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专题训练: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
- 王波主编
- 8752字
- 2020-08-26 15:20:11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学习视点]
一、明确目标
二、关键概念
体液、血浆、组织液、淋巴、内环境
[新知预习]自主学习,探究教材新知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
(1)概念: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__________ 为基础的液体。
(2)组成:
(3)血浆
A.定义:血液中除________________ 外的液体。
B.作用:是__________ 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4)组织液
A.定义:存在于___________ 的液体,又叫___________。
B.生成:动脉中的___________ 沿动脉流入___________ 的动脉端,其中的许多物质会透过_____________壁进入组织液。
C.回流:大部分能够被_________ 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__________。
D.作用:组织液为组织细胞提供__________,细胞的___________ 也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
(5)淋巴
A.定义:淋巴管内流动的液体叫淋巴,也叫___________。
B.生成: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小部分被__________ 吸收,成为淋巴。
C.回流:经过淋巴循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汇入__________ 中。
2.内环境
(1)定义:由__________ 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等。
(2)组成成分间的关系(用箭头和文字画出)
【跟踪练习一】
1.体液是动物及人体内含有的液体,它包括( )
①细胞内液 ②血浆 ③淋巴 ④组织液 ⑤消化液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指( )
A.淋巴液
B.组织液
C.血浆
D.唾液
3.构成人体内环境的是( )
A.血液、淋巴和组织液
B.血浆、淋巴和组织液
C.细胞外液和淋巴
D.细胞内液和血浆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及本质
1.血浆中含90%为__________,其余10%为__________ 、__________,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各种__________ 、各种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等。
2.组织液、淋巴与血浆成分的异同点:成分和含量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
3.本质:是一种__________,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跟踪练习二】
4.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血红蛋白
B.葡萄糖
C.二氧化碳和氧
D.氨基酸
三、细胞外液的主要理化性质
1.渗透压:指溶液中 对水的吸引力。大小取决于,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对水的吸引力越,溶液渗透压越。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 、 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来源于 和。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相当于 的渗透压。
2.酸碱度(pH):正常人的血浆近,pH为,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 、 等离子有关。
3.温度:人体温度一般维持在 左右。
【跟踪练习三】
5.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 )
A.HCO3-
B.HPO42-
C.K+和Ca2+
D.Na+和C1-
6.剧烈运动后,血液中的pH是( )
A.>7.45
B.<7.35
C.维持在7.35~7.45
D.稳定在3~4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 、 的参与,同时,细胞与内环境之间也是 、 的。细胞不仅依赖于,也参与了 的形成和维持。
【跟踪练习四】
7.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
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
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
C.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
D.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
特别提醒
1.内环境的“内”与“外”是相对的,从细胞角度看就是细胞外液;对人体的外界环境而言,细胞外液就是内环境,因此,内环境是联系细胞与外界环境的桥梁。
[重点剖析]
一、内环境中各种成分的关系
1.体液之间关系
2.内环境中各种成分的位置关系
图中①为细胞内液,②为淋巴,③为血浆,④为组织液,②③④共同组成了内环境。
3.组织液、淋巴与血浆的比较
相同点:
①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②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③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
①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
②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组织细胞主要生活在组织液中,血细胞主要存在于血浆中,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淋巴中。
③所含的化学成分含量有差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4.不同人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不同
5.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而血浆则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血浆蛋白一般位于血浆内,是内环境中的成分,而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它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
【例1】下图是人体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②可以进入A、C、D
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③
C.血红蛋白属于①的成分
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其中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
【解析】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红色含铁的蛋白质,不属于血浆的成分。
【答案】C
【例2】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的内环境分别是( )
①血液和组织液 ②血浆和组织液 ③淋巴和血浆 ④淋巴和组织液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组织细胞的内环境,属应用层次。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是单层细胞,在管外一侧的内环境是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在管内一侧的内环境为血浆,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在管内一侧的内环境为淋巴。
【答案】C
二、造成组织水肿的可能原因
1.花粉等导致过敏反应时,组织细胞释放组织胺,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减少,组织间隙蛋白质增多,组织间隙水滞留。
2.严重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血浆渗透压受血浆白蛋白含量影响较大,任何使血浆白蛋白减少的因素都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力量减弱,组织内液体增加。
3.在某些病理条件下,淋巴管道堵塞,淋巴回流受阻,引起淋巴性水肿。
4.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大量肾单位破坏,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少)等均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
【例3】图示为人体皮下的组织,A、B、C表示细胞外液。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
①周围的管壁破损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③淋巴管阻塞
④花粉等过敏源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正常人组织间液体的量相对恒定,依赖于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和血管内外液体交换的平衡。水肿的本质是组织间液体过多,即以上5种平衡失调。
【答案】D
[课堂达标]
1.对内环境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指的是人体内的体液
B.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
C.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内液
D.内环境指的是组织液、血液和淋巴
2.人体内的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的物质联系正确的表达是( )
3.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必须通过( )
A.组织液
B.内环境
C.血浆
D.淋巴
4.红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 )
A.血浆、体液和体液
B.血液、体液和淋巴
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
5.关于渗透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体积,而与溶质微粒数目关系不大
B.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C.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D.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6.图表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请回答:
(1)图中虚线内的体液组成 ___________,其中A为___________,B为___________,C为___________。
(2)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D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消化道内的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组织细胞要经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系统。
(4)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等,排出体外要经过___________ 、 ___________系统。而CO2的排出则要经过___________ 、 ___________系统。
[课后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人体中占体液百分比最大的是( )
A.淋巴
B.细胞内液
C.血浆
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
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D.细胞外液
B.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
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壁就成为组织液
3.下列各组化合物中,都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
A.CO2、血红蛋白、H+、尿素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
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
D.Ca2+、载体、氨基酸
4.下列哪项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明显变化引起的病症( )
A.浮肿
B.手足抽搐
C.贫血
D.尿毒症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B.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
C.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D.淋巴和组织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血浆中蛋白质较少
6.内环境的稳态是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图为人体内环境部分结构示意图,对该图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中的3和5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B.氧气和养料及代谢废物主要是由3来运输的
C.图中的3和5可以相互转化
D.在3中的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7.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降低,同时会增多的细胞外液是图中的( )
A.a液
B.b液
C.c液
D.难以确定
8.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正常人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9.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 )
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二、非选择题
10.图是体内细胞与内环境的关系示意图。请回答:
(1)正确填出①~⑤所示结构或内部液体的名称:
①为___________,其内液体称为细胞内液。
②若表示毛细血管,其内液体称为___________。
③若表示人体细胞的组织间隙,其内液体称为___________。
④若表示毛细淋巴管,其内液体称为 ___________。
(2)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其中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不断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其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包括___________ 、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②内液体中有HCO3-、HPO42-等离子,它们对于维持 ___________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4)此图也表示了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进行___________ 的相互关系,各细胞直接从内环境中获得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并直接向内环境中排出 ___________。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学习视点]
一、明确目标
二、关键概念
稳态、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新知预习]自主学习,探究教材新知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机体的___________作用来实现的。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___________,使各个器官、系统___________,共同维持内环境的___________ 叫做稳态。
2.稳态就是稳定不变的状态吗? 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踪练习一】
1.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
A.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B.细胞外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C.细胞内液化学成分相对恒定
D.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相对恒定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调一致呢?
(1)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了稳态的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___________ 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来实现的。
(3)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它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
(4)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3.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外界环境变化太剧烈,或自身调节出现障碍,稳态就会被。
【跟踪练习二】
2.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其代谢只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的发挥___________ 作用;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氧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___________ 的重要保障;内环境中过多的代谢产物如尿素等会使机体内环境遭到___________。如果内环境遭到破坏,细胞代谢就会___________。因此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
【跟踪练习三】
3.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后,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四、实验——生物体维持pH值稳定的机制
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中加入酸和碱溶液引起的pH不同变化,如下图:
总结:以上三条曲线变化规律可知,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___________ 而不同于___________,说明生物材料内含有酸碱缓冲物质,从而能维持pH的相对稳定。
【跟踪练习四】
4.某人剧烈运动后,身体内产生了某种物质,这时参与体内pH调节的物质应是( )
A.H2CO3/NaHCO3
B.NaH2PO4/Na2HPO4
C.NaHCO3/NaH2PO4
D.NaHCO3/Na2HPO4
[重点剖析]
一、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1.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直接参与的器官与系统:
(1)消化系统:消化道消化道毛细血管。
(3)泌尿系统:血管肾脏形成尿液。
(2)呼吸系统:肺泡肺毛细血管。
(4)循环系统:由上述内容可看出血液是所有生命活动的中转站,它的成分能充分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
2.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例1】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
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
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
【解析】A正确,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生理系统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等。B错误,外界环境因素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都会导致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不断发生变化,若超过一定的范围就会导致内环境稳态的失调,C正确,如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D正确,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活动的必要条件。
【答案】B
二、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疾病
1.稳态失调与相关疾病
【例2】人在发烧时,食欲较差,其机理是( )
A.胃不能及时排空
B.摄入的食物未被消化
C.消化酶活性受影响
D.完全抑制了消化酶的分泌
【解析】人体的消化液中有很多的消化酶,消化酶对食物具有消化作用.消化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的影响,并不是温度越高消化酶的活性越强,温度太高酶会失去活性.37℃左右是酶的活性最强.当人体高烧时,酶的活性受到影响,因而食欲较差。
【答案】C
[课堂达标]
1.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
A.由于血浆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免疫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D.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体液、免疫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下列关于维持内环境稳定的有关生理活动不正确的是( )
A.剧烈运动时血液中的乳酸含量急剧上升
B.干渴时尿量明显减少
C.人少量失血后,血量很快恢复正常
D.炎热的夏天,人体通过增加排汗来维持体温恒定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内环境稳态的因素是( )
A.温度
B.酶
C.pH值
D.渗透压
4.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 )
A.正常人血浆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
B.HCO3-、HPO42-对血液中酸碱度起调节作用
C.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
D.内环境的稳态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
5.下图表示甲、乙、丙三种海螃蟹在其他生活环境条件一定时,实验条件下不断改变海水盐度,它们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已知天然海水食盐的物质的量浓度约0.5mol/L)。
(1)渗透压调节能力量差的是___________ 蟹。
(2)在海水和淡水中都能生活的是___________ 蟹。
(3)在盐浓度比天然海水还低的海水中,才能发挥调节能力的是___________ 蟹。
[课后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 )
A.凝固的状态
B.绝对不变的状态
C.相对稳定的状态
D.随外界环境改变而变化的状态
2.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降低体温。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
B.在额头上敷一条冷水浸泡过的毛巾
C.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
D.适当撤减衣被
3.下列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直接关系的系统是( )
①消化系统 ②呼吸系统 ③循环系统 ④泌尿系统 ⑤运动系统 ⑥内分泌系统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⑥
4.“人类不能生活在纯氧的环境中”,这一叙述是( )
A.不对的,因为身体细胞需要氧,以氧化有机物获得能量
B.不对的,因为人体所吸收的纯氧经呼吸道进入血液时,已有许多CO2产生,不影响呼吸的调节。
C.对的,因为血液中应有适量的CO2作为调节呼吸作用的物质
D.对的,因为纯氧会使身体细胞的氧化作用太剧烈,而无法维持恒定性
5.关于美国生理学家坎农对内环境稳态维持机制的解释,以下哪一项正确( )
A.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
B.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神经调节的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
C.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主要依赖于体液调节
D.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6.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叙述错误的是( )
A.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B.毛细淋巴管阻塞,会引起组织发生水肿和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数量增加
C.血液中Na2CO3过多时,就会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
D.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酶促反应速度的加快
7.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口腔中进入内环境
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D.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
8.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B.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稳定状态
C.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
D.应把化验结果的误差考虑在内
二、非选择题
9.根据下述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7月31日内蒙某地气温高达44.5℃,大家都在家休息,然而50多岁的赵某却在玉米地里锄草。当天晚上家人没有看到他。当在玉米地发现他时,他已经死亡多时。据估计,赵某系中暑身亡。
材料二:青年男子高某在暑期外出旅游。在一日出发后,天气十分炎热,高某连续不断地以纯净水解渴。后来他觉得四肢发冷、心率加快、心慌、血压下降,接着就不省人事,昏迷过去。后被人送到了医院,诊断为水中毒。
(1)材料一、二的两种情况都发生在_____________天气。在这种天气情况下,人体内的热量散发出去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估计,赵某身体的产热和散热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某的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能反映高某(b)和赵某(a)内环境渗透压变化趋势的是( )
(4)若人在大量出汗后不感觉口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赵某的死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回答相关的问题:
(1)实验材料和用具
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若干支、Na2CO3溶液、乳酸、pH试纸。
(2)实验流程
1)步骤①中向1号试管加入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向B组3支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
3)预测结果:
A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章末检测(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单元知识网络】
【章末检测】
一、选择题
1.手脚皮肤磨出的水泡,其中浅黄色的液体是___________,它来源于___________( )
A.组织液
B.血浆
C.淋巴
D.血清
2.人血液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纤维蛋白原
B.激素
C.纤维素
D.淋巴细胞
3.组织液大量积累在组织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C.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
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
4.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5.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血浆pH通常在7~7.53之间
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
C.血液中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
D.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神经中枢,促进呼吸活动将CO2排出
6.下列细胞中,能在组织液中游走的是( )
A.红细胞
B.脂肪细胞
C.白细胞
D.精子
7.内环境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并用于有氧呼吸至少要通过几层磷脂分子( )
A.2层
B.4层
C.6层
D.8层
8.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的( )
A.组织液增多,淋巴增加
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
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
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
9.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 )
A.细胞内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外液
10.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
A.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
11.医学上用0.9%NaCl溶液给病人输液,对其用途科学的解释是( )
A.为病人消毒
B.给病人提供营养
C.给病人补充水分
D.维持细胞渗透压
12.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温度随外界气温变化而变化
B.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及其成分处于不变的状态
C.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和系统参与
D.内环境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一样,其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是有限的
13.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
C.细胞代谢紊乱
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
二、非选择题
14.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A、B、C分别表示的结构是: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
(2)a~d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是___________。请用箭头表示a~d四者之间的物质交换概况。
(3)图中a~d,O2浓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___________,CO2浓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___________。
(4)a~d之间既彼此分离,又相互联系。a和b之间隔以 ___________,b和d之间隔以 ___________,b和c之间隔以___________,b的来源有___________,b的去向有 ___________。
15.根据下面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C、D分别表示体液的什么成分?A ___________、B___________ 、C___________ 、D___________。
(2)A中的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除图中表示的外,还可能通过皮肤以___________形式排出。A和B液体的物质交换是通过组织中的 _________________(结构)完成的。
(3)A、B、C三处液体中CO2浓度大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程e和f的渗透方向的不同处在于:前者________________,后者________________。
(5)过程d表示________________ 作用。
(6)E与A相比,E中不含有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