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窥探时局,选领导,等时机(3)

让朱升想不到的是,常遇春和胡大海两位名将竟也有攻不下的城池。对于这种结果,他跟朱元璋一样始料未及。

这一回合高智商的较量,刘伯温胜,朱升败。朱升服了,想不到天下竟然有如此之牛的人,这个人不愧是闻名天下的第一谋士。

朱升相信,谁若是用了他,取天下易如反掌。当然,这种好事一定要落在朱元璋的头上。

事不宜迟,一定要帮朱元璋尽早抢得此人!这个时代,竞争靠的是人才,竞赛的是时间。

于是,朱升再次登门拜访刘伯温,希望更加深入了解他的想法。朱升这次来拜访刘伯温,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朱元璋来信说胡大海攻城不下,命他去绍兴助胡大海一臂之力,但他不想去蹚那浑水。

朱升心里很清楚:胡大海此人智勇双全,久经沙场,尚且攻不下绍兴城,可见攻打杭州城是件相当棘手的差事。朱元璋让他去帮忙,对于他而言,这是个烫手的山芋:去了能帮上忙还好(概率为零),但如果没能帮胡大海攻下城池,反倒会让朱元璋怪他智谋不足。如果不去,朱元璋就会定他一条违抗军令罪。

去,还是不去,这是一个问题。刘伯温断言常遇春和胡大海攻不下城池,果然如他所料,可见他的水平相当之高。朱升一想起自己面临的难题,立马想到了刘伯温。只有他能为自己出主意——这人是个神人,除了他,没有别人。

见到刘伯温,朱升先是大赞刘伯温料事如神,表达自己对他的敬佩之情,刘伯温自然是好一番谦逊承让。紧接着,朱升就向刘伯温说出自己的难题,向他讨教该如何抉择。

刘伯温沉思半晌,只说了一句话:“不可不去,也不可速去。”朱升听了这话,有如醍醐灌顶,当即向刘伯温深施一礼道谢:“伯温兄不愧是高人!枫林今日即赴金华,就此别过!后会有期!”说罢,告辞而去。

送走朱升之后,刘伯温相当兴奋:第二个时机终于出现!他之所以三次让朱元璋派来的使臣碰了一鼻子灰,迟迟不肯答应出山,并不是因为他在故意摆臭架子,而是因为他在等待的第二个时机一直未到。没有人知道,在他心里其实隐藏着这样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在朱元璋胜利的时候加入是不明智的,因为那样得不到更多的重视。而只有在他遇挫的时候加入,才会引起他对你足够的重视,对你抱有更高期望,你只要帮他打赢一场反败为胜的仗,足以胜过你在他一直胜利的道路上帮他打赢很多场仗。

这就是机变的智慧:观望是为了等待,等待是为了获得成熟的时机。成熟的出手时机,终于来了——常遇春和胡大海两路大军攻打张士诚失利!对于朱元璋而言,遭遇挫折是不幸的,但对于一直在等待时机的刘伯温来说,却是一个天大的利好消息:朱元璋失利了,也就失望了,失望了那就好说了——说明他身边的人不足以保证他的胜利。

既然身边的人不足以保证胜利,那么就需要更强更有能力的人来帮助他反败为胜,扭转战局。

这个时候,他对人才的需要绝对比平时强烈百倍,就好比一个人吃饱了饭,你这个时候即使给他山珍海味他都觉得没什么,但你只要让他饿一饿,他就会对食物产生空前的渴望。

只有当一个人饿了的时候,他对食物的需求才会更加强烈,食物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才会加倍突显出来。

这一招,在现代的市场营销学里叫“饥饿营销”。所谓“饥饿营销”,就是事先用打广告的方式或者利用已经建立起来的品牌知名度,勾起、促进、强化客户的购买欲,然后很久都不发货,让客户苦苦等待,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客户的购买欲,更加渴望尽早得到产品,甚至能带动更多的潜在消费者,最后当产品到达客户手中时,客户才有更大的满足感,才会更加看重这个产品的价值,因为毕竟是自己渴望和等待已久的。

饥饿营销的最终目的并不仅仅是提高价格,更是为了让产品产生更高的附加值,从而为品牌树立起最高价值的形象,实现产品的最高价值。

这才是“饥饿营销”策略的最大作用。对于刘伯温来说,他要用的就是“饥饿营销”这一招。刘伯温就好比产品,“浙东四先生”这一品牌知名度已经建立,作为这一品牌之首,他已经被朱元璋看重,不需要再做广告,朱元璋已经表现出强烈的购买欲望,说明刘伯温在他心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地位。

但朱元璋这种大老板需要的像他这类的产品绝对不止一个,而且朱元璋已经拥有了不少这类产品,如果刘伯温在朱元璋并不十分需要的时候把自己卖给他,他一定不会重视产品的价值,这样一来,产品的价值就会被降低、埋没,产品就会没有地位,卖了等于白卖,很不值。

更何况刘伯温在元朝已经卖过自己一次,但事实证明元朝从来没有重视过他这个产品,他的价值被完全埋没,毫无地位。如今当他面临新的客户需要,如果还像过去一样没有看准客户,在客户并不很需要他的时候出售自己,到头来只会重蹈覆辙。

只有让客户苦苦等待,让客户对你这个产品极度需要时把产品适时地卖出去,你才能在客户心中树立起产品的最高形象,获得产品的最大价值。

刘伯温现在要做的就是如何让朱元璋这个客户对自己这个产品的需求心理达到最强,等他的购买欲达到最强之时,再把自己卖出去。

一句话:宁可不卖,也不贱卖。要卖就卖出最高的价格,实现最大的价值。刘伯温要让朱元璋对自己的购买欲达到最强之时,也就是要让他对人才的渴望达到最“饿”之时。只有当他饿的时候,给他最想要的食物,他才知道这块食物的可贵,才会对这块食物表现出从未有过的重视和珍惜。刘伯温要等的就是朱元璋这样一次饿的时候。

他终于等到了——朱元璋派出的两路大军攻城失利,就是一次绝好时机!他的攻城略地行动失败,说明两个问题:第一,他手下的智囊人才没有发挥出他最想要的作用和价值,没有满足他对智囊人才的最大需求;第二,既然现在他手下的人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说明他需要更强的人才,才能避免这样的结果。

这两个问题说明朱元璋这样一个对刘伯温这种高端产品需求一般的大老板、大客户,已经由一般的饿转变成了极度的饿。

这就对了。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卖出最高价格,在朱元璋心目中建立最高的形象。刘伯温决定:只要朱元璋再请一次就出山!

朱升再次领教到刘伯温的绝顶高明,更加深信此人必归朱元璋,不是这次,就是下次。因为他知道,朱元璋对刘伯温很感兴趣,志在必得。以朱升对朱元璋的了解,凡是朱元璋看中的,无一能逃脱他的手掌。

而朱升从刘伯温身上仿佛也能觉察出什么,这个刘伯温似乎对朱元璋同样很感兴趣,似乎早有所了解,不然不会如此了然于胸。

朱升相信,朱元璋和刘伯温这两个彼此感兴趣的人迟早会聚到一起,就像两块相互吸引的磁石,必然会集合于一处。当这两块磁石集合之时,他们的磁场才会爆发出无比巨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