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不生气的入门“心法”(3)

坚持“白日梦”的人一般对别人的嘲笑是免疫的。在忙碌紧张的工作之外,人有必要坐下来,让自己的思绪随风飞舞,任由其在各个时空、各个领域飘荡,这样,人才会为紧绷的神经和乏味的生活增添一丝新的活力,说不定还会发现属于你人生的另一片绿洲。

人这辈子不能醉生梦死,但一样可以如梦如痴,别怕那些不切实际的白日梦会浪费掉你宝贵的时间。经过科学家的多年研究发现,做白日梦不但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益,而且还会为处于困境中的人们增添旺盛的精力和斗志。

在一个香港美容师的讲座上,那位在台上话音清纯,笑容阳光的美容师杨女士颇得在场观众的好感,在这堂讲座中她向观众们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大家猜一下我今年多大了?”

之后,场内的气氛立刻活跃了起来,有人说她“32岁”,也有人说她“26岁”,结果都没有猜中,最后还是杨女士揭晓了问题的答案:“其实我今年只有18岁零几个月。”

此话一出,场内的活跃气氛顿时又提高了一个档次,伴随这种气氛的还有难以置信的惊诧声。

“我今年确实只有18岁,不过至于这零几个月,那么只有大家自己去斟酌啦,这几个月可以是不到12个月,也可以是几十个月,不过我的心情却一直保持在18岁!”杨女士补充道。

其实,杨女士用的是心理美容方式。蓝色代表忧郁,如果一个人的心情也是蓝色的,那么无论有多昂贵的化妆品也难掩其面的愁云,再厉害的美容师也无法舒展开她那紧锁的眉头。而如果一个人的心情是快乐的,是流畅的,那么即使每天“裸妆”也会显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魅力。

杨女士的心情因为像18岁的小姑娘那样快乐,无忧,所以,她才容颜不老,这也使得她可以笑对人生。

一份愉悦的心情,不但可以改变自己,还可以影响他人。如果你对快乐抱有强烈的欲望,如果你想做一个快乐的人,那么,你该考虑一下为自己的心情做个美容,让它永远保持18岁!终有一天,我们会渐渐衰老,但我们的心灵却可以违背这一自然法则。

任由这个社会沧桑变幻,岁月流转,为了真正的快乐,为了真正的自己,我们都要保持一颗年少的心,和一个纯真的梦,它们会使我们心灵清澈,会让我们对生活始终充满激情和热爱。

第五节不生气,就要对心态紧张说“NO”

面对生活,面对困难,面对可以令自我毁灭的疲惫心态,我们要做的就是放松、再放松。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让人们放心不下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例如孩子考学,做家长的第一个放心不下;老公升官发财,老婆在高兴之余也会担心自己的男人以后会不会在外面拈花惹草。再比如遇到困难,遭受挫折,被老板训,受到同事挤兑等等这些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件都会使你的心中打上一个结,时间长了,这样的结打得多了,即使有一天你想解开却发现已无从下手。

从此,“愁”就成了你生活中的主要内容,这样下去的话势必会造成心理疲劳,最后甚至会发展为心理障碍。

科学家指出:“疲劳使人一步步接近死亡。”

在我国唐代,有一位著名的医学家、养生学家孙思邈,他在那个平均寿命最多只有50岁左右的时代,居然活到了102岁。他在阐述养生心得时说:“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勿把愤恨耿耿于怀。”就是说心理负担过重有损于人的健康和寿命。正如他所说,那些未老先衰的人,一般都感觉到生活很累。而这些人之所以会感觉到累,就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于把很多事情都压在心底,没事的时候就会把它们翻出来折磨自己一下,结果他们不知道的是,每当自己为这些事揪心一次,就相当于在自己心里刻上了一道疤痕。长此以往,就把自己的“心”折磨得苦不堪言,疲惫不支。

没准儿哪天,孩子们会跑到你面前,对你说:“老爸(老妈)别再让我看到你的苦瓜脸啦。”那这个时候,你就真的应该对这个建议提高关注了。虽说小孩子没心没肺,不大理解大人的难处,但是你那种过于严肃的表情无疑会渐渐地带走你的青春和美貌。

最最重要的是,你的“严阵以待”会让你的家人也陷入紧张之中,从而影响到整个家庭内部的情绪,要知道,一旦你的家人和你一样也变成了一个随时都会爆炸的炸药包的话,那么各种家庭纷争,甚至是家庭暴力就将随之而来。

最近几年,受经济波动以及环境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让自己的脸长年挂着严峻的表情,这种情况甚至出现在了那些平常被公认为最和蔼可亲的人身上。生活中的任何事情好像都会使人们陷入紧张与纠结当中。

因为堵车迟到了几分钟而被老板指责,会让我们郁闷一上午,就算你明明知道这只是一次偶然的意外。做饭时少了一道程序使得这道菜不合自己的胃口,会影响我们整天的食欲,就算你知道有没有这道程序你的烹饪手艺都一样很逊。又或者是在超市排起长队准备付款时,我敢肯定你甚至会有一种逛“霸王超市”的冲动。而事实上,我们是在禁锢了我们感性认识的同时,又丧失了我们的理智。

紧张情绪来自于我们不肯接受我们不愿看到的事实。憧憬,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我们的生活也确实需要一些憧憬,当我们把生活具体到某一件事上时,憧憬就变成了一种完美的理想结果。但是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结果都很理想,当“现实”与“理想”背道而驰时,这才是在这个地球上人们所拥有的最地道的生活。

对此,伟大的发明家本杰明·富兰克林深有体会:“我们有限的观点以及我们的希望和恐惧成为我们度量生活的尺度,当我们的思想与环境发生矛盾时,它们便成为我们的困难。我们许多人一生都矢志不渝地苛求事物按照自己的愿望发展,并为之不懈地努力着——而我们常常失望,于是我们承受了痛苦。”

现在,如果你急需“放松”,那么不妨参照下面17种消除心态疲劳的妙方,来为自己的心灵做一次“有氧运动”吧。

1.大笑特笑

别担心会把自己笑成傻子,如果你排斥笑容,那么在变成傻子之前,你会被生活的琐碎逼成疯子。

2.少说多听

科学家说:“喋喋不休会使你的血压飙升,少言寡语则有助于平稳你的血压。”

3.放慢生活节奏

快节奏的生活是造成心态疲劳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现代,随着竞争压力的飙升,人们恨不得把办公室延伸到卧室中,把自己的床搬到公交车上。如果你有这种想法,那说明你离心态透支不远了,不妨把自己的日程表弄的宽松一点儿。

4.沉着冷静

沉着冷静是处理各种复杂问题时的最佳帮手,同时它还有助于缓解疲劳释放压力。

5.别后悔

谁都有做错事的时候,后悔,只可以在你犯下错误后停留一瞬间,接下来你要做的是正确对待自己的失误。

6.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

勇于承认自己能力有限的人,才有资格“无所不能”。

7.学会说NO

任何人都爱“面子”,有的人为了面子从来不会拒绝别人,而他也因此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了很多负担和不必要的消耗。

8.学会与自己沟通

每天睡觉前,说些自己爱听的话当做“睡前滋补”。

9.记住“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古训

古人所说的“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是一副很好的良药。

10.抽时间锻炼

大多数人都无法为自己请一个私人教练,也不可能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花大量时间锻炼。但这并不能成为你没时间运动的借口,起码你可以在茶余饭后活动活动筋骨,或者每周进行两三次有氧运动(快走、晨跑、游泳、骑车等等),这些运动每次只会花掉你20分钟到1个钟头左右的时间,充分利用好这些时间,就足以恢复你的精力了。像这样的运动,只要坚持一周,你就会感觉到现在的情绪与之前相比,已经大不一样了。如果这些运动让你感到枯燥乏味,那么不妨邀请三五个好友一起锻炼,这样还可以锻炼、沟通两不误。

11.保持每日三餐

科学表明,超过三个半小时以上不进餐的话,血糖的浓度就会快速下降,这时,如果还不补充食物的话,就会引发劳累以及烦躁不安的情绪。如果工作让你忙的实在没时间吃饭,你最少也要随身带点小水果以及饼干之类的食物以便随时补充能量。但最好还是按时按点进行就餐。

12.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

之前我们提到过,现在工作的压力,使很多人恨不得把办公桌搬进卧室,他们认为这样就会提高工作效率,但事实证明,这样做的结果与那些以牺牲睡眠时间为代价,去完成工作的人的初衷恰恰相反。疲惫会使人做事的效率大幅降低,这样一来你将会得不偿失。如果你每天睡觉很晚,或者睡眠质量不是很高,那么你就必须对此做出改善。在睡觉之前尽量让自己放轻松或许能帮助你尽快入眠。

除非是偶然的加班让你迫不得已牺牲一下睡眠时间,一般情况下,不要在晚上干一些容易使人兴奋的工作,你可以在睡觉前的半个小时或者10分钟之内听点轻音乐或者看点小说,一定要记住,正确的时间干正确的事,才会让你事半功倍,忙碌一天,夜晚降临的时候,就让我们洗洗睡吧。

13.勤喝水,尽量避免摄入含咖啡因的饮料

人每天需要大量的水分来保持充沛的精力。所以,不管你是否口渴,你都应该勤喝水,多喝水。水可以带着体内的毒素随尿液和汗液排出体外,而且它还可以起到润滑各个器官的作用,让人时刻保持神清气爽。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所说的是水,不能喝含有咖啡因的饮料,这种饮料虽然可以为你提神,但这也是暂时性的,并且这些咖啡因会造成人体内的水分流失。

14.远离呼噜声

如果跟你同居的人晚上有打呼噜的习惯,就必须采取点措施,研究证明,和每晚鼾声如雷的人共处一室,其睡眠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这种影响相当于每晚睡眠时间缩短一个小时。为了保证睡眠,最好的办法就是帮助打呼噜的人改掉“陋习”或是跟他分居。

15.别把快餐当正餐

很多上班族都是在快餐店中解决自己的午餐问题的,时间一长,人体所需的大量营养就会出现明显的供应不足。若要改善这种情况,最好的方法就是减少进食快餐次数,不过这又有点不切实际,因为在单位的周围,你想既吃的经济又吃得饱,就不得不选择快餐。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最好变换每天快餐的种类,在餐后要补充一些水果、酸奶等。

16.别暴饮暴食

现在比较普遍的饮食现象就是要么几顿不吃,要么大吃一顿。要知道,这种饮食习惯既影响情绪又影响健康。

17.补充一下自己的精神粮仓

如果每周或者每月都有一本杂志送到你手中的话,那么它就会补充你的精神需求,提高自己的品味,丰富自己的学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