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执行的魅力——企业腾飞靠执行(3)

第二组家庭主妇与第一组相比则是天壤之别。她们觉得如果有可能的话,宁愿用少活两年来换取做一切家务,她们把做家务看做是一种单调乏味的事情,是一件累赘的事情。往往她们总是在厨房杯盘狼藉、客厅里污七八糟的时候,不去整理反而打电话向朋友抱怨,结果心情更糟。走进她们的家庭不但体会不到舒适的感觉,甚至还会感到她们的生活毫无情趣。这样的家庭肯定不快乐。

由此可见,第二组家庭由于把执行当作负担,给家庭和自己都带来了苦难,而通过这两组家庭主妇的对比,第二组的生活之所以与第一组的差别就在于这两组的主妇对执行的热情不同,其实执行可以给家庭带来乐趣,给生活增添情绪,为什么不给执行打开一条通道,让执行走入我们的生活呢?

拾起行动这块金子

机会对成功很重要,但是拥有机会的同时也要采取行动。因为机会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它是不会为任何人而停留,你如果不先人一步占领有利的地位,那么就只能让别人抢先占领。成功大师卢克斯曾说:“机会稍纵即逝,胜利的‘果实’是由机会的‘种子’结出来的,但在机会的面前,行动显得更加重要。”

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是它却更“钟情于”那些有准备的人。所以平时要积累经验,时刻做好准备发现机会一触即发,这样成功才可能属于你。机会就像捕捉猎物时所放的空枪,如果没有准备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猎物消失,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在机会来临时,能够抓住机会好好利用,而有的人却眼睁睁地看着就会从身边溜走的缘故。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三个人在散步的时候,同时发现地上有一枚闪闪发光的金币,但是三个人却表现出不同的反应,第一个人看见金币时他仔细的定了定眼神想看看是不是金币;第二个人看见金币高兴地喊起来:“一枚金币”。第三个人的反应和前两个人截然不同,他毫没犹豫一个箭步冲过去,俯身捡起了金币。

故事虽简单,但是却告诉我们,机会摆在面前的时候,要想得到我们想要的,就要在第一时间采取行动,如果看见机会却迟迟犹豫不决,那么原本属于自己的成功,也只能在羡慕别人的眼光中享受了。

机会是成功的种子,可是如果不用自己的行动去争取,那么一切是不会改变的。在我们以快速的行动和决定接近成功的时候,我们也将暴露在风险之下,应为就会和风险永远是并存的,这时每一个行动者应该知道的。

在现实中,有很多并没有学过经济学、管理学的企业家,他们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行动快速地抢先一步占有了机会,他们一旦嗅到机会的气味就会毫不犹豫的冲过去牢牢地抓住不放。所以要想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就要学这些人,做一个行动快速的人。

《美国十大首富成功奥秘》里有这样一段话:“世界级富翁之所以成为最了不起的行业的领袖,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能够在审时度势后,付出迅速的行动,这才使得他们能够出类拔萃。然而将他们的成功归纳与深思熟虑的智能和高瞻远瞩的思想,那似乎有些片面。”

机会是世界最为普通却又是最珍贵的东西,但是机会永远偏爱那些具有准备,率先出手的速度者,不要等待一切都有把握后在行动,那样恐怕会永远比别人慢一步。

机会对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就看在机会出现的时候,是不是以最快的速度决定和迅速的付诸行动,这就是机会难以把握和容易消失的珍贵之处;我们要在等待机会的同时不断的学习,为实现不久将要实现的目标边充电边等待,因为每一个人都回遇到机会,而且不仅是一次,这就是机会的普通之处。

机会是种子,而行动就如同金子一样,能让我们闪闪发光。拥有了超强的行动力,就是拥有了一座宝藏,让我们一生受之不尽。机会对于我们来说是成功的大门,但是要与行动相对比那么行动就是打开大门的钥匙,当机会降临的时候,就需要行动的帮助,所以,我们必须要引进行动,让行动走进我们的生活,我们才能够毫不犹豫地行动,最终才能让我们成功越级,“拾”到闪闪发光的金子。

路漫漫,我们上下求索

身处逆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斗志,丧失执行力。如果一个人丧失了斗志和执行力,那么他一生只能一事无成。其实,在人生的长河中,成功的机会有很多,只要坚持不放弃,去努力求索,用执着的行动去争取,总会取得一定的收获。

李嘉诚就是一个懂得在漫漫人生路上坚持求索的人。

李嘉诚在茶楼熬过了最艰辛的一年,由于他的真诚敬业,再加上做事肯用心,老板不断给他加工钱,他开始能够像其他堂倌一样,轮流午休或早归,薪水也早已超过了一些正式堂倌所能拿到的限额。

但是,在恶劣的环境下,早熟的李嘉诚意识到没有知识是没有出路的。他不愿意一辈子就这样生活着。所以,他决定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快速地汲取有用的知识,并为自己订下了一个短期目标:在工作时间外,通过自学尽快完成中学课程。

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的李嘉诚,清晨起床,深夜回家,还坚持苦学知识。虽然在茶楼里有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他的志向绝不是做一个小伙计。于是,为了日后的发展,他决定到舅父的公司学习,李嘉诚依然从学徒干起,刚开始还不能接触钟表活,只能做做扫地、煲茶、倒水、跑腿的杂事。但是,他从来不忘自己进入中南公司的目的——学会装配修理钟表。为了尽快学到技术,他便利用打杂的空隙,跟师傅偷偷学艺。由于李嘉诚勤劳诚恳,深得师傅的喜爱,师傅便乐意传给李嘉诚一些技术。他心灵手巧,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就掌握了各种型号钟表的装配及修理技术。

庄静庵看见了李嘉诚的努力,于是在着手扩大公司规模、调整人事时。把李嘉诚调往高升街钟表店当店员。李嘉诚利用自己所学,时刻关注着钟表业的市场信息。经过半年的观察分析,他自己逐渐有了一套对钟表业现状和未来的成熟看法。

在舅父的羽翼下工作一段时间后,李嘉诚意识到呆在舅父的羽翼下,更容易束缚自己,贪图安逸会磨去自己的斗志。与其如此,不如趁年轻,多学一些谋生的本领,拓宽视野,增长见识。1946年初,17岁的李嘉诚离开了舅父庄静庵的公司。

临行前,他对庄静庵就香港钟表业的前途作了一番今天看来依然堪称大商家眼光的分析。李嘉诚认为,瑞士的机械表生产技术炉火纯青,世所无敌。而日本人则避其锋芒,瞄准空当,抢先开发了电子石英表的新领域,并很快占据了中档表市场。于是,世界钟表市场便形成了这样的形势:高档表市场为瑞士人独霸,中档表市场则为日本人独占。

这样,中低档表市场就是可开拓的空当。李嘉诚建议舅父迅速抢占这一滩头。正如李嘉诚所预言,后来的香港以生产价廉物美的中低档表为主,迎合了中下层顾客的需要,成为世界上继瑞士、日本之后的又一大钟表基地,中低档表的生产成为香港的支柱产业之一。

后来,庄静庵的中南钟表公司成为香港钟表业的巨头,可能与少年李嘉诚的建议有一定关系。当时少年李嘉诚的商业眼光已颇具大家风范。李嘉诚之所以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深谋远虑,这与他平时的学习与积累是分不开的。即使在后来他逐渐走向成功之时,他也从未放弃学习各种知识,这才使得他在一次次的决策中,显示出独到的眼光和见解,从而走在竞争对手前面。

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少年辍学的李嘉诚比别人更能体会到学习机会的难得,他观察社会,思考人生,考究成败。人们看到了一个在艰难中摸索前行的人,一个斗志昂扬的勇士,一个和命运顽强斗争的灵魂,看到了一颗渴望成功的心灵,也许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遭遇一些艰难,但是不要放弃自己行动的权利,人生的道路漫长而曲折,需要人们不断地去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