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生来有志气,不负数尺躯(4)

游说成功后,平原君返回赵国。他对毛遂说:“经我相过的士人多者有千人,少者也有数百人,遂自认为不会遗漏天下之士,如今却漏掉了毛先生。毛先生的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我再不敢相士了。”其后,毛遂被平原君引为上客。

毛遂不甘于埋没自己的才能,在关键时刻争取到了检验自己才能的机会,并最终以实力赢得了平原君的认可。除了在适当的时候通过自荐来展现才华、实现价值外,一个有才华的人还可以通过不断转换环境来赢得他人的赏识和重用,正如东汉淮阴侯韩信。

韩信虽出生于贫寒家庭,生活颠沛流离,但却熟读兵书,满腹韬略。随着大泽乡起义的爆发,楚地项梁也揭竿而起,韩信投奔于他。在项梁麾下,韩信只不过是个无名小卒。见项梁兵败,韩信转而依附项羽,项羽任命他为郎中。在项羽营中,韩信数次献策,项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韩信无奈,只好另投明主。刘邦前往蜀地做汉王后,韩信逃离楚地前去投奔他。结果,韩信虽然受到滕公、萧何等人的推荐,但刘邦不以为然,只是提拔他为治粟都尉。韩信再次受挫,不免心灰意冷,毅然逃走。接着,便有了历史上有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萧何听说韩信逃跑后,没有来得及向汉王禀报,便策马亲自去追韩信了。这时,有人向汉王报告:“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一听,顿时大怒,却又不知如何是好。

一天后,萧何前来拜见刘邦。刘邦见了萧何后,又怒又喜。怒的是萧何作为丞相,竟然逃跑;喜的是萧何又回来了,不用再担心没有左右手了。随后,刘邦问萧何为何逃跑。萧何答道:“臣不敢逃跑,臣在追逃跑的人。”汉王问:“你在追谁呢?”萧何说是韩信。汉王生气地骂道:“营中逃跑的将领就有十几人,你却不去追。韩信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治粟都尉,你却要去追他。你一定在欺骗我。”萧何解释道:“将领失去了以后容易得到,但像韩信这样的人,很难在国内找到第二个。大王如果只想在汉中称王,可以不用此人;但大王如果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之外没有人能够辅佐大王。希望大王能够仔细考虑。”汉王说:“我当然想图谋东方了,不想在此长期停留!”萧何于是说道:“既然大王有这种念头,就一定要重用韩信。只有这样,韩信才会留下来;否则,韩信最终还会逃跑的。”汉王说:“那我就封他为将吧。”萧何说:“封他为将是留不住他的。”汉王改口说:“那就封他为大将吧。”萧何说:“太好了!”随后,汉王准备召见韩信。这时候,萧何又说:“大王一向不注重礼节。如今要封大将,却像呼喊小儿一样,这正是韩信要逃走的原因。大王如果真心封他为大将,就要选择一个好日子,行斋戒之礼,设置坛场。待各种礼节都完成后,才可以行事。”汉王答应了萧何。

汉王封韩信为大将后,立即与其谈论天下大势。汉王说:“丞相多次在我面前提到将军的才能,不知将军能够教给寡人什么计策呢?”韩信辞谢汉王的知遇之恩后,问汉王:“如今,能够争权天下的人,是项王吗?”汉王回答说是。韩信又问:“大王认为自己的勇悍、仁德与项王比起来如何?”汉王沉默了很久,然后回答说不如项王。随后,韩信为汉王具体分析了项羽的为人和当前的形式。他说项羽“暗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这是匹夫之勇;又说项羽“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这是妇人之仁。然后,韩信说项羽背信弃义,名不正言不顺,“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其强易弱”;而汉王“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他建议汉王入武关以后,“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使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汉王听了韩信的这番议论后,心中大喜,认为早得韩信就好了。此后,韩信用他娴熟的军事知识屡次打下胜仗,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韩信没有抱怨怀才不遇,而是不断地寻求明主,最终将其出色的军事才华展现得淋漓透彻,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与他相比,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推销才华的技巧别有风趣。

陈子昂出生于四川射洪县,在当时一直默默无闻。为了能出人头地,他跋山涉水来到京都长安,可一住十年依然没人赏识。一次,长安东市来了一个卖胡琴的人,胡琴通体晶莹玉润。在此人的演奏下,琴音堪称绕梁三日。此琴开价100万钱,每天都有不少富商显贵前来观看,但却无人购买,此事在长安城被吵得沸沸扬扬。

一天,陈子昂从人群中走出来,对卖琴人说:“此琴我买了。”围观的人都非常惊讶。“这是谁呀?好大的口气!”“你买它干什么呀?”陈子昂向众人施礼一笑:“在下四川陈子昂,擅长拉胡琴。”“好啊,那你就当众给我们拉一曲吧。”众人说。“明天吧。我住在宣阳里,明天备好酒菜,恭候长安的各界名流前来指教!”

第二天,陈子昂住处门庭若市,一百多位长安名流贤士聚集一堂。待大家酒足饭饱之后,陈子昂抄起桌上的胡琴,猛地扔出很远,把它摔了个粉碎。众人大惊,忙问何故。陈子昂起身对大家说:“我陈子昂著文赋诗已有数年,积有作品一百多件。远道来京,没料到一直未被人赏识,非常郁闷,怎么会热衷拉胡琴呢?”接着,他拿出自己的作品分送大家。一天之内,陈子昂在长安城名声大噪。

古语云:“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即使这是个事实,也不会给有才华且有志气的人带来阻碍。因为只要善于把如同金子般的才华暴露在阳光下,就能够像毛遂、韩信、陈子昂这些人一样,而不会出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尽管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

不要等着他人来发现你的才华,而要将自己的才华表露出来。及早利用自己的才华,才能及早成功。

9、只要坚持,高山终会在脚下

历日经年,水滴石穿。持之以恒,功果自现。

诗人汪国珍说,没有比脚更长的路途,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这句话虽然显得抽象,但并不能掩盖它的哲理。因为路再长,也有走完的时候;山再高,也有登上的时候。

然而,我们能否成功地走到路的尽头,登上山的顶峰呢?如果能的话,我们又该凭借什么呢?伏尔泰说得好:“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就必须坚持到底——剑至死都不能离手。”

无论做什么事情,贵在坚持。然而,又有多少人因为从来没有坚持过或半途而废而抱憾终身呢?可以说,数不胜数。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成功都不会一帆风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经受得住各种各样的考验。经受住一次考验,或许很多人都能够做到。但要经受接二连三的考验,估计能够做到的人会越来越少。正是因为有些人不能坚持下去,没有跨过那一步之遥,从而导致自己的境遇出现了天壤之别,以至后悔或抱憾终身。

考验一个人是否有勇气,往往不是只看他敢不敢去死,更要看他敢不敢在最艰难的时候活下去。要想成功,就必须要有坚持下去的勇气。

史泰龙的父亲是一个赌徒,母亲是一个酒鬼。父亲赌输了,就会拿他和母亲出气;母亲喝醉了,同样在他身上发泄。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史泰龙常常鼻青脸肿、皮开肉绽。在家中得不到任何温存的他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高中辍学后便在街头当阿混。

直到20岁的时候,一件偶然的事刺激了他。他开始反思并告诉自己:“不能,不能这样做。如果这样下去,和父母岂不是一样吗?成为社会的垃圾,人类的渣滓,带给别人、留给自己的都是痛苦。不行,我一定要成功!”

史泰龙下定决心,要走一条与父母迥然不同的路。但究竟能做些什么呢?从政,可能性几乎为零;进大企业去发展,学历和文凭是目前不可逾越的高山;经商,又没有本钱……他想到了做演员——做演员不需要清名,不需要文凭,更不需要本钱,一旦成功就能名利双收。然而,他同样不具备做演员的条件:长相难以过关,没接受过专业训练,没有经验,也无“天赋”的迹象。然而,“一定要成功”的驱动力促使他认为,这是他今生今世唯一出头的机会,决不能放弃,一定要成功!

他来到好莱坞,找明星、找导演,向任何一个可能使他成为演员的人哀求:“给我一次机会吧,我要当演员,我一定能成功。”结果,他一次又一次被拒绝。但他并不气馁,他知道,失败定有原因。每当被拒绝一次,他就认真反省、检讨、学习一次。两年过去了,他花光了自己的积蓄,换来的是1000多次的拒绝。于是,他开始在好莱坞打工,以便维持生计。

他暗自垂泪,痛哭失声。难道真的没有希望了吗,难道赌徒、酒鬼的儿子就只能做赌徒、酒鬼吗?不行,我一定要成功!他想,既然不能直接成功,能否换一个方法。他想出了一个“迂回前进”的思路:先写剧本,待剧本被导演看中后,再要求当演员。幸好现在的他,已经不是刚来时的门外汉了。从两年多的耳濡目染和每一次的拒绝中,史泰龙学到了写电影剧本的基础知识。

一年后,他拿着自己写出的剧本遍访各位导演:“这个剧本怎么样,让我当男主角吧!”普遍的反映都是,剧本还可以,但让他当男主角,简直是天大的玩笑。

史泰龙没有放弃,而是不断自己说:“我一定要成功,也许下次就行!再下一次、再一下次……”在遭到1300多次拒绝后的一天,一个曾拒绝过他20多次的导演对他说:“我不知道你能否演好,但我被你的精神所感动。我可以给你一次机会,但我要把你的剧本改成电视连续剧。同时先拍一集,就让你当男主角,看看效果再说。如果效果不好,你便从此断绝这个念头吧!”为了这一刻,他已经作了三年多的准备。机会来之不易,他不敢有丝毫懈怠,只能全身心投入。奇迹发生了,第一集电视剧创下了当时全美最高收视纪录——他成功了!

史泰龙的健身教练哥伦布医生这样评价他:“史泰龙每做一件事都百分之百投入。他的意志、恒心与持久力都是令人惊叹的。他是一个行动家。他从来不呆坐着让事情发生,他会主动地令事情发生。”

史泰龙自始至终都没有放弃,而是以“我一定要成功”来激励自己坚持下去。在坚持的过程中,他从对演艺界一无所知的浪子成为了一个能够写出好剧本的编剧,并最终成功地踏入了演艺界。可见,坚持是多么重要。

坚持并不是说说而已,而应该体现在实际行动中。有人说:“我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目标,但为什么我还没有成功呢?”当你也有这样的疑问时,你应该问问自己:“我有没有向这个方向努力过,有没有在努力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如果回答是否定的话,只能说明你的坚持是毫无价值的,因为它只是你打出的幌子,而欺骗的对象正是你自己。

俗语说:“狗叫不倒山岗,蜘蛛搬不倒高楼,乌云遮不住太阳。”在奋进的路上只要能够持之以恒,你就能够拨开乌云迎接成功。

10、勤奋是成功之母

勤奋和智慧是亲兄弟,懒惰和愚蠢是双胞胎。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这段话的意思是:上天要想把重大的使命交给一个人,必定要首先锻炼他的思想意志,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忍受饥饿,使他身受贫困,使他的行为颠倒错乱,用来使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忍,增强他原本不具备的能力。

孟子的这段话蕴涵着深刻的哲理,2000多年来一直激励着有志之士克服了无数的艰难困苦,成就了伟大的事业。我们不相信什么上天的意志,但是一个人要想干成大事业,担当大责任,必须从精神到肉体都能承受住常人所难以想象的磨炼。为什么呢?因为安乐的境遇容易消磨人的意志,使人萎靡不振,无所事事;而艰难困苦的境遇则使人奋发,从而求得生存和发展,也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还一口气举了6个古代的大贤为例:舜发迹自田地中间,傅说举自筑墙的人中间,胶鬲举自鱼盐贩子中间,管夷吾任用自狱官手里,孙叔敖腾达自隐居的海边,百里奚崛起自市井。由此可见艰难困苦乃是人才成长的必要条件,如果能经受住艰难境遇的重重考验和磨炼,那么就多了一份成功的把握。

如今,生活的磨难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多,大多数人都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于是有人说了,现在没有条件吃苦了。其实并不是这样。吃苦的方式有很多种,勤奋便是其中的一种。尽管现在不需要卧薪尝胆,不需要凿壁偷光,但还是可以做到勤奋的。在勤奋的过程中,一个人的知识逐渐丰富,能力逐渐增强,成就一番事业的基础将越来越稳固。

一个屡遭失意打击的年轻人,千里迢迢寻找高僧,为他未来的生活道路指点迷津。他来到一座寺庙,求见该寺庙的著名长老释圆。他沮丧地对长老说:“人生总是不如意,同事看不起,老板不赏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释圆静静听着年轻人的叹息,并没有对他大加教诲,而是吩咐小和尚说:“施主远道而来,烧一壶温水送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