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常识 国学经典 国学精粹 一本通
- 《国学常识 国学经典 国学精粹 一本通》编委会
- 633字
- 2024-12-23 01:10:16
小说戏曲
四大民间故事
《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这四个故事千百年来,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很大,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牛郎织女的传说始于《诗经•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睆彼牵牛”的记载,讲的是一则仙人结合的爱情故事。相传织女是天上的仙女,从天宫跑到人间,在河边洗澡,牛郎藏起了织女的衣服并向她求婚,后来两人结婚并生下一双儿女。王母知道后,将织女抓回天上关起来。牛郎用箩筐挑着一双儿女追到天上。王母娘娘在他面前划了一道天河,不让他们见面。牛郎和两个孩子就用水瓢坚持不懈地舀水,誓要舀干银河的水。王母很感动,答应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让牛郎织女在喜鹊搭成的桥上见上一面。这就是七夕节的由来。孟姜女的传说起源于《左传》杞梁妻拒绝齐侯郊吊,遵守礼法的记载,讲的是秦始皇为修长城将孟姜女的丈夫杞梁抓走了,多年了无音讯,孟姜女就万里寻夫来到长城,得知丈夫已死,就号啕大哭,哭倒万里长城,并以在尸骨上滴血的方式找到了丈夫的遗骨。梁祝的故事最早见于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记载了梁、祝“二人尝同学”、“同冢”的故事,讲的是千金小姐祝英台女扮男妆到书院读书,爱上同窗好友梁山伯。后来梁山伯知道了祝英台的身份,二人相爱。但祝家父母已把祝英台许给马家公子。梁山伯郁郁而终,死后要求葬在祝英台出嫁的路上。成亲那一天,祝英台跳出花轿祭拜梁山伯,跳进坟墓与之合葬。后从坟墓里飞出两只色彩斑斓的蝴蝶,谓之化蝶。白蛇的故事形成最晚,说的是白蛇精白素贞和许仙的爱情故事。二者的爱情受到了法海和尚的极力阻挠。后来法海将白娘子收服并镇压在雷峰塔下。二十年后,白娘子的儿子长大得中状元,到塔前祭母,将母亲救出,全家团聚。相传法海后来在雷峰塔倒后,怕被追杀,躲到蟹壳里了。
牛郎织女
《窦娥冤》
元代关汉卿作。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号已斋(一作一斋)、己斋叟,汉族,解州(今山西省运城)人。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悲剧的代表作。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全剧为四折一楔子,它的故事渊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剧情说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绫、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一一应验。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窦娥鬼魂诉冤,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善良、坚强、反抗的妇女形象。戏曲语言既本色又当行,具有“入耳消融”的特点,没有艰深晦涩的毛病。关剧在词曲念白的安排上也恰到好处,曲白相生,自然熨贴,不愧是当时戏曲家中一位“总编修师首”的人物。
《琵琶记》
元末南戏,高明撰。高明,字则诚,号菜根道人,今浙江瑞安人。全剧四十二出。《琵琶记》是根据早期的宋元南戏《赵贞女蔡二郎》改编的。原剧写蔡二郎(即汉代著名文士蔡邕)考中状元后抛弃双亲和妻子,入赘相府,最终被雷劈死的故事。《琵琶记》把人物形象和故事的结局进行重大改造,把蔡伯喈变为一个“全忠全孝”的书生,强调了封建伦理的重要性,希望通过戏曲起到教化作用。《琵琶记》的人物很有个性,其主要人物已成为艺术典型。赵五娘是全剧中最为光辉的人物,贤孝妇形象光彩照人。丈夫进京赶考,她独自一人在家侍奉公婆,承担起家庭的全部重担。饥荒年间,她把少得可怜的粮食留给公婆,自己却在背后偷偷吃糠。公婆死了,无钱买棺材,她剪下头发,沿街叫卖。无钱请人埋葬公婆,她就用麻裙包土筑坟墓。然后描容上路,进京寻夫。在极度艰难的环境中,她含辛茹苦,任劳任怨,自我牺牲,尽心尽力承担起生活重担。全剧典雅、完整、生动、浓郁,显示了文人的细腻目光和酣畅手法。它是高度发达的中国抒情文学与戏剧艺术的结合。《琵琶记》被誉为传奇之祖,是我国古代戏曲中一部经典名著。
《西厢记》
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是王实甫创作的《西厢记》的直接蓝本。全剧五本二十一折,突破了杂剧创作一剧四折的体例。此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剧中叙述了书生张珙游于蒲州,寄宿普救寺。适逢崔相国夫人携女莺莺扶相国灵柩回家乡安葬,途经普救寺,借宿于此。张生游殿,与莺莺相遇,两人一见倾心。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在西厢约会,莺莺以身相许。后两人来往之事被老夫人发现,出于无奈,只得答应了张生与莺莺的婚事。但老夫人又以崔家三代不招白衣秀士为由,逼张生赴京应试,待张生应试及第后,才允许他与莺莺成亲。后张生高中皇榜,归来求亲,有情人终成眷属。剧本歌颂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否定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张,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几百年来,它曾深深地激励过无数青年男女的心。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牡丹亭》、《红楼梦》都不同程度地从它那里吸取了反封建的民主精神。
《西厢记》
《牡丹亭》
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作者汤显祖(1550年—1616年),字义仍,号若士,江西临川人。《牡丹亭》是他创作的“玉茗堂四梦”(或称“临川四梦”)(其他为《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中最得意之作。全剧五十五出,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改编而成。戏剧写了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冲破约束,私自游园,触景生情,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从此一病不起,怀春而死。杜宝升官离任,在女儿的墓地建造了梅花观。柳生进京赴试,借住观中。他在园内拾得杜丽娘的自画像,情有所钟,百般呼唤,终于和画中人的阴灵幽会。柳生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成夫妇,同往临安。杜丽娘的教师陈最良往临安向杜宝告发柳生盗墓之罪。柳生在临安应试后,恰逢金兵南侵,延迟放榜。安抚使杜宝在淮安被围。柳生受杜丽娘嘱托,送家信传报还魂的喜讯,反被囚禁。金兵退却后,柳生高中状元。杜宝升任同平章军国大事,拒不承认婚事,强迫女儿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为中国文学人物画廊提供了一个光辉的形象,她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在追求爱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坚定执着。她为情而死,为情而生。《牡丹亭》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特别突出了情(欲)与理(礼)的冲突,强调了情的客观性与合理性;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沈德符《顾曲杂言》说:“《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其艺术成就也是非常卓越的。
《长生殿》
清初洪升作。初名《沉香亭》,继称《舞霓裳》,最后定名为《长生殿》。取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全剧共五十出。剧本写唐明皇宠爱贵妃杨玉环,终日与杨贵妃游宴玩乐,不理朝政,朝中大权由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把持。七月七日,杨贵妃与唐明皇在长生殿上情意绵绵,盟誓世世代代结为夫妻。不久,安禄山因与杨国忠争权,发兵叛乱。唐明皇带杨贵妃逃离长安,官军将杨国忠杀死,又逼唐明皇将杨贵妃缢死。安禄山叛乱平息后,唐明皇日夜思念杨贵妃。后来,道土杨通幽运用法术架起一座仙桥,让明皇飞升到月宫,与杨贵妃相会,实现了他们在长生殿上立下的“生生死死共为夫妻”的盟誓。剧本剧本从多方面反映社会矛盾,将百姓的困苦和宫廷的奢华生活作了对比,爱憎分明。同时又表现出对唐玄宗和杨玉环之间爱情的同情。清宫内廷尝演此剧,北京的聚和班、内聚班等班社都以演此剧而闻名。其中片段被各种戏剧剧种改编,梅兰芳的京剧《贵妃醉酒》也是改编自《长生殿》。
杨贵妃像
《桃花扇》
清初孔尚任作。《桃花扇》是孔尚任十多年苦心经营,三易其稿写出的一部传奇剧本。全剧共有四十出。剧本写明代末年曾经是明朝改革派的“东林党人”逃难到南京,重新组织“复社”,和曾经专权的太监魏忠贤余党阮大铖进行斗争。其中复社中坚侯方域邂逅秦淮歌妓李香君,两人陷入爱河。阮大铖匿名托人赠送丰厚妆奁以拉拢侯方域,被李香君知晓坚决退回。阮大铖怀恨在心。弘光皇帝即位后,起用阮大铖,他趁机陷害侯方域,迫使其投奔史可法,并强将李香君许配他人。李香君坚决不从,欲自尽未遂,血溅诗扇。侯方域的朋友杨龙友,利用血点在扇中画出一树桃花。南明灭亡后,李香君出家。扬州陷落后,侯方域逃回寻找李香君,最后也出家学道。全剧穿插当时的历史事件,如南明君臣花天酒地,四镇带兵打内战,史可法守扬州,城破后投河自尽等。《桃花扇》是一部最接近历史真实的历史剧,重大事件均属真实,只在一些细节上作了艺术加工。以男女情事来写国家兴亡,是此剧的一大特色。《桃花扇》形象地刻画出明朝灭亡前统治阶层腐化堕落的状态,康熙皇帝专门派内侍向孔尚任索要剧本,看到其中描述南明皇帝耽于声色的情节,常皱眉顿足说:“弘光弘光,虽欲不亡,其可得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