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创意作文魔法秀(1)
- 别笑,我是高分创意作文(初中生越写越聪明的作文宝典)
- 罗婷婷
- 4940字
- 2016-02-16 11:04:33
第一节立意标新,创意无限
一、立意技巧点拨
立意,就是在准确把握题目的内涵和外延、仔细揣摩命题人意图的基础上,确定文章的主题或中心。
“意”是文章的灵魂,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意胜则文胜。清代的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没有主题的文章就没有灵魂。
作文立意的一般原则可以概括为四字诀:准,即切题而不跑题;深,即深刻而不肤浅;稳,即稳妥而不走险;新,即新颖而不俗套。
那么,怎样才能够在作文立意时做到不落俗套、富有新意呢?
一是,要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比较,学会对任何事情都善于问个为什么,避免在看问题时思维进入死胡同。只有这样,写起文章来,你才会思维活跃,思路开阔,眼光独特,超乎常人,立意新颖,不落俗套。例如,以“阳光”为话题写作文,按照常规的思维,许多同学只会想到自然界那普照大地、给人类以光明、给人间以温暖的太阳,费尽心思去写太阳的光辉、太阳的温暖,或者写太阳的好处等,殊不知,这样的立意实在是太平常、太俗套了。
二是,要善于独辟蹊径,要有超乎常人的思维和眼光。仍以上面所举的以“阳光”为话题写作文为例,我们可以活跃思维,开阔思路,展开充分的联想,想到家长、老师的亲切关怀、悉心照顾是阳光;想到同学、朋友的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是阳光;想到一本好书、一本杂志、一篇含义隽永的文章,也是阳光;甚至有的同学还想到成长中一次给人教益的失败和挫折、一次磨砺意志的人生风雨、一次启人心智的远足旅游、一次刻骨铭心的体育锻炼、一次陶冶性灵的艺术实践等也是阳光,阳光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伴随着我们成长。这样,写出的文章不但立意新颖,不落俗套,而且别开生面,能让人耳目一新。
技法1:反弹琵琶
所谓反弹琵琶就是逆向思维,即思考问题时,不是从常规思维的方向思考,而是有意识地从反向进行思考。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作文立意上,就是反弹琵琶。常见的“反弹琵琶”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好与坏逆反。即把好的说成坏的,把坏的说成好的。例如:“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们可以由这句话批评千里马不善表现自我,不善推销自我,去体现自身价值。你说开卷有益,我偏偏要说,开卷也无益……只是变换了一个角度,好与坏就可以逆反。
2.大与小逆反。即把大的说成小的,把小的说成大的。端木蕻良的《老鞋匠》写老鞋匠一刻不停地为人修鞋,“鞋子修得称心,走路的人加快速度,要节省多少时间,多做多少事呢”,“他不只是个修补鞋子的人,他倒是一个为人们修补了流去时间漏洞的人”。把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人看得极为重要,这就是大与小的逆反。
3.前后反差鲜明的逆反。即情节的发展出现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有时又叫它情节逆转。记叙文中,特别是小小说常用此法。结局往往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给人惊喜,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汪曾祺的《陈小手》,写陈小手医术高明,尤善接生。联军团长的太太难产,请陈小手接生。接生完,团长又是请酒又是送钱。当陈小手跨马驰去时,团长却从后面一枪将他打死了。前后鲜明的反差将团长的阴险毒辣暴露无遗。
技法2:高屋建瓴
高屋建瓴法,本是指在房顶上用瓶子往下倒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用于作文的技法,就是指作文要“大气”,有高远的立意。
作文要高屋建瓴,离不开写作者的才识。有了才识,就具备了发展创新的意识和气量,就从思想上有了把握全局与选择目标的能力;有了才识,就能形成独立之见,就有了超越平庸的气概和胆略;有了才识,就有了创造的自信和能力,面对机遇和挑战,能全面充分地展示自我。
可以说才识是作文的制高点,它决定了文章品位的高低。一些同学写作文立意不远的主要原因,是囿于自我的狭小天地,他们只停留在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喜怒哀乐、荣辱得失上,因而文章流于平淡,流于“小气”。
那么,文章怎样才能写得立意深远而有才识呢?
1.不断超越,抛弃小我为大家。深刻高远的立意总是与“自我”无缘的,所以,在写作时我们必须勇于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价值趋向和情感诉求;必须把现实生活融入作文中,放眼关注社会,用长远的目光去审视生活,关爱生命,关注人生。
要超越自我,拓展视野,可以遵循由低级到高级、喜怒哀乐、荣辱得失,即我——家庭——集体、阶级——民族、国家——人类——宇宙等。
2.运用发散思维,纵谈古今中外。针对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寻求答案,由一点向四周辐射的开放性思考,便是发散思维。
发散思考的实质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展开多角度思维。“纵”就是纵向思考,按时间顺序,古往今来地联想。它由过去、现时、未来三部分组成。“横”就是横向思考,按空间顺序四面八方地联想。由“水”想到长江、黄河、黑龙江、塔里木河……想到外国的江河湖海,都属横向思考,它能使认识向四周延伸拓展。
技法3:避实就虚
“避实就虚”的意思是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或指谈论问题回避要害。作为作文技法,指的是由眼前的实在事物、景象或具体的事情写起,水到渠成地揭示其寓意的手法。
“实”指的是提供的题目,材料是具体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景物和情理。实写,重在刻画事物的形象,或正面描写,或直接记叙,它总是按照客观事物的实际面貌进行具体描写。
“虚”指抽象地写。虚写,重在调动读者的想象,或侧面烘托,或间接垫衬,多为抽象的表现,它能跳出现实的束缚,通过创设情境,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为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如由真实的脚印联想到人生的足迹;由脚下的道路联想到成长的历程;由房屋的窗户联想到对外的开放;由山涧的桥梁联想到感情的沟通;由竹之有节联想到人的节操;由叶落归根的景象联想到思乡的情怀;由登高望远联想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哲理,等等。
技法4:大题小做
所谓大题小做,就是将抽象、宽泛、能表现多个主题的范围较大的话题从小的角度、小的侧面切入,把话题落实到具体的人、事、物和具体场景上,然后打开思路,构思成文。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细化话题法。构思时,将话题切分为小的子话题,从中筛选出最拿手的写。如以“变化”为话题,可立足于“路”的变迁,“灯”的变化,写出时代的巨大变化;可以“昔日野菜无人问,而今野菜待嘉宾”为题折射出时代的巨变;可写“电话进农家”反映农村的新变化;可用“奶奶们穿红又挂绿”写出老人的新观念、新时尚。
2.添加成分法。在话题前、话题后或话题前后添加修饰性的词语,使文章选材范围指向更明确、更集中。以“幸福”为话题,可在前面添,如“游子思归是幸福”;可在后添加,如“幸福是一种感觉”;可前添后加,如“享受幸福,享受生活”。
3.多方设问法。它指对话题进行审思,多问为什么,以此使话题明晰,缩小选材范围。如“理解”话题不妨发问,什么是理解?彼此间为什么要有理解?你理解别人吗?……这种方法能迅速激活思维,诱发真情实感,锁定写作的切入点和激情点,并使思维逐渐深入,写出美文华章来。
误区警示
1.立意不要与社会公共道德相悖。立意如果与传统社会道德格格不入,是很难获得认同的。在行文时,我们应遵守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起码不要超出社会道德的底线。
2.立意求新而不唯新。作文立意要新颖,主张和见解要超出常人之所见,不能人云亦云,鹦鹉学舌。但是,不可为求新而求新,甚至追求“意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将其视为灵丹妙药,什么都要“反弹”,你这样说,我偏要那样说,这样就会因牵强附会而贻笑大方。
二、经典范文展示台
反弹琵琶
感谢挫折
佚名
小草如果因为没有树的伟岸而感到痛苦,那我们就不会见到辽阔的草原。
贝壳如果因为心中的一粒沙而感到痛苦,那它永远孕育不出闪亮的珍珠。
流水如果因为前方的残崖而感到痛苦,那我们永远不会目睹奔流直下的壮观。
成长,如果因为有了挫折而痛苦,那么人生将不会出现希望、成功和幸福。挫折是成长之路上必经的岔道口。一个人没有挫折的支撑,那他永远也不会面临选择,去决定他下一步该踏上何种旅程。张海迪如果没有经受挫折,那她也就不会成就伟大的事业;马克思如果没有经受挫折,那他也就不会成为革命的领头人。
挫折是痛苦背后的曙光。如果你认为挫折是你的绊脚石,卡住了你的咽喉,凝固了你的血液,那么你错了。在挫折中,蕴涵了巨大的财富,你潜心挖掘,那么它送给你的便是成功的密匙,引领你打开挡在你面前的每一扇大门。如果你弃之于不顾,那么它回报你的将是一望无际的黑暗。挫折阻挡了荆棘鸟寻找的道路,它不断地给荆棘鸟以狂风、暴雨、海浪,而荆棘鸟并没有为此而恐惧,在穿过乌云之后,令它欣喜的是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的荆棘刺!它成功了!而令它成功的因素,人们不一定会想到挫折。
不少人嗟叹自己财富微薄,其实挫折便是财富。我们需要挫折,需要它带给我们无尽的思索,因为曾几何时挫折也阻挡了我们前进的道路。小时候,我们跌倒了,为什么大了不会再跌倒?因为我们站起来了,我们克服了生命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挫折。长大时,我们失败过,为什么有些人在失败面前停滞不前?因为他们怕了,怕再去经受另一个挫折。
成长之中,我们需要挫折来磨炼。因为经历过挫折的生命,便是那绚丽无比的彩虹。
本文立意新颖,观点新奇,出人意料。谁不想避免遭受挫折?谁会感谢挫折?但是作者竟能大谈挫折的作用,进而入情入理地进行分析,让人欣然接受他的观点。
文章结构大开大合,前面四段先作三层横向假设,为托出第四段的观点作铺垫、映衬,加强了开掘主题的力度;中间几段再作横向开掘,既给人画面开阔之感,又使人如临生活之境,亲切而生动。
高屋建瓴
告别——一种胆魄
佚名
鱼儿告别池塘,你认为她会没命?不,她在追求属于自己的江河。鸟儿告别竹笼,你认为她会饿死?不,她在追求属于自己的山林。石子告别高山,你认为他会孤独?不,他在追求属于自己的天地……
自然界中的万物都在尝试告别,因为他们有自己的追求。我不得不说:告别是一种胆魄。
诸葛孔明深居隆中,以躬耕为乐,吟唱为趣,似乎无意于征战,但他常自比管仲、乐毅,可见他早有出将入相之志,因此即使刘备不上演三顾茅庐,诸葛亮也终会登门自荐。他告别隆中安逸的生活而投身艰苦卓绝的政治斗争,不失为一种胆魄。
陶渊明本为朝廷官员,但他厌弃官场黑暗,追名逐利,因此他弃官隐居,放弃了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因为他有自己的追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告别权贵,摒弃世俗,投身秀美山水的情怀,绝对是一种胆魄。
鲁迅本来一直投身医学,希望用治病来救中国,但他后来发现在中国人身上的不止是病痛,更是心灵与思想的病魔,因此他弃医从文,拿起笔杆这把利剑为中国人剔除心灵的伤痛,“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气节也从笔尖向外四射,因为他有自己的追求——振新中华。他告别医学,走上了文学这条无止境之路,无疑是一种胆魄。
如今,我坐在中考的考场上,应该说是战场上,只是一个追求——尽力一战。我告别一切杂念,置身于这战场上,似乎看见了胜利的希望之光,这难道不是一种胆魄吗?
鱼儿告别池塘,可能面对干涸;鸟儿告别竹笼,可能面对死亡;石子告别高山,可能面对寂寥,但他们有自己的信念,因此他们选择了告别,闪耀着豪迈的胆魄之光,开始寻求最适合自己的地方的征程……
作文标题新颖大气,敢发人之未发;文章内容写出了作者对人生的大感慨、大领悟,真是不同凡响。文章开头由一组叙写自然界告别现象的排比巧妙引出论点——“告别是一种胆魄”,3个反问排比句,气势不凡,开张有力,显示出作者的胸襟。中间,列举我国古代、近代3个告别故事进行证明,注重古今,有很强的说服力。结尾巧妙地改写文章开头,前为设问,意在引起注意与思考,后为陈述句,语气肯定,表明作者的态度,可谓首尾圆合,结构严谨有致,体现了作者清晰的写作思路。
避实就虚
回家
佚名
一次,孔子的几个学生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着孔子聊天,孔子让他们各自谈谈志向。轮到曾晳谈的时候,曾晳表示,自己与前几位的志向不同。孔子让他不妨说说,曾晳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长叹一声,表示自己非常赞赏曾晳这种超俗的志向。
我感兴趣的,不是曾晳誓不从政的志向,而是他给我们描绘的那种接近天堂般的生活方式。你看,暮春三月,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在水边洗洗澡,在台上吹吹风,一路吟诵着诗歌回家。这多惬意,多有诗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