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踏踏实实的企业家:周其仁随访以色列七夕谈
- 贾林男
- 3779字
- 2023-02-02 16:03:28
前
言
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贾林男 正和岛执行总编
一
2015年5月,正和岛商学院游学以色列,周其仁教授与30多位正和岛企业家同行。我们访问了十几家公司,在IDC商学院听犹太拉比和以色列将军讲课,还驻足哭墙脚下。
出发前我策划的就是“七夕谈”,“上帝”用七天创世纪,此行在以色列恰好七天,每天抛一个话题,如信仰、教育、创业、股市,周教授和大家谈下来该独具匠心。可惜事与愿违,正和岛的“魔鬼游学”通常早八点出发,晚八点才回到酒店,之后找片空地集体复盘当天见闻直至深夜,哪有空再叙“今日话题”?不过我有备而来,七天里,影子般贴在周其仁教授左右,录音笔不离手,课上、大巴车上、餐叙中、海边散步时,尤其是每晚全天考察之后的“挂牌讨论”,又听又问,将对话统统收录,回国整理出来是20多万字的速记,再经逐字校订、编排组合、提炼精要,加之充电20多本周其仁、以色列相关著作,最终一个字一个字写出这本小书,终于让此行30多位企业家听得如醉如痴的内容公之于众。
二
我为什么要花心血整理这本小书?
周其仁是个原因。周教授在当下中国之“珍贵”足以独成一书,简言之,他不是大众明星式的经济学家,但越是重要的企业家,越是竖起耳朵倾听他对经济的判断和对企业的一线观察。周其仁听众很多,有政府官员,有教育工作者,也有企业家,此行和一群老总在异国他乡泡足七天,专门聊企业、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生动展现出他在此领域多年的阅历和思考。另外我一直认为,就思想的冲击力而言,读周其仁的书不如听其演讲,听其演讲不如与其一起调研,私下走一趟,随口而出那几句话,总能让听者如获至宝,反复回味。
以色列也是个原因。人口不过800万出头,面积比北京市大不了多少且周边战事不断,怎么有那么强的国际竞争力?要知道,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色列还被称作“柑橘的国度”,二三十年下来,怎么就成了“创新的国度”?今天中国也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但和以色列,和犹太人一比就发现差距。中国经济高速发展30多年,仗打到今天,很多老总叫苦不迭,好日子过去了,现在是转身难,脱身也难。可再难也不会比当年以色列难,我们哪家企业是在分秒降落炮弹的地方咬定青山搞创新,撑起一片天地的?以色列前总统西蒙·佩雷斯说,以色列所孕育的创造力与其国土的面积不成比例,但却与其面临的危险相当,国防安全方面的创造力为民用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除了环境相逼,犹太人对人身上能耐的那份信仰——“无比相信人,相信自己身上的能耐”,以及独立思考、理性谋划的特点,才是他们得以几百万人口能在世界上有如此影响力的源泉。中国经济再往前走,如果不好好练几手这种硬功夫,是会有麻烦的。
更主要的原因是,当下企业家、创业者群体的主体状态。这本书是写给他们看的。
这几年,国内商业环境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创新速度加快,“风口”层出不穷,昨天还在讨论互联网思维和平台经济,今天又冒出来工业4.0和人工智能。在我看来,挑战的不只是企业家的快速学习能力,对企业家的定力更是巨大考验,因为噪音越来越大,过滤出有效信息的成本越来越高。二是“不差钱”的宏观环境,这个对企业家精神腐蚀最大。当看到前后左右哗哗融资、数钱,能专心致志把手里活儿做好的有几个?带来的麻烦是,中国企业家踏踏实实搞创新更加不易。
你看,我身边不少老总打“游击战”成瘾,明明在自己行业里闯出一片天地,却志不在此,房地产赚钱就投房地产,互联网估值高就搞众筹,左一搭右一搭,搭着搭着就不知道他到底是企业家还是投资人了。问题是,左一搭右一搭撑不起中国经济的明天,也永远成就不了一家真正的好公司。
榜样有没有?华为。任正非为什么不盲动?任正非的梦想就是把华为做成世界级的顶尖公司,一开始就定标IBM等国际一流大公司,十几年如一日追赶,老百姓讲“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任正非那把尺子从不轻易改变。今年夏天我还见到褚时健,也写了一篇《褚橙启示录:这些事儿能靠互联网解决吗》,想说别整天忙着“造势”,别总拿互联网说事,因为互联网解决不了三流产品变一流产品的问题,更解决不了没产品变有产品的问题。
联想到当下媒体人创业的热潮,我在祝福的同时,总会冒出周教授私下说过的一句话:天下有两种人,一种搭台的,一种唱戏的,要想清楚自己做哪种人。周其仁一辈子“只唱戏,不搭台”,他说天下搭台的越多,对唱戏的需求就越旺。我把这句话送给同行,也送给企业家朋友。
人的经济行为说到底是个心理问题。本书讨论的主题词之一是企业家精神。熊彼特说,企业家精神首先是一种动物精神,源自一种要优于别人的生命冲动,这股冲劲儿中国人从来不缺,很多人都在聊如何做买卖,问题是和以色列人相比,中国人太看重外部评价而非内心评价,因此成就一项事业的企图心往往过于功利。企业家精神的另一层含义是理性精神,以色列企业家究竟哪点比我们厉害?除了他的知识存量比我们大,还有就是利用知识的自觉性比我们强,中国人不是不够聪明,也不是不够拼命,但缺的就是好好运用常识,好好尊重规律,以及像“一把锥子”那样独立思考、深入钻研事物本质的习性。
三
本书分6章。总的结构,第1章抛出当下企业家面临的典型困境,第2章~第6章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并讨论走出困境的思路。
第1章:先琢磨透。全书一开篇,一位叫秋香的女企业家坦露自己的苦恼,切中很多中国企业家命门:十几年前逮到一个市场机会做起来了,打到今天身后追兵四起,加上经济下行和互联网冲击波,真是进退两难。病根何在?药方何处寻?讨论中,周其仁给出两条暗线,一“破”一“立”:“破”的是如果不利用经济下行砍掉一批“鸡肋”,怎么能真正摆脱时代的教训?“立”的是如果打下一仗时依旧不用心琢磨透,又如何另辟天地?
第2章:有的是仗可以打。这一章,周其仁首先梳理了中国经济高位下行、水落石出的来龙去脉,然后给出“中国人不会缺韧性”的理由,接着重点阐述未来十年中国企业突围的三个方向。其一,“重建世界观”:中国的产能就是给全球准备的,全球市场,尤其是新兴市场有多大机会,我们有多少人好好看?其二,“品质革命+便利革命”:国内消费者今天开始为好东西出价了,所以不要总炒作新概念,国货只要产品品质提升一点,服务更便利一点,各行各业都有巨大的市场。其三,“空间再布局”:提高空间经济产能密度,生产潜能就会很快爆发,因此城市这门学问里的生意会越来越大。
第3章:浓度与创新。本章周其仁提出一个极为重要的观点:创新需要足够的浓度。要记住,在一个社会中,创新永远是少数人的活动,只有把支撑创新的力量凑到一起,达到一定浓度,创新才能成事。因此,企业的位置决策至关重要。
第4章:在商言商。整整一章内容,专门解析正在全面调整中的中国政商关系。周其仁说,企业家不要猜测反腐还会持续多久,根本就一条: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信斜的歪的,要集中研究市场、技术和管理。要谨守两条底线:第一,不要轻率地对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乱发议论,别过业余政论家的嘴瘾;第二,不要因为口袋里有钱,就去买官员来为自己服务。
第5章:大心脏。企业家最值钱的是他们的内心世界。周其仁指出,今天我们的心理能量普遍低于时代所给予的空间。心够大,心够定,是很多事情的前提条件。人最怕的是“要的太多,信的太少”。心怎么练大?怎么变定?周其仁给出要诀:见贤思齐,知所适从。
第6章:真正的宝贝。最后一章,落笔在教育和思维方式。犹太人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根源是他们相信人身上的能耐最厉害,因此就要培养人,就要鼓励创新、提倡质疑。犹太人还说,世界上没有正确的答案,更没有愚蠢的问题。周其仁说,学习的重点不是公共知识,而是私人知识,私人知识才是企业家的法宝。本章专设一节,周其仁和团员现场演练,私人知识是如何“杀”出来的。
本书的匠心,一是“短”,20多万字的谈话记录外加数百万字的相关资料,凝结成这本7万字小书,其实更费力,非如此简洁不可,是因为现代人时间成本越来越高,我相信你在三个小时内,比如一趟航班的工夫一口气读完这部充满干货和正能量的作品,会是一种很爽的体验;二是“拆”,整部书稿不断向读者强调一个理念:踏踏实实搞创新!基于这条主线分为6章,每章又分若干小节——共26小节,每小节专门讲述一个企业家面临的具体问题,如果你对某一小节特别感兴趣,可以抢读为快。是啊,今天集中人们的注意力多难啊!为此,我在每章、每小节前,都加了一句提要。
总之,请相信这是一本心血之作。
四
最后,关于书名。9月初稿出来后,受周教授“重建世界观”的启发,我将书名定为“重建企业家精神”,朋友们都蛮认可。唯一的反对派是周教授。“词儿太大,”他说,“企业家精神是个高度浓缩的概念,另外别提什么‘重建’,实在不喜欢开天辟地、高喊口号。”
很快进入11月,再拖下去也不是个曲子,直到有一天周教授在北京金融街请我吃上海小笼包。
“要不就定‘重建企业家精神’吧,也算切中时代脉搏了。”我试探。
不料周教授有备而来:“要我看,题目就叫‘做—踏—踏—实—实—的—企—业—家’。”
他一字一顿地说出书名,直觉告诉我,多踏踏实实的一个书名!就这么定了!
这就是周其仁教授,融平淡于奇崛。2013年年底我们一起去华为学习,很多老总都记住周教授的一句话:搞企业最后差不多都是坐地上哭,千难万难,很多事情会挤到你头上,有没有心理能量忍?靠什么帮你挺?就是企业家精神,“贤”就是黑暗中的那盏灯。
对于经历转型阵痛的企业家,我希望这本小书,能成为你奋斗路上的一盏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