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常识 国学经典 国学精粹 一本通
- 《国学常识 国学经典 国学精粹 一本通》编委会
- 259字
- 2020-06-24 14:05:45
车马
车马的概念是什么呢?
我国在战国以前,通常说来,车和马是相连的,没有无马的车,也没有无车的马。当时人所说的御车,也就是御马,所说的乘马,也就是乘车。古代的马车,用来拉车的马有二匹的,有三匹的,还有四匹的,二匹马的马车叫做骈,三匹马的马车叫做骖,四匹马的马车叫做驷。
古代除了马车,还有牛车。古书上说:“服牛乘马。”就透露了这个意思。马车一般是贵族使用,供贵族出行或者打仗使用。马车古时叫做小车。至于牛车,贵族和庶人都有使用,一般用来载运货物。牛车古时叫做大车。
我国春秋时代,可能有过骑马,这是应该作为特例看待的。到了战国时代,汉人才从匈奴那里,学来了骑马,自此以后,骑马的风气逐渐兴盛起来了。
古代的车马图
舆、绥、輢、轼
舆、绥、輢、轼都是古代马车上的器件。
舆指古代马车的车厢,这是乘人用的。舆的两旁和前面,设置有用作屏蔽的木板。舆的后面不设屏障,乘车时,人从舆的后面上车。车上有绳子,叫做绥,当人上车时,就是手拉着绥上去的。
上车后,人站在车舆里,这叫做“立乘”。舆的两边设置有木板,人可以把身体倚在上面,叫做。舆的前面,有一根横木,是做扶手用的,叫做式,又叫做轼。古人在行车时,如果要向人表示敬礼,就扶着式俯首,这种俯首敬礼的动作,也叫做式。
辋、毂、辐、辖
辋、毂、辐、辖是古代马车车轮上的不同部位。
辋指车轮的边框,毂指车轮中心有孔的圆木,毂是小圆,辋是大圆,毂和辋组成为两个同心圆。车轮中间有一根根笔直的木条,叫做辐,辐的一端连着毂,另外一端连着辋。辐条平均分布,从四周向车毂集中,叫做“辐辏”。春秋时代,马车的一个车轮,大概通常是三十条辐条,《老子》上说:“三十辐共一毂。”就透露了这个意思。
古代的车
马车的车轴,是一根横梁。车轮套在车轴的两端,车轴的两端露在毂外,上面插着销子,这个销子叫做辖,辖能够防止车轮外脱。一旦辖脱落,车轮也就散掉了,可见辖的重要性。
轫、辕、轭
下面我们谈谈轫、辕、轭的概念。
古书上有时说到“发轫”,发轫是启动车子的意思。那么这个轫,指的是什么呢?所谓轫,实际上不是车子的组成部分,而是夹在车轮下,用来阻止车轮转动的一块木头。车要开动时,先要把轫移开,所以叫“发轫”。
辕是驾车时所用的车杠,辕的后端连着车轴,前端伸出在车舆的前面。辕有一个和它相当的词,叫做辀,辀也是指车杠。不同的是,辕指夹在拉车的牲口两旁的两根直木,一般用在大车上;辀指驾在牲口中间的单根曲本,一般用在小车上。
车辕的前面,有一根架在牲口的脖子上的横木,叫做轭。轭也有一个和它相当的词,叫做衡。不同的是,衡一般用在小车上,轭一般用在大车上。
服、骖
古代驾马车时,如果拉车的马是三匹或四匹,那么在中间的马,就叫做服,在左右两边的马,就叫做骖。有的解释又说,服马左边的马,才叫做骖,而服马右边的马,则叫做騑。
骖乘
骖乘指古代驾车时,在主人右边陪乘的人。古人乘车,认为左位是尊位,所以乘车时,主人在左边,驾车的人在中间,另外还有一个陪乘的人,在车的右边。这个陪乘的人,就叫做骖乘,又叫做车右。
骖乘
但换作是兵车,情形又不太一样。如果有主帅,一般是主帅在中间,亲掌旗鼓指挥军队,驾车的人在左边驾驶,有一个保护主帅的人在右边,叫做车右。如果没有主帅,只是一般的兵车时,就是驾车的人在中间,左右两边各站一个士兵,左边的士兵持弓,右边的士兵持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