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加文明的悬疑

印加帝国在印第安人的传说中,就是一个金子的王国。传说中的印加宝藏在哪里呢?“马丘比丘”的意思是“古老的山峰”,它坐落于安第斯山脉两座险峻的山峰之间,是印加帝国的都城遗址。这座建于西班牙人入侵前100年的城市,现已成为传奇般的印加文明的一个代表。在印加人留下的遗迹中,最引入注目的特点就是以巨石为材料的建筑艺术,其规模之宏大,技艺之高超,常常显示出超越当时的工艺水平。太阳门位于秘鲁的蒂亚瓦纳科城,它是古印加文化最为杰出和典型的代表,它是用一整块巨石雕刻而成的。太阳门因其神秘性成为专家研究的目标。马丘比丘人在云雾缭绕的山顶建造了美丽的空中花园,可是早在1533年西班牙人征服印加帝国之前,马丘比丘人就已经离开了这座美丽的“空中之城”。他们为何弃城而去?

太阳贞女城马丘比丘

在印加语中,“马丘比丘”意为“古老的山峰”。位于古印加帝国首都库斯科城西北112千米高原上的马丘比丘历史圣地被四周的崇山峻岭环抱,海拔2280米的古城两侧为600米的悬崖峭壁,下临湍急的乌鲁班巴河,地势极为险要。智利著名诗人聂鲁达曾在他的长诗《马丘比丘之巅》中写道:“我看见石砌的古老建筑物镶嵌在青翠的安第斯高峰之间。激流自风雨侵蚀了几百年的城堡奔腾下泄……”

马丘比丘古城建于印加帝国后期1440~1500年,1531~1831年统治秘鲁的西班牙殖民者由于古城周围山高路陡、丛林密盖,一直未发现这个城市,到了1911年,美国耶鲁大学南美历史学教授海勒姆·宾加曼才发现了这个面积13平方千米的古城。

由于马丘比丘古城三面环河,一面临山,所以长年笼罩在云雾之中。古城内所有建筑都用石头砌成,石头之间完全没用岩灰等粘合物,但连接处的缝隙连薄薄的刀片都插不进去,可见当时建筑技术的高超。马丘比丘古城遗址外围是层层梯田形成的农业区,城区有200余座建筑。城内规划井然有序,北部多为庄严的宫殿和神庙,南部是作坊、居室和公共场所。马丘比丘的建筑因地形而建,从城脚到城顶部共有3000多级石阶,城内各个街区和建筑之间都有石阶相连。

在古城的高处平台上,有一块巨大无比的石头,这便是印加文化传说中的“拴日石”。拴日石呈长方形,表面被工匠们打磨得十分光滑,棱角齐整。相传,印加人非常崇拜太阳,认为世间万物皆是太阳所赐。但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每当太阳落山之时,他们都担心第二天太阳不会升起。于是,有人便想出一个办法,在马丘比丘兴建拴日台,竖起打磨好的石头来把太阳拴住。

印加文明遗址马丘比丘

马丘比丘是印加帝国的都城遗址。这座建于西班牙人入侵前100年的城市,现已成为传奇般的印加文明的一个代表。

关于马丘比丘的兴建,有一种比较神秘的说法。传说,马丘比丘是印加帝国为“太阳贞女”修建的,为了满足太阳神的需求,帝国每年从全国选拔出才貌双全的美女来到马丘比丘,她们为太阳神所有,终身不能嫁人,在马丘比丘城内从事宗教活动,为印加帝国祈求国运昌盛。为了维持城内女人们的生活,帝国也派一些男人作为奴隶为女人们耕田,提供生活必需品。但男性和女性绝对不能通婚,一旦他们之间发生性关系,便会立即被处死。所以,马丘比丘又被称为美女云集的城市。

马丘比丘的神秘莫测和诡异一直吸引着世界各国好奇的人们。为此,秘鲁政府还专修了一条80千米长的铁路,从库斯科直接把旅游者送到古城遗址旁。

古老的印加有文字吗

公元1200年左右,以太阳之子孙自称的印加部落征服了库斯科盆地和以它为中心的邻近部落及氏族,在高原上建立了强大的印加帝国。印加帝国农业和手工业水平都有着较高的发展水平。他们用棉花或羊驼毛在织布机上织布,并能编织出各种式样、色泽鲜艳的动植物图案和几何图形,他们把劳动、生活等场景刻在陶制或青铜铸造的器皿上,能够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据说1533年西班牙殖民主义者打进库斯科的印加王御花园时,竟然会把点缀园景的金花、银花当成了鲜花,伸手去采摘的时候才发现是人工镂刻的。印加人民的天文知识也达到了相当发达的水平。信奉多个神的印加人把日月星辰都视为神灵,从而把天文学和信仰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他们通过对星辰尤其是对月亮圆缺的长期观察,编制了相当精确的历法。为了观察太阳位置,与农业季节的关系,印加人民在库斯科附近建造了观察台。在马丘比丘还发现了一个土语叫“因蒂华妲娜”的古代测时仪器。

印加人不借助任何文字或其他书面语言的情况下统治庞大的帝国,他们创造了文字的替代品——“基普”,即结绳来传递信息。

印加文化如此丰富,瑰丽神奇,但是印加人到底有没有自己的文字却一直是史学家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有的学者认为,印加陶器上那些类似豆子的符号就是他们的文字,是一种特殊的会意文字,只是尚未破译出来而已。有的学者则认为,16世纪以来,在库斯科太阳神庙里的金柜装饰物上的那些“图画”就是传说中的象形文字。1980年5月,英国工程师威廉·波恩斯·格林经过整整7年的考察,写了题为《介绍印加人的秘密文字符号》的学习论文,提出以下观点:印加文字有16个辅音和15个元音组成,这种秘密文字是美洲最早的象形和表意文字之一。然而,这种观点却并不被史学界、考古学界和学者所接受。

更多的学者认为,印加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创造了结绳记事的方法,管理有序的驿道制度和有关宗教技艺等的教育制度去维系整个印加帝国的正常运行。印加的结绳记事方法有两种:基普和基尔卡,主要用于辅助记忆、统计和记事。但是这两种方法通常为少数祭司、贵族所垄断。基普是印加人用羊驼毛或骆马毛编成各种结的彩色绳子。1981年1月19日,在秘鲁利马省拉帕斯村发现的印加古记事绳长250米,是迄今发现的最长的记事绳。细绳的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事物。根据专家们研究,褐色代表马铃薯,白色代表银,黄色代表金,黑色代表时间,红色代表士兵。印加人借助绳的颜色、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来进行对各种重要事件、自然现象的区别和统计,印加王则通过原始邮政系统传递的记事绳来了解各地的收成、账目和治安等状况。基普是一种辅助记忆的手段,而不是一种文字形式。基卡尔是另一种辅助记忆的手段,它是画在毛织品、布板、石板上的历史图画符号。基卡尔的形式是多样的,一种是在布板或织物上画的没有年表的历史图画符号;一种是在一些奇怪的石板上画的像堡垒开放状的一排排四边形。有的学者推断这只是一种计算和统计的符号。最初侵入印加帝国的西班牙人曾记述,他们在库斯科的太阳神庙附近的一所专门的祭司秘房中,发现了贴在木板上的大幅粗布画,画布记述着印加人的传说和历史事件。16世纪,西班牙驻秘鲁总督托莱多曾亲眼见过那种布板,上面画着印加统治者的像,人像的周围有关于印加神话传说的符号。但遗憾的是布板的金框被西班牙殖民者劫走,金框中的历史图画被焚烧化为灰烬,因此并不能成为事实的依据。

在印加王国有专门掌管和运用“基普”的官员,官名为“基普卡马约克”,一般均为贵族和贵族子弟,他们经常陪同印加王使臣去各地巡游,负责监督税收和人口统计,实际为王室的会计和兼职秘书。他们依据记事绳向国王汇报情况。在印加王国为贵族子弟设立的学校里,教师还专门传授结绳记事的知识和方法。专家研究说这样的学校设立在首都库斯科,培养从事专职工作的专业人才,学习期限是四年,第一年学克丘亚语,第二年学天文历法,第三年学会表达和识别基普,第四年学习其他专门知识。

印加王国是西班牙殖民主义者入侵前美洲最主要的文化中心,在印加文化中占重要地位的巨石建筑群和纵贯南美洲的石砌大道,令当今建筑师都赞叹不已,然而这一切如果说是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完成的,实在难以让世人信服。虽然到现在为止确实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印加人有过文字,但史学家和学者一直在努力地寻找,所以关于印加文字的有无问题还会继续争论和探索下去。

惊人的印加宝藏

曾经生活在南美大陆上的印加人早在新大陆被哥伦布发现之前,就已经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的古代文明。印加帝国在印第安人的传说中,就是一个金子的王国。由于那里盛产黄金,所以人们在建筑宫殿时会用大量的黄金作为装饰,比如首都库斯科的太阳神庙和黄花园就闪耀着金灿灿的光芒。

最初到南美大陆掠夺黄金的是西班牙人弗朗西斯科·皮扎罗。1533年,皮扎罗率领180名骁勇善战的西班牙士兵穿越危险重重的安第斯山脉到达了印加北部重镇卡沙马尔卡,从未见过这些周身涂满金粉的印加人,以为是天使降临人间。为了打败印加人,皮扎罗精心策划了一场战斗,180名西班牙人以少胜多,打败了4万多人的印加军队。被杀的印第安人有5000人之多,而西班牙人几乎没有伤亡,他们还抓获了阿塔瓦尔帕国王。战斗结束后,皮扎罗不但派人前往印加军营搜刮了价值8万比索的黄金,而且还以国王阿塔瓦尔帕为要挟向印加人勒索巨额赎金,最终13265镑黄金、26000镑白银被送到西班牙殖民者的手中。尽管得到了巨额宝藏,皮扎罗却背信弃义地依然要将国王阿塔瓦尔帕这位最后的印加太阳王子杀掉。当阿塔瓦尔帕走上绞架之时,他面对印加人世代崇拜的太阳之神和浩渺神秘的亚马孙丛林,痛切地诅咒这些可恨的刽子手。这些双手沾满了罪恶与血腥的强盗最终都应验了这些咒语,他们在掠夺了印加人的大量金银之后,终因分赃不均而引发了激烈内讧,几乎所有的头目,包括皮扎罗、他的4个兄弟及伙伴都被杀死或囚禁。那批巨额的印加财宝也因此下落不明,不知所终。

今天的瓜达维达湖正是传说中的黄金湖,也是印加人心目中的圣湖。

有关印加人宝藏的传说还远不止这些。1576年,西班牙商人古特尼茨就发现了“小鱼宝藏”。他在一位印第安部落首领的带领下,通过一条崎岖的地道进入了秘鲁印加国王的墓穴,发现了大量令人眼花缭乱的金银珠宝。这个宝藏之所以叫做“小鱼宝藏”,是因为其中有许多眼睛由翡翠打制、全身由黄金制成的小鱼。传说在发现“小鱼宝藏”的地方另一侧还埋藏有“大鱼宝藏”的陵墓。几个世纪以来,为了找到“大鱼宝藏”,寻宝者前赴后继,寻遍了附近所有的陵墓,结果一无所获。现在秘鲁政府为确保宝藏不落入他人之手,公开宣布在政府不允许的情况下,任何人不得擅自开掘、破坏陵墓。

还有一处印加宝藏,即传说中的印加“黄金湖”,也令人格外瞩目。据传,印加王的加冕仪式就在湖畔举行。周身涂满金粉耀眼夺目的新国王,代表着太阳之子的光辉,然后国王在湖水中将金粉洗去,臣民们纷纷把自己最珍贵的宝石、黄金献于国王的脚前。新国王把所有的这些都投入湖中,作为奉献给太阳的礼品。如此世代积累,黄金湖中就积存了大量金银珠宝。自从16世纪西班牙征服印加帝国后,对黄金湖的寻找和打捞行为就从未中断。最后人们确定传说中的黄金湖就是今天哥伦比亚的瓜达维达湖。1545年一支西班牙探险队在该湖中捞起了几百件黄金制品,更加证实了黄金湖的传说,更多的寻宝者纷纷被吸引到这里。1911年,一家英国公司妄图抽干湖水获得宝藏,花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结果却没有找到他们想要的巨额财宝。为了保护湖中的宝藏,1974年哥伦比亚政府下令禁止在湖中打捞任何物品,并派军队加以保护。黄金湖的传说从而也更加神秘了。

与“黄金湖”宝藏对应的是“黄金城”的传说,这是一个更让寻宝者向往的地方。皮扎罗在得知这一传说后,为探寻其源头严刑拷打了一些印加贵族。一位贵族承受不了重刑,吐露了黄金的所在——位于亚马孙密林中的一位印第安酋长帕蒂统治的玛诺阿国,那里产有堆积如山的金银,但这个地方只有国王和巫师知道,其他人无从知晓。西班牙人立即组织了一支探险队开赴那个既不知道方位、又不知道道路的神秘地区。面积达280万平方千米的亚马孙原始森林是如此广袤无垠、遮天蔽日,在这里前进一步意味着更向死神靠近。因此无数的探险队不是狼狈逃回,就是下落不明,损失极其惨重。

直到17世纪时,有6个葡萄牙人带领一群印第安人和黑人闯入了亚马孙丛林。辗转数年,突然有一天,他们透过密林发现了一座壮观辉煌的古城遗址和一片大草原。古城中间有一座手指北边高山的石像,几位幸存者将探险经过写成报告,放置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图书馆里。后来有人依据报告的记载来到遗址,但只找到了小部分的宝藏。

传说中的印加宝藏并不止于此,有人统计过,印加人黄金的数量相当于当时世界其他地方黄金数量的总和。但面对危险丛生的亚马孙密林,更多的冒险家只能“望林兴叹”。或许死去的印加王的灵魂附着在这些珠宝上,它们牢牢看守着这些藏在密林深处的宝藏,世人永远不会找到。

印加人的“巨石文化”之谜

数百年来,马丘比丘古城历经山洪暴雨和雷击地震的摧残,这座山城中的多数建筑已经倒塌,但仍有216间石屋至今仍完好无损。尤其是这座山城中用花岗岩巨石砌成的墙垣,更是巍然屹立。建造这道墙垣的石块,体积大小几乎相等,层层叠加,不施泥灰抹缝,却坚固无比。在简单的金石工具的时代,印加人的石砌技术能达到如此精湛的程度,既让人感到无比惊奇,又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在印加人留下的遗迹中,最引入注目的特点就是以巨石为材料的建筑艺术,其规模之宏大,技艺之高超,常常显示出超越当时的工艺水平。考古学家和史学家把这些巨石建筑说成巨石文化,该文化中首先应该介绍的是印加帝国的首都库斯科。这座城市的主要建筑全部由精工凿平的巨石砌造,石块之间没有任何黏剂衔接,但至今却连剃须刀片都插不进去。

坚固的建筑

图中墙上的壁龛是印加建筑共有的特征,可以起装饰作用。印加帝国的砖石匠把石缝做得非常严密,即使地震,石墙仍能回到原位。

在库斯科城四周的山岭上有很多古堡,其中城北的萨克萨瓦曼古堡有三道石墙围护,每一道石墙高18米,长540米以上。每块巨石长8米,宽4.2米,厚3.6米,体积约121立方米,重量达200吨。在500多年前的美洲,既没有钢铁工具,又没有开山炸药、车轮技术,印加人怎么能开采出如此巨大的石料呢?又怎么能运到目的地呢?这些疑问都让人困惑不解。

许多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和考察认为,印加人石砌技术的秘密正在逐步为人们所认识。印加人的叠石建筑艺术,是从以前各个时代的巨石文化传统中继承下来的。在印加帝国鼎盛时期,各地优秀的工匠集中到库斯科,从而为巨石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前提。在进行大规模的建筑活动中,又总是出动上万人做工,这就使得滚木运石的方法得以实行。

法国著名学者、美洲史专家波尔·里维等人通过考证指出,印加人虽然还不知道怎样冶炼钢铁,但他们却能够利用铜、锡、金、银的不同比例,配制成多种合金,并熟练地掌握了锻造、加工和成型蜡模浇铸等工艺技术。特别是他们使用含锡量不同(3%~14%)的青铜合金,再经过高温锻炼,就可以造出坚硬如铁的斧、凿、钎、锤等破石工具,这样就可以比较轻松地进行巨石开采。

对于印加人加工巨石的方法,秘鲁的专家们获得了一个惊人的发现。他们在对库斯科附近的一个采石坑进行考察时,发现里边有许多植物的枝叶残迹。据当地传说,有一种啄木鸟,常常用嘴衔着一种神奇的植物在岩壁上钻孔筑巢。照此推测,这种植物具有软化石头表面、降低岩石硬度的奇妙功能,印加人掌握了用这种植物软化岩石的方法,然后再利用金石工具,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对中长石、玄武岩、闪绿石进行加工,凿成各种形状,刻成各种浮雕。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巨石文化的秘密就基本揭开了。可惜的是,以上解释只不过是专家们的推测,还需要加以证实。

太阳门

太阳门位于秘鲁的蒂亚瓦纳科城,它是古印加文化最为杰出和典型的代表,它是用一整块巨石雕刻而成的。

太阳门何以神秘

蒂亚瓦纳科文化是5~10世纪影响秘鲁的一支伟大的文化,以精美的石建筑为特征。

作为该文化最杰出的象征和代表,太阳门用重达100吨以上的整块巨型石雕刻而成。造型庄重,比例匀称。高有3.048米,宽3.962米,由一块完整的巨型石岩凿成,中间凿有一个门洞。门楣中间有一个浅浅的浮雕神像,呈人像的头部放射出许多道光线,双手各持着护杖,在其两旁平列着三排48个较小的、生动逼真的形象,其中上下两排是面对神像的带有翅膀的勇士,中间一排是人格化的飞禽,浮雕展现了一个深秘莫测的神话世界。据说每年的9月21日,黎明的第一道曙光总是准确无误的射入太阳门中,“太阳门”也正是因此而得名。

太阳门的出现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在印加人创造蒂亚瓦纳科文化的年代,运输工具是很落后的,甚至都还没有带轮子的驮重工具,何况蒂亚瓦纳科文化遗址在峰云相交、峭拔陡立的安第斯高原上,太阳门的雄伟和它所处的背景环境有着太大的反差,堪称奇迹。16世纪中叶,西班牙殖民主义者见到这座庄严的古建筑时,认为是印加人或艾马拉人建造的。但是艾马拉人不同意此说,认为太阳门很古老,是太阳神自己建造了太阳门和蒂亚瓦纳科的建筑群。欧美大百科全书记载了两种传说:一个是太阳门是由一双看不见的神秘之手在一夜之间建造起来的;另一种说那些雕像本来是当地的居民,后来被一个外来朝圣者变成了石头。奥地利考古学家阿瑟·波斯南斯基在20世纪上半期提出一个设想,认为该文化可以追溯到1.3万年前。从太阳门秋分时节射入第一道太阳光这点来看,可以认为,太阳门上刻的是历法知识,太阳门是石头日历。后来火山爆发或自然灾害毁灭了这座古老的城市和文明。如果这些图案与符号是表达历法的,那么古印加人又是如何测算出秋分时节太阳与太阳门位置关系的?

为弄清楚蒂亚瓦纳科文化的真实原貌,美国考古学家温特尔·贝内特用层积发掘法证明该文化最早年代为公元300~700年,太阳门约在公元1000年前正式建成。这里原是宗教圣地,朝圣的人群跋山涉水而来,举行朝拜仪式,并建造了这些宏伟的建筑物。前苏联历史学家叶菲莫夫、托卡列夫也赞同这一观点。但是反对者也有着充分的理由:建造太阳门的安山岩产于的的喀喀湖上一个名叫珂帕卡班纳的半岛上,它是怎样搬运到蒂亚瓦纳科来的?玻利维亚的科学家们作过实验,用木筏在水上只能运输较小的石块。如从陆上运输,6名士兵才能拖动一块半吨重的石头。在当时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时候,如果要把重达100吨的巨石从5千米外的采石场搬运到指定地点,至少需要每吨配备65人和数英里长的羊驼皮绳,而以当时的条件是不可能达到的。另外要把这么庞大沉重的石门立起来,必须要用大型的起重机,而当时的印加人连车辆都没有发明,他们是怎样把这巨大的石门立起来的?

著名的考古学家卡洛斯·旁塞·桑西内斯和伊瓦拉·格拉索用放射性碳鉴定,蒂亚瓦纳科始建于公元前300年,公元8世纪以前竣工。一般都认为太阳门是宗教建筑,不过前者认为蒂亚瓦纳科是当时举行宗教仪式的中心场所,太阳门是一个重要庭院的大门,门楣上的图案反映了宗教仪式的场面。伊瓦拉·格拉索认为,太阳门很可能是阿加巴那金字塔塔顶上庙堂的一部分。美国的历史学家艾·巴·托马斯也认为遗址不是宗教活动的场所,而是一个大的商业和文化中心,阶梯通向之处是中央市场,太阳门上的浅人形浮雕,其辐射状的线条表示雨水,两旁的小型刻像朝着雨神走去,以象征承认雨神的权威。

太阳门是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它超越了它的时代,它是南美大陆最负盛名的古代文明奇迹,凡是看到过“太阳门” 的人,无不为它的宏伟壮观惊叹不已,惊叹的同时它也吸引了很多专家学者的关注。虽然到现在太阳门仍然还没有召告它的形成原委,但是相信太阳门的光芒一定可以照亮寻求它骄傲历史的眼睛。

古印加人为何将“空中之城”弃之而去

神秘的“马丘比丘”这座空中古城在被废弃了近1个世纪之久后又重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它的雄伟壮丽让世人惊叹不已,但对它的种种疑问也时时萦绕在人们的心头。

根据传说,“马丘比丘”是印加帝国的缔造者曼科·卡帕克的出生地。它三面临河,一面靠着白雪皑皑的萨而坎太山,地势极为险要。正是因为如此,它才躲过了西班牙征服者和天主教士的侵扰与破坏,得以完整保留。

城中建筑极具宗教色彩,凡是磨制光滑、对缝严整的建筑均为神庙,且都配备3扇窗,缝与缝之间没有任何黏合物粘接,连最锋利的刀片也插不进去。墙上的每一块石头都像是在玩拼图一样被巧妙地连接起来,与其他印加遗址的风格大相径庭。在城市中间的“神圣广场”,矗立着一座巨大的日晷,马丘比丘人通过它来测定每天的时刻。在古城的一端还有著名的太阳神庙和“拴日石”,印加人希望用拴日石永远留住他们心中至高无上的神——太阳——万物生命和希望的起源。

库斯科城梯田和灌溉渠遗址

勤劳的马丘比丘人还在城堡对面的山峰上筑出一层层梯田,并在每一层上开凿了引水渠,引来雪水浇灌农田,企望获得丰收。

拥有如此美丽而逍遥的空中之城,马丘比丘人为何离开自己理想的家园?没有任何留恋,没有任何先兆,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很多人认为是因为西班牙征服者的原因。可是,根据历史记载,当年侵略者的铁蹄并未能够踏上这里。并且,考古学家在研究中还发现,早在1533年,西班牙人征服印加帝国之前,马丘比丘人就已经离开了这座美丽的“空中之城”!即使真的是因为西班牙人的入侵,想想印加帝国的雄厚实力,拥有万骑精锐的印加人,怎会不敢和100多人的西班牙入侵者作殊死搏斗?这种解释恐怕站不住脚。

今天的考古学家在绵延的安第斯山脉中,陆续发掘到许多印加帝国的遗迹,证明印加人确实是抛弃他们美丽的家园,而在荒芜的山地中重建了他们理想的国度。

马丘比丘人在云雾缭绕的山顶建造了美丽的空中家园,他们在此安居乐业,可是他们又离开了这方他们赖以生存的乐土去重建家园,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上苍的旨意,还是部落之间的侵袭与纷争,还是奴隶们的反抗使其统治坍塌了?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能解释他们为何弃家而去,印加人和马丘比丘人给人们留下了一道无法解答的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