黄(钱半) 砂仁(三钱半)浓朴(制,半两)上为末,蒸饼丸,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白汤送下。

(东垣)失笑丸(一名枳实消痞丸) 治右关脉弦,心下虚痞,恶食倦怠。开胃进食。

干生姜(一钱) 甘草(炙) 麦芽 白茯苓 白术(各二钱) 半夏曲 人参(各三钱)浓朴(制,四钱) 枳实(曲炒) 黄连(各半两)上为末,蒸饼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白汤下。

(东垣)木香顺气汤 治心腹胀满。

木香 益智 陈皮 草豆蔻(各五分) 浓朴(姜炒) 青皮(各四分) 茯苓 半夏(各六分)干姜 吴茱萸(各三分) 当归 升麻 柴胡(各一钱)水盏半,煎八分,温服。

(东垣)黄芩利膈丸除胸热,利膈痰。

生黄芩 炒黄芩(各一两) 半夏 黄连 泽泻(各半两) 南星 枳壳(炒) 陈皮(去白。

各三钱) 白术(二钱) 白矾 萝卜子 小皂角(各一钱)上为末,蒸饼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忌酒面鸡鱼肥腻。

(丹溪)枳术丸助胃消食,宽中去痞。

白术(四两) 枳实(二两)上为末,荷叶包烧饭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后白汤下。

(丹溪)橘皮枳术丸 治同前。

橘皮 枳实 白术(各等分)如前法丸服。

茱连丸 治痞满。

吴茱萸(三两) 黄连(八两)上为细末,米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后白汤下。

药方

(《活人》)桔梗枳壳汤 治伤寒痞气,胸满欲绝。

桔梗 枳壳(各三两)上咀,作三服,每服水二盏煎一盏服。

(《宣明》)槟榔散 治伤寒阴证下后成痞,满而不痛,按之虚软。

槟榔 枳壳(等分)为末,每服三钱,黄连汤调下。

(《宝鉴》)三脘痞气丸 治三焦痞满,水饮停积。

木香 白豆蔻 青皮 三棱(炮。各一两) 槟榔(半两) 沉香 大腹子 陈皮(各一两)砂仁 沉香(各半两)上为末,糊丸,小豆大。每服三十丸,加至六十丸,陈皮汤下。

药方

(仲景)大黄黄连泻心汤 治心下痞,按之濡,关上浮,或寸沉关浮而有热者。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上锉,以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渣,分温再服。

(仲景)附子泻心汤 治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脉沉迟也。

大黄(二两) 黄芩 黄连(各一两) 附子(一枚,泡去皮另煮)上锉,以麻沸汤渍之,须臾,绞去渣,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仲景)半夏泻心汤 治汗下后身寒痞满而呕,饮食不下,脉征,按之不痛,非柴胡证。

半夏(半升,洗) 黄芩 干姜 人参(各三两) 黄连(一两) 甘草(炙,二两)大枣(十二枚)上水一斗煮六升,去渣,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仲景)生姜泻心汤 治汗下后胃中不利,干噎食臭,自利肠鸣,胁下有水气,而心下痞满。

半夏(半升,泡) 黄芩 人参(各三两) 黄连(一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十二枚)干姜(一两) 生姜(四两)上水一斗煮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服,日三次。

(仲景)甘草泻心汤 治下后腹中雷鸣,心下痞硬,再下之痞益甚。此非结热以其胃中虚,客气上逆也。

半夏(半升,泡) 黄芩 甘草(各三两) 黄连 干姜(各一两) 大枣(十二枚)煎法同上。

(仲景)大陷胸汤 治伤寒下早而成结胸痞满,手不可按。

小陷胸汤 治伤寒小结胸而痞不痛者。(二方并见伤寒门。)(《医林》)加味陷胸汤 治热壅痞满,胸膈痛,或两胁痛。

枳壳(麸炒) 桔梗(各四钱) 半夏(泡) 黄芩 栝蒌子 黄连(各二钱) 麦门冬(去心,二钱)上咀作二服,每服姜五片、水二盏,煎八分食远服,利下即安。凡疟利病后发热留滞胸膈,及其饮酒过度胸满结痛,亦宜服此,神效。

一法只用小陷胸汤加桔梗、枳壳甚效。

栝蒌实散 治胸胁痞满,胸中微痛引背喘急妨闷。

栝蒌实(另研) 枳壳(麸炒) 半夏(泡) 桔梗(各等分)上为细末,姜汁糊丸,小豆大。每服五十丸,姜汤下,煎服亦可。

破气汤 治妇人气上逆,胸膈作痛满闷。

乌药 香附子(各钱) 紫苏 陈皮 檀香 姜黄 砂仁 甘草(炙。各钱半)上咀,作二服,每服水二盏、姜三片、葱一茎,煎八分去渣,入沉香、木香末各五分调服。

(《金匮》)栝蒌薤白饮 治胸痞之病,喘息咳唾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下紧数,薤白白酒栝蒌饮主之。

栝蒌实(一枚) 薤白 白酒(二升)上三味同煮一升半,分二服,食后温饮。

(《医林》)开结枳实丸(一名木香利膈丸)治湿痰痰饮,胸膈痞闷,时作鸣声。

枳实(炒) 白术 半夏(制) 南星(泡) 明矾(枯) 大黄(各半两) 牵牛(头末,二两)皂角(炙,去皮弦子) 旋复花(各一两) 青皮 木香(各五钱)上为末,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五丸,米饮下。

(《秘藏》)木香消痞丸因忧气郁结中脘,腹皮微痛,心下痞满,不思饮食。正所谓治气不效,须如此药,加当归、红花方有效也。

木香 干姜(各半两) 甘草(炙) 半夏(各一两) 陈皮 归尾(各三钱) 柴胡(四钱)红花(五分)上为末,酒糊丸,小豆大。每服七十丸,韭汤下。

(东垣)加味补中益气汤 治内伤心下痞。(方见虚损内伤门。)脉缓有痰而痞,加半夏、黄连。脉弦,四肢满硬便难,而心下痞,加柴胡、黄连、甘草。

大便秘燥,加黄连、桃仁,少加大黄、当归身。心下痞控闷者,加白芍、黄连。心下痞腹胀加五味子、白芍、砂仁,如天寒少加干姜或桂。心下痞中寒者,加附子、黄连。心下痞呕逆者,加黄连、生姜、陈皮,如天寒加黄连,少入丁香、藿香。能食而心下痞,加黄连五分、枳实三钱。如不能食心下痞,不可加,只根据本方服。

药方

《斗门方》治胸膈壅滞,去痰开胃。酒食所伤,用半夏为末,以姜汁和作饼子,用湿纸包于慢火中煨,令香熟,水二盏用饼子一块入盐五分,煎一盏温服。

《经验方》治凉物过饱不消,遂成痞嗝,用马牙硝一两淬之,吴茱萸半升陈者,煮取浓汁,投硝乘热服,良久未转,更进一服,立愈。

《千金方》治胸痹气壅满,心膈不利,枳实二两麸炒为末,无时以清粥饮调下二钱。

唐韦迪《独行方》治卒得胸痛,瘥而复作者,用薤根五斤捣,绞汁饮之立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