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菜部(1)

荆芥穗

气温,味辛、苦。

《本草》云∶辟邪毒,利血脉,通宣五脏不足气。能发汗,除劳渴。杵,和醋,封毒肿。去枝、梗,手搓碎用,治产后血晕如神。动渴疾。多食,薰五脏神。破结气。

生姜

气温,味辛。辛而甘,微温,气味俱轻,阳也。无毒。

《象》云∶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治痰嗽。生与干同治。与半夏等分,治心下急痛, 细用。

《心》云∶能制半夏、浓朴之毒。发散风寒,益元气,大枣同用。辛温,与芍药同用,温经散寒,呕家之圣药也。辛以散之,呕为气不散也。此药能行阳而散气。

《珍》云∶益脾胃、散风寒。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孙真人云∶为呕家之圣药。

或问东垣曰∶生姜辛温入肺,如何是入胃口?曰∶俗皆以心下为胃口者,非也。咽门之下,受有形之物,系胃之 ,便为胃口。与肺同处,故入肺而开胃口也。又问曰∶人云∶夜间勿食生姜,食则令人闭气,何也?曰∶生姜辛温,主开发,夜则气本收敛,反食之开发其气,则违天道,是以不宜食,此以平人论之可也。若有病则不然。姜屑比之干姜,不热;比之生姜,不润。以干生姜代干姜者,以其不僭故也。

《本草》云∶秦椒为之使。杀半夏、莨菪毒。恶黄芩、黄连、天鼠粪。

干姜

气热,味大辛。辛,大热,味薄气浓,阳中之阳也。辛、温。无毒。

《象》云∶治沉寒痼冷,肾中无阳,脉气欲绝,黑附子为引,用水煎二物,名姜附汤。

亦治中焦有寒。水洗,慢火炮。

《心》云∶发散寒邪,如多用则耗散元气,辛以散之,是壮火食气故也,须以生甘草缓之。辛热,散里寒,散阴寒、肺寒,与五味同用,治嗽,以胜寒蛔。正气虚者,散寒,与人参同补药,温胃腹中寒,其平以辛热。

《珍》云∶寒淫所胜,以辛散之。经炮则味苦。

《本草》云∶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 下利,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生者尤良,主胸满,温脾燥胃,所以理中,其实主气而泄脾。

易老云∶干姜能补下焦,去寒,故四逆汤用之。干姜本味辛,及见火候,稍苦,故止而不移,所以能治里寒。非若附子行而不止也。理中汤用此者,以其四顺也。

或云∶干姜味辛热,人言补脾,今言泄而不言补者,何也?东垣谓∶泄之一字,非泄脾之正气也,是泄脾中寒湿之邪,故以姜辛热之剂燥之,故曰泄脾也。

薄荷

气温,味辛、苦,辛、凉。无毒。

手太阴经、厥阴经药。

《象》云∶能发汗,通骨节,解劳乏。与薤相宜。新病瘥人,勿多食,令虚汗出不止。

去枝、梗,搓碎用。

《心》云∶上行之药。

陈士良云∶能引诸药入荣卫,又主风气壅并。

葱白

气温,味辛。无毒。

入手太阴经、足阳明经。

《液》云∶以通上下之阳也。《活人书》∶伤寒头痛如破,连须葱白汤主之。

《心》云∶通阳气,辛而甘,气浓味薄,阳也。发散风邪。

《本草》云∶葱实,主明目,补中不足。其茎白,平。可作汤,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面目肿,伤寒骨肉痛,喉痹不通;安胎,归目,除肝邪气;安中,利五脏,益目精,杀百药毒。葱根,主伤寒头痛。葱汁,平温,主溺血,解藜芦毒。

韭白

气温,味辛,微酸。无毒。

《本草》云∶归心,安五脏,除胃中热,利病患,可久食。子,主梦泄精,溺白。根,养发。阴物变为阳。

薤白

气温,味苦、辛。无毒。

入手阳明经。

《本草》云∶主金疮疮败。轻身不饥,耐老。除寒热,去水气,温中散结,利病患。诸疮中风寒水肿,以此涂之。下重者,气滞也。四逆散加此,以泄气滞。

《心》云∶治泄痢下重,下焦气滞,泄滞气。

瓜蒂

气寒,味苦。有毒。

《本草》云∶治大水,身面四肢浮肿,下水,杀蛊毒。咳逆上气,及食诸果,病在胸腹中者,皆吐下之。去鼻中息肉,疗黄胆,鼻中出黄水。除偏头疼,有神,头目有湿,宜此。

瓜蒂苦,以治胸中寒,与白虎同例,俱见知母条下。与麝香、细辛为使。治久不闻香臭。

仲景钤方∶瓜蒂一十四个,丁香一个,黍米四十九粒,为末,含水 一字,取下。

冬葵子

气寒,味甘。无毒。

《本草》云∶主五脏六腑寒热羸瘦,五癃,利小便。疗妇人乳难内闭。久服,坚筋骨,长肌肉,轻身。

《衍义》云∶性滑利,不益人。患痈疖,毒热内攻,未出脓者,水吞三五粒,遂作窍,脓出。

蜀葵花

冷,阴中之阳。

《珍》云∶赤者,治赤带;白者,治白带;赤治血燥,白治气燥。

香薷

味辛,微温。

《本草》云∶主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

炊单布

《液》云∶仲景治坠马,及一切筋骨损方中用。《时习》补入。

米谷部

粳米

气微寒,味甘、苦。甘平。无毒。

入手太阴经、少阴经。

《液》云∶主益气,止烦、止渴、止泄。与熟鸡头相合,作粥食之,可以益精强志,耳目聪明。本草诸家共言益脾胃,如何白虎汤用之入肺?以其阳明为胃之经,色为西方之白,故入肺也。然治阳明之经,即在胃也。色白,味甘寒,入手太阴。又少阴证桃花汤用此,甘以补正气;竹叶石膏汤用此,甘以益不足。

《衍义》云∶平和五脏,补益胃气,其功莫逮。然稍生,则复不益脾;过熟,则佳。

赤小豆

气温,味辛、甘、酸,阴中之阳。无毒。

《本草》云∶主下水,排脓,寒热热中消渴。止泄,利小便,吐逆卒 ,下胀满。又治水肿,通健脾胃。赤小豆,食之行小便,久食则虚人,令人黑瘦枯燥。赤小豆花,治宿酒渴病,即腐婢也。花有腐气,故以名之。与葛花末,服方寸匕,饮酒不知醉。气味平辛。大豆黄卷,是以生豆为 ,待其芽出,便曝干用。方书名黄卷皮,产妇药中用之。性平。

黑大豆

气平,味甘。

《本草》云∶涂痈肿。煮汁饮,杀鬼毒,止痛。解乌头毒,除胃中热痹。伤中淋露,逐水胀,下瘀血。久服,令人身重。炒令黑,烟未断,热投酒中,治风痹痈痪,口噤,产后诸风。食罢,生服半掬,去心胸烦热。明目镇心,不忘。恶五参、龙胆。得前胡、乌喙、杏仁、牡蛎良。

大麦

气温,味甘、咸。无毒。

《象》云∶补脾胃虚,宽肠胃。先杵细,炒黄,取面用。

《本草》云∶能消化宿食,破症结冷气,去心腹胀满。开胃,止霍乱,除烦去痰。治产后秘结,鼓胀不通。大麦 并神曲二药,气虚人宜服,以代戊己,腐熟水谷。与豆蔻、缩砂、木瓜、芍药、五味子、乌梅为之使。

小麦

气微寒,味甘。无毒。

《本草》云∶除热,止燥渴、咽干,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青蒿散有小麦百粒,治大人、小儿骨蒸肌热,妇人劳热。

神曲

气暖,味甘。

入足阳明经。

《象》云∶消食,治脾胃食不化,须于脾胃药中少加之。微炒黄用。

《珍》云∶益胃气。

《本草》云∶疗脏腑中风气,调中下气,开胃消宿食。主霍乱,心膈气痰逆。除烦,破症结及补虚,去冷气,除肠胃中塞,不下食。令人好颜色。落胎,下鬼胎。又能治小儿腹坚大如盘,胸中满,胎动不安。或腰痛抢心,下血不止。火炒以助天五之气,入足阳明。

气大热,味苦、甘、辛。有毒。

《本草》云∶主行药势,杀百邪恶毒瓦斯。能行诸经不止,与附子相同。味辛者能散,味苦者能下,味甘者居中而缓也。为导引,可以通行一身之表,至极高之分。若味淡者,则利小便而速下。大海或凝,惟酒不冰。三人晨行,遇大寒,一人食粥者病;一人腹空者死;一人饮酒者,安。则知其大热也。

苦酒

.x一名醋,一名醯.x气温,味酸。无毒。

《液》云∶敛咽疮,主消痈肿,散水气,杀邪毒。余初录《本草》苦酒条。《本经》一名醯,又一名苦酒,如为一物也。及读《金匮》,治黄胆,有麻黄醇酒汤∶右以美清酒五升,煮二升,苦酒也。前治黄汗,有黄 芍药桂枝苦酒汤。

.x即胶饴.x气温,味甘。无毒。

入足太阴经药。

《液》云∶补虚乏,止渴,去血。以其色紫凝如深琥珀色,谓之胶饴。色白而枯者,非胶饴,即饧糖也,不入药用。中满不宜用,呕家切忌。为足太阴经药。仲景谓,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甘故也。

香豉

气寒,味苦,阴也。无毒。

《象》云∶治伤寒头痛,烦躁满闷。生用。

《珍》云∶去心中懊 。

《本草》云∶主伤寒头痛,寒热。伤寒初觉头痛内热,脉洪,起一二日,便作此加减葱豉汤∶葱白一虎口,豉一升,绵裹。以水三升,煎取一升,顿服取汗。若不汗,加葛根三两,水五升,煮二升,分二服。又不汗,加麻黄三两,去节。

玉石部

石膏

气寒,味甘、辛,微寒。大寒。无毒。

入手太阴经、少阳经,足阳明经。

《象》云∶治足阳明经中热,发热,恶热,燥热,日晡潮热,自汗,小便浊赤,大渴引饮,肌肉壮热,苦头痛之药,白虎汤是也。善治本经头痛,若无此有余证,勿用。

《心》云∶细理白泽者良,甘寒。胃经大寒药,润肺除热,发散阴邪,缓脾益气。

《珍》云∶辛甘,阴中之阳。止阳明经头痛。胃弱不可服。下牙痛,须用香白芷为引。

《本草》云∶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疮。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膈气。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亦可作浴汤。

太上云∶石膏发汗。辛寒,入手太阴也。

《东垣》云∶微寒,足阳明也。又治三焦皮肤大热,手少阳也。仲景治伤寒阳明证,身热,目痛鼻干,不得卧。身已前,胃之经也;胸,胃肺之室。邪在阳明,肺受火制,故用辛寒以清肺,所以号为白虎汤也。鸡子为之使。恶莽草、马目毒公。

《药性论》云∶石膏,使。恶巴豆。《唐本》注∶疗风去热,解肌。

滑石

气寒,味甘。大寒。无毒。

入足太阳经。

《象》云∶治前阴不利,性沉重,能泄上气令下行。故曰滑则利窍。不可与淡渗同用。

白者佳。杵细、水飞用。

《本草》云∶主身热泄 ,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肠胃积聚寒热,益精气。通九窍六腑津液,去留结,止渴,令人利中。入足太阳。滑能利窍,以通水道,为至燥之剂。猪苓汤,用滑石与阿胶同为滑利,以利水道。葱、豉、生姜同煎去渣,澄清以解利。淡味渗泄为阳,解表、利小便也。若小便自利,不宜以此解之。

《衍义》云∶暴吐逆,不下食,以生细末二钱匕,温水调服,后以热面压之。

朴硝

气寒,味苦辛。

《象》云∶除寒热邪气,逐六腑积聚,结痼留癖,胃中食饮热结。去血闭,停痰痞满。

消毒。揉细,生用。

盆硝

.x即芒硝.x气寒,味咸。

《心》云∶去实热。《经》云∶热淫于内,治以咸寒,此之谓也。

《珍》云∶纯阴,热淫于内,治以咸寒。

《本草》云∶主五脏积聚,久热胃闭。除邪气,破留血,腹中痰实结搏。通经脉及月水,破五淋。消肿毒,疗天行热病。

《药性论》云∶使。味咸。有小毒。通月闭症瘕,下瘰 ,黄胆,主漆疮,散恶血。

《圣惠方》云∶治代指用芒硝煎汤,淋渍之,愈。

硝石

气寒,味甘、辛。一作苦、辛,大寒。无毒。又云∶咸。又云∶甜,甜微缓于咸。

《液》云∶硝石者硝之总名也。但不经火者谓之生硝、朴硝,经火者谓之盆硝、芒硝。古人用辛,今人用咸。辛能润燥,咸能软坚,其意皆是,老弱虚人可下者宜用。若用此者,以玄明粉代之尤佳。《本经》谓利小便而堕胎,伤寒妊娠可下者用此,兼以大黄引之,直入大肠,润燥、软坚、泻热,子母俱安。《内经》云∶有故无殒,亦无殒也。此之谓欤。以在下言之,则便溺俱阴;以前后言之,则前气后血;以肾言之,总主大小便难。溺涩秘结,俱为水少。《经》云∶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故以芒硝、大黄,相须为使也。

玄明粉

气冷,味辛、甘。无毒。

《液》云∶治心热烦躁,五脏宿滞,症瘕。明目,逐膈上虚热,消肿毒。注中有治阴毒一句,非伏阳不可用。若止用此除阴毒,杀人甚速。牙硝条下,太清炼灵砂补注,谓阴极之精,能化火石之毒。

《仙经》云∶阴中有阳之物。

硫黄

气温,大热,味酸,有毒。

《本草》云∶主妇人阴蚀,疽痔,恶血。坚筋骨,除头秃。疗心腹积聚邪气,冷癖在胁,咳逆上气,脚冷疼弱无力,及鼻衄,恶疮,下部 疮。止血,杀疥虫。

《液》云∶如太白丹佐以硝石,来复丹用硝石之类,至阳佐以至阴,与仲景白通汤佐以人溺、猪胆汁,大意相同,所以去格拒之寒。兼有伏阳,不得不尔;如无伏阳,只是阴证,更不必以阴药佐之也。硫黄亦号将军,功能破邪归正,返滞还清,挺出阳精,消阴、化魄、生魂。

雄黄

气温,寒,味苦、甘。有毒。

《本草》云∶主寒热鼠 恶疮,疽痔死肌。疗疥节中大风,积聚癖气,中恶,腹痛,鬼疰。

气大温,味甘、酸、辛。无毒。

《本草》∶主养心气,明目益精。疗腹痛泄 ,下利赤白,小便利,及痈疽疮痔,女子崩中漏下,产难,胞衣不出。久服,补髓、好颜色、益老不饥、轻身延年。五色石脂,各入五脏补益。

《东垣》云∶赤石脂、白石脂并温无毒。畏黄芩、芫花,恶大黄。

《本经》云∶涩可去脱,石脂为收敛之剂。胞衣不出,涩剂可以下之。赤入丙、白入庚。

《珍》云∶赤、白石脂俱甘酸,阳中之阴,固脱。

《心》云∶甘温,筛末用。去脱,涩以固肠胃。

《局方本草》云∶青石脂,养肝胆气,明目;黑石脂,养肾气,强阴,主阴蚀疮;黄石脂,养脾气,除黄胆。余与赤、白同功。

禹余粮

气寒,味甘。无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