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器百科(彩图精装)
- 《武器百科》编委会
- 433字
- 2024-11-04 03:24:23
战列舰
战列舰的兴衰
战列舰是以大口径舰炮为主要武器、具有很强的装甲防护和较强的突击能力、能在远洋作战的大型水面军舰,亦称战斗舰。战列舰在历史上曾作为舰队的主力舰,在海战中通常是由多艘列成单纵队战列进行炮战,因而得名。
战列舰经历了风帆战列舰和蒸汽战列舰两个阶段。风帆战列舰出现于17世纪后期,是帆船舰队中最大的战舰。其满载排水量为1000吨左右,至19世纪中期发展到4000吨左右。风帆战列舰的舰炮,19世纪初期以前是发射实心弹的前膛炮,装有数十门到上百门;19世纪初期以后,改为发射爆炸弹的后膛炮,多达120~130门。蒸汽战列舰出现于19世纪中期。1849年,法国建造了第一艘以蒸汽机为主动力装置的战列舰——“拿破仑”号,装有舰炮100门,是蒸汽战列舰的先驱。1853~1856年的克里木战争推动了蒸汽战列舰的发展。以后,蒸汽战列舰装备了有螺旋膛线的舰炮和能旋转360°的装甲炮塔,装甲厚度大,突击威力和防护能力得到不断提高。20世纪初,英国建造了“无畏”级战列舰,战列舰成为海上霸主。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战列舰有了很大发展,其满载排水量由两万吨增大到7万吨,最大航速由25节提高到30节以上;主炮口径由280~381毫米增大到280~457毫米;重要部位的装甲厚度达483毫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舰载航空兵和潜艇的广泛使用,战列舰成为海、空袭击的有利目标。在参战的约60艘战列舰中,约有1/3被击沉或击毁。战后,各国尚有的战列舰均先后退役,并不再建造新的战列舰,战列舰独霸海上的辉煌时代划上了句号。
正在进行舾装的德国战列舰“克隆普利茨”号,模仿英国皇家海军建造庞大昂贵的主力舰的战略后来证明并非十分成功。
在英国战列舰“沃尔斯派”号上,可以看到早期的对抗措施。锯齿形的帆布条挂在烟囱上,用以伪装外形,并迷惑敌人,使其测距仪难以准确测定其目标的位置和路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美国战列舰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战列舰“索文瑞”号的口径为381毫米的大炮正在发射。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德国战列舰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战列舰“西弗吉尼亚”号停靠珍珠港。
1919年6月21日,投降的德国战列舰在斯卡帕湾被击沉。
日本“长门”号战列舰
英国“纳尔逊”与“罗德尼”号战列舰
德国“柯宁”号战列舰
美国“阿拉巴马”号战列舰
意大利“利托里奥”号战列舰
战列舰称雄海上的时代
早期的战列舰也称铁甲舰、装甲舰等。在航空母舰出现以前,战列舰成为主宰海洋的巨型战船达数百年之久。
17~19世纪中期,是风帆战列舰主宰海战的阶段。战船为木质船体,最大为三桅帆船,通常设2~3层甲板,带有轮子的火炮置于甲板之上,通过舷侧门进行射击。17世纪,战列舰最大为1750吨,装有80~100门火炮,舰员600~700人。18世纪,排水量增至2000吨以上,设3层甲板,装120~140门火炮。火炮多为固定炮塔的滑膛炮,需从炮口装填实心炮弹。19世纪中期,战列舰排水量已达4000~5000吨,装有120~130门从炮尾装填爆炸弹的火炮。由于炮塔不能旋转,所以作战时必须将战列舰一字排开,用舷侧舰炮进行射击。
英国1860年建成世界上第一艘铁壳装甲舰“勇士”号;1873年建成世界上第一艘完全去除风帆、采用蒸汽动力的“蹂躏”号铁壳装甲舰;1892年又建成世界上第一艘钢质装甲舰。至此,战列舰的发展趋于成熟,各国开始向大吨位、猛火力、重装甲、高航速方向发展。
有史以来,战列舰吨位最大的是日本的“大和”号和“武藏”号,达69000吨,航速达27节,续航力为7200海里。装有9门主炮,口径460毫米,射程45千米。此外,还装有12~20门中口径副炮和100门左右小口径副炮;战列舰在水线以上的船舷、甲板、炮塔、指挥塔等部位都装有装甲防护。
日本“武藏”号战列舰,排水量高达69000吨,为世界之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战列舰曾作为海军之魂称雄于世长达200多年,主宰着世界海洋。1941年12月8日,英国当时最新型的战列舰“威尔斯亲王”号和战列巡洋舰“反击”号,在没有空中掩护的情况下驶离新加坡,阻止日军在马来西亚半岛北岸登陆。12月10日,英国这两艘军舰被日本海军岸基轰炸机发现。尽管英国军舰向飞机猛烈开炮扫射,也抵挡不住日本飞机的狂轰猛炸,很快被击沉了。事实证明,用战列舰和巡洋舰夺取制海权的时代已经过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核动力、舰载机、导弹及电子装备的大量装备使用,使战列舰的优势所剩无几,很快处于从属地位,并被航空母舰取代。
美国“华盛顿”号战列舰
英国战列舰
英国开创了“无畏”级巨型战列舰时代
1906年2月10日,英国建造的“无畏”号战列舰开始下水服役。该舰是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20世纪现代化战列舰。它的排水量为17900吨,航速21节。武器装备为305毫米炮10门,分别配置在5座炮塔内,其中3座在首尾线上,两座在两舷;76毫米炮24门,用来抗击雷击舰的攻击。它的两舷、炮塔和指挥室的装甲厚达279毫米,还有5具457毫米水下鱼雷发射管。该舰首次采用了蒸汽轮机作主机,4台螺旋桨推进器,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和最庞大的战列舰,而且是第一艘全部装备大口径火炮的军舰。
英国“狮”级战列舰。日德兰海战的经验表明,这些舰船的防护不够。
“无畏”号战列舰与当时其他战列舰的主要区别是:主炮的数量和口径大大增加了,而且没有中口径火炮。这种威力强大的战列舰很快成为各国制造战列舰的榜样。德国获悉英国第一艘“无畏”级战列舰下水后,于1906年修改了海军法案,对原计划建造的大型军舰一律改造成与“无畏”级相似的战列舰。1908年,英国制造出“无畏”级战列舰8艘,德国建造7艘。继之而起的战列舰航速已达23~26.6节,排水量达3万吨以上,主炮口径达380毫米,从而导致了“大舰巨炮”主义的出现。
日德兰海战中的战列舰
1916年,英国与德国之间的北海日德兰大海战,充分显示了“无畏”级战列舰的辉煌,使战列舰的海上威力几乎达到了顶峰。
日德兰海战,是海军上将琼-杰里科率领的英国总舰队与海军上将谢尔率领的德国高级海军舰队在战争中唯一的一次面对面交战。此次海战意味着英国无法保证其海上利益。图为英国战舰“加拿大”号。
日德兰大海战是蒸汽动力战列舰第一次进行的大规模海战,也是最后一次以主力舰为首的双方舰队在水面大规模交锋。此役集结了英德两国海军的精华,双方出动战舰共254艘,其中包括44艘“无畏”级战列舰。战事历时12小时,双方相距远达18千米,以强大炮火互相轰击。但是,速度、火力和军舰数目使双方的指挥官来不及观察、联络和有效指挥。尤其是双方的主力舰都不敢进入对方驱逐舰鱼雷的射程。结果是德国宣称胜利,击沉英舰14艘,可是本身损失11艘,它的舰队始终受到英国舰队的压制。
日德兰之役进一步确立了“大舰巨炮”主义理论,使各国海军更加重视发展以战列舰为核心、以大口径舰炮为主要突击兵器的海上舰队。
美国“依阿华”级战列舰
“依阿华”级战列舰是美国海军的战列舰,是除了航空母舰外,威力和吨位最大的水面战舰。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建造,于1943~1944年间建成服役,共建造4艘,即“依阿华”号、“新泽西”号、“密苏里”号和“威斯康星”号。
美国“依阿华”级战列舰
美国“依阿华”级战列舰第3艘“密苏里”号
“依阿华”级战列舰满载排水量58000吨,动力装置由8座锅炉和4台蒸汽轮机组成,采用四轴推进方式。其航速可达33节,当航速12节时续航力为15000海里。人员编制为1651人。本级战列舰的原有武器装备为3座三联装406毫米主炮、16座或20座双联装127毫米副炮,有的舰是5座四联装40毫米炮,全舰通体有装甲防护,水线处307毫米,重要部分达430毫米厚,是世界上装甲最厚的水面舰艇,远远超过小型舰艇(不足10毫米)和中型舰艇(14~20毫米)。它的装甲足以承受1吨半重穿甲炮弹的轰击,“飞鱼”导弹击在战列舰的装甲钢板上会弹回去,爆炸冲击波只能划伤装甲。
该级舰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装了反舰、防空、反潜武器装备和电子设备。拆除了4座双联装127毫米副炮,改装了4座八联装“战斧”巡航导弹发射装置,4座四联装“捕鲸叉”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和3架“拉姆普斯”轻型多用途直升机,保留3座三联装(9门)406毫米主炮,6座双联装(12门)127毫米副炮。还计划在后甲板上加设一层飞行甲板和增设机库,可载12架AV-8B“鹞”式垂直起降飞机或“拉姆普斯”轻型直升机。
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
美国“依阿华”级战列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