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 老子全书
  • 老子
  • 1367字
  • 2016-03-01 10:31:31

【原文】

谷神①不死,是谓玄牝(pìn)②。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③若存,用之不勤④。

【注释】

①谷神:万物的生养之神;在此处比喻生养万物的“道”。

②玄牝:微妙的母体;比喻空虚之“道”。

③绵绵:连绵不断。

④勤:又作“尽”,穷尽。

【译文】

生养万物的神灵永远存在,这就像微妙的母体。这微妙的母体的门户,就是天地的根本。它连绵不断地存在着,起的作用不会穷尽。

【延伸阅读】

老子的思想,确实带点玄乎。不是深入地去研究,难以玩味其中的精妙。而老子又喜欢使用“玄”这个字眼,《老子》五千言,“玄”字处处可见。如首章即云:“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历代注家,都把“玄”解释为深远而不可知。因此说,“玄”是对“道”的状态的描述。“玄之又玄”就是一种超然物外,“外无可欲之境,内无能欲之心”的无欲的修道境界。一旦进入了这个境界,就会从根本上忘掉贵贱、祸福、荣辱、毁誉、亲疏、违顺、去来、高下、物我、利害、寿夭等真实存在的事物。

人生是短暂的,命运是无常的。贵为帝王,基业却不能天长地久;身为英雄,功名只不过是过眼烟云。命运似乎被一只无形的巨手所操纵,个人显得渺小而微不足道。人生是一次性的,岁月不可倒流,机遇无法重现。如果将荣辱得失、兴衰成败看多了,看惯了,也许就会宠辱不惊,淡然超脱了。这时,也许就已大彻大悟了。

后来的道教典籍,将“玄”看作是“道”的真谛。《抱朴子·地真》认为:“玄一之道,亦要法也。”这说明对“玄”是十分看重的。

“玄”又被解释为“天”。《淮南子·本经》说;“当此之时,玄玄至砀而运照。”这里的“玄”,指的就是“天”。“玄”既是“天”,“玄穹”就是“高天”了。如晋代张华《壮士篇》有这样的句子:“长剑横九野,高冠拂玄穹。”

“玄”还被道教看作是衍生万物的本源。道教这一观念,源于《老子》所云:“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南齐书·顾欢传》对此有言简意赅的论述:“‘一’之为妙,空玄绝于有景,神化瞻于无穷,为万物而无为,处一数而无数,莫之能名,强号为‘一’。在佛曰‘实相’,在道曰‘玄牝’。”

“玄”究竟是什么?很难用语言表述清楚。语义学家Alfred Korzy-bsk(柯日布斯基,原籍波兰,1940年入美国籍)曾用他动人的篇言告诫人们:“地图不是疆域。”同样,当我们以语言地图去描述“玄牝”时,未必能确切地反映出它的真谛。如般若波罗蜜多(般若:佛教用语,意即智慧。波罗蜜多:佛教用语,指到彼岸。也译作波罗蜜。)最为奥妙,难见难觉,难寻难觅,不可思议,超越思境,微妙冲寂,只有大彻大悟的得道者所能知。有些东西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方便宣说一切法性,而法本性,皆不可说。一切法性不可宣示,不可宣说,“玄牝”亦如是。

后来的道教,最喜欢使用“玄”这一词语,所以人们习惯用“玄门”来称谓道教。如《魏书·礼志》中有这样的记载:“世宗优游在上,致意玄门,儒业文风,顾有未洽,坠礼沦声,因之而往。”这里的“玄门”,指的就是道教。五代时,杜光庭著有《玄门枢要》。许多道教典籍,都带个“玄”字。如《通玄真经》、《玄女六甲阴符经》、《玄真子》、《玄圣蓬庐》、《玄风庆会录》、《玄门易髓图》、《玄上秘要》、《洞玄金玉集》、《玄品录》等。金元两代所修的道藏,统称“玄都道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