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言行一致 足见其信

说话要言行一致,行为要内外如一

做人要前后一致,做事要大小如一

自古以来,中国都流传着各种各样知恩图报的故事。尤其是那些读书求功名的儒士。“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如果在十年寒窗中有人过问一下,尽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一举成名之后仕子必会加倍报恩。

胡雪岩并非儒生,但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

胡雪岩做学徒时,他的一个朋友从老家来杭州谋事,病倒于客栈中。房租饭钱已经欠了半个月。还要请医生看病,没有五两银子不能出门。

胡雪岩自己薪水微薄,但又不忍心看着朋友困顿无助,就找到一个朋友那里。朋友不在,胡雪岩只得问朋友的妻子,看她是否帮一个忙。

朋友之妻见胡雪岩人虽落魄,那副神气却不像倒霉的样子,就毫不犹豫地借了五两银子给他。

胡雪岩很有志气,从胳膊上捋下一只凤藤镯子,对朋友之妻说:“现在我境况不好,这五两银子不知道啥时候能还,不过我一定会还。镯子连一两银子也不值,不能算押头。不过这只镯子是我娘的东西,我看得很贵重。这样做,只是提醒我自己,不要忘记还人家的钱。”

后来胡雪岩发迹了,还了五两银子。朋友之妻要把镯子还给他。胡雪岩说:“嫂子,你先留着。我还的只是五两银子,还没有还你们的情。现在你们什么也不缺,我多还几两银子也没太大意义。等将来有机会还上您这份人情了,我再把镯子取走。”

后来这位朋友生意上遭了人暗算,胡雪岩闻讯后出面相助。朋友幸免于难,朋友之妻再次还镯子,胡雪岩这才收下。

自己困顿之时能为朋友做到这一步,而在此时尚信诺守持,后来在遇到陌生人有事相求时伸出援手,也就不算突然了。胡雪岩致富固由其聪明,然而与其心肠热,好助人,乐施舍,守信义也干系甚紧。

【评议】

佛云:“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为人要存忠厚之心,讲求信义,不可为私利而生邪念。商人重利,所以往往刻薄怪戾,行起事来视他人如草芥。

在我看来,为商者,金钱固然是重要的,人情也同样重要,而诚信尤其重要。

做商人难,做个好商人就更难。在商业场中,大家为了一个“利”字,而绞尽脑汁,煞费心机,其间的名争暗斗不可谓不激烈。你算计别人,别人也在算计你。要想在这相互的算计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不倒翁”,实在太难。

如果说胡雪岩懂得人之常情,了解人性的弱点的话,他更善于运用人情,利用人情来做人情生意。但是他并不是钻人情的空子,而是体察人情,关心他人的困难,替他人的处境考虑,帮助他人排忧解难。与胡雪岩做生意的人大都佩服他的这种侠义之举,愿意与他进行商业往来,他们不仅把胡雪岩看作生意上的客户,更多的是作为知己朋友。所以,胡雪岩是做一笔生意,交一路朋友,商路越来越宽。

【用典】

俗话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诗经》中说:“白圭上的污点,还可能磨去;言语上的污点,就不能掩盖了。”

说话要守信,行动要果断。有命令就要执行,有禁规就要制止。法度不轻易改变,制度也不轻易变动,政务不轻视,策略不轻随。领导就要这样来立信。

领导立信在上,官员百姓遵守在下;法制政策令行在上面,所有的官员百姓共同执行在下面。就是说:只要是言语都得守信用,没有信用的言辞不是正人君子所说的话,而于禽兽没有差别了。所以古代的圣贤注重诺言,一言九鼎。

周公以桐叶封弟,文王以存原立信,尾生高以守信而淹死,季布一诺千斤,这些都作为千古美谈的话题。示信于人,所以能得人;示信于国,所以能得国,示信于天下,所以能得天下。所以老子重视戒除“轻诺”,孔子重视“讷言”。

老子说:“轻易许诺的人,必然少有信用。”孔子说:“君子不善言辞,却敏捷于行动。”又说:“守信用的人,人们就信任它。”

叔向说:“君子的言辞,守信用而有验证,所以怨恨就远离于他身边;小人的言辞,超越本分而没有验证,所以怨恨很快就上来了。”

子夏说:“君子必须取得信任后,才去役使百姓,不然百姓以为是虐待他们。先要取得信任,然后才去规劝他人,否则君主以为你在诽谤他。”信发自于心,诚发自于意。信出自于口,所以成就于德。

曾经有人说:“黄金不能改变我的言辞,死亡不能改变我的信守。”又说:“信用说出来容易,做起来则困难,小信守于言,大信守于心,君子守言,圣人守心。”这些都是千古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