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器百科(彩图精装)
- 《武器百科》编委会
- 734字
- 2024-12-22 17:28:51
潜艇
潜艇
潜艇是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潜入水下在一定深度范围内活动和作战的舰艇,亦称潜水艇。它具有良好的隐蔽性、较大的自持力、续航力和较强的突击威力,因而在水中活动不易被发现,给人以神出鬼没之感,并能远离基地独立作战。潜艇主要用于攻击大、中型水面舰船和潜艇,袭击海岸设施和陆上重要目标,以及布雷、侦察、输送侦察小分队登陆等。
美国“华盛顿”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现代潜艇按作战任务,主要分为战略导弹潜艇、攻击潜艇。按动力分为核动力潜艇和常规动力潜艇;按排水量分为大型潜艇(2000吨以上)、中型潜艇(600~2000吨)、小型潜艇(100~600吨)和袖珍潜艇(100吨以下);按艇体结构分为双壳体潜艇、个半壳体潜艇、单壳体潜艇和单、双混合壳体潜艇;按艇体线型还可分为水滴型潜艇和“雪茄”型潜艇。
1898年由美国霍兰设计的装甲鱼雷艇。船体主要部分藏在水中,蒸汽机的通风口和烟囱在水面。
战略导弹潜艇是用于对陆上重要目标进行战略核袭击,平时起核威慑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出现。除了苏联早期建造的G级为常规动力潜艇外,其余皆为核动力潜艇。主要武器是潜地导弹,并装备有鱼雷。最新一代战略导弹核潜艇水下排水量7000~48000吨,最大航速20~30节,下潜深度300~400米,自给力60~120昼夜。战略导弹常规动力潜艇的水下排水量在3500吨左右,水下航速14~15节,下潜深度约300米,自持力30~60昼夜。攻击潜艇专门用来攻击水面舰船和潜艇。根据它们使用的攻击武器又可分为鱼雷潜艇和巡航导弹潜艇。按动力分为核动力和常规动力两种。主要武器是鱼雷、水雷和反舰、反潜导弹。攻击型核潜艇的水下排水量1000~14000吨,最大航速20~42节,下潜深度200~600米,有的可达900余米,自持力60~920昼夜。攻击型常规潜艇的水下排水量约600~3 000吨,水下航速15~20节,下潜深度200~400米,自给力30~60昼夜。
“霍兰”号潜艇
19世纪90年代,汽油发动机已经使纽约大街上跑满了早期的汽车——无马马车。两个美国发明家约翰·霍兰与西蒙·莱克,都意识到潜艇应采用汽油发动机为动力。虽然这种发动机仍然需要氧气助燃,但可以让潜艇在水下时用电池作动力,当潜艇在水面时,发动机可以带动发电机不断给电池充电。
1900年,美国海军接受了霍兰的第一艘新型潜艇“霍兰”号。它大大超过以往任何潜艇的航程。接着霍兰为日本设计了5艘“霍兰”号潜艇,又为美国建造了7艘大型潜艇。1902年,莱克的汽油发动机——电池动力潜艇“保护者”号也获得成功,他又造了几艘卖给俄国,以后又为奥地利和美国造了几艘。
1901年霍兰设计的“富尔顿”号下水,这是SS1中最大的一艘,被美国海军拒绝,俄国购买。
罗伯特·富尔顿,美国人,他曾设计制造了第一艘实用的蒸汽动力潜艇。
重要的空气再生装置和净化装置
现代潜艇作战人员呼吸的氧气主要来自四个方面:通气管装置、空调装置、空气再生装置和空气净化装置。
其中,空气再生装置是早期潜艇所不具备的先进制氧装置。这个装置在工作时,风机将舱内污浊的空气抽至二氧化碳吸收装置,消除二氧化碳,再在处理过的空气中加进由制氧装置产生的氧气,然后经过风管送到各个舱室供艇员呼吸。如此循环,以达到空气再生的目的。这种空气再生装置还可以用电解水来制氧,它分解出的氧气可以供70~100人呼吸数小时,但是由于耗电过多,不适于常规潜艇。
俄罗斯Ⅷ级核动力攻击潜艇,在艇首部水面处可看见一列4个鱼雷发射口,在其上有两个并列的鱼雷发射口。
另有一些产生氧气的方法可以给潜艇工作舱供氧。再生药板是一种由各种化学物质及填料制成的多孔板,当空气流过时,就能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氧气。一般潜艇上带的再生药板,可以使用500~1500小时。液态氧是一种与氧气瓶类似的高压容器,它可供100名艇员使用90天。氧烛是一种由化学材料等制成的烛状可燃物,点燃后即可以制造氧气。一根约30厘米长、直径约7厘米的氧烛所释放出的氧气,可以供40人呼吸1小时。
空气净化装置是将潜艇内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杂质控制在允许标准值以下的一种处理装置。常用的有以下四种装置:一是消氢燃烧装置。它主要是用电加热器将流过的空气加温,然后在催化燃烧床的催化作用下使氢、氧发生化学反应,从而生成水蒸气,氢就被燃烧掉了。二是有害气体燃烧装置。三是二氧化碳净化装置。它主要是通过一种特殊药液来吸收二氧化碳。四是活性炭过滤器。它是用活性炭组成的多孔性吸附剂来吸收各种有害气体,进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赫尔曼·瓦泽尔发明了不用空气的涡轮发动机
1933年,德国科学家赫尔曼·瓦泽尔想用过氧化氢作为潜艇推进系统的燃料。
1937年,赫尔曼·瓦泽尔向德国海军当局提出了建造一种专门在水下战船使用的高速涡轮发动机。原理是用化学催化剂把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释出的氧气随柴油进入燃烧室,柴油以高温在氧气中燃烧,喷入燃烧室的水将正在燃烧的柴油气体加以冷却并转变成高压水蒸气。蒸汽和已燃烧的柴油气体进入涡轮产生推进动力。这样,潜艇的燃料中含有了足够燃烧的氧气,再也不用什么通气呼吸管了。1944年5月,希特勒下令建造100艘UXXVI型装有瓦泽尔式涡轮机的潜艇。潜行时的最高速度达到25节,其超绝的机动性和水下续航能力使盟军的反潜武器无能为力。但是盟军轰炸了造船厂,在新潜艇建成前,第二次世界大战就结束了。
1957年的美国“鳐鱼”号潜艇。采用双壳体设计,艇体为流线型。
到20世纪50年代,英国海军造成了用瓦泽尔循环发动机推进的两艘实验潜艇,即“探险者”号和“亚瑟王魔剑”号,这两艘潜艇性能极佳。
德国的U型潜艇
德国U-848号潜艇,1943年11月5日被美击沉。
1913年初,德国人建造了以柴油机为动力的U型潜艇,并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9月5日,德国U-21号潜艇用一枚鱼雷击沉英国军舰“开路者”号,250名官兵葬身海底。1914年9月22日,德国U-9号潜艇在比利时海外用不到90分钟的时间就击沉3艘12000吨级的英国装甲巡洋舰,舰上近1500人死亡。到1915年末,德国潜艇击沉600余艘协约国商船,到1916年和1917年,被击沉的商船总数已分别达1100艘和2600艘。仅1艘U-35号德国潜艇就独自击沉了226艘舰船,总计达50多万吨。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潜艇击沉的商船总数达5906艘,总吨位超过1320万吨。据统计,战争中用潜艇击沉的各种战斗舰艇共达192艘,其中有战列舰12艘,巡洋舰23艘,驱逐舰39艘,潜艇30艘。战争中各参战国共建造了640余艘潜艇,德国建造的潜艇就有300多艘,其中U型潜艇以其卓越的作战能力在海上出尽了风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常规潜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迅速利用德国XXI型潜艇的先进设计,于1950~1958年间建造了235艘W级潜艇。技术上一是用潜艇发射巡航导弹,如J级潜艇,排水量2200吨,潜深300米,装8个鱼雷发射管和4座导弹发射装置,可在水面发射“沙道克”巡航导弹,射程420千米。二是用潜艇发射弹道导弹,如G级潜艇,排水量2850吨,除装10个鱼雷发射管外,还装有3个导弹发射装置,可发射射程1200千米的SS-N-5核导弹。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横行大西洋的德国潜艇
德国U-552号潜艇。排水量769吨,水下航速8节。装有5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潜艇成为主要的水下战舰。战前,各参战国共有潜艇496艘,战争中建造了1669艘,潜艇总数达2100余艘。战争期间,潜艇击沉的作战舰艇达395艘(含战列舰3艘、航空母舰17艘、巡洋舰32艘、驱逐舰122艘),击沉的运输舰船达5000余艘,2000余万吨。特别是德国依仗性能先进的U型潜艇,在大西洋海域有效地攻击了盟军的商船队和护航船队。指挥德国潜艇的海军上将卡尔·邓尼兹发明了“狼群”战术,用6~12艘潜艇组成水下舰队,白天尾随护航队,黄昏时进入攻击阵位,夜晚钻入护航队中用鱼雷实施近程攻击,这种战术极为有效。1940年10月,一个由12艘潜艇组成的“狼群”就击沉了32艘舰船,而自己安然无恙。到1941年,德国用潜艇击沉盟军舰船的总数已达1150艘;到1942年上升到1600艘。1943年以后,由于盟军加强了反潜护航兵力,并在舰艇、飞机上加装了雷达,使舰船沉没数量降低了65%,到1944年只有200艘舰船被击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共建造潜艇1131艘,加上战前造的57艘,共1188艘。这些潜艇击沉了3500艘舰船,造成45000人死亡。到战争结束时,德国有781艘潜艇被盟军击沉。
日本用于运送飞机的潜水航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人建成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潜水航母伊-400级,艇上装有可容纳3架飞机的机库,机库直径4.2米,长30.5米,飞机靠弹射起飞作战。装在前甲板的弹射器长26米,弹射起飞间隔为4分钟。此外,该艇还装备有1门140毫米甲板炮和7门25毫米高射炮,装有8个鱼雷发射管和20枚鱼雷。1944年底完工的伊-400和1945年初完工的伊-401两艇还未参加实战,日本就已投降了。
日本海军潜水艇伊-16、伊-58。以伊号潜水艇为舰型,其续航力和速度同样都是当时世界上最优越的大型潜水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常规潜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战时建造的52艘常规潜艇进行“加皮”改装计划,改进艇体线型,全部加装通气管,拆除甲板炮,水下航速达16节以上。战后至50年代末,美国新建常规潜艇只有21艘,其中长颌须鱼级水下排水量最大2637吨,水下航速最大25节,一般装6个533毫米鱼雷发射管,人员编制最多95人。20世纪60年代以后就不再建造常规类潜艇,而以核潜艇为主。
美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
美国“鹦鹉螺”号攻击型核潜艇。该艇是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于1954年服役。
里科弗,海军“核动力之父”,美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SSN-571)的设计者。
1954年1月,世界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在美国建成下水。其主要技术性能为:水下排水量4040吨。长98.6米、宽8.4米、吃水6.7米。主机采用压水堆和蒸汽机组成,总功率11000千瓦。水下最大航速20节,并能一直保持这一速度航行。1955年5月,“鹦鹉螺”号在试航中走完从康涅狄格州新伦敦到波多黎各圣胡安之间的航程,只用了84小时,全部在水下行进,打破了历史上所有潜艇的速度、续航力和航程的纪录。1957年,它成为第一艘在北极冰下航行的船。第二年,它载着116名船员,从珍珠港出发,然后向北行驶穿过白令海峡。8月1日,潜艇在阿拉斯加的巴罗岬潜入水下,一直向北驶去。潜艇一直在冰层下面航行,中途只有一次升上潜望镜检查方位。1958年8月3日11时15分,潜艇在大块浮冰下穿过了北极。8月5日,潜艇驶入格陵兰海才浮出水面。8月7日抵达冰岛,结束航行。此次航行在冰下穿越了3704千米,打破了潜艇航行史上的所有纪录,且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装载飞机的潜艇
美国海军于1922~1924年购买了14架小型飞机,计划由潜艇携载。S-1号潜艇在指挥台围壳后安装了一个钢质圆筒,内装一架水上飞机。1923年10~11月间,该艇曾携载M S-1型水上飞机进行试验,在狭窄的潜艇甲板上将散装的飞机组装起来就用了4个多小时,最后也未能起飞。
1925年,法国人也在“絮库夫”号潜艇上装设了一个水上飞机机库,进行载机作战试验。1926年,美国的S-1号艇又载XS-1型飞机试验,潜艇浮出水面后,从圆筒状机库内取出飞机进行组装,然后潜艇下潜,飞机脱离潜艇后浮在水面再行起飞。组装和起飞用了12分钟,收回并将飞机放进机库用了13分钟。
这些实例都证明,潜艇载机缺乏实战可靠性,因而并没有引起各国的重视,战后也没有得到任何发展。
原子弹和核动力潜艇
20世纪30年代末,美国人开始研制原子弹前,美国海军研究所的罗斯·根恩博士就曾提出第一个建造核潜艇的建议。
1946年,同一研究所的菲利普·艾贝尔森博士提出研制动力装置计划。随后,研制工作在海曼·里科弗上校领导下正式开始。核潜艇的心脏是受控制的核分裂,须有一具核反应堆。设计制造能在潜艇内工作的反应堆,是一项最具有创造性和涉及范围极广的研究工作。
艾森豪威尔总统的科学顾问乔治·基斯塔科夫斯基博士形容这种划时代的潜艇是“美国工业技术中一个令人惊异的小天地”。核动力获取的原理大致是:反应堆里受控分裂所产生的热传到密封导管内的水中;由于水处于高压下,它能升到高温而不沸腾。泵把超高热的水抽进蒸汽发生器,在那儿热力传到第二套水处理系统;在这一系统中的水受到的压力低,便沸腾起来。沸水所产生的蒸汽供应机舱带动涡轮。转动的涡轮又带动螺旋桨和开动供应潜艇所需电力的发电机。蒸汽一通过涡轮,温度便降低还原为水,又回到蒸汽发生器第二套系统中。潜艇便在这种完全不需要空气来助燃的动力推动下长时间地在水下运行了。
“鹦鹉螺”号是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潜艇,它和“大青花鱼”号同为现代潜艇的先驱。
此外,由于这种持久的动力会带来人所需要的许多东西,于是核潜艇的制造成为可能。
潜艇的造型
1949年,美国海军船舶局发现,航速超过20节时,传统式潜艇的水下控制会发生困难和危险,水的阻力也太高。研究人员用30多种模型做过无数次实验以后,选定了一种新式潜艇形状:圆船首,到尾部逐渐尖细,外形像一条小鲸;其长宽比为7.6∶1;单螺旋桨;垂直舵和位于螺旋桨正前方的水平舵。
1953年,他们专为流体学研究造了一艘常规动力潜艇“大青花鱼”号,仅用柴油发动机和电池为动力行驶,速度33~40节。它只用1/4的动力,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达到最快水面舰船的速度,机动性令人吃惊,甚至能像先进战机那样爬升急转。
1958年5月,“鲣鱼”号第一次将“大青花鱼”号的船体和核动力结合起来,速度比历史上任何其他潜艇都更快。和飞机在空中飞行一样,潜艇必须拥有一种特殊的体型以减少水的阻力,使它在水下获得和水面舰船那样的速度,才能适应真正的现代海战。
潜艇通气管
柴油机-电池动力推进装置装上潜艇之后,仍然有一个致命的问题没有解决,这就是必须浮出水面充电。依赖电池在水下航行,即使是容量最大的电池,也只能支持40~48小时。一旦电能用完,潜艇必须浮出水面发动柴油机带动发电机充电,等到充足电才能重新下潜。
1942年,同盟国巡逻轰炸机装上了先进的雷达侦测仪器。当德国U型潜艇浮出水面充电时,极易被雷达发现和遭受攻击。于是德国人发明了一种潜艇通气装置,它源自布什内尔的“海龟”号上使用的呼吸管。这种装置至今还是大多数常规动力潜艇上的标准装置,两根固定空气导管从潜艇的上面伸出,一根吸入新鲜空气,供发动机和船员用,另一根排出发动机的废气,下潜时用活动气阀防止海水进来。这种装置称做通气管,能使潜艇在水底获得氧气,开动柴油发动机行驶或给电池充电。德国U型潜艇上使用软橡皮来遮盖“呼吸桅杆”,使潜艇在几英尺的水下行动,再也不用因冒出水面吸气而受到攻击了。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反潜机所使用的雷达还很难测出潜艇的位置。
弹道导弹潜艇
俄罗斯“扬基”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弹道导弹潜艇,又称战略导弹潜艇,是以洲际弹道导弹为主要武器的潜艇。排水量一般为6000~30000吨,载弹量为16~24枚,射程达8000~11000千米。冷战时期世界上曾有150余艘在役弹道导弹潜艇,以苏联为最多,其次是美、英、法三国。除苏联第一代潜艇为常规动力外,其余均为核动力推进弹道导弹潜艇,其战略性调防、部署和发射权限属于国家最高指挥当局。它平时游弋于水下,对敌实施战略核威慑;战时,作为具有高生存能力的核反击力量,负责摧毁敌政治经济高度集中的大中城市、交通枢纽和通信设施、大型军事基地、港口等重要战略目标。弹道导弹潜艇与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战略轰炸机一起构成国家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在未来战争中,这种战略导弹核潜艇将以其无与伦比的攻击能力和自身防护能力,对整个战争局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美国人最早研制弹道导弹核潜艇
仅有核动力和常规武器的潜艇,并没有增大潜艇的威慑力,潜艇也不具备战略价值。于是, 1957年美国首先开始研制第一代装有远程导弹的核潜艇。研制工作历时5年,由美海军特种计划处和威廉·小罗伯恩海军少将负责。研究费用35亿美元。5年后试制成可从水下潜艇发射的北极星A-1型导弹。它是世界上第一枚远程固体燃料导弹,重约15吨,形状像个香槟瓶。它装上核弹头能飞2253千米。发射时利用压缩空气将它从发射管中推出。离开水面时,它的两节火箭发动机点火,使它升入预定弹道,以每小时1931千米的高速掠过同温层,然后火箭脱开,导弹射向目标。1958年9月底有5枚导弹发射失败。1959年4月,第6枚掠空而过,直中目标。
第一艘水下发射弹道导弹的美国弹道导弹核潜艇“乔治·华盛顿”号(SSBN-598)。
与此同时,第一艘设计用以携载导弹的潜艇“乔治·华盛顿”号,1959年6月9日在康涅狄格州的泰晤士河下水。美国人立刻把这种威力巨大的北极星A-1型导弹装上去。1960年7月20日12时39分,这艘潜艇在水下成功地发射了一枚北极星导弹。
从此,美国开始有了在海洋任何地方都可以发射的战略武器。陆上的导弹发射场容易被敌方侦察出来,但极难在来得及反应的时间内找到这种隐蔽的、随时行动的潜艇。这种潜艇分布在世界各地,监视着射程以内的所有陆上目标。它们发射的命中率高,装有核弹头的导弹几乎可以摧毁一切。
各国潜艇
美国“拉斐特”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拉斐特”级是美国第三代弹道导弹核潜艇,又称“海神”级。首舰“拉斐特”号(SSBN616)于1961年动工,1963年建成服役。后开始大批生产。到1967年共建造31艘。至1993年已全部退出现役。
美国“拉斐特”级潜艇
其主要技术性能为:水面排水量7330吨,水下排水量8250吨。长129.5米、宽10.1米、吃水9.6米。动力装置采用1座S5G型压水堆,主推进装置为两台减速蒸汽轮机,单轴,总功率11200千瓦。一次装料可航行40万海里,可连续使用6年。水面最大航速18节,水下最大航速25节,最大下潜深度300米。编制168人。该级艇装有:原装备16枚“北极星”A-2导弹, 1970年起改装“海神”导弹。该弹长10.36米,直径1.88米,射程4600千米,每枚导弹有10个分导式弹头,每个分弹头核当量为4万吨。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器,发射Mk37-1和Mk45型线导鱼雷,备用鱼雷12枚。
美国“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美国“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俄亥俄”级是美国第四代弹道导弹核潜艇。首艇“俄亥俄”号(SSBN 726)于1976年动工, 1981年建成服役。共建造18艘。其主要技术性能为:水面排水量16600吨,水下排水量18750吨。长170.7米、宽12.8米、吃水11.1米。动力装置采用1座S8G型压水堆和两台蒸汽轮机,单轴,总功率44800千瓦。装料一次可使用9年,延长了大修间隔,在航率达到65%~70%,服役年限30年,自持力70天。水面航速20节,水下航速24节,下潜深度400米。编制155人。该级艇装有:24枚“三叉戟”-Ⅰ(C4型)导弹,每枚导弹含8个分导式机动热核弹头,射程7400千米,星体惯性制导。第2次限制战略武器条约限定用4枚。从第9艘(SSBN 734)起,该级艇装备“三叉戟”-Ⅱ(D5型)导弹,每枚导弹含12个分导式机动热核弹头,导弹射程达12000千米。第2次限制战略武器条约规定由8枚减到4枚。该级艇还装备4具Mk68型533毫米鱼雷发射管,用以发射Mk48型线导鱼雷。
美国“长尾鲨”级攻击型核潜艇
“长尾鲨”级是美国海军的攻击型核潜艇。首艇“长尾鲨”号于1959年动工建造,1962年建成服役。其主要技术性能为:水面排水量3750吨,水下排水量4300吨。长84.9米、宽9.6米、吃水8.7米。动力装置由1座S5W压水堆和两台蒸汽轮机组成,单轴,水面航速20节,水下航速30节,下潜深度300米。编制103人。该级艇装有:4具533毫米Mk63型鱼雷发射管,可发射“沙布洛克”反潜导弹、反潜鱼雷和“捕鲸叉”导弹。
“长尾鲨”号是世界上第一种以反潜为主要任务的攻击型核潜艇。
美国“白鱼”级攻击型核潜艇
“白鱼”级仅建造一艘,即“白鱼”号,是美国海军早期建造的攻击型核潜艇。1960年建成服役。此后由于“长尾鲨”级潜艇研制成功,此型艇仅建造一艘。
其主要技术性能为:水面排水量2317吨,水下排水量2640吨。长83.2米、宽7.1米。动力装置由1座S2C压水堆和1个汽轮发电机组成,单轴。下潜深度200米。编制56人。该级艇装有:4具533毫米Mk64型鱼雷发射管,可使用反潜鱼雷。
美国“一角鲸”级攻击型核潜艇
“一角鲸”号是美国最早的安静型核潜艇。但该艇水下性能不佳,只能采用“守株待兔”的战术。
美国“一角鲸”号核潜艇
“一角鲸”级只建一艘,即“一角鲸”号攻击型核潜艇。1966年动工,1969年6月服役。主要技术性能:水面排水量4450吨,水下排水量5350吨。长95.9米、宽11.5米、吃水8.2米。动力装置为1台S5G自然循环压水堆和两台蒸汽轮机,单轴。水面航速20节,水下航速30节,下潜深度300~400米。编制107人。该级艇装有: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沙布洛克”反潜导弹和反潜鱼雷。
美国“鲟鱼”级攻击型核潜艇
“鲟鱼”级核潜艇是美国海军的攻击型核潜艇,可在北极冰下活动。首艇“鲟鱼”号1963年动工,1967年服役。
其主要技术性能为:水面排水量4460吨,水下排水量4960吨。长89米、宽9.7米。动力装置由1座S5W压水堆和两台蒸汽轮机组成,单轴,总功率11029千瓦,最大下潜深度400米。编制107人。该级艇装有:4具Mk63型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Mk48线导鱼雷,共有23枚管装武器,例如4枚“捕鲸叉”、4枚“战斧”导弹和15枚鱼雷。携有Mk67型“机动”水雷和M60型“捕手”水雷。该级艇在1990年淘汰了“沙布洛克”反潜火箭。
“鲟鱼”级攻击型核潜艇的第1艘“鲟鱼”号。
“洛杉矶”级潜艇局部视图
美国“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
“海狼”级是美国海军20世纪90年代末入役的最新一代攻击型核潜艇,也是世界上第一艘噪声水平低于100分贝的攻击型核潜艇。首艇于1989年动工,1997年建成服役,第2艘也于1998年服役,第3艘于2000年服役。
“海狼”级核潜艇的主要技术性能为:水面排水量8060吨,水下排水量9142吨。长107.6米、宽12.9米、吃水10.9米。动力装置由1座S6W压水堆和两台蒸汽轮机组成,总功率33570千瓦,单轴,泵喷推进,水下航速高达39节,下潜深度约610米。编制134人。
该级艇装有:12枚“战斧”(TLAM-N)巡航导弹,射程2500千米,但平时不携有核弹头;“战斧”(TASM)潜舰导弹,射程460千米;8具660毫米鱼雷发射管,用以发射Mk48鱼雷;鱼雷、导弹共备弹50枚,并可携带100枚水雷。还装有BQQ5D、TB16及TB23拖曳阵声呐、BSY1作战数据系统、Mk2型火控系统为主要电子系统。
“海狼”级最具攻击力的核潜艇。
美国“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
“洛杉矶”级是美国海军现役主力攻击型核潜艇,共建造62艘。首艇“洛杉矶”号,1976年建成服役。其主要技术性能为:水面排水量6080吨,水下排水量6927吨。长110.3米、宽10.1米、吃水9.9米。动力装置由1座S6G压水堆和两台蒸汽轮机组成,总功率26000千瓦,单轴,更换一次燃料可航行6万海里。水下最大航速32节,最大下潜深度450米。编制133人。该级艇装有“战斧”对陆攻击型和反舰型导弹。对陆攻击型“战斧”TLAM-N,射程2500千米;反舰型“战斧”导弹射程460千米。从SSN 719号艇后全部安装垂直发射系统,耐压壳外布置了12具垂直发射管。潜舰型“捕鲸叉”导弹,射程130千米。还有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Mk48型反潜鱼雷,共装26具管射武器,例如,8枚“战斧”、4枚“捕鲸叉”和14枚鱼雷。
夕阳下的“洛杉矶”级潜艇。
苏联“德尔塔”-Ⅰ型弹道导弹核潜艇
苏联DⅢ级核潜艇外观,众多流水孔清晰可见。
苏联DⅢ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苏联DⅢ级(亦称“德尔塔”Ⅲ型)到1982年底共建造14艘。其主要技术性能为:水面排水量10000吨,水下排水量11700吨。长160米、宽12米、吃水8.7米。动力装置同DⅣ级。水面航速19节,水下航速24节,下潜深度300米。编制130人。该级艇装有16枚SS-N-18弹道导弹。该型导弹有三种:Ⅰ型射程6500千米,有3个分导弹头;Ⅱ型射程8000千米;Ⅲ型射程6500千米,有7个分导弹头。部分艇改装了SS-N-23导弹。艇首部装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共携带18枚鱼雷。
苏联DⅣ 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DⅣ级(亦称“德尔塔”Ⅳ型)是苏联第三代弹道导弹核潜艇的第Ⅳ型,也是最后一型D级潜艇。首艇于1985年1月下水,1985年12月加入苏联北方舰队服役。共建造7艘。其主要技术性能为:水面排水量10750吨,水下排水量12150吨。长166米、宽12米、吃水8.7米。动力装置采用两座压水反应堆、两台蒸汽轮机,双轴。水面航速19节,水下航速24节,下潜深度300米。编制130人。该级艇装有:16枚SS-N-23导弹,射程达8300千米,有10个分导弹头,圆概率误差500米,可以在苏联本土海域内攻击美国目标。此外,还装备4具533毫米和两具650毫米鱼雷发射管,携带18枚水雷。
苏联H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H级(亦称“旅馆”级)是苏联第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首艇于1958年动工,1960年建成服役,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共建造8艘。其主要技术性能为:水面排水量4750吨,水下排水量5500吨。长115.2米、宽9.1米、吃水7.6米。动力装置为1座核反应堆,两台蒸汽轮机,双轴。水面航速20节,水下航速26节。编制90人。该级艇装有:在指挥台围壳后部,布置有3~6具垂直导弹发射筒;3枚水面发射的SS-N-4弹道导弹,射程350海里。在1962~1967年间,有7艘改装水下发射的SS-N-5弹道导弹,射程为700海里。其中一艘还改装了SS-N-8弹道导弹,射程达4200海里,并将导弹数增加到6枚艇。首部另有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尾部两具406毫米鱼雷发射管,携带20枚鱼雷。
苏联第一代弹道导弹潜艇“旅馆”级。在这型艇上,苏联海军从水面发射了第一枚弹道导弹。
苏联G级弹道导弹常规动力潜艇
G级(亦称“高尔夫”级)是苏联海军的弹道导弹常规动力潜艇。1958~1962年共建造23艘GI型,装备SS-N-4导弹。1961~1972年间共建造13艘G-Ⅱ型,换装SS-N-5导弹。其主要技术性能为:长98.9米(G-Ⅲ型为119米)、宽8.2米、吃水8米。动力装置由3台柴油机和3台电动机组成,该级艇装有:3枚SS-N-5弹道导弹(G-Ⅱ型),6枚SS-N-8弹道导弹(G-Ⅲ型),1枚SS-N-20弹道导弹(AG-Ⅴ型),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首4,尾2),携带12枚鱼雷。
苏联Y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Y级是苏联第二代弹道导弹核潜艇,1968年开始服役,到1975年为止,共建造了34艘。主要技术性能为:长132米、宽11.6米。动力装置为两座压水堆、两台蒸汽轮机、下潜深度300米,自持力60天。编制120人。该级艇装有16枚SS-N-6导弹,有三种型号:Ⅰ、Ⅱ型为单弹头,射程分别为2400千米和3000千米。Ⅲ型有两个分导式弹头,射程为3000千米;20艘艇装备Ⅰ型或Ⅲ型,只有一艘装备12枚SS-N-17导弹,射程2100海里。艇首部装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共携带18枚鱼雷。
苏联E级巡航导弹核潜艇
E级(亦称“回声”级)是苏联第一代巡航导弹核潜艇。E级共有两型:EⅠ型和EⅡ型,其艇体与J级相同,只不过J级是常规动力,E级是核动力。EⅡ型的主要技术性能为:水面排水量4800吨(Ⅰ型4300吨),水下排水量5800吨(Ⅰ型5200吨)。长119米(Ⅰ型114米)、宽9.2米(Ⅰ型9.1米)、吃水6.9米(Ⅰ型7.3米)。装有两台压水堆,两台蒸汽轮机,双轴,总功率22000千瓦。水面航速20节,水下航速24节(Ⅰ型25节),下潜深度230~300米。编制90人(Ⅰ型92人)。该级艇装有8枚SS-N-3A型导弹,艇首部另有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和2具尾部406毫米鱼雷发射管,共带有20枚鱼雷。后来又改装SS-N-12型导弹(射程295海里),但两种导弹都不能在水下发射。EⅠ型则装备6枚SS-N-3A反舰导弹(射程200海里)。1971~1974年,EⅠ型全部(5艘)拆除导弹系统,改为攻击核潜艇。
苏联C级巡航导弹核潜艇
C级(亦称“查理”级)是苏联第二代巡航导弹核潜艇。该级艇也有两型:CⅠ型和CⅡ型。CⅠ型于1967~1972年间共建造11艘,其中的一艘曾租借给印度3年。其主要技术性能为:水面排水量3900吨,水下排水量5000吨。长93.9米、宽10.1米、吃水7.3米。动力装置有1座压水堆和两台蒸汽轮机,单轴,总功率11000千瓦。水面航速17节,水下航速27节。下潜深度300米。编制90人。该级艇装有:8枚SS-N-7型反舰导弹,射程35千米,可水下发射。艇首部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携带14枚鱼雷。CⅡ型于1973~1980年间建造6艘。其主要技术性能为:水面排水量4300吨,水下排水量5500吨。长102米、宽10.1米、吃水7.8米。武器装备更换为先进的8枚SS-N-9导弹,射程90千米,水下发射深度20~40米,发射时航速8~12节。
苏联CⅠ型巡航导弹核潜艇
“奥斯卡”级巡航导弹核潜艇
苏联O级巡航导弹核潜艇
O级(亦称“奥斯卡”级)是苏联第三代,也是最后一代巡航导弹核潜艇。首艇于1985年动工。分为OⅠ型(2艘)和OⅡ型(6艘)。OⅠ级潜艇主要技术性能为:水面排水量10200吨(Ⅱ型为14700吨),水下排水量2400吨(Ⅱ型为2400吨)。长143米(Ⅱ型为154米)、宽18.2米、吃水9米。指挥台围壳长达32米。动力装置有两座200MW压水堆、两台蒸汽轮机,双轴,总功率73550千瓦。水面航速19节,水下航速30节(Ⅱ型28节),下潜深度300米。编制135人。
“回声”-Ⅱ级巡航导弹核潜艇
该级艇装有:24枚SS-N-19反舰导弹,以固定40°角倾斜布置在耐压壳与非耐压外壳之间的两舷间,射程20~550千米;4具533毫米可发射53型反潜/反舰鱼雷和SS-N-15反潜导弹;4具650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65型反舰鱼雷和SS-N-16反潜导弹。
苏联M级攻击型核潜艇
M级(亦称“麦克”级)是苏联海军的新型攻击型潜艇“共青团员”号的西方称谓。该艇1981年开工建造,1983年5月下水,1984年底服役。其主要技术性能为:水面排水量8000吨,水下排水量9700吨。长122米、宽12.0米、吃水8.2米。动力装置由两座核反应堆和1台蒸汽轮机组成,单轴,总功率29400千瓦。水面航速30节,水下航速达40节。编制约95人。
该级艇装有:6具533毫米或650毫米鱼雷发射管,配备有鱼雷和SS-N-15、SS-N-16导弹,特别是配备有最新的SS-NX-21巡航导弹,射程1600海里。该级艇航速高、潜深大,1989年4月7日,该艇在挪威海域发生火灾沉没。
苏联K级常规动力潜艇
K级(亦称“基洛”级)是苏联第一艘水滴型常规潜艇。1982年建成服役。主要技术性能为:水下排水量3 076吨。长73米、宽9.9米、吃水6.6米。动力装置由两台柴油机和两台电动机组成,下潜深度240米。编制52人。该级艇装有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携带18枚53型反舰/反潜鱼雷。
“基洛”级常规潜艇
运送途中的K级潜艇。
“基洛”级常规潜艇。其特点是火力强,噪声低,不易被发现。
苏联“塞拉”级攻击型核潜艇
“塞拉”级攻击型核潜艇
“塞拉”级是苏联海军第四代攻击核潜艇之一,首艇于1988年动工,1990年建成服役。该级有塞拉Ⅰ型(3艘)和塞拉Ⅱ型(2艘)。其主要技术性能为:水面排水量7000吨(Ⅱ型6470吨),水下排水量7900吨(Ⅱ型10400吨)。长110.5米(Ⅱ型111米)、宽12.5米(Ⅱ型14.5米)、吃水9.5米。动力装置由两座压水堆和两台汽轮交流发电机组成,单轴,水面航速18节,水下航速34节(Ⅱ型32节)。编制100人(Ⅱ型61人)。
该级艇装有:8具650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53型和65型鱼雷。可用533毫米鱼雷管发射SS-N-21潜射巡航导弹和SS-N-15反潜导弹,用650毫米鱼雷管发射SS-N-16反潜导弹。
苏联“阿库拉”级攻击型核潜艇
“阿库拉”级是苏联海军新型攻击型核潜艇,首艇于1981年开工,1982年下水,1984年服役。至2000年已建成16艘。其主要技术性能为:水面排水量8140吨,水下排水量12770吨。长110米、宽14米、吃水10.4米。动力装置由两座核反应堆和1台减速蒸汽轮机组成,另有辅助柴油机两台,水面航速18节,水下航速33节,下潜深度400米。编制73人。
俄罗斯现役攻击型核潜艇主力“阿库拉”级潜艇
“阿库拉”级攻击型核潜艇
“阿库拉”级攻击型核潜艇剖视图
该级艇装有4具533毫米和4具650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53型鱼雷,可用管衬把650毫米的发射管降为533毫米,也可用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SS-N-21潜射巡航导弹和SS-N-15反潜导弹,用650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SS-N-16反潜导弹。
从“台风”级外观看,许多孔都设有盖板。
俄罗斯“台风”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台风”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是苏联和俄罗斯海军核威慑的主力,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吨位最大的潜艇,均布置在北方舰队。该艇携载的SS-N-20弹道导弹的射程可达8300千米,可打击世界上任何战略目标,发射间隔仅为15秒。首艇“台风”号于1977年动工,1980年下水, 1981年服役。到1982年相继建成了6艘。
其主要技术性能为:水面排水量23200吨,水下排水量26500吨。长171.5米、宽24.6米、吃水13米。动力装置为两座320MW压水堆、两台60MW蒸汽轮机,双轴,总功率73550千瓦。水面航速19节,水下航速26节,下潜深度400米。编制160人。
“台风”级艇装有20枚SS-N-20弹道导弹,每枚导弹具有6~9个100KT当量的分导弹头,射程为8300千米。指挥围壳内配置水面发射防空导弹。艇首部装有:两具533毫米发射管,可发射53型反舰/反潜鱼雷或SS-N-15反潜导弹;4具630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65型反舰鱼雷或SS-N-16反潜导弹。共携带36枚鱼雷或反舰导弹。
俄罗斯VⅢ级攻击型核潜艇
VⅢ级(亦称“维克多”Ⅲ级)是VⅡ级的改进型。首艇于1978年建成服役,直至1992年才停止建造,共建造26艘。其主要技术性能为:水面排水量4780吨,水下排水量7250吨。长107米、宽10.6米、吃水8.0米。动力装置由两座压水堆、两台蒸汽轮机和两台应急推进装置组成,单轴。水面航速18节,水下航速30节,下潜深度600米。编制100人。
俄罗斯VⅢ级攻击型核潜艇
VⅢ级艇装有:两具533毫米和4具650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53型和65型鱼雷,最多可携带24枚鱼雷,也可用36枚水雷取代鱼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也可用于发射SS-N-21远程对陆攻击巡航导弹(仅有一艘作为试验用)、SS-N-15反潜导弹,用650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SS-N-16 A/B反潜导弹。
俄罗斯“北德文斯克”级多用途核潜艇
“北德文斯克”级是俄罗斯海军继“阿库拉”级后最新一代多用途核潜艇。首艇“北德文斯克”号于1993年12月动工,2002年下水,2004年建成服役。
其主要技术性能为:水面排水量5900吨,水下排水量8600吨。长111米、宽12米、吃水8.4米。动力装置为1座压水反应堆,单轴,水面航速17节,水下航速28节。编制55人。
“北德文斯克”级艇装有:在艇体指挥台围壳后,有8个垂直发射管,用以发射对陆攻击型和对舰型SS-N-27导弹;8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鱼雷和SS-N-15反潜导弹,共携导弹和鱼雷30枚。
英国“特拉法尔加”级攻击型核潜艇
英国“前卫”级战略核潜艇即将下水。
俄罗斯“阿穆尔”级常规动力潜艇
“阿穆尔”级,也被俄海军称为677型拉达级,第一艘该级艇分段于1997年下水,全艇完成于2001年,第二号艇则为出口型。
其主要技术性能为:水面排水量1765吨,水下排水量2650吨。长68米、宽7.2米、吃水4.4米。首艇仍为常规柴电动力,后续将加装燃料电池AIP系统。单轴,水面航速11节,水下航速22节,最大潜深250米。编制37人。该级艇装有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并可发射潜射反舰导弹,共备弹18枚。
英国“特拉法尔加”级攻击型核潜艇
“特拉法尔加”级是英国皇家海军第四代攻击型核潜艇。首艇“特拉法尔加”号于1979年动工,1983年建成服役。主要技术性能为:水面排水量4700吨(Ⅱ型为5400吨),水下排水量5208吨(Ⅱ型为5900吨)。长85.4米(Ⅱ型89.4米)、宽9.8米、吃水9.5米。
“特拉法尔加”级艇的动力装置由1座压水堆和两台蒸汽轮机组成,单轴,水下航速为32节,下潜深度超过300米。编制为97人。
该级艇装有从鱼雷管可水下发射潜舰型“捕鲸叉”导弹。首部装有5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矛鱼”线导鱼雷、Mk24 Mod 2“虎鱼”鱼雷,携带鱼雷20枚。鱼雷舱亦可改装水雷。
英国“前卫”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前卫”级潜艇是英国皇家海军第二代弹道导弹核潜艇,也是英国第一级装载“三叉戟”导弹的潜艇,首艇“前卫”号于1986年动工, 1993年建成服役。至1999年11月共建造4艘。其主要技术性能为:水下排水量达15900吨。长150米、宽13米、吃水12米,为当今欧洲最大的核潜艇。动力装置为1座PWR2压水堆与两台蒸汽轮机,单轴,泵喷推进器,水下航速25节。编制135人。
英国“前卫”级核潜艇
该级艇装有16枚“三叉戟”Ⅱ(D5型)弹道导弹,射程12000千米,战斗部为8个分导式核弹头(最多可载12枚),每枚弹头相当于150千吨梯恩梯当量,圆概率误差小于100米。艇首部还有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射程65千米的“矛鱼”重型线导鱼雷。
法国“可畏”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可畏”级是法国海军第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也是法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级核潜艇。首艇于1964年动工,1971年建成服役,至1980年5月共建造5艘。
其主要技术性能为:水面排水量8080吨,水下排水量9000吨。长128.7米、宽10.6米、吃水10米。动力装置由1座压水堆、两台蒸汽轮机、两台汽轮交流发电机、1台主推进电动机和两台应急推进柴油发电机组成,主电机功率11768千瓦,单轴,可航行5000海里,水面航速20节,水下航速25节,下潜深度300米,自持力60天。编制135人。该级艇装有: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携带18枚鱼雷或SM-39“飞鱼”巡航导弹;16个导弹发射装置,原来装16枚M-1弹道导弹,后改装M-2导弹及M-20导弹,其射程1500海里,采用核当量为百万吨级的单弹头。
法国“可畏”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全貌。
法国“可畏”级潜艇首部
法国“红宝石”级攻击型核潜艇
法国“红宝石”级攻击型核潜艇
“红宝石”级是法国海军的攻击型核潜艇,又称SNA72型核潜艇。首艇于1976年动工, 1983年建成服役,共建造6艘。其主要技术性能为:水面排水量2385吨(第5艘以前的均为2410吨),水下排水量2670吨。长72.1米(第5艘以前的为73.6米)、宽7.6米、吃水6.4米。动力装置为1座K-48型液态金属压水堆;两台蒸汽轮发电机,主推电机1台、应急电机1台,单轴,水下航速25节。自持力为45天,下潜深度300米。编制66人。“红宝石”级艇装有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混合携带18枚鱼雷或导弹,可发射SM-39“飞鱼”潜舰导弹和L5-3声自导鱼雷、F17线导鱼雷。鱼雷舱能改装32枚FG 29水雷。
法国“凯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凯旋”号
法国“凯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凯旋”级是法国海军第三代弹道导弹核潜艇。首艇“凯旋”号于1989年动工,1997年3月建成服役。其主要技术性能为:水面排水量12640吨,水下排水量14120吨。长138米、宽12.5米、吃水10米。动力装置为1座K-15PWR型一体化压水堆两组汽轮发电机组;1台主推进电动机,采用泵喷推进器,单轴,水面航速20节,水下航速25节,下潜深度据称可达500米。编制111人。该级艇装有:16枚M45型弹道导弹(将换装M-5型),射程5300千米,带6个分导式热核弹头,每个弹头威力为150千吨梯恩梯当量;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L5反潜/反舰两用鱼雷和SM-39“飞鱼”潜舰导弹。可混装18枚鱼雷和导弹。
法国“阿戈斯塔”90B型常规动力潜艇
法国“阿戈斯塔”级常规动力潜艇
“阿戈斯塔”90B型常规动力潜艇由法国舰艇建造局为巴基斯坦海军建造。首艇于1999年4月交付。其主要技术性能为:水面排水量1510吨,水下排水量1760吨。长67.5米、宽6.8米、吃水5.0米。动力装置为主电机2200千瓦,巡航电机23千瓦,柴油发电机2×850千瓦,蓄电池2×160个。持续航速17节,最大航速20节,续航力10000海里,最大标准潜深大于320米,自持力大于60天。编制36人。该级艇装有:4具鱼雷发射管,可以装载16枚F17线导鱼雷及SM-39“飞鱼”潜射反舰导弹。掠海式SM-39的飞行速度为0.9马赫,最大射程50千米。艇上装备SUBTICS综合潜艇作战系统。
德国“桑塔·克鲁兹”级常规动力潜艇
“桑塔·克鲁兹”级(又称TR-1700型)是由前联邦德国为阿根廷设计的一型攻击型常规动力潜艇。首艇“桑塔·克鲁兹”号于1980年动工,1984年建成服役,共建造两艘。其主要技术性能为:水面排水量2116吨,水下排水量2264吨。长66米、宽7.3米、吃水6.5米。动力装置由4台MTU柴油发电机和1台大功率主推进电动机组成,单轴,水面航速15节,水下航速25节,下潜深度300米。编制29人。该级艇首部装有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携带22枚AEGSST4线导鱼雷或Mk37线导鱼雷,还可携带34枚沉底水雷。
德国为阿根廷设计的“桑塔·克鲁兹”级潜艇。
德国211型常规动力潜艇
211型是前联邦德国海军的攻击型常规动力潜艇,与210型相似。第一批6艘于1991~1993年完工,用来替换205型潜艇。
该型艇水下排水量1450吨。其武器装备为艇首部装有8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海豹”3鱼雷。
德国212型常规动力潜艇
212型是德国海军即将入役的第一型不依赖空气系统(AIP)的常规动力潜艇,采用技术独特的燃料电池作为动力源。首艇U31,1999年11月开工,2001年10月下水,2003年9月建成服役。
德国212型潜艇是世界上第一艘不依赖空气系统(AIP)的常规动力潜艇。
德国 212型常规动力潜艇结构图。
其主要技术性能为:水面排水量1320吨,水下排水量1800吨。长53.2米、宽6.8米、吃水5.8米。动力装置为霍瓦兹燃料电池AIP高能电池系统。柴电推进,MTU16V396柴油机两台,西门子电机1台。单轴,水面最大航速12节,水下最大航速21节。编制23人及5名训练人员。
该级艇装有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海豹”3或“海梭子鱼”鱼雷。声呐系统包括DBQS-90FTC,FAS-3侧翼阵声呐及TAS-3被动拖曳阵声呐、FMS52主动声呐、DBQS-21DG被动测距侦察声呐。
意大利“纳萨里奥·萨乌罗”级常规动力潜艇
“纳萨里奥·萨乌罗”级是意大利海军的常规动力攻击型潜艇。首艇“纳萨里奥·萨乌罗”号于1974年动工,1980年建成服役,至1982年共建造4艘。主要技术性能为:水面排水量1456吨,水下排水量1631吨。长63.9米、宽6.8米、吃水5.7米。动力装置由3台柴油发电机组和1台推进电动机组成,单轴,水面航速11节,水下航速19节,其下潜深度250~300米,续航力11000海里/11节,250海里/4节,自持力35天。编制49人。该级艇装有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A-184型鱼雷,携带12枚备用鱼雷,计划改装舰舰、舰空导弹。
意大利海军的“朱利亚诺· 普里尼”号常规潜艇,是“萨尔瓦托雷·佩雷希”级潜艇的第2艘,计划建造4艘,水下排水量1662吨,是“纳萨里奥·萨乌罗”级的改型艇,为意大利最新一代潜艇。
瑞典“西约特兰”级常规动力潜艇。该级艇火力强,声呐设备先进,操纵性好。
瑞典“西约特兰”级常规动力潜艇
“西约特兰”级是瑞典海军的攻击型常规动力潜艇,又称A-17型。首艇“西约特兰”号于1983年动工,1987年建成服役。
其主要技术性能为:水面排水量1070吨,水下排水量1143吨。长48.5米、宽6.1米、吃水5.6米。动力装置由两台柴油机和1台主推进电动机组成,单轴,水面航速11节,水下航速20节。编制28人。
该级艇装有:艇首部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12枚613型反舰线导鱼雷;尾部3具400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6枚431/451反潜线导鱼雷。可外挂48枚水雷。
瑞典“哥德兰”级常规动力潜艇
“哥德兰”级是瑞典建造的世界上第一级安装不依赖空气动力装置(AIP)的新型常规动力潜艇,又称A-19型。首艇“哥德兰”号于1992年动工,1996年服役。其主要技术性能为:水面排水量1240吨,水下排水量1490吨。长60米、宽6米、吃水5.6米。动力为1台考库姆·斯特林不依赖空气(AIP)推进系统,两台MTU柴油机,单轴,水面航速11节,水下航速20节。编制28人。该级艇装有: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12枚613型鱼雷;两具400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6枚瑞典军械公司的432/451型鱼雷。还可外挂48枚水雷。
瑞典“哥德兰”级常规动力潜艇
荷兰“海象”级常规动力潜艇
荷兰“海象”级常规动力潜艇剖面图。
“海象”级是荷兰海军自行设计建造的一型常规动力潜艇,首艇“海象”号于1979年动工, 1992年3月建成服役。其主要技术性能为:水面排水量2465吨,水下排水量2800吨。长67.7米、宽8.4米、吃水6.6米。动力装置由3台柴油机和1台主推进电机组成,单轴。水面航速13节,水下航速20节,下潜深度300米。编制52人。该级艇装有:可从鱼雷管发射的潜舰型“捕鲸叉”导弹;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Mk48 Mod4型线导鱼雷或NT37D线导鱼雷。共携带20枚鱼雷或导弹。
澳大利亚“科林斯”级常规动力潜艇
澳大利亚“科林斯”级常规动力潜艇
“科林斯”级为澳大利亚海军以瑞典“哥德兰”级潜艇为设计原型,选用美国战斗系统,于本国建造的一型常规动力攻击型潜艇,首艇“科林斯”号1990年动工,1995年建成服役,至1999年共建6艘。主要技术性能:水面排水量3051吨,水下排水量3353吨。长77.5米、宽7.8米、吃水7米。动力装置为3台VB210型柴油机,1台推进电动机,1台应急用DM43006液压电动机,单轴。水面及通气管状态的速度10节,水下航速20节,续航力9000海里/10节(通气管状态)、11500海里/10节(水面),自持力70天。编制43人(另外可容纳12个参训人员)。该级艇首部装有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左右舷各3具。左右舷能独立操作,有两套同样的发射、控制和操作设备,可发射Mk48 Mod4重型鱼雷和UGM-84B潜射“捕鲸叉”反舰导弹,共携带23枚重型鱼雷或反舰导弹。该级艇还可将鱼雷换装为水雷,并可选配瑞典的外挂式水雷。
日本“春潮”级常规动力潜艇
“春潮”级是由“夕潮”级改进发展的一型水滴型潜艇,首艇“春潮”号于1987年4月动工,1990年11月建成服役,至1997年共建造7艘。后续6艘依次是“夏潮”、“早潮”、“荒潮”、“若潮”、“冬潮”和“朝潮”其主要技术性能为:水面排水量2450吨,水下排水量2750吨(第6号艇2860吨)。长77米、宽10米、吃水7.7米。动力系统由两台川崎公司的12V25/25S柴油机、1台富士公司的主推进电机组成。单轴,水面航速12节,水下航速20节。编制74人。
日本“春潮”级常规动力潜艇出水瞬间。
该级艇可从鱼雷管发射潜舰型“捕鲸叉”导弹。装有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用于发射日本89型线导鱼雷,可携带导弹、鱼雷共20枚。
日本“大潮”级常规动力潜艇
“大潮”级是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攻击型潜艇。该级艇采用双层壳体结构。首艇于1960年动工,到1986年共建造9艘。其主要技术性能为:水面排水量1650吨,水下排水量2450吨。长88米、宽8.2米、吃水4.9米。动力装置由两台柴油机和两台推进电机组成,双轴,水面航速14节,水下航速18节,下潜深度200米。编制80人。该级艇装有:首部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尾部两具323毫米鱼雷发射管。
日本“涡潮”级常规动力潜艇
“涡潮”级是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常规动力攻击型潜艇。首艇“涡潮”号1968年动工,1971年建成。其主要技术性能为:水面排水量1900吨,水下排水量2430吨,长72米、宽9.9米、吃水7.5米。动力装置由两台柴油机和1台主推进电动机组成,单轴,水面航速12节,水下航速20节,下潜深度200米。编制80人。该级艇中部装有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日本89型鱼雷,备有20枚鱼雷。
日本“涡潮”级常规动力潜艇第2艘“鸣潮”号在加装鱼雷。
日本“夕潮”级常规动力潜艇
“夕潮”级是“涡潮”级的增大型。首艇“夕潮”号于1976年动工,1980年建成服役。到1989年为止,已有10艘艇建成服役。其主要技术性能为:水面排水量2250吨(第4艘艇为2300吨,前3艘艇为2200吨),水下排水量2450吨。长76米、宽9.9米、吃水7.4米。动力装置由两台柴油机和1台主推进电动机组成,单轴,水面航速12节,水下航速20节,下潜深度275米。编制75人。
该级艇可从鱼雷发射管发射潜舰“捕鲸叉”导弹。中部装有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日本89型鱼雷,携带20枚鱼雷或导弹。
日本“夕潮”级常规动力潜艇
日本“亲潮”级常规动力潜艇
“亲潮”级是日本海上自卫队为21世纪水下作战而开发的最新一代常规动力潜艇,计划建造6艘。首艇“亲潮”号1994年动工,1998年建成服役,后续艇建造工程将持续至2003年。主要技术性能:标准排水量2700吨,水下排水量3000吨。长81.7米、宽8.9吨、吃水7.9米。动力装置为两台柴油机和1台推进电机从第2艘开始装备800马力斯特林发动机。单轴,水面航速12节,水下航速20节。编制69名。该级艇装有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携带20枚89型线导鱼雷,可发射“捕鲸叉”潜射反舰导弹。
日本“亲潮”级常规动力潜艇
以色列“海豚”级常规动力潜艇
“海豚”级是以色列海军潜艇部队自组建以来的第四代水下战斗舰艇,首艇“海豚”号于1994年动工,1998年4月建成服役,至2000年6月已建3艘。其主要技术性能为:水面排水量1640吨,水下排水量1900吨。长57.3米、宽6.8米、吃水6.2米,耐压艇体直径为6.75米。动力系统包括1台2500千瓦双电枢推进电机、3套MTU16V396型柴油机—发电机组和两组蓄电池,单轴,一个7叶螺旋桨。水面航速为13节,水下航速为20节,续航力为4 000海里/18节,自持力21天。编制30人。
“海豚”级艇装有6具650毫米、4具533毫米多用途武器发射管,可以发射STN型鱼雷、“捕鲸叉”导弹和声诱饵装置,并可布放水雷,艇内装载鱼雷16枚。
以色列海军新型潜艇 ——“海豚”级常规动力潜艇
巴西海军“图皮”级常规动力潜艇
巴西“图皮”级常规动力潜艇
“图皮”级是巴西海军于1984年向德国订购的209级1400型常规动力潜艇,命名“图皮”级。首艇“图皮”号于1985年动工,1989年建成服役。其主要技术性能为:水面排水量1260吨,水下排水量1440吨。长61米、宽6.2米、吃水5.5米。动力装置为4台MTU柴油机,4台西门子1.7兆瓦发电机,1台主推进电机,单轴,水上航速11节,水下航速21.5节。
该级艇首部装有8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16枚“虎鱼”Mk24 Mod1线导鱼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