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名人全知道(彩图精装)
- 文娟
- 1593字
- 2021-04-01 06:38:27
·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
韩愈
韩愈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从小父母双亡,由长兄抚养长大。13岁时,兄长又病死,只好随嫂子郑氏回了老家。虽然家世艰难,但韩愈却奋发好学,颇有志向。他7岁开始读书,13岁便能写文章。“念昔始读书,志欲干霸王”,“前古之兴亡,未尝不经于心也;当今之得失,未尝不留于意也”,在韩愈的这些诗句中体现了他关心国家兴亡的政治抱负。
然而,韩愈的科考之路却不顺利,20岁时,他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连考3次都名落孙山。后来,在梁肃的推荐下,才得中进士。韩愈又连续3次参加吏部举行的考试,均未中选。贞元十二年(796年),也就是韩愈29岁时,被荐为观察推官的小官。贞元十七年(803年),韩愈到京师听候调选。先后任四门博士、监察御史。可是,贞元二十年(804年),他又被贬到广东阳山做县令。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德宗死,顺宗即位,韩愈被调到郴州待命。元和元年(806年),他被召拜国子博士。又经过几次调迁,升降,终于在元和八年(813年),韩愈被任为吏部郎中史馆修撰,职掌编写国史。元和九年(814年)十二月,任考功郎中知制法,负责为皇帝撰写百官任免的命令,进入了统治集团的上层。
韩愈一生经历了唐朝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5个朝代。为官期间,韩愈不怕得罪皇上,坚决排斥佛教,以免在思想、道德领域对儒家的正统地位构成巨大威胁;在藩镇问题上,他旗帜鲜明地反对分裂,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唐宪宗时,韩愈积极协助宰相裴度,任行军司马,参与了朝廷平定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叛乱的军事行动。
穆宗长庆四年(824年)十二月初二,57岁的韩愈病故于首都长安,赠礼部尚书,世称韩文公。
韩愈是中国古代继司马迁以后最杰出的散文大家,又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他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革新事业上卓有建树。他在文学上打出了复古明道的旗帜,以恢复儒家道统为己任。韩愈将文章体制的革新与恢复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结合起来,既学古文,又学古道,把文统与道统的延续统一起来,强调文学的社会教化功能和作家平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韩愈的《原道》、《原性》、《师说》等名篇,乃至《昌黎先生集》都显示了古文运动的实绩,他的散文,纵横开阖,豪迈奔放,具有长江大河一泻千里的气势,呈现出一种刚健的美。他的散文,绝大多数都是紧密贴切生活现实,有感而发,极富批判精神。他的论说文,针对现实生活中种种弊端,说理透彻,逻辑严整,具有不容置辩的说服力。其记叙文,也有不少谴责了存在于社会各领域的不公平现象。
韩愈像
名人档案
姓名 字退之/世称韩昌黎
生卒年 768~824年
祖籍 河南河阳
性格 刚毅正直/勇于创新
身份 唐代杰出文学家/文坛领袖
父亲 韩仲卿/以文章著名
名人逸事
穆宗长庆元年(821年),朝廷派往镇州的节度使田弘正被兵马使王廷凑杀掉。穆宗为此调发大军前往讨伐,但迟迟攻打不下,反而被王廷凑围困了河北重镇深州。第二年二月,穆宗派遣韩愈去“宣慰”,实则为斡旋调停。此时的韩愈,已是55岁的老人。穆宗为此诏谕韩愈可以见机行事,不一定亲自身入叛军,韩愈却说:“哪有接受了君命而顾惜自身犹豫不前的道理!”于是策马疾驰入深州。面对杀气腾腾的叛军,韩愈义正辞严,晓以利害,又巧妙利用叛军的内部矛盾,终于迫使王廷凑解除深州之围。
韩愈把中国古代散文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创作中摈弃陈规、独辟蹊径。他驾驭语言的能力极高,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概括力和感染力,善于熔炼古人的语言,铸造新的词语,创造了大量新的语句和词汇,丰富了祖国的语言宝库。由于韩愈在古文运动中的巨大作用和他出色的创作,后人称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传世名言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我心如冰创如雪,不能刺谗夫,使我心腐剑锋折。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还是一位卓越的诗人,中唐韩孟诗派的领袖,与元白诗派相对立。他一生留下了400多首诗篇,对后世尤其是宋代的诗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