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与组织的相互牵引与相互成就

组织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社会单元,成为定义绝大多数人的一种身份和存在方式。就像中国乡土社会中的家庭和宗族。城市里的同事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代过往的邻里关系,成为日常生活中最为频繁往来的社会网络。人们从事生产作业的活动基本上是以从属于一个组织的方式开展,并且因为组织的基本特征和各项规范的定义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包括做什么、跟谁发生业务往来、日常作息时间等。因此,组织在很大程度上是现代社会中个人的存在方式和基本归属。

尤其是对于刚刚从学校毕业而进入社会的新晋职业人而言,对工作和社会生活逐渐建立认识并形成自己的概念和行为方式的过程,是在组织中完成的。组织的文化价值观会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员工产生深远的甚至是根深蒂固的影响。而一个员工的价值判断与行为作风又会对自己的家庭成员产生影响,尤其是孩子。由此推演,一个组织通过对员工的影响,甚至会对一个社区甚至是更大范围的社会环境产生影响。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企业的社会责任首先应该体现在企业对员工的责任,企业不仅仅需要对员工的收入和能力负责,更重要的是应该对员工的心态、修为和基本价值观负责。

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组织中的个人通过个人信念、判断和能力的展现也会对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人与人之间因为所在的位置以及个人能量的差异,对组织所发挥的影响力也有不同。其中,往往以企业家对组织的影响为最。尤其在组织的早期创业和生存阶段,以企业家为首的创业团队的追求、偏好和做事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追求和行事作风。这种影响力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并在组织规模逐渐放大而管理规范化跟进缓慢的阶段得到强化。由于组织在一段时间内习惯了依赖某些个人,尤其是企业家的判断力来应对各种问题、推动企业发展,在组织规模逐渐放大的过程中,不断增加的问题的复杂性会对这样的依赖持续造成压力,挑战着企业家或者少数个人的能力和体力承受边界。而企业家或少数个人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日益忙乱、疲惫,并且很难避免决策判断的失误,反过头来对组织造成重大损失和风险,从而产生企业家封顶的现象。尤其是,对于规范化欠缺的企业,组织不仅仅对企业家产生依赖,经理人或者能人封顶的现象在企业内部的部门或者更小的组织单元中随处可见。一个负责人的做事风格决定其所负责的单元的做事方式,一个核心人员的离职会造成工作方法的重新摸索……因此,当个人对组织的影响随着企业规模的放大而没有减少,甚至在持续增加时,而这样的现象建立在组织本身管理规范化不断滞后的基础上,经理人封顶的现象就自然会出现。个人与组织之间便会出现相互伤害,组织因为个人的边界而受到局限,反过来组织发展的停滞甚至出现危机又会影响所有组织成员的利益和发展。组织存在本身一个重要的意义就在于通过要素组合(包括人)而产生超越任何个体能力边界的创造力和价值提供的能力。一个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当企业家开始思考规范化建设而使组织超越对任何个体包括自己的依赖时,往往会面临“企业家的企业”还是“企业的企业家”的命题的思考和选择。如果一个企业家始终把企业作为实现自己目标和人生价值的一部分或者一个途径,那么企业将很难完成对企业家个人的超越以及解决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而当企业家做出“企业的企业家”的重大选择时,一个很重要的信号便是从“用机制对自我进行约束”开始。

总的来说,在现代社会中,个人与组织相互依存。个人与组织之间相互影响力的大小主要受到个人能量和组织阶段的影响。个人职位越高、能量越大,对组织产生的影响越大,以企业家最为突出。在组织的初创期和生存期,企业的规模不大、业务突破是关键、管理尚未进入规范化时,个人对组织的影响力往往比较大。又或者,对于成熟期或者稳定发展期的企业,在面临外部环境剧烈变化而需要创新经营模式或者管理模式时,组织也往往需要变革式的领导发挥超强的影响力带领组织超越过往的惯性,实现新的突破。除此之外的其他大部分时间里,组织往往需要依靠管理规范化的持续建设突破对任何个体的过度依赖,组织在超越个体的过程中也才能为个体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平台。

一方面,组织为个体提供劳动回报和个人价值实现的平台;另一方面,个人通过投入工作和发挥能力,为组织发展做出贡献。个体的言行是企业价值观和形象的展现,企业品牌和影响力在某种程度上也提升了个体的身份。个体与组织之间的相互成就取决于两个方面的良性互动与循环:一是组织价值创造和个体劳动回报分配上的共赢,二是“组织承认和发挥个体的价值”与“个体为组织的发展做出贡献”之间的相互促进。在以人为主要元素所形成的组织中,个体的贡献意愿是组织存在的基本条件,企业只有解决好组织与个体之间的关系,让员工持续获得成就感,才能实现组织发展与个体自我实现之间的良性循环,保障组织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