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方和谦:一粥一饭皆养生,健康就在唇齿间
- 大国医:30位国宝级“国医大师”的养生绝活
- 王耀堂 焦亮
- 5059字
- 2016-02-04 17:53:47
方和谦,1923年出生于山东烟台莱州,12岁开始随父习医,19岁即考取中医师资格,继而悬壶京城。20世纪50年代,他先后任职于北京市卫生局中医科及北京中医医院,并于1968年调到北京朝阳医院中医科任主任医师、教授。2009年被授予“国医大师”称号。
方老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从医60余年,临床疗效卓著,求医问诊者甚多,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医疗保健的特邀专家,被誉为“当代中医泰斗”。在处方用药中,方老坚持一切从病情需要出发,辨证合理,用药少而力专,主张一病一方。并且,他很少用贵重药品,力求简、便、廉地解决问题。方老擅长治多种疑难杂症,对呼吸系统、心脑血管及肝胆系统疾病的治疗有独到之处,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方老可谓独步天下,这从他在“非典”突袭我国时立下的汗马功劳可见一斑。
一箪食,一瓢饮,乐在其中——简单生活方为养生之道
大师手记
一箪食,一瓢饮,乐在其中……《论语》里有很多话是孔子教导学生如何过日子的,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也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摘自《生命时报》
国医释读
中医养生之道中,最讲究的就是“养心调神”。《黄帝内经》有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保持恬淡宁静的心态,使真气顺应规律的变化,精气和神气不要外泄,就什么病都不会生了。方和谦教授所倡导的“简单生活”养生术与此可谓一脉相承。
方老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藏着不少养生智慧,《论语》中所说“一箪食,一瓢饮,乐在其中”的生活理念,就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法则。这种简单的生活,能够让人平心静气,不为过多的欲望所累,真正使自己的人生过得健康、有品质。
只有简单着,才能从容着、快乐着。不奢求华屋美厦,不垂涎山珍海味,不追时髦,不扮贵人相,过一种简单自然的生活,外在的财富也许不如人,但内心可以享受充实富有。当然,简单生活不是吝啬,不是“苦行僧”,而是最自然的生活,有劳有逸,有工作的乐趣,也有与家人共享天伦的温馨及自由活动的闲暇。
健康回音壁
在我们这个时代,很多功成名就的大师级人物都过着简单的生活,这为他们的健康长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金庸便是其中之一。作为一代武侠大师,金庸完全可以过一种奢侈的生活,但事实恰恰相反,生活中的金庸,是一个非常节俭的人。他每顿饭的餐食,就是一碗米饭、一盘青菜或一小盘鱼或肉,有时会多炒一个鸡蛋。
年轻时,金庸的生活圈子就很窄,很少过夜生活,也不喜欢交际应酬。进入老年之后,他的生活更加低调,一般的社会活动都不参加,也极少接受媒体采访。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看报,封笔后他每天都要挤出若干小时读书,绝不松懈。这种简单的生活,让金庸收获了健康和长寿,现年已经85岁的他,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
小贴士
“一箪食,一瓢饮”语出《论语·雍也》,原文为: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是孔子赞美其弟子颜回的一段话,认为颜回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非常可贵。
有了椿根皮,拉肚子不用愁
大师手记
椿根皮性味苦涩寒,入胃、大肠经。有燥湿清热、涩肠止泻、固下止带或涩精止遗、驱虫杀虫之功能。
——摘自《方和谦》
国医释读
椿根皮分为两种,一种是香椿树的根皮,一种是臭椿树的根皮,其中臭椿树的根皮又叫樗白皮。不过,由于二者的主治功能大体相同,因此中医使用中通常不加以区分。
中医认为,椿根皮为清热燥湿的药物,具有收敛固涩作用,故能止带、止泻、止血固经。在临床上用于湿热带下,常与黄檗、白芷、白芍等配合应用;用于湿热痢疾、腹泻等症,常与黄连、黄芩、木香等配用;用于血热所致的月经过多、漏下不止等症,常与龟板、白芍、黄芩等同用。此外,用椿树根煎汤外洗,还可用于治疗皮肤疮癣等病。
方老在他60余年的中医生涯中,总结了不少椿根皮的治病经验,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1.将椿根皮炒黑后,治疗妇女体虚引起的月经过多及产后出血不止,效果极好。
2.椿根皮有收敛的作用,经过蜜制后,治疗久泻久痢疗效显著。
3.患有慢性痢疾或结肠炎的病人,症见腹痛绵绵,大便每日数次,质稀而黏,或有脓血便者,可用椿根皮与香砂六君子汤合用,见效颇快。
4.椿根皮药性寒味苦,脾胃虚寒者应慎用。
健康回音壁
关于腹泻,民间有许多偏方、验方,有需要的读者可以一试:
1.鲜桃治腹泻
发现便溏或腹泻初发,速吃鲜桃(饭前吃鲜桃一个,饭中食大蒜1~2瓣),腹泻立止或大为减轻。
2.大蒜治肠炎腹泻
蒜剥皮洗净,用刀削去蒜瓣的头尾和蒜的膜皮。拉肚子时,大便后先温水坐浴,再将削好的蒜送入直肠里,越深效果越好。一般情况下,放入蒜后泻肚即止,五六个小时后排便即成条形。每次放一两瓣,连放两三天,大便即可正常。采用此法应注意手的消毒。
3.熟吃苹果可治腹泻
把洗净的苹果放入碗中隔水蒸软,吃时去掉外皮,一日3~5次。小儿腹泻初起效果最佳。
4.鲜姜贴肚脐治婴幼儿拉稀
婴幼儿拉稀久治不愈,可把鲜姜剁成碎末,放在一块药布上,贴在肚脐处,用橡皮膏粘牢即可,此法立竿见影,屡试不爽。
5.鸡蛋黄烤油治婴儿腹泻
拿沙锅将7个熟鸡蛋黄慢火烤,油烤出来随时用勺盛出,烤出的油分3天服完,每天早、中、晚3次或多几次,饭前饭后均可。轻者一剂即愈,如不愈再服一剂。
6.茶叶炒焦治腹痛泻肚
将茶叶(不论何种茶叶)用铁锅在火上炒焦后,沏成浓茶,稍温时服下,腹痛泻肚即能缓解。
人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姜
大师手记
临床用“姜”要把握好分寸。“姜”在临床应用中有生姜(煨姜,生姜皮)、干姜(炮姜)之分,其功用是不尽相同的。
——摘自《方和谦》
国医释读
姜不仅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调料,同时也是效用极广的药物。平常有个感冒发烧的,老百姓都喜欢熬姜汤喝。不仅如此,在中医用药当中,姜的使用率也非常高。在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中,共拟用113方,其中用生姜的有37方,用干姜的有23方,可见姜的重要性。不过,方老提醒我们,姜在入药之时,需要区分生姜与干姜,虽然都是姜,但功效不同。
1.生姜
生姜味辛性温,长于发散风寒、化痰止咳,又能温中止呕、解毒,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及胃寒呕逆等病,前人称之为“呕家圣药”。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对生姜是这样评价的:“姜辛而不荤,去邪辟恶,生啖熟食,醋酱糟盐,蜜煎调和,无不宜之,可疏可和,可果可药,其利溥矣!”
2.干姜
干姜性热,辛烈之性较强,长于温脾胃之阳,兼能温肺化痰,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中焦虚寒、阳衰欲脱与寒饮犯肺喘咳等病。金代名医张元素对干姜是这样评价的:“干姜气薄味厚,半沉半浮,可升可降,阳中之阴也,又曰:大辛大热,阳中之阳,其用有四,通心助阳,一也;去脏腑沉寒痼冷,二也;发诸经之寒气,三也;治感寒腹痛,四也。”这是对干姜的临床应用言简意赅的总结。
健康回音壁
按中医理论,生姜是助阳之品,自古以来中医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宋代诗人苏轼在《东坡杂记》中记述杭州钱塘净慈寺80多岁的老和尚,面色童相,“自言服生姜40年,故不老云”。传说,白娘子盗仙草救许仙,此仙草就是生姜芽。生姜还有个别名叫“还魂草”,而姜汤也叫“还魂汤”。
药膳革命:药膳≠药+食
大师手记
食疗食养是中国饮食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厨师调五味,医生亦调五味,既有共性又有不同之处,对食疗的把握即是将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摘自《市场报》
国医释读
食疗,又称食治,即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机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还可以疗疾祛病。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宫廷医生中便有“食医”,即通过调配膳食为帝王的养生、保健服务。
俗话说:“药疗不如食疗。”以食物为药物具有无副作用、价格低廉、无痛苦等诸多优点。但是,近年来国人逐渐对食疗、食养敬而远之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们把药膳曲解了。多数药膳只是药与食的简单组合,功效比不上喝汤药,味道还非常奇特,让人难以长期食用,生病了倒不如喝一碗药再去吃美食。
方老认为,药膳绝不是“药+食”这么简单,必须将饮食与医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无论是从历史源流、方药构成、制作过程、科学分析各个方面来看,还是从煲、炖、蒸、煮、粥、酒、汁、茶、面点等烹饪技艺来看,它都是饮食与医药的精华所在。“从作为膳食的一方面来说,首先应满足食物应该具有的色、香、味、形、触等基本要求;而从作为药的一方面来说,应尽量发挥食物本身的功效,并进行合理搭配,辨证用膳。即使需要加入药物,药物的性味也要求尽量甘、淡、平和、无异味,不能因用药就丢了膳。”只有这样,食疗才能够成为一种享受,为大家广泛接受。
健康回音壁
食疗是一项需要高超技术的工作,在古代,只有帝王与贵族才能享用。这里,我们为大家推荐几种简单有效的宫廷食疗方:
1.宫廷核桃鸭子
【材料】老鸭1只,核桃仁4两,荸荠3两,鸡肉泥2两,蛋清、玉米粉、料酒、盐、食油、葱、生姜、油菜末各适量。
【做法】(1)将老鸭宰杀后用开水汆一遍,装入盆内,加入葱、生姜、食盐、料酒少许,上笼蒸熟透取出晾凉,去骨,把肉切成两块。
(2)把鸡肉泥、蛋清、玉米粉、料酒、盐调成糊。
(3)把核桃仁、荸荠剁碎,放入糊内,淋在鸭子内膛肉上。将鸭子放入锅内,用温油炸酥,沥去余油,用刀切成长条块,放在盘内,四周撒些油菜末即可。
【功效】补肾固精,温肺定喘,润肠。适用于肾虚咳嗽、腰痛、阳痿、大便燥结等症。
2.元宫四和汤
【材料】白面、芝麻各1斤,茴香2两,盐1两。
【做法】将白面炒熟。芝麻、小茴香微炒后研细末,与炒过的白面混合,并依个人口味放入适量精盐,调匀。
【功效】补中健脾,散寒止痛。可用于脾胃虚弱、脘腹冷痛、食欲不振、须发早白等症。
3.宫廷桑叶粥
【材料】鲜桑叶2两,新鲜荷叶1张,粳米2两,砂糖适量。
【做法】先将鲜桑叶、新鲜荷叶洗净煎汤,取汁去渣,加入粳米(洗净)同煮成粥,加入砂糖调匀即可。
【功效】味甘性寒,归肺、肝经。甘以益血,能治盗汗、祛头痛、除脚气水肿、利大小肠、清肺润喉、清肝明目、凉血、长发、消热、止咳、化痰。
补脾养肝,可用方氏“和肝汤”、“滋补汤”
大师手记
全方(和肝汤)具有养血柔肝、健脾益气、疏肝理气解郁之功效。用以治疗肝郁血虚、脾不健运之证。……临床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可用于多系统的疾病治疗。
(滋补汤)集益肺、养心、健脾、和肝、补肾于一方,所用之药看似平常,实则配伍严谨、立法有度,其专为虚证而设。
——摘自《方和谦》
国医释读
方和谦教授善用“和法”治病疗疾,总结多年临床经验,提出了“和为扶正、解为散邪”的精辟见解,其独创的“和肝汤”是治疗肝郁血虚、脾不健运的代表方剂。与此同时,他还以补气血重在补脾、滋阴阳重在益肾为原则,自拟“滋补汤”,作为补虚扶正的基本方剂。
1.和肝汤
【组成】当归10克,白芍10克,党参10克,柴胡10克,茯苓12克,香附10克,白术10克,苏梗6克,大枣4枚,薄荷(后下)5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和肝汤”是方老积多年临床经验,师《伤寒论》小柴胡汤和解之法所拟的方子。本方的应用范围极广,方老曾用于治疗肝胆系统疾病、脾胃系统疾病、心脏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均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当然,这些病的病机必须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肝血不足、肝气不柔、肝气郁滞、疏泄不利、脾不健运、水湿内停或筋脉失养、经络阻滞不畅,除此无效。
2.滋补汤
【组成】党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5克,熟地黄9克,白芍9克,当归9克,官桂5克,陈皮9克,木香5克,大枣4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篇》补法九方的基础上,方老自拟“滋补汤”作为补虚扶正的基本方剂。在本方中,用四君子汤之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补脾益气,培后天之本;四物汤之当归、熟地、白芍滋阴补肾、养血和肝,固先天之本;另外,佐官桂、陈皮、木香、大枣温补调气、纳气归元,使其既有四君四物之气血双补之功,又有温纳疏利之力,使全方补而不滞,滋而不腻,补气养血,调和阴阳。不管临床表现如何,只要是气血不足、五脏虚损,均可灵活加减使用。
健康回音壁
中医认为肝“在志为怒”,所以七情中的“怒”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大怒伤肝,可导致肝的疏泄失常,而出现心烦易怒、面红耳赤,甚至吐血、不省人事等症状。调节情志,化解心中的不良情绪,使自己保持好心情则有利于养肝。
现在,生活压力使很多人都没有好心情,其实你可以找个时间去附近的公园转转,那里有花有草有树,视野也开阔,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对身心健康有益。满目的绿色会给人带来舒畅的好心情,对肝脏的养护也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