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气血和畅延寿年——御医推荐给皇帝的益气养血食谱(1)

第一节血盛则气旺,气旺则生血

中医认为,气是指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如饮食中的水谷之气,吸入之清气(即氧气)等,即所谓“人之有生,全赖此气”。另外,气还指生命活动的动力,如脏腑之气。

气分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先天之气也称为元气,禀受于父母,由先天之精化生而成;后天之气为由肺吸入之清气与脾胃运化水谷所产生的水谷精微之气结合而成。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合而称为真气或称正气。

真气充遍全身,以营养机体,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所以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内在动力。真气偏盛偏衰直接关系着人体的健康状况。

血的生成,来源于水谷之精气,通过脾、心、肺的作用化生而成血,故有“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升”的说法。血运行于全身,循环不息,以营养机体各部。血盛则形体也盛,血衰则形体也衰。血的化生与运行必须依赖于气的作用,所以说,“气为血帅”,“气行血自行”,“气滞血亦滞”。但气的这一功能的实现,又须依赖于血的营养,故又有“血为气之母”的说法。

气属于阳,血属于阴,气与血之间具有阴阳相随、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人之生以气血为本,人之病无不伤及气血。所以,“治病之要诀,在明气血”。所谓调和气血,是根据气和血的不足及其各自功能的异常,以及气血互用的功能失常等病理变化,采取“有余泻之,不足补之”的原则,使气顺血和,气血协调。

益气养血类食物:辣椒、橘子、南瓜、大枣、桂圆、小米、粳米、莲子、黑豆、黑米、山楂、豆浆、鸡蛋、乌鸡、羊肉、狗肉、桑葚、党参、枸杞、首乌、人参、阿胶等。

第二节益气养血食谱

秦始皇与龟鹿金丹

据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虽独尊天下,却还是为不能长生不老而烦恼。一天,丞相赵高上奏说修炼成仙者可炼出不死之丹,秦始皇便广诏道士炼丹。楚中方士南山道长奉旨炼丹,年复一年,终于炼成“龟鹿金丹不老丸”。始皇服后果然气血两旺,精神大振。

道士自知此丹不可长生,后来就逃隐山中。到盛唐开元年间,道长后裔便把当年替秦始皇煎炼的“龟鹿金丹不老丸”偕同秘方一并献给了当朝天子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晚年纵情酒色,虽年过花甲亦不倦,全仗此丹之神功。“龟鹿金丹不老丸”从此成为皇宫内室的御用秘方。

制法:

取龟膏、鹿脂适量,煎熬煮烤。

用法:

伴酒冲服,每日1丸。

功效:

鹿龟相辅,阴阳可平补。该丹可益气旺血,补肾健脾。

刘邦与龟肉汤

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汉高祖刘邦未做皇帝时,家境贫寒。他经常到卖肉的樊哙的小店里吃“霸王餐”,樊哙很是恼火。一天下大雨,樊哙料定刘邦不可能来了,便在肉汤里加了好些调料,精心烹制。谁知刚把肉汤做好,刘邦又出现在他面前。樊哙疑惑地问:“这么大的雨,桥都被冲跑了,你是怎么过的河?”刘邦指了指脚底下说:“是这只大乌龟驮我来的。”樊哙一怒之下,宰了乌龟,把龟肉放在肉汤里一起煮了。这样一来肉汤更加鲜美,樊哙的生意也越做越红火。据说,刘邦做了皇帝后,御医认为此汤可大补,还经常推荐他喝“龟肉汤”呢!

制法:

将切成方块的半个龟肉、半斤猪蹄、3钱人参一同放入锅内,加适量冷水,用小火煮熟,用盐调味,即可。

用法:

食肉饮汤,可加佐料。

功效:

可益气生血,大补虚损,适于贫血短气、身体虚弱者食用。

汉武帝与兰生、葡萄酒

据史载,汉武帝宫中,有兰生酒、百末旨酒、马酒、葡萄酒,还有属于淡酒的紫红华英、九丹金液、太清红云之浆。兰生酒是有着兰花清香的一种美酒,是汉宫中皇帝后妃们喜爱的名酒。百末旨酒就是采选一百余种名花异草的花末杂于酒中,制成一种奇香扑鼻的美酒。

大约三千年前,我国即有很多原生葡萄,最早对葡萄的文字记载见于《诗经》,《周礼·地宫篇》称葡萄为蒲桃,为皇家果园的珍异果品。古代我国西域(现时的新疆一带),盛产葡萄和葡萄酒。据《史记》和《汉书》记载,“大宛左右以葡萄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由此可见当时葡萄酒酿造的规模和酿造技术水平。

西汉时期,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将西域的葡萄及葡萄酒酿造技术引进中原,促进了中原地区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的发展。

葡萄酒深受汉宫皇族们的喜爱,被视为奇珍。汉武帝也很爱葡萄酒,自己舍不得喝,特地用作迎接西王母降临的饮品,以求得长生。

三国时期,曹丕也爱饮葡萄酒,曾说:葡萄酒甘于曲酒……善醉而易醒。在较长的时期里,葡萄酒都被视为“珍异之物”。直到南北朝,葡萄仍为难得之物。有人向北齐皇帝献一盘葡萄,居然得到一百匹绢的重赏。唐太宗也是一个葡萄酒的爱好者。在贞观十四年(640年)他平定西域高昌古国(今吐鲁番)后,得到了葡萄的新品种马奶葡萄,“并得其酒法”酿造葡萄酒,便自己动手,植马奶葡萄于园中,酿造葡萄酒,号称“芳香酷烈,味兼醍醐”。唐代酿葡萄酒风气甚盛。李世民、李白、王维、岑参等人的诗文,对葡萄酒都有吟咏。宋元之际,葡萄酒逐渐大众化。

制法:

1.自然发酵法

葡萄酒无需酒曲也能自然发酵成酒的。从西域学来的葡萄酿酒法应是自然发酵法。唐代苏敬的《新修本草》云:“凡作酒醴须曲,而蒲桃、蜜等酒独不用曲。”葡萄皮表面本来就生长有酵母菌,可将葡萄发酵成酒。

2.加曲发酵法

我国人民长期以来用曲酿酒,所以在传统观念中,酿酒时必须加入酒曲,于是在一些史料中,可看到一些画蛇添足的做法。如北宋的著名酿酒专著《北山酒经》中所收录的葡萄酒法,却深深带上了黄酒酿造法的烙印其法是:“酸米入甑蒸,气上,用杏仁五两(去皮尖)。蒲桃二斤半(浴过,干,去皮、子),与杏仁同于砂盆内一处,用熟浆三斗,逐旋研尽为度,以生绢滤过,其三半熟浆泼,饭软,盖良久,出饭摊于案上,依常法候温,入曲搜拌。”该法中葡萄经过洗净,去皮及子,正好把酵母菌都去掉了,而且葡萄只是作为一种配料,因此不能称为真正的葡萄酒。

用法:

佐餐,每日适量。

功效:

御医认为,兰生、葡萄酒具有益气补血之功效,其味辛甘,性温,可以散寒祛湿,活血补暖,起到温阳补血、缓解疼痛的效果,是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佳品。

南北朝名品桑落酒

桑落酒是我国传统的历史名酒,产于山西永济市。据文献记载,此酒已有1600年的历史。相传为河东刘白堕首创,因于十月桑落时酿制,故名桑落酒。

据说刘白堕自幼以酿酒为生,有很高的酿酒技术。他的酿法很奇特,酒酿成之后,用坛子盛上酒在太阳下曝晒,经过十天,然后收藏,虽经十天晒酒味不变,酒量也不减少。“饮之香美,醉而经月不醒。”据说是当时皇宫的珍物,达官贵人都把桑落酒作为礼品相互馈赠,但因交通不便,一旦得到,犹如鹤从千里之外飞来,因而又给此酒起了个雅号“鹤觞”。

民间有“不畏张弓挟刀,唯畏白堕春醪”的歌谣。宋太祖赵匡胤没有当皇帝前,在蒲州饮了桑落酒,觉得甘美爽口,即位之后,就把此酒作为皇帝御酒,历代诗人歌咏者甚多。

北周文学家庾信在他的《就蒲坂使君乞酒》一诗中写道:“蒲城桑落酒,灞岸菊花香。”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诗称赞:“桑落气熏珠翠暖,柏枝声引莞弦高。”宋代诗人陆游写道:“梦每轻千里,愁偏怯五更。殷勤桑落酒,好为解余酲。”明代的《酒史续编》中写到:“桑落酒……名最古,色白,鲜旨殊甚,味宛转舌端不穷。以甘,均不可多饮。”

桑落酒至清末失传。现经永济县人民政府派出专人追查历史文献,考究酿造工艺,终于得到了酿制桑落酒的秘方,于1979年试产出首批桑落酒。

制法:

以优质大麦、豌豆、绿豆制成大曲为糖化发酵剂,用当地桑落甘泉为酿造用水,采用传统的清蒸、清渣地缸发酵工艺,经清烧流酒,经陈贮一年、勾兑等工序配制而成。

用法:

早晚温热服,每次酌量。

功效:

酒质清香纯正、绵甜爽口,兼有顺气活血、逐寒蓄热、祛风明目之功效。

唐太宗与樱桃

樱桃,又叫莺桃、朱果、樱珠等,因抢百果之先,故有“春果第一枝”之美称。樱桃历史悠久,《礼记》:“仲夏之月,天子羞以含桃,先荐寝庙。”傅咸《粘蝉赋序》说:“樱桃,为树则多荫,为果则先熟。”经历代栽培,如今樱桃遍布大江南北。我国樱桃以安徽太和金红樱桃、江苏吴县糯樱桃、南京垂丝樱桃和银红樱桃、山东莱阳短柄大果樱桃及浙江诸暨短柄樱桃等为上品。

樱桃红艳娇小,惹人喜爱,古人常以之喻美好的事物,如言女子口唇之美谓“樱桃小口”或“樱唇”;唐代新进士及第有“樱桃宴”等;阳春三月称“樱笋时”,时令佳馔称“樱笋厨”。唐太宗李世民不仅爱吃樱桃,而且写下一首《赋得樱桃》的诗:“华林满芳景,洛阳遍阳春。朱颜含远日,翠色影长津。乔柯啭娇鸟,低枝映美人。昔作园中实,今为席上珍。”历代不少文人墨客对樱桃也称颂备至,如杜甫、梅尧臣等。

制法:

1.樱桃甜汤:鲜樱桃4斤,糖2斤。樱桃洗净,加水煎煮后,再加白糖继熬一、二沸后停火备用。此汤具有促进血液再生的功效,可用于辅助治疗缺铁性贫血。

2.樱桃酒:鲜樱桃1斤,米酒2斤。樱桃洗净置坛中,加米酒浸泡,密封,每2~3日搅动1次,15~20天即成。此酒具有祛风胜湿、活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风湿腰腿疼痛、屈伸不利及冻疮等病症。

3.樱桃酱:樱桃2斤,白砂糖、柠檬汁各适量。选用个大、味酸甜的樱桃,洗净后分别将每个樱桃切一小口,剥去皮,去子;将果肉和砂糖一起放入锅内,上旺火将其煮沸后转中火煮,撤去浮沫涩汁,再煮;煮至黏稠状时,加入柠檬汁,略煮一下,离火,晾凉即成。此酱具有调中益气、生津止渴的功效。适用于风湿腰膝疼痛、四肢麻木不仁、消渴、烦热等病症。

4.樱桃汁:樱桃1两,冷开水1杯。樱桃洗净后去核,加冷开水搅成樱桃汁,供饮(可加适量糖调味)。此汁具有润泽皮肤的作用,可消除皮肤暗疮疤痕。

用法:

食法多样,每次适量。

功效:

樱桃,既是佳果,又为良药。古代御医认为,樱桃味甘性温,可补中益气,祛风胜湿。主治病后体虚气弱、气短心悸、倦怠食少、咽干口渴,及风湿腰腿疼痛、四肢不仁、关节屈伸不利、冻疮等病症。但樱桃性温热,不宜多食;热性病及虚热咳嗽者忌食;樱桃核仁药用时应小心中毒。

宋高宗与宋嫂鱼羹

“宋嫂鱼羹”是南宋的名菜,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据《武林旧事》记载:淳熙六年,宋高宗赵构登御舟闲游西湖,命内侍买湖中龟鱼放生,宣唤中有一卖鱼羹的妇人叫宋五嫂,自称是东京(今开封)人,随皇上迁至此,在西湖边以制鱼羹为生。高宗命其上船,吃了她做的鱼羹,十分赞赏,并念其老,赐予金银绢匹,从此声名鹊起,富家巨室争相购食,宋嫂鱼羹也就成了驰名京城的名肴。

制法:

鳜鱼1条(约重1斤)。熟火腿少许,熟笋半两,水发香菇半两,鸡蛋黄3个。葱段、姜块(拍松)、姜丝、胡椒粉、绍酒、酱油、精盐、醋各适量,清汤半斤,湿淀粉半两,熟猪油1两。

1.将鳜鱼剖洗干净,去头,沿脊背片成两爿,去掉脊骨至腹腔,将鱼肉皮朝下放在盆中,加入葱段、姜块、绍酒、精盐稍渍后,上蒸笼用旺火蒸片刻取出,拣去葱段、姜块,卤汁滗在碗中,把鱼肉拨碎,除去皮、骨,倒回原卤汁碗中。

2.将熟火腿、熟笋、香菇均切成细丝,鸡蛋黄打散,待用。

3.将炒锅置旺火上,注入熟猪油,投入葱段煸出香味,舀入清汤煮沸,拣去葱段,加入绍酒、笋丝、香菇丝。再煮沸后,将鱼肉连同原汁落锅,加入酱油、精盐内搅匀,待羹汁再沸时,用湿演粉调稀勾芡,然后将蛋黄液倒入锅内搅匀,待汤再沸时,加入醋,并洒上六成热的熟猪油,起锅装盆,撒上熟火腿丝、姜丝和胡椒粉即成。

用法:

佐餐食用,可多食。

功效:

此菜鲜嫩滑润,味似蟹羹,故有“赛蟹羹”之称。御医认为,其营养丰富,可益气活血。其中鳜鱼(又名桂花鱼)肉质丰厚坚实,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肉刺少,可补五脏、益脾胃、充气胃、疗虚损,适用于气血虚弱体质,可治虚劳体弱、肠风下血等症。

宋宫御用苏合香、长春法酒

宋朝的宫廷酒也叫内中酒。实际上宫廷酒是从各地名酒之乡,调集酒匠精心酿制而成的。

苏合香酒:这是北宋宫廷内的御用药酒,甚为珍贵。

鹿头酒:一般在宴会快要结束时才启封呈上。

蔷薇露酒和流香酒:这是南宋皇帝的御用酒。皇帝庆寿时,宫中供御酒名蔷薇露酒。赐大臣酒谓之流香酒。

长春法酒:这是南宋理宗景定元年(1260年)贾秋壑献给皇上的酿法。

制法:

苏合香树,我国广西有栽培。初夏时将树皮击伤或割破,深达木部,使香树脂渗入树皮内。至秋季剥下树皮,榨取香树脂,即为普通苏合香。如将普通苏合香溶解于酒精中,过滤,蒸去酒精,则为精制苏合香。《本草纲目》说:“气香窜,能道诸窍脏腑,故其功能辟一切不正之气。”每一斗美酒以苏合香丸一两同煮,即为苏合香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