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宠辱若惊

  • 老子全书
  • 老子
  • 1487字
  • 2016-03-01 10:31:31

【原文】

宠①辱若惊,贵②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③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④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注释】

①宠:宠爱,尊崇,引申为荣耀。

②贵:重视、看重。

③及:如果。

④爱:舍不得,不忍心。

【译文】

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感到惊慌,重视祸患就像重视自己的身体。什么叫“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感到惊慌”?受到宠爱的是地位低下的人,得宠觉得惶恐不安,失宠也是惶恐不安,这就叫作“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感到惊慌”。什么叫“重视祸患就像重视自己的身体”?我所以会有祸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怎么会有祸患呢?所以只有凭着看重自己身体的观念去治理天下,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只有凭着爱惜自己身体的观念去治理天下,才可以把天下委托给他。

【延伸阅读】

人们都熟悉“受宠若惊”这个成语,通常又都希望受宠,但事物总是既有正面,又有负面。宠必有辱,荣必有患。宠辱、荣患,总是联系在一起的。

最早发现这对矛盾,并深刻阐述这个问题的,就是老子。老子说:受到宠爱和侮辱,就如同受到惊恐一般。重视莫大的祸患,就如同珍视自己的身体一般。什么叫“宠辱若惊”呢?受宠的人在宠爱他的人之下,得到荣宠就像受到惊恐,失去荣宠也像受到惊恐,这就叫作“宠辱若惊”。什么叫“贵大患若身”呢?就应该这样想:我之所以有莫大的祸患,是因为我有身体;要是我没有身体,那还会有什么祸患呢?因此,珍视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这样天下也就可以托付于你;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这样天下也就可以依靠于你了。

老子所云极是。宠辱、荣患,大可不必看得太重。当你受到荣宠而显贵时,会有人来奉承你,但严格地说,人们奉承的不是你,而是你的峨冠大带;当你失去荣宠而卑贱时,会有人来侮辱你,但严格地说,人们侮辱的不是你,而是你的布衣草鞋。既然人们原本奉承的便不是你,受宠显贵时,你也不用得意忘形;既然人们原本侮辱的便不是你,失宠卑贱时,你也不用垂头丧气。面对受宠和失宠,保持一样的心态;听到奉承和侮辱,保持一样的风度。任凭冬去春来、花开花落,无意去留、潇洒人生!

对于宠辱的关系,哲学家颇多思考,文学家也在思考,中外皆然。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小说《黄粱梦》,就揭示了这一主题。

当卢生从梦中惊醒时,帮助卢生入梦的吕翁问他:“那末,宠辱之道,穷达之运,你大略尝到滋味了。那好极了,所谓生,和你做的梦,没有几多差异。因此,你对人生的执著、热烈,也就该醒悟了吧?得失之理,生死之情,由此看来,原是无聊的。”但卢生却不愿接受吕翁的劝告,他对宠辱之道的传统观念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回答道:“就是在梦里,也是想活的。像那个梦苏醒似的,这个梦苏醒的时候也会来吧。在那种时候来到之前,我仍希望像可以称得上真挚地生活那样活着。你不那么想吗?”

吕翁所说的“宠辱之道”,与老子所说的“宠辱若惊”,反映的都是出世思想,告诫世人荣宠难以持久。这种观念,为许多人所承认,但又不愿接受。因为在人们的意识深处,希望能永远享受荣宠。卢生的回答,就很有代表性,反映出人们面对荣宠难以持久的现实,还是那样肯定与热爱生活。

这样看来,人有时候还是糊涂一点好。明知荣宠难以持久,依然可以热爱眼前美好的生活,不必太去顾忌是谁给你荣宠、荣宠失去后又怎么办。鱼得水而畅游,但水中之鱼,完全忘乎于水;鸟乘风而飞翔,但风中之鸟,完全忘乎于风。或许,它们不是相忘,而是无知。无知比相忘更能超乎物累,乐彼天机。于是我想,与其念念不忘“宠辱若惊”,不如干脆忘了宠辱,甚至连宠辱都不知道,不是更彻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