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生来有志气,不负数尺躯(3)

这位猎人之所以不能够成功挽救自己的生命,是因为他犯了一个致命性的错误:自己的求生意志被别人的议论动摇。生活中,我们同样会遇到类似的事情。某天,你放着公务员不当却要下海经商,或放弃一个薪金高的工作而宁愿去从事一个待遇差的工作,当然,在有此打算前你已经规划得相当明确。这时候,家人、朋友乃至同事都会为你出谋划策,认为这样如何如何地不合适,如果坚持下去将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等等。如果你拿不定主意,尽管你的决定会影响到你的一人或改变你的命运,最终的结果将是功亏一篑。

同样,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要有自己的主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实践才能够得到真知。如果你的决定是在经过深思熟虑和深入调查后做出的,那么你就是一个实践者。对于那些在旁边出主意的人,你可以接受他们的好意,但不能够被他们误导。塑胶大王王永庆就是一个善于把握自己命运的人,他用实际行动对此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20世纪50年代初,台湾经济处于恢复时期,纺织、水泥、塑胶等工业亟待发展。此时,王永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像吃了豹子胆似的竟决定投资塑胶业,并因此招来了人们的各种议论:“何义都不做的事情,一定难做”、“不懂行情”、“不识时务”等等。面对这种局势,王永庆没有退缩。

何义何人也?当时化工业的“大哥”——“永丰”的老板。很早以前,他曾去国外考察过,见国际市场塑胶业技术先进、竞争激烈,考虑到自己难有立足之地,遂打起了退堂鼓。

然而,王永庆却顶住了压力,在1954年筹措了50万美元,创办了台湾第一家塑胶公司,并于1957年建成投产。

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何义所料:当台塑的产品生产出来时,日本等国的同类产品滚滚而来,充斥着台湾市场。当时日本塑胶产品物美价廉,占有了绝大部分市场;而台塑产品严重滞销、仓库暴满。股东们心灰意冷,王永庆顿时陷入了绝境。

面对这样不利的境况,王永庆并没有泄气。台湾当时是国际烧碱生产基地之一,而烧碱过程中有70%的氯气被弃置不用实在太可惜,而氯气又是塑胶生产的主要原料。他看到了这个优势,并决定加以利用。经过一番“检讨”,王永庆采取了以下措施:

其一,针对供过于求的矛盾,他以常人所没有的胆识,采取了近似于“以毒攻毒”的策略:大幅度增加产量来压低成本和售价,从而获得压倒一切的竞争能力。台塑股东对此一致反对,他毅然购下台塑所有股权,独自经营。

其二,鉴于与自己连锁的加工厂为了眼前利益不愿意降低产品售价而导致销售量无法大幅度增加、进而导致塑胶原料的需求量不能提升这一问题,王永庆对这些加工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百般劝说无效后,以义无反顾的决心、敢于拼命的勇气毅然成立了自己的加工厂——南亚塑胶厂,从而建立起塑胶原料与加工相连贯的“一体化发展体系”。

王永庆不仅改变了台塑的经营策略,而且还力求把台塑建成高效能、低消耗的企业。功夫不负有心人,台塑产品逐渐打开了销路。经过数年的发展,王永庆的企业成为了台湾惟一进入“世界化工企业50强”的企业。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是否显得张扬,关键在于自己如何去走。只要自己能够一路走好,别人的那些非议自然会化为乌有,因为在事实面前,再掷地有声的话语都会显得软弱无力。

7、只有没出息的人,没有没出息的工作

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关键在于自己愿不愿去努力。只要愿意努力,便可水滴石穿,出人头地;反之,只能毫无建树,遭人耻笑。

如今,各行各业都在蓬勃发展着。要想在这个社会立足,就必须投入到各个行业中去。同是在工作,有人春风满面,有人垂头丧气,有人孜孜不倦,有人懒懒散散。生活与工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工作态度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一个生活态度积极的人不会抱怨工作有多么不好,只会想法设法把手中的工作做得更加完美。

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付出了相应的努力,再不起眼的工作也会有它的闪光点。

老李出生于一个贫寒家庭,且在幼小的时候失去了母亲。在父亲的苦苦支撑下,懂事的他发奋图强,最终以自己优异的学业回报了父亲的养育之恩。

艺校毕业后,老李因表现突出而被留校任教。在20世纪90年代的农民眼中,教师是一个体面而干净的工作,不用出多少气力。然而,无论这个工作有多么的体面,但工资却是有限的。随着时光的流逝,老李不仅结了婚,而且有了孩子。如果仅靠微薄的薪水来维持家庭的开销,全家只能过着紧巴巴的生活。

在农村长大、饱尝艰辛的老李已经“穷”怕了,既不愿意让妻子跟着自己受罪,也不愿意让孩子继续在贫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于是,他不再顾忌体面不体面,在进修期间利用空闲时间给饭店打工。不仅如此,他又发现捡酒瓶是个无本的买卖,于是不辞辛劳地到处“寻宝”。世上饿不死勤快汉,在一年半的时间内,老李攒下了近4000元。

进修结束后,老李通过贩卖药材赚了一大笔钱。随着家境的日渐富裕,老李的思想观念也在改变,对赚钱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后来,他与朋友合计一番后,又干起了餐巾纸生意。在当时,经商是被人瞧不起的。老李根本不在乎这些,继续坚持自己的信念。经过不断努力,他的客户越来越多。

父亲死后,老李把妻儿留在家中,独自一人去上海闯荡。35岁的他到了上海后人生地不熟,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却感到很不合适。老李反复地思考,决定做自己的本行——经营餐巾纸。经过一番调查后,老李从外地联系到了货源。但是,在排外思想仍然存在的上海,要想把外地牌子的餐巾纸卖入各家酒店、餐馆简直比登天还难。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坚定地走下去。老李不断给自己打气,然后挨家上门推销。近半个月的时间过去了,老李仍然没有找到一家客户。直到后来,在倒贴十多元的情况下,老李才算结了第一单。

没有人愿意做赔本买卖的,老李回到住处后反复思考对策。主意拿定后,老李穿上西装,印好名片,然后骑着自行车开始穿梭于上海的大街小巷。半年过去了,老李对上海的地形了如指掌。在这期间,一些客户纷纷拨通了他的电话。随着生意的兴隆,老李终于感到了欣慰。后来,老李在上海成立了一家酒店用品批发店。

为了追求更为美好的生活,老李最终放弃了“体面”的教师工作,并通过“不体面”的餐巾纸生意挣来了做教师不能挣到的那么多财富。“出息”在不同人的眼中,有着不同的含义。有人认为体面的工作才是有出息的工作,比如老李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多数人。在他们眼中,教师不用干脏活、不用受累,而做生意起早贪黑,能否挣上钱还是两码事,而且“十个商人九个奸”。之所以有这种思想存在,是因为在这些人的脑子中还存在着封建思想的等级观念。作为21世纪的我们,应该彻底摆脱这种观念的束缚。只要是适合自己的,满足社会正常需要的工作,我们就应该全力以赴,去实现自我价值。

何谓“出息”?挣自己的钱,吃自己的饭,不做伤天害理的事。当然,每个人对自己的期望并不会如此之低。同样是挣钱,同样是人,就不应该比别人落后。职业不分贵贱,各人有各人谋生的方式,一旦选择好了路子,就应该认真去干,去力争上游。只要人有了出息,工作自然会越干越漂亮,生活自然会越来越美好。

2001年的秋天,一位女青年背井离乡,来到广州打工。然而,好运并不是常有的,现实仍然是残酷的。与众多前往广州的求职者一样,她好不容易找了份工作,不久便失业。为了能够放松心情,她不时会到陌生的街市上转转。

一天,她从一个商店门前路过,无意中发现该店所卖的邮票竟然打了折扣。按常理来说,邮票打折是没有先例的。她开始怀疑这些邮票是假的,于是向店主询问。店主告诉她说,这批邮票发行于20世纪90年代,由于发行量过大而造成了积压,邮政部门为了缓解压力才出此下策的。她将信将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又找到了另外几家出售邮票的店子,发现情形一样。当时,面值60分和80分的邮票折扣为七折,其它高面值的邮票折扣更低。除了惊讶外,她并没有多想。然而,就是这个意外的信息给她带来了意外的财富。

沿途返回时,突然有人叫了她一声。她抬头一看,原来是她以前在工作时认识的一位小区居民。刚来广州时,她在一个小区做勤杂工。那时候,她非常热情,很快就与小区内的居民和小区附近写字楼里的职员混熟了。他们忙不过来的时候,就想起了找她帮忙。在这种情况下,她多了一项义务:帮小区居民和写字楼职员寄信。他们常把买邮票的钱给她,让她去邮局买邮票贴在信件上。

这位居民告诉她说,自从她离开小区后,他们感到很不习惯,因为需要亲自去邮局寄信。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她突然想到了邮票打折的消息。如果能够多买一些邮票,然后在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的情况下给他人寄信,不就可以从邮票的差价中赚到不少钱吗?她的眼神中露出了喜悦。

说干就干,第二天她早早起床,赶往她曾工作过的那个小区。她一边与遇到的熟人寒暄一边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顿时得到了他们的热情支持。就在这一天,她结束了坐吃山空的日子,轻松赚了40多元钱。

初战告捷,她信心倍增。为了能够提高办事效率,她索性买了一辆自行车来代步。一个月的奔波过后,她在替人邮寄业务上挣了近2000元。此后,她开始扩大规模,联系更多的小区和写字楼,以保证每天的信件数量。随着对业务的熟练,她赚到了更多的钱,业务繁忙的时候月收入竟能达到20000元以上。

就是贴邮票这么不起眼的工作,却让这位女青年得到了令当时乃至现在的人们的羡慕。不过,羡慕又有何用。只有懒人才会去羡慕别人的成果,一个有出息的人会把羡慕别人的时间用来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

只要是正当行业,就有存在的必要。只要有存在的必要,就有发展的空间。只要愿意把工作做好,就能有更好的出路。

8、是金子,就要把它放在太阳下

金子埋在土中是不会发光的,才华隐藏在心中是不能起到作用的。才华的埋没只会让人对生活充满失望,唯有发挥才能才能让人看到希望。

是金子,总要发光的。但如何才能让它发光呢?最好的办法是把它放在阳光下。一个人的才能正如同金子,如果不知道充分运用,实在是极大的浪费。

在如何显示或发挥自己的才能方面,可以从古人身上得到深刻的启迪。

战国时期,秦军欲围攻赵国国都邯郸城,平原君奉赵王之命前去楚国游说楚王联合抵御秦军,以解赵国之危。临行前,平原君按计划要从国中挑选出二十位文武兼备且力大勇猛的人随他前去。他已经向赵王夸下海口,说不必从国中海选,他门下的食客完全能够胜任。可挑来选去,总共只选出了十九人。正在平原君感到为难之际,一位名叫毛遂的门客在平原君面前自荐道:“毛遂听说主人要去与楚国商讨合纵之事,并与国王约好从门下食客中挑选二十人随行。如今少一人,希望主人让毛遂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吧。”平原君质问他在其门下待了多少年,毛遂回答说已经有三年的时间了。平原君拒绝道:“大凡贤士,如同放在袋中的锥子,其末端很快会露出在外。如今先生在我门下已有三年,我既没有听到左右夸赞过你,也从未听过你的名字,这说明先生并没有过人之处。既然如此,先生还是不随我前去为好。”毛遂力请:“我今天就要请主人把我装进袋子,并且很快将脱颖而出。”平原君听后,答应让毛遂同往。

先前,随行的十九个人都瞧不起毛遂。到了楚国后,毛遂在与他们辩论的过程中逐渐崭露头角,得到了这十九个人的认可。平原君从日出开始与楚王商讨合纵,到了中午时还未商讨出结果,众人于是推举毛遂前去交涉。毛遂携剑走到平原君身旁并对他说:“陈述合纵的利害关系本是三言两语的事情,如今日出就开始陈述,到中午还没谈出个结果,究竟是怎么回事?”楚王问平原君来者是何人,平原君回答说是他的门客。楚王叱责道:“我与你主人商讨,与你何干!”毛遂“按剑而前”,说道:“大王之所以敢叱责毛遂,凭的是楚国人多势众。如今我与大王只有十步之遥,楚国如何人多势众,大王的命都在毛遂手中……毛遂听说汤仅凭方圆七十里的地盘称王天下,文王仅凭百里的土地使诸侯臣服。他们之所以能如此,不是因为他们士卒众多,而是因为他们能顺应时势树立威望。如今楚地方圆五千里,士卒百万人,已经具有了称霸天下的资本。以楚国目前的强大,没有人能够抵挡。然而,白起这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仅率领数万人便向楚国宣战,且一战攻克鄢郢,再战烧毁夷陵,三战使大王先人受辱。这是百世之怨,连赵人都感到羞愧,而大王却不以为恶。提出合纵联合攻秦的应该是楚国而不是赵国……”楚王听了毛遂的一番话后,立即同意合纵。随后,毛遂与楚王歃血为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