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信用简史(1)

信用创造学派是货币金融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在这一学派的眼中:信用就是货币,货币就是信用;信用创造货币,信用形成资本。

信用的起源

在货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信用也逐渐发展起来。

中国上古时代的舜是一个做生意的能手,他带领部落的人以贩盐制盐为生,曾留下了“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的诗句。此段意思是温暖的南风吹来,能把盐池的盐粒生产出来,从而可以解决部落之民的生活之虞。文献记载舜“顿丘买贵,于是贩于顿丘;传虚卖贱,于是债于传虚”。顿丘(今河南浚县)缺少某种东西(盐),所以价格高,舜就把这种东西贩运到顿丘来卖;传虚(今山西运城境内)某种东西有余,所以价格低,就以赊购(债)方式收进。

值得注意的是,舜在交易中就已经使用了赊购、债务等商业信用。

在人类早期的经济活动中,商品流通出现了矛盾——“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方式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经常不容易实现。例如,一些商品生产者出售商品时,购买者却可能因自己的商品尚未卖出而无钱购买。于是,赊销即延期支付的方式应运而生。赊销意味着卖方对买方未来付款承诺的信任,意味着商品的让渡和价值实现发生时间上的分离。这样,买卖双方除了商品交换关系之外,又形成了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即信用关系。当赊销到期、支付货款时,货币不再发挥其流通手段的职能而只充当支付手段。这种支付是价值的单方面转移。正是由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使得商品能够在早已让渡之后独立地完成价值的实现,从而确保了信用的兑现。整个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区别于实物交易和现金交易的交易形式,即信用交易。

后来,信用交易超出了商品买卖的范围。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本身也加入了交易过程,出现了货币借贷活动。从此,货币的运动和信用关系联结在一起,并由此形成了新的范畴——金融,现代金融业正是信用关系发展的产物。

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市场行为的主体大多以延期付款的形式相互提供信用,即商业信用;在市场经济较发达时期,随着现代银行的出现和发展,银行信用逐步取代了商业信用,成为现代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信用形式。

总之,信用交易和信用制度是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建立起来的;进而,信用交易的产生和信用制度的建立促进了商品交换和金融工具的发展;最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成为建立在错综复杂的信用关系之上的信用经济。

信用创造学派的兴起

在货币金融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流派,即以18世纪的约翰·劳为先驱、以19世纪的麦克鲁德、韩以及20世纪的熊彼特等人为代表的“信用创造学派”。在这一学派的眼中,信用就是货币,货币就是信用;信用创造货币;信用形成资本。

18世纪的约翰·劳说:“信用是必要的,也是有用的,信用量增加与货币量的增加有同样的效果,即它们同样能产生财富、兴盛商业。“通过银行所进行的信用创造,能在一年之内比从事十年贸易所增加的货币量多得多。所以,法国如欲富庶,实在有求助于信用的必要;不然,比之于利用信用的其他列强,法国即将陷入贫弱的状况。”“只要货币丰富,即能够创造一国之繁荣;只要有信用设施(他主要指银行等),即可以供应丰富之货币,给经济以最初的冲击;依靠这种冲击,就能够为法国产出大量的财富。”约翰·劳的基本逻辑是这样的:货币就是财富——货币不必是金银,而以土地、公债、股票等为保证所发行的纸币为最好——纸币是银行的一种信用——银行通过供给这种信用,就可提供丰富的货币——给经济以最初的冲击——依靠这种冲击,就可以使国家富强、经济繁荣;总之,信用即货币;货币即财富,即资本。

麦克鲁德在他的《信用的理论》中指出:“人们以生产物与劳务和人交换,而换得货币,此货币既不能用以果腹,也不能用以蔽体,然而人们却乐于用其生产物与劳务换取货币,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换得货币以后,可在需要之时,凭以换取所需之物的缘故。所以,货币的本质不过是向他人要求生产物与劳务的权利或符号,从而实为一种信用”“因此,金银货币也可以正确地称之为金属信用。”麦克鲁德认为信用与货币两者的本质是一致的,信用的创造就是货币的增加,两者可以统一于“通货”的概念之下,只是在程度上有所不同:

(1)信用只有单一的价值,但是货币却有多数的价值或者一般的价值,信用只是对某个人的要求权,但是货币却是对一般商品的要求权;

(2)信用只有特殊的不确定的价值(因为债务人死亡或者破产,信用就变得没有价值了),而货币则有持久的价值。

韩被公认为信用创造理论的代表人物,他于1920年发表了《银行信用之国民经济的理论》,影响很大。他是这样论述信用就是货币的:“为了支付的目的,从一人转让给他人的支票或者存款划条,就法律的观点来看,自然只是兑取货币的凭证,但从经济的观点来看,只要它需要兑换成本位货币而完成了货币的功能,则它就不只是兑取货币的凭证,而实是货币本身。”“向银行兑取货币的凭证,只要它确实可靠,为任何人所愿意接受,则它就被当作货币而流通了。”韩的理论重点在于阐明了信用能够形成资本。他认为信用愈扩,利率愈低,资本商品的生产就愈多,从而资本也就愈能形成;相反,信用愈缩,利率愈高,资本商品的生产即愈少,从而资本即不易形成。他的著名命题就是:“资本形成不是储蓄的结果,而是信用提供的结果。”“假如说需求对生产是第一性的,那么信用提供对资本形成也是第一性的。若是没有信用提供则任何资本商品都不能够生产,因而资本形成就不可能。信用供给能引起资本形成,恰如需求能引起生产一样。”

熊彼特则指出:“更有用的方法可能是从信用交易着手,把资本主义金融看成是一种清算制度,它抵消债权债务,将差额转移到下期——使得‘货币’支付成为特殊情况,没有任何特殊的根本重要性。换言之,从实际上和分析上来讲,一种信用货币理论可能要优于一种货币信用理论。”

其他的一些著名经济学家也做过相似意义上的评说。罗宾逊夫人就曾经明确地指出:“货币实际上就是信用问题。”瑞典学派的代表人物魏克塞尔也认为:“严格地说,我们可以断定,一切货币——包括金属货币——都是信用货币。这是因为直接促使价值发生的力,主要在于流动工具收受者的信心,在于他相信借此能够获得一定数目的商品。不过纸币只享有纯粹的地方信用,而贵金属则多少是在国际范围内被接受的。但是一切只是一个程度上的问题。”

商业信用的发展

1596年到1598年,一个很有名的人叫巴伦支。他是荷兰的一个船长,他试图找到从北面到达亚洲的路线。他经过了三文雅,到达一个俄罗斯的岛屿,但是他们被冰封的海面困住了。

三文雅地处北极圈之内,巴伦支船长和17名荷兰水手在这里度过了8个月的漫长冬季。他们拆掉了船上的甲板做燃料,以便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维持体温;他们靠打猎来取得勉强维持生存的衣服和食物。

在这样恶劣的险境中,8个人死去了。但荷兰商人却做了一件令人难以想象的事情,他们丝毫未动别人委托给他们的货物,而这些货物中就有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

冬去春来,幸存的商人终于把货物几乎完好无损地带回荷兰,送到委托人手中。他们用生命作代价,守望信念,创造了传之后世的经商法则。在当时,这样的做法也给荷兰商人带来显而易见的好处,那就是赢得了海运贸易的世界市场。

这是一则著名的体现了商业信用的故事。那么请思考一下,商业信用的意义是什么呢?

商业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它具有很大的外在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他信用的发展。从历史的维度而言,中国传统的信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观念,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为自给自足的以身份为基础的熟人社会的私人信用,一部分为相互依赖的契约社会的商业信用。

说得再具体一点:

商业信用是企业在正常的经营活动和商品交易中由于延期付款或预收账款所形成的企业常见的信贷关系。

商业信用是在商品销售过程中,一个企业授予另一个企业的信用。如原材料生产厂商授予产品生产企业,或产品生产企业授予产品批发商,产品批发商授予零售企业的信用。

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包括企业之间以赊销分期付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以及在商品交易的基础上以预付定金等形式提供的信用。

一句话,商业信用关系到我们日常商业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本质上而言,商业信用是基于主观上的诚实和客观上对承诺的兑现而产生的商业信赖和好评。所谓主观上的诚实,是指在商业活动中,交易双方在主观心理上诚实善意,除了公平交易之理念外,没有其他欺诈意图和目的;所谓客观上对承诺的兑现,是指商业主体应当对自己在交易中向对方作出的有效的意思表示负责,应当使之实际兑现。

商业信用的形式主要有:赊购商品、预收货款和商业汇票。

赊购商品,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商业信用形式。按期是否支付代价分为免费信用、有代价信用和展期信用三种。

(1)免费信用。企业无须支付任何代价而取得的信用,一般包括法定付款期限和销售者允许的折扣期限。目前,我国“欠账”方式的应付账款则是没有时间限制的免费信用,容易引发拖欠行为。

(2)有代价信用。是指企业需要支付一定代价而取得的信用。购买这需要取得商业信用,则需要放弃折扣,而所放弃的折扣就是取得此种信用的代价。

(3)展期信用。是指企业在销售者提供的信用期限届满后以拖延付款的方式强制取得信用。它是明显违反结算制度的行为,且会影响企业信誉,是不可取的。

预收货款,是指销货单位按照合同或协议规定,在付出商品之前向购货单位预先收取部分或全部货物价款的信用行为。它等于向购货单位先借一笔款项,然后用商品归还,这是另一种典型的商业信用形式。

商业汇票,是指单位之间根据购销合同进行延期付款的商品交易时,开具的反映债权债务关系的票据,是现行的一种商业票据。

商业汇票必须经过承兑,即由有关方在汇票上签章,表示承认到期付款。根据承兑人不同,商业汇票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商业汇票在同城、异地均可使用。汇票承兑期限由交易双方商定,一般为1~6个月,最长不超过9个月。如属分期付款,应一次签发若干期不同期限的汇票。汇票经承兑后,承兑人即付款人有到期无条件支付票款的责任。

商业汇票是一种期票,是反映应付账款或应收账款的书面凭证,在财务上作为应付票据或应收票据处理。采用商业汇票可以起到约期结算、防止拖欠的作用。用于汇票到期要通过银行转账结算,这种商业信用便纳入银行信用的轨道。

商业汇票作为一种商业票据,可分为无息票据和有息票据两种。无息票据属于免费信用。如开出的是无息票据,则所承担的票据利息就是应付票据的筹资成本。

其实,在经济生活中,信用就像货币一样,尽管在用它,但它随时处于贬值状态,商业信用也是如此。为什么会贬值?因为经济在发展,因为经济中的泡沫。可以这样说,经济危机大部分是由信用危机引发的,因为信用危机会产生信任危机,并因此形成一个怪圈,直至经济循环遭到破坏。

国家信用的发展

战国时,商鞅准备在秦国变法,唯恐老百姓不信,于是命人在都城的一个城门前,放了一根高三丈的木柱,并到处张贴告示:“谁能把城门前那根木柱搬走,官府就赏他五十金。”老百姓看到告示后议论纷纷。大家怀疑这是骗人的举动,但一个年轻力壮、膀大腰圆的小伙子说:“让我试试看吧!我去把城门那木柱搬走,要是官府赏钱,就说明他们还讲信用,往后咱们就听他们的;如果不赏钱,就说明他们是愚弄百姓。他们往后说得再好,我们也不信他们那一套了。”说罢,小伙子来到城门前把那根木柱搬走了。商鞅听到这一消息,马上命令赏给那人五十金。那位壮汉看到自己果真得到了五十金,不禁开怀大笑,一边炫耀那五十金,一边对围观的老百姓说:“看来官府还是讲信用的啊!”这事一传十,十传百,不久就传遍了整个秦国。“移木立信”后,国家信用深深植根于社会,社会信用由此孕育发展。商鞅下令变法,秦国于是政行令通。

移木立信的故事我们都曾听说过,它其实就是国家信用的树立过程。那么,国家信用在金融市场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国债与国家信用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国家信用是以国家为主体进行的一种信用活动。国家按照信用原则以发行债券等方式,从国内外货币持有者手中借入货币资金,说白了,国家信用其实是一种国家负债。国家信用既是国家为弥补收支不平衡、建设资金不足的一种筹集资金方式,同时也是实施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措施与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