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亲密关系的心理必修课
- 叶壮
- 3553字
- 2020-06-26 01:36:36
摒弃低效社交
充满功利色彩的中国式相亲是我所见过的最让人感到不舒服的社交场合。那种让人胸闷的不舒服来源于这种交流方式的低效——它在情感上是低效的,在信息交换上是低效的,在营造双方良好认同的努力上更是低效的。
我所能回忆起来的我经历过的高效社交,无一不是通过交流让人感到收获颇多。比如和朋友们肆无忌惮地胡说八道所带来的情感收获;拜访学界大师求知问惑所带来的知识收获;和妻子一起在旅行的途中,促膝谈心所带来的关系上与感情上的收获。
导致交流没有收获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给交流的对象以及交流的成果作了预先的假设。相亲一旦没有得到妥善的安排与引导,就很容易在这两方面都陷入窘境:对象不称心,成果不如意。双方在开门见山地对谈家世、工作、财产和恋爱史的同时,脑子里满是对彼此理性的评估。情感因素早就被这样的交流抛到了一边,这样的交流内容所带来的情感激发,甚至还不如聊一聊当下的天气的效果。
在交流开始前,就先定下了既有的目标和基调,很容易让原本可以轻松快乐的交谈变成了关注议程的枯燥会议,聊完了这个咱们赶快聊下一个。带着具体的目标和期待去寻找爱情,虽然乍一看是个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事情,但往往并不能导致好的结果。
低效的社交之所以成为“剩时代”里诸多困境间恶性循环的一个频发节点,就在于它被理想化的臆想所诱发,在互相的评价中进行,又因为实在没法激发起双方的兴趣,而在礼节性地互相留下电话号码后烟消云散。对两个参与者来说,都是浪费了时间,同时还欠下了中间介绍人的情面。
为了摒弃低效社交,你需要在交流之前多加准备,却减小具体的期待。
你只要知道你想得到的东西的大概方向,并且预留足够的资源就好,具体能向那个方向走多远,看环境,看条件,还要看你到底碰上了怎样的人。与老朋友玩乐,不知道会高兴到什么份儿上,但是酒水要备充足;与老教授探讨,不知道能聊到什么深度,但是话题要有吸引力;和恋人旅行,不知道能玩得多尽兴,但是也要筹划妥当,否则好比自拍的时候笑容灿烂却手机突然没电,徒留郁闷。
对没准备的事儿充满高期待,绝大多数结果就是郁闷地碰一鼻子灰,对此我深有体会。
我曾与我的妻子有过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事后回想起来,我们最大的错误就在于盲从了文艺青年们的民谣与口述,竟然对这样一个没有计划、没有想法、没有准备,却只有冲动的旅行竟然充满了期待。
我们只买到了前往那座三线城市的火车站票;火车到站的瞬间开始下雨,而我们没有带伞;入住宾馆后,我们发现排气扇那里飘进来了隔壁的二手烟;当天晚上发现,当地特色小吃妻子完全难以下咽;晚饭后回到旅馆发现,二手烟终于散了的时候,马桶堵了——如果还要按部就班地玩儿下去,我们只会越玩儿越窝囊。
我与妻子诚恳地互相道歉并表示“你辛苦了”之后,退掉了事先买好的返程火车站票,买了最近一班返程火车的软卧下铺,决绝程度丝毫不亚于我们出发时的状态。
我们这次旅行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在回家的软卧车厢里愉快地聊了一个下午,这种愉快无关我们原本期待的风景、美食与什么旅途上的奇遇,恰恰是在最没设想的行程中的环节给了我俩这次旅行最美好的时光。
这次旅行中,我们的遭遇大多是外界与环境的问题,不过在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负能量的来源是人本身。
有些错误的言语习惯与行为特质,很容易让一个人在初次约会中把气氛搞砸。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John Gottman)是全世界研究亲密关系的最权威人士之一,他在跨越20年的一项长期研究中发现,由错误的沟通方式导致的低效社交,能够有效地预测初次约会的失败、情侣的分手以及离婚。而经过对二百多对情侣的长期观察,戈特曼总结出了以下五种应该在任何时候都避免的交流习惯,它们会直接影响亲密关系的走向,以至于戈特曼本人都称之为恋情的“毁灭信使(Horsemen of the Apocalypse)”。
直接的蔑视。翻白眼的人在我看来,从来都不是可爱的人。蔑视的言语和行为的潜台词,就是把对方放在了一个比自己更低的地位,或者认为对方的话语及行为不可理喻。“你现在这么低的收入,租房对你而言恐怕是个挺大的负担吧”这样的话对社交氛围充满了杀伤力。
蹩脚的讥讽。开玩笑可以,但嘲笑他人是不礼貌的,毕竟讥讽的内容是有可能客观存在的,而且当事人很可能对此非常在意。没谁愿意让别人翻来覆去地撕扯自己的伤口。与此同时,讥讽的讨厌之处在于,它是刻意对他人特质的错误评价与错误延伸。“你要是不会你就别抢着做,你想显摆什么?”讥讽在嘲笑了他人行为的同时也否认了他人的价值,它曲解了当下的社交情景,让交流变了味道,自然难以对沟通产生积极影响。
无端的戒心。并不仅仅是在言语中充满攻击性的尖酸刻薄者才让人感到不快,把所有外界信息都当作是对自身攻击的人,同样也并不容易让人喜欢。这样的人觉得身边大多数人都是假想敌,他们往往会预先假设他人对其有所图谋,而别人的一言一行在他自己眼里都恰恰证明了这一点。“你们看,我就知道你早就对我有意见了,怎么样,藏不住了吧。”这样的话会经常把交流带进无中生有的矛盾之中,给社交环境预先贴上了矛盾的标签。
消极的沉默。小孩子怄气不说话,会气鼓鼓地坐在一旁撇着嘴,这种情形我们都见过。把这种交流的倾向转移到成人身上,就能够很好地表现何为消极的沉默。这种负能量的表现,往往由对方说了他不爱听的话而来——他不选择反驳或者辩解,他只是选择了满眼七分怒火、三分委屈的沉默。谁都可以看得出他的不高兴,可他本人就是倔强地坐在那里,谁也不搭理的同时也拒绝交流,成为社交场上一块又臭又硬的同时又让人无法忽视的石头。
没来由的挑衅。挑衅是对他人客观能力、正当权益或实际地位的挑战。“多等一分钟能把你怎么样?你以为你是谁?”像这样的语言蕴含着非常明显的敌意。良好的沟通总是有着一个正向的气场,而这种火药味十足的话语明显与高效社交的气场格格不入。
在以上五种交流方式中所说的话,都是在社交活动中最容易在不经意间脱口而出的,进而影响大家彼此感受的话语。而以下一些并不难掌握的技巧,更能够有效地提升社交效率,让有恋爱意向或者已经身处恋情中的男女更好地相互交流。
给交流本身充足的优先级
与其他事情相比,交流需要有一个更优先的地位,无论是哪一方提出沟通的需求,另一方都有必要尽己所能,以尽快进入到沟通的状态中,用于倾听或探讨亲密关系中另一方的需要与希望。有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这是一件自己已经做得很好的事情。但事实上,我们绝大多数人在这一点上仍然有很大的空间需要改善。
未必要肯定对方的观点,但是要认可对方观点的存在
在沟通的过程中总难免有分歧。女性想要逛街,而男性宁愿吹着空调看足球比赛。你可以不陪着对方逛街或者看球赛——虽然这样做更有利于感情发展——但你也不能藉此认为,逛街就是瞎花钱而看球赛就是浪费时间。你可以对对方的观点持保留意见,但是你不能仅仅因为他人同你的意见不统一,就否认他人。共情能力优秀的夫妻婚姻满意度更高,而共情能力高的典型表现,就是善于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进而理解他人的想法。
积极分享自身的个人能力
美国莱特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劳伦斯·库尔德克(Lawrence Kurdek)博士通过研究证明,不愿分享自身能力、从不付出的人更容易陷入离婚的困境。这其实很好理解,已婚人士不挣钱、不做家务、不带孩子、自身也并没什么独特的吸引力,是很容易引起伴侣的不快的。情侣之中也一样,情感投资多少都是需要回报的。如果一方在不断地付出时间、体力、精力甚至名声和更重要的资源,同时又不能得到任何有价值的回报,爱情的维系自然变得很困难。
有一点独特的个性
请注意,独特的个性指的是自身的独特特质,而非什么少见的缺点或怪癖。一些特质能够让你在社交中留下更深刻的第一印象,而且能够促成这些印象在总体上是积极的。独特的个性在给你增加谈资的同时,也能让你在对方心中的形象快速变得立体起来。
就算彼此间已经很熟了,也仍然要用积极的词汇提出要求
因为就算已经成为恋人,彼此也更愿意接受良好的态度,熟络本身不应当成为放松对礼数的要求的借口。我们常说的举案齐眉和相敬如宾,并不是虚伪做作,更多的还是要强调与人为善。恰恰是因为对方是你生命中很重要的个体,所以才更应当以礼相待,笑脸相迎。
在多个大型研究的成果中,心理学界总结出两点让人们从初次见面就感觉不错一直到白头偕老都维持着高效社交的重要因素。
第一点,在爱情发展的过程中仍然注重伴侣间的友谊的长期建设,好的情侣应当是好的朋友,他们在一起的沟通与交流才能积极而高效。
第二点,学会觉察沟通中的表达往往是一道选择题:同样的意思,你总能选择一种更好的方式去表达,而且他们也的确选择了说那句更暖心的话。像搭建房子一样,从点点滴滴开始把爱情经营完善。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撕破脸皮针锋相对,用蔑视、讥讽、戒心与挑衅把对方杀个片甲不留,在低效社交的场合里笑傲江湖。只是这样一来,你赢了当下这场拳击,却输了爱情这场长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