蒺藜子 上品 植物篇

产地分布:分布于海南、云南。

成熟周期:5~8月采收。

形态特征:全株被绢丝状柔毛。托叶披针形,叶为偶数羽状复叶;先端尖或钝,表面无毛或仅沿中脉有丝状毛,背面被以白色伏生的丝状毛。果实为离果,五角形或球形,背面有短硬毛及瘤状突起。

功效:祛风和血。

【原文】

蒺藜子,味苦,温。主恶血,破结积聚;喉痹;乳难。久服长肌肉;明目;轻身。一名旁通,一名屈人,一名止行,一名豺羽,一名升推。生平泽,或道旁。

【译文】

蒺藜子,味苦,性温。主治瘀滞死血,能破除症瘕淤积;喉痹肿痛,女子难产。长期服用能够增长肌肉,眼睛明亮,身体轻巧。又叫作旁通、屈人,止行、豺羽、升推。产于水草丛杂的平地或道路两旁。

【集解】

《名医别录》载:蒺藜子生于冯翊平泽或道路旁,七月、八月采实,晒干。

苏颂说:冬天也有采的,黄白色。郭璞《尔雅注疏》上说,布地蔓生,细叶,子有三角,刺人,就是它了。还有一种白蒺藜,今生于同州的沙苑,牧马草地上最多,路旁也有。绿叶细蔓,七月开黄紫色花,像豌豆花而略小些。九月结果实成荚,子便可采。它的果实味甜而微腥,褐绿色,与蚕种子有点像但差别大。又与马薸子非常像,但马薸子微大,不能入药,须仔细分辨。

寇宗奭说:白蒺藜的子是补肾药,现在的人经常使用。祛风只用刺蒺藜。

李时珍说:蒺藜叶像初生的皂荚叶,整齐可爱。刺蒺藜像赤根菜子和细菱,三角四刺,果实有仁。白蒺藜结荚长一寸左右,里面的子大如芝麻,外形像羊肾而带绿色,现在人们叫它沙苑蒺藜,据此来区分。

蒺藜子

[修治] 《日华诸家本草》载:蒺藜子入药用,丸剂、散剂都可,炒去刺用。

徐之才说:与乌头相使。

[主治] 治身体风痒,头痛,咳逆伤肺肺痿,止烦下气。小儿头疮,痈肿,阴溃,可做摩粉用。《名医别录》

治各种风病、疬疡,疗吐脓,去燥热。(甄权)

治奔豚肾气,肺气胸膈满,能催生堕胎,益精,疗肾冷,小便多,止小便淋沥、遗精、尿血肿痛。《日华诸家本草》

治痔漏,阴部潮湿,妇人乳房疮痈,带下。(苏颂)

治风邪所致的大便秘结,及蛔虫心腹痛。(李时珍)

【百草堂】

郭璞注《尔雅》说:“布地蔓生,细叶,子有三角,刺人,是也。”蒺藜子周身有刺,古代的兵家根据它的形状做成了兵器“铁蒺藜”。

李时珍说:“蒺,疾也;藜,利也;茨,刺也。其刺伤人,甚疾而利也。”可见其对于疾病的治疗是十分有益的。

蒺藜子还具有救荒的作用,古人用刺蒺藜炒黄去刺,磨面作饼,或蒸食,可以救荒。

《神仙秘旨》中说:“服食法蒺藜子一石,七八月熟时收取,日干,舂去刺,杵为末。每服二钱,新汲水调下,日三服,勿令中绝,断谷长生。”“服之一年以后,冬不寒,夏不热。二年,老者复少,发白复黑,齿落更生。服之三年,身轻长生。”

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