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汉英翻译能力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题
将汉英翻译作为一个课题进行讨论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文化交流的需要,也是翻译研究联系实践的表现。北京外国语大学马会娟教授撰写的《汉译英翻译能力研究》的出版,将引起人们对这个课题的关注,也将为培养汉译英人才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通过自己较长时间对翻译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敏锐地感觉到形势的发展对汉英翻译人才的呼唤,从而提出对“汉英翻译能力”问题进行探讨,合乎时宜。该研究参照当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的汉英翻译教学的实际,提出“汉译英翻译能力的构成模式”,认为“汉译英译者的翻译能力包括双语交际能力、翻译专业知识、策略能力、语言外能力(包括主题知识、百科知识和文化能力)和使用查询工具的能力五个构成成分”。其中特别强调“语言交际能力是汉译英翻译能力的核心”,抓住了汉英翻译能力研究的实质。
汉英翻译与英汉翻译,从翻译性质、翻译过程和翻译标准来看,本质上是一样的。如果我们考察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做英汉翻译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做汉英翻译,他们所要完成的任务和所面临的问题无大差异,都面临着对原文语言和原文文化的理解问题,都面临着正确表达原文意义和再现原文风格问题。同样,如果我们考察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做汉英翻译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做英汉翻译(后者尚不多见),他们所完成的任务和所面临的问题也无大差异。但当汉英翻译历史地落在以汉语为母语的译者身上时,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与他们做英汉翻译时所面临的问题有所不同,对他们翻译能力的期待也就有所不同。若从理论上对其进行系统、科学的探讨,正如马会娟的研究所示,翻译能力问题涉及的方面是比较广泛的。但如果我们暂且将视角更多地转向翻译实践,可以说,翻译能力集中表现在对原文语言和文化的理解上,对译文文化的熟悉程度和对译文语言的熟练程度上,即在熟悉译文文化的基础上运用译文语言进行翻译的能力上。
熟悉译文文化是知识范畴的事,运用译文语言既是知识问题,更是能力问题。就汉英翻译而言,翻译能力主要关联三个方面:英语的选词与造句;英语的语义结构与习惯用法;英语语言的审美表现。以汉语为母语的译者做汉英翻译时,面临这三个方面的挑战。
关于英语的选词和造句。选择恰当的英语词汇,构造有力并富有美感的英语句子,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在做汉英翻译时,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受汉语词义和句法的影响,所译的英语常常有汉语思维的痕迹。特别是在句子层面上,这种现象更明显。我们可以写出很正确的英语句子,不论句子多长,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多复杂,都能把句子安排得很规范。但英语还有数量巨大的成语(idiom)和比喻,英语句子还有以简单、灵巧的形式表达复杂感情和概念的本事,有人甚至把构造英语句子比作艺术。在这方面,我们缺乏英语自然环境的熏陶,写起英语来,常常没有把握,或感觉力不从心。
关于英语的语义结构和习惯用法。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特有的表达意义的方式,汉英两种语言之间表达意义的方式存在很明显的差异。对于这种差异有认识是一回事,能在翻译中运用英语的表达方式表达汉语的意思是另一回事。各种语言特有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法体现在多个层面上,语汇、短语的搭配、句子、篇章等,也体现在成语和修辞上。语义结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好的语言环境和较长的时间。但在讲汉语的环境里,英语语义结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也是可能的,多读英语书籍,多听英语节目,多参加英语交际活动是有效的途径。
关于英语语言的审美表现。成文的语言美感是客观存在,也是译者的主观感受,是二者的融合。译者的语言审美修养至关重要,因为他/她对原文的审美特征要有感受,还要在译文里予以再现。语言的审美特征是形式的,也是内涵的,主要是内涵的,是二者的融合。文章通过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从选词到短语搭配到句子构造,从文章的形式到声响节奏,再到修辞手法的运用等,综合起来使文章产生一种艺术感染力,使敏感的读者产生感情的波澜和变化。
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不仅仅存在于文学作品里,也存在于各种不同文体的文章里,广告词也不例外。说明文的简洁准确,叙事文的清晰有序,说理文的深刻透彻,描写文的形象生动,有时文章特有的节制、含蓄和幽默感等,都能产生艺术感染力。
18世纪启蒙哲学家和作家托马斯·佩恩(Thomas Paine)在美国革命期间写了一系列小册子,总称《美国危机》(The American Crisis),在第一卷的开头是一个经典名句:“These are the times that try men's souls.”20世纪美国作家E.B.怀特(E.B.White)在他的《风格要素》(The Elements of Style)里谈到这句话时对其赞叹不已。他曾试图用几种不同的说法来表达同样的意思,他说都不行,只有佩恩的这句话让人难忘,几百年来被反复引用,现在仍然被引用。怀特没有说明这到底是为什么,但他相信这里有语言的风格问题,审美问题。有时关于语言审美方面的事情也确实难以言说,虽是客观存在,更是读者和译者的内心感受。构成这句话的文字没有特别的地方,但只有用佩恩这样的形式来表达这样的意思最合适,最震撼心灵,最有号召力。
已故英国王妃戴安娜曾经接受过一次采访,当记者问她:
Do you think Mrs.Parker-Bowles was a factor in the breakdown of your marriage?
戴安娜说:
Well,there were three of us in this marriage,so it was a bit crowded.
戴安娜轻松、巧妙地回答了记者的提问,这个婚姻里有我们三个人,有点拥挤。她说话时的轻松、含蓄和幽默,符合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女人的身份。虽然句子的用字再平常不过,却堪称经典;语言的背后是作者的思想品格和文化修养。
顺便看两个翻译的例子:
《红楼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卷十九《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里有一段宝、黛之间的对话:
宝玉有一搭没一搭的说些鬼话……黛玉不答。宝玉只怕他睡出病来,便哄他道:“嗳哟!你们扬州衙门里有一件大故事,你可知道?”黛玉见他说的郑重,又且正言厉色,只当是真事,因问:“什么事?”宝玉见问,便忍着笑,顺口诌道:“扬州有一座黛山,山上有个林子洞。”
黛玉笑道:“这就扯谎,自来也没有听见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