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解經
十四 科判
經開三分是常規 序分流通佛化儀 全此初文名序分 六般成就眾應知 為此具囗淨土說 其中數節極難思 證信文中便發起 貫於六種總希奇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十五 三 信聞時主及說處中
(初總入智用之源)。
如是囗指圓妙理 阿難自道我親聞 說聽一時同一會 婆伽法報本無分 光明藏是如來藏(此是內熏。亦名因熏。真正教法是外熏。亦名緣熏。內外因緣備具。即成佛道。三界眾生。闕外緣熏故。輪迴六道) 內熏久已積緣熏(聞熏熏如來藏。破和合識。故成佛也) 諸佛神通光相等 皆從此出數如雲 如來為欲談真妙 入斯三昧絕諸緣(緣是動用) 三昧此方云正受(不受正受也。如明鏡虗極時見萬像) 虗含萬像寂魔軍(含萬像而無念無為。有念皆屬魔境。佛〔難〕已離。現同其迹。故入正受)
一切如來。光嚴住持。是諸眾生清淨覺地。身心寂滅。平等本際。圓滿十方。不二隨順。於不二境。現諸淨土。(此段有三唱。一釋經文二釋淨土。三引證)。
十六 明與凡聖同體及稱真現土
世尊定裏合如如(心真如本覺。凡聖一味。清淨性體) 此處塵沙佛所居(聖同) 亦是眾生真覺地(凡同) 身心寂滅等空虗 圓滿十方平等際 具於不二絕諸餘 不二境中方起用 現諸淨土法筵初(從體起用。現淨土法會。是圓覺法筵之冣初)
十七 釋淨土說經之由
淨土說經文顯著 真身法主理照然 豈類諸餘不了教 化身穢土應初緣 藏裏深經十五本 亦皆淨土所流傳 今有疑云無說處 是將竹管欲窺天
十八 指論為證
佛地論中釋此格 數番問答甚精微 愽學利根方可解 凡常淺識豈能知 淨土所談為決了(稱智語境之說十五本經) 閻浮所說是權宜(諸淺機說餘一切經) 華嚴淨穢融通境(識智融通。淨穢無礙。說華嚴經) 別是圓宗不可思(華嚴是別教一乘)
與大菩薩摩訶薩十萬人俱。其名曰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普眼菩薩。金剛藏菩薩。彌勒菩薩。清淨慧菩薩。威德自在菩薩。辨音菩薩。淨諸業障菩薩。普覺菩薩。圓覺菩薩。賢善菩薩等。而為上首。與諸眷屬。皆入三昧。同住如來平等法會。
十九 列眾總歎
同體因緣稱法身 菩提薩埵百千人(十萬) 十二列名為上首 與諸眷屬等彌綸 皆入甚深三昧海 皆融影像十方身 各問一門微妙義(如下所列) 為諸末世結圓因
二十 述十二菩薩所問法門
妙德初微本起因 普賢次問漸修真 普眼圓融因果相 金剛質難聖凡身 逸多推究輪回本 淨慧倫排證悟人 威德已開三種觀 辨音又問幾般輪 淨業斷除人我體 普覺離病託師親 圓覺道場圓頓悟 善首流通妙法輪
南無大慈大悲(云云十二禮)。
至心懺悔
夫欲懺悔者。必先歸敬三寶。所以者何。三寶是一切眾生良友福田。若能歸向者。滅無量罪。長無量福。能令行者。離生死苦。得解脫樂。是故弟子(某甲)等。歸依十方盡虗空界一切諸佛。歸依十方盡虗空界一切尊法。歸依十方盡虗空界一切聖眾弟子。今日懺悔正言。無始已來在凡夫地。莫問貴賤。罪自無量。或因三業而生罪。或從六根而起過。或以內心自邪思惟。或藉外境起於染著。如是乃至十惡增長。八萬四千諸塵勞門。然其罪相。雖復無量。大而為語不出其三。一者煩惱。二者是業。三者果報。此三種業。能障聖道。及以人天勝妙好事。是故經中。自為三障。所以諸佛菩薩。教作方便懺悔除滅。此三滅者。則六根十惡。乃至八萬四千諸塵勞門。皆悉清淨。然此三障。皆從根本無明而起。故經云。獨頭無明。為煩惱種。從無始受身。經無量劫。則劫不可數。一一劫中。愛種種身。則身不可數。一一身中。所起種種煩惱。則煩惱不可數。一一煩惱所造三業。猶如微塵。則業不可數。一一惡業感報。如恒河沙。則報不可數。一一報中受苦萬端。則不可數。如是等苦皆由無明。無明既是三障根本。今欲懺除三障。理須先懺無明。然夫懺悔有事懺有理懺。懺無明者。唯是理懺(無明者。迷於實理。今但悟理。則無無明。故當理懺。然無明是本。義達其中。則枝末三障。亦展轉除滅。故維摩經中。優婆離為二犯律比丘懺悔。維摩詰呵云。無〔量〕增此二比丘罪。當直除滅。勿損其心。所以者何。罪性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如佛所說。心垢故眾生垢。心淨故眾生淨。心亦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如其心然。罪垢亦然。不出於如如。優婆離。以心相得解脫時。寧有垢不。我言不也。維摩詰云。一切眾生心相無垢。亦復如是。唯優婆離。妄想是垢。無妄想是淨。顛倒是垢。無顛倒是淨〔耳〕。我是垢。不取我是淨。諸法皆妄見。如夢如燄。如水中月。如鏡中像。以妄想生。其如此者。是名奉律。乃至時比丘疑悔即除。發阿耨菩提心。難曰。觀罪性空。罪即滅。觀福性空。福性空。福亦應滅)。答曰不也。以罪違性。福順性故。真性望罪能治。能治顯時。所治之罪即滅。望福是能生。能生顯時。所生之福不盡。金剛經云。無住相布施福德如虗空等。又普賢觀經及華嚴隨好品亦云二種懺。觀經明晝夜精勤形佛等。即是事懺。觀心無心。從顛倒起。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即是理懺。隨好品中。等眾生界。善身語意業。懺除諸障。即是事懺。觀諸業性。非十方末心住於心。從顛倒生。無有住處等。即是理懺。事懺除末。理懺拔根。又事懺除罪。理懺除疑。懺除三障。則兼事理。今當理懺。理懺者。觀其性空。今唯當經欲其欲顯其空。光明行相。此明者隱密難辨。辟支羅漢冥若夜遊。法相大乘亦未窮本。但說六七識中起者。故與癡數行相無殊(唯識云。三毒中之癡。便具無明。第八識無覆。七識中方有癡愛。前六識方具三毒也)。勝鬘經中。方說住地無明。起信論中。名為根本不覺(論中說不覺為因。與本覺和合。非一非異。名阿賴耶識。從此轉生七識。方有癡數。故癡與無明。本末異也)。禪宗語論。都號為迷。今為辨明。眾等諦聽。其行相者。則迷真執妄。起信論云。不如實知真如法一故。不覺心動。而有其念。即是迷真。此經云。妄認四大。為自身相等。即是執妄。言其空者。起信論云。念無自相。不離本覺。此經云。此無明者。非實有體。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於醒。了無所得。故是空義。其猶族姓良家之子。幼小沒落與他為奴。後漸長成。甘心認賤。親族論得宛是良人。即知奴本是空。但有名字。無明亦爾。故說性空。既悟解昭然。即都無所得。故經云。覺迷滅不生迷。如此亦空。永不再執。是為理懺。一懺已後。除下劣心。心與佛心平等無二。
上來雖已理懺。猶恐未盡源流。今更至心。重說偈曰。
根本無明名不覺 塵沙煩惱最初因 迷真生自圓明性 執妄認他質礙身 一味冥蒙常附體 二乘智慧亦難分 隱覆三賢十聖理 滋生八萬四塵囗 除兆善友開靈性 除此無能辨我人 今日發心依理懺 不教迷惑翳吾真 理懺元將事懺殊 窮斯行相本空虗 身心聚裏何曾有 內外中間覓總無 覺來夢處寧尋夢 雪得奴身豈有奴 今悟無明元是覺 覺迷迷滅二非俱 已能了了常明覺 誰肯昏昏更守愚 從此應難相惑亂 所為所作總由吾(此無明及下三毒。是諸業之根。行相微細。須歸心〔微〕照凡聖之體。方可懺滅故。此乃後段。皆歸命毗盧發願。亦是飜類此惑。故同〔至發願〕) 願我常安始覺智 觀照其於本覺心 翻破無明根本迷 慧日明明無闇相 觀身非我為真我 觀心無念是真心 始從今日至菩提 不增不減同真際 惑業根源既已悟 有漏心成無漏心 無漏心心以自熏 所修盡入菩提道
發願已。至心歸命禮本尊毗盧遮那佛。
○白眾等聽說經中無常偈
外事裝彩咸歸壞 內身衰變亦同然 唯有勝法不滅亡 諸有智人善應察 勝法即是身中性 迷性茫茫受死生 修行欲絕死生根 佛令先且除貪恚
恚誑諸眾生 過於信千萬 愚者不能捨 為貪恚所纏 眾生恚所誑 由依止於恚 眾生受重擔 如飲熱醎水 飲已尋復渴 須臾無暫息 愚人不善思 塵勞自焦苦
第五上
(文殊章 十四唱 三十偈 懺三毒)。
歎佛
正覺功德大智山 普達境界到彼岸 等於三世諸如來 是故我今恭敬禮 已昇境界無相岸 而現妙相莊嚴身 放於離垢千光明 彼魔軍眾咸令盡 十方所有諸世界 悉能振動無有餘 未曾恐怖一眾生 善逝威神力如是 虗空法界性平等 已能如是而安住 一切含生無數劫 成就最上大菩薩 於諸境界智無礙 與一切佛同其性
我等徒眾(云云)南無大慈大悲(云云八禮)。
文殊章
十四唱三十一偈(令信外真正。成本起因〔地〕)此一禮准前。
至心歸命禮大方廣圓覺經中問本起因地文殊師利菩薩。
於是文殊師利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坐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帀。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願為此會諸來法眾(十萬菩薩及諸眷屬)。說於如來本起因地(從凡夫時最初根本所起之心)。清淨(離垢顛倒根垢取我垢)法行(稱法性之行也。問。適云夫求果者。先觀於因。因若不真。果還是妄。如人造真金佛象。先須辨得真金。成象之時。體無增減。故佛頂經云。苦以生滅心為因。欲求如來不生滅果。無有是處。如種豆不生粟等)。及說(及者。更〔諸〕一段意也)菩薩於大乘中。發清淨心。遠離諸病(如何得一發之後始終如一。免生起異念之過患)。能使未來末世眾生。求大乘者。不墮邪見(標以現在法眾。結以未來末世者。互影照也。即知現未俱收)。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第一 唱讚述文殊問目二偈
於是文殊從座起 威儀頂禮大悲尊 願為會中及末世(但以前之標結) 說於諸佛本因門(根本最初之因) 因若不真果亦妄 修行先要得根源(第一重問〔目〕) 及說菩提心發願(偈云并於此中能發菩提心) 妄情(經云諸病)永離(經云遠離)覺常存(經云求大乘者)
佛答處四段。
一標示真宗 二推窮妄宰 三釋成因地 四結牒問詞
初中兩段。
第二 唱中二偈具標舉本有之覺心
(於中。先讚問許說。後正示體用)。
爾時世尊。告文殊師利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諮詢如來因地法行(領初問〔目〕)。及為末世一切眾生求大乘者。得正住持。不墮邪見(領後問〔目〕)。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文殊師利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上皆讚許〔貯〕聽。此下正示體用)。
善男子。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此云總持)門(欲入眾妙境界。先須了達圓覺。圓覺又能流出一切。有〔市〕入義。故名為門。准寶積云。陀羅門者。是根本義)。名為圓覺(指體也。下顯用云)。流出一切清淨(總標無法諸法)真如(理也)菩提涅槃(果也)及波羅蜜(因也)。教授菩薩(如理思惟。而反照之。一一顯現。依之修行。故云教授)。
佛告文殊汝善哉 能於末世布慈哀 本起因源祕密藏(合二問也) 無遮(下云無遮大慈)為汝此時開(上皆讚問許說) 總持眾妙名圓覺(指體也。下三句顯用) 覺心即是聖人胎(但一念覺悟此圓妙心。即藏識中。已熏成聖種。緣未彰現於外故。如始胎也) 流出塵流無漏法 因波羅蜜(如文)果如來(菩提涅槃如來也)
第三 二 明上圓覺體用
即破障成佛。故名因也。
一切如來本起因地(標舉所問)。皆依(無佛不爾)圓照(能照之智)清淨覺相(所照之理。初心未忘能所。故云相也)。永斷無明。方成佛道(洞達真有忘空。即所修皆是法師行。若不爾者。悉非法行。故大經云。若有比丘。讀誦十二部經。是名讀誦。不名法行。乃至為人宣說。及思惟其義。是名樂說。是名思惟。不名法行。若有比丘。能觀身心。乃至境界都息。永離煩惱。其心寂靜。我則說之名為法行)。
說有誦持十二部 或能宣說及思惟 大集經云非法行 法行先論本起時 一切如來本起行 皆依反照此靈知(與大集經大同小異) 方斷無明成佛道 能於三界作人師(佛也)
上來標示真宗 此下第二推窮妄宰。於中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