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上最伟大的礼仪书
- (德)克尼格
- 4050字
- 2020-06-24 13:12:51
第一章
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之间的交往
1
与同龄人交往总是有许多优越性,并且使人心情舒畅。因为相近的思维方式和许多能引起共鸣的想法的换位思考使得人们更易交心亲近。每一个年龄层次的人都有着自己特定的爱好和要求。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的心境改变了,原本紧跟时代的脚步开始变得缓慢,原本躁动的心也开始对新鲜事物渐渐失去兴趣,原本热情洋溢的他们渐渐褪去活力的光辉。此时,幸福的幻觉消失了,我们曾经一度热衷的事物也慢慢失去了它们的重要性,一起度过幸福的青年时期的玩伴已不在我们身边,年轻人也只是出于表面的尊重而坐在一旁,不停地打呵欠听我们诉说自己年轻时候的故事。因为只有当人们有着相同的经历时,他们的谈话才能更投机;反之,当一方所说的对于另一方而言完全是陌生的境况时,他们之间就很难产生共鸣了。上述的种种情形基本上都是绝对的;然而,人们性格气质、教育程度、生活方式与生活经历的不同又总是常常模糊它们之间的界限。比如,很多人在某些行为举止上总是保留着孩子气,而某些人却很早就在此方面显得很成熟。一个看尽世态炎凉、身心疲惫的年轻人与一群天真纯朴、知足常乐的乡下人当然是格格不入的。当一个平时活动范围不会超过离开他家乡5英里的人处在一群见过世面的和他同龄的城里人中时,他就会像一个年迈的僧人站在一群高龄的学者中间那样显得那么不合时宜。当然,年轻人和老妇人也有可能通过某些共同的兴趣爱好结成盟友,比如高雅的狩猎和游戏、低俗的诽谤和酗酒。与同龄人交往固然有很多优越性,然而把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严格地分离开来,这并不好。比如在瑞士首都伯尔尼,几乎每个年龄层次的人都有自己特定的社交圈,以至于一个40岁的人一般而言是不会与一个25岁的年轻人来往的。这种陈规陋习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是不难想见的:年轻人听任自己接受并不十分符合道德的行为方式;某些好的影响被阻滞了;上了年纪的人变得越来越自以为是,缺乏宽容与耐心;如果他们周围的人都和他们一样,做着相同的事,且言必称颂过去的美好时光并诋毁现代那些他们一无所知的行为举止和道德规范,那么他们就会成为因循守旧的顽固家长了。
2
年长的人很少顾及年轻人的感受,经常扫了年轻人的兴致;他们不曾考虑到他们应该给予年轻人更多的鼓励,并且积极尝试参与其中。他们忘记了自己也曾经历过青年时代,一味地要求年轻人具有和他们一样冷静、理智、从容的思维,懂得权衡利弊,分清冗余;长者要求年轻人和他们一样具有只有经过岁月的洗礼才能积聚起来的成熟和老练。对他们而言,年轻人的游戏毫无意义,年轻人的玩笑是那么的轻率恣意。然而让一个上了年纪的人回首往事,完全回到二三十年前的过去,却是一件出人意料的难事。而年长的人在教育年轻人的时候往往会操之过急,秉着良好的意愿却产生不合理的评价。哦!让我们尽可能地保持年轻吧,即使岁月的风霜染白了我们的鬓发,我们已不再热血澎湃、激情洋溢,我们依然应该热情地关注年轻一代的幸福成长,因为在我们还裹着厚厚的冬装,在家中和同为父辈的朋友一起度过闲暇时,年轻人已经开始采摘春天的花朵了。别让无聊的判断桎梏了我们想象的空间!让我们回想以前幸福的日子吧:虽然当年那个可爱的女孩已经变成了现在的老妇,但是当初她的微笑让我们幸福得似乎到了天堂;当年的我们,每一根神经都会和着音乐和舞蹈跳动;开一个轻松的玩笑就能将烦心事抛到九霄云外;做一个甜美的梦,生命便会因此而重燃希望。哦!让这段幸福的时光和这种幸福的感觉在我们的孩子身上延续吧!那么,无论是小孩子还是年轻人都会带着真心的崇敬来到和善的老人身边,因为正是这个和善的老人鼓励他们去寻求简单的快乐。在我年轻的时候,我曾有幸结识了几位上了年纪但却可亲可敬的女士。说实话,要是时间还能逆转的话,我宁可当初选择和她们一起度过我的一生,而不是和年轻漂亮的姑娘一起;在宴席上,当我不幸被安排坐在一个空有外表而无内涵的女人身边时,我总是会羡慕那些能坐在聪慧活跃的年长的女士身边的男人。
3
虽然年长者与年轻人交往时,持宽容的态度是非常善意的,但是如果一位长者在晚辈面前过分否认他对威严和礼貌的要求,比如在社交生活中他过于讲究穿着或者有时他会装出滑稽的学生样,那么这肯定是一件十分可笑的事情。又比如一位女士,在重要的祭祀仪式上把自己打扮得像一个小姑娘似的卖弄风情,在跳英式舞蹈的时候手足乱舞,甚至认为其他年龄层次的人无权和她一样去赢得别人的注意。这样的情形只能招致别人的蔑视,上了年纪的人是绝对不允许给年轻人以任何机会来嘲笑他们自己,或者让人们在他们面前遗忘应有的礼貌和顾忌的。
4
然而,仅仅是长辈不给晚辈难堪、不给其造成困扰是远远不够的,他们之间的交往还得给年轻人带来益处。丰富的阅历赋予了长者教导年轻人的义务,给他们指明方向,为他们出主意,提供帮助。但是,这种帮助又绝对不能是死板而傲慢狂妄、可笑而固执的;老人们不能一味地赞扬过去的美好,而对当下嗤之以鼻;老人不能要求年轻人放弃生活的乐趣,而让他们只学会对老人始终的尊崇和恭顺的侍侯;老人在提供帮助时,不能让年轻人觉得无聊,也不逼迫他们接受自己的想法。长辈应该让晚辈经常去拜访他们,并且年轻人也是不会吝啬这种诚心的拜访的,因为一个追求良好德行的青年懂得,他们必须与友善且能理解他们的长辈交往。他们认为,与一个有着丰富生活阅历并且循循善诱的老人谈话是令人向往的。
5
现在该说说年轻人应如何与长者交往的事了。在我们这个充斥了偏见、所谓的开明时代里,一些我们与生俱来的品行已经丧失了。这其中也包括了对于长者的尊敬。现在的年轻人早熟,更早地变得睿智且谙于世事。大量内容丰富的期刊与杂志使得年轻人通过阅读就可以弥补他们经验与勤奋的不足。这一点也使得他们具有足够的智力来决断一些事情,即使这些事情是人们早先以为必须通过多年孜孜不倦的学习研究才能一窥究竟的。因此,一些“高尚”的品行便应运而生了:独立与自信使得他们不以头脑简单为耻;对于自我价值的认可也让那些毛头小子反而瞧不起年长的人,并且对于任何对他们产生阻滞的事情叫嚣不止。而上了年纪的人最具资格做的则是谅解年轻人的行为、对他的还不懂事的后辈提出警示和正确的指引;并且对于这些年轻人寄予无限的同情,因为他们没有自己那么幸运,被生在一个崇尚智慧的幸福年代里。我本人的经历亦是如此。在我出生的年代,大部分我在这里提到的博学的人都还未长大成人或者甚至还未出世,请原谅我不能在这里进行很明了的说明。如果我在这里提出的一些规则已经古旧过时了,那么我也请求大家的谅解。
6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除了可以通过经验来习得之外别无他法。比如有些学科,它们需要通过长期的学习、多方的观察以及冷静的思索才能被掌握,以至于我认为,即便是最聪慧的天才、最聪明的头脑在某些方面也需要一位前辈的指导,即使这位前辈天生的智力并不高,但他具有长期研习的经验,年轻人就该对他的言行投以积极的关注。就算不以这些学科专业为例,在生活的各个领域我们都不能否认,每一个上了年纪的人日积月累的各种经验使得他们能够纠正错误的想法、摆脱奇特的念头,使得他们能够不那么轻易地被幻想和冲动引入歧途,使得他们能够更客观准确地来看待身边的人和事。此外,那些对世界上的宝藏和快乐已经麻木不仁而难以体会的人,在他们的生命中只会滋长忧虑和苦闷;对于他们,我会不假思索地对他们高声叫喊:“你该去拜访一位老者!请尊重长者吧!尽量去寻找能和年长的智者交往的机会!别忽视他们的冷静与理智,还有他们提出的警告!请用你希望你自己双鬓斑白了之后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去对待这些老者吧!就算任性草率的年轻人逃离了这些长者,也请你不要舍弃他们,保持和他们的交往吧!”
另外,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就像到处都有明理的年轻人一样,人们也随处可见为老不尊的人。而这些明理的年轻人在别人还在磨刀霍霍的时候已经小有收获了。
7
另外,还有一些有关和孩童相处的事要交代,但是我要说的不多。因为如果在这个问题上长篇累牍,那么这部作品就会变成一部介绍如何教育孩子的书,这当然不是我的目的。
一个有头脑的人会觉得和孩童打交道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在孩子的身上人们能看到大自然未改换的真面孔。人们看到的是真实、简单的自然,而这种自然在人们长大以后只能从一大堆生涩难懂、委婉隐讳的表达中费力地悟出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性格中最真实的部分慢慢地丢失或是被戴上了因循守旧的面具,但是这种真实在孩子的身上却总是能被发现。因为孩子们没有受到原则、热情、博学等要求的束缚,所以他们对许多事物做出的判断往往比成人来得正确。他们接受某些观念的速度较之成年人快得多,却比成年人拥有更少的偏见。总之,如果有人想研究人类学,那么他一定不能错过加入孩子的队伍!和孩子们打交道比之与年长的人打交道更需要一些技巧和思索。至高的一条原则就是,绝对不能惹孩子生气,绝对不能在孩子们面前表现得轻率,因为孩子们在这一时期对一切事物都非常好奇,有着非常强的模仿能力,要给他们做出正直、善良、忠诚的表率。总而言之,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大家应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在和孩子交往的过程中,应使你自己的言行充满真诚。记得要放低姿态!(当然,绝对不能使你自己显得可笑)用孩子们能理解的方式与他们沟通。不要像有些人那样习惯性地戏弄嘲笑他们!这对于孩子性格的成长不利!
有教养的孩子会通过独特的途径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有爱心的人,即使他们周围并没有太多这类型的榜样人物,因为他们会避免和那些在他们看来十分特殊的人接触。心灵的纯真与真实是此间最伟大的魔咒;这个绝不是硬靠着规矩便能实现的。
父母全心全意地照顾自己的孩子,这当然是情理之中的事。因此,我要给全天下的父母提个醒:绝对不要忽略您的孩子!一定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但是,绝对不要溺爱他们。否则的话,孩子们就会变得自私与高傲,变得不通人情、虚荣骄傲,在非德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背离自然的本色。
另外,家长们也要提防一点,那就是绝对不能剥夺孩子们的天性,只能给予他们必要的指导。否则,孩子们会变得叛逆,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