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战乱的世界
——宗教文化的演变
公元1~400年,统治世界的三大帝国即东汉、罗马、帕提亚都瓦解了,亚洲和欧洲一片混乱。
在中国,东汉解体,分裂成三个割据政权,进入三国时代。在伊朗,帕提亚王朝被波斯萨珊王朝所灭,萨珊王朝的建立,使波斯人的势力复苏,开始威胁到位于西亚的罗马统治圈。另一方面,罗马帝国本身也进入了长期衰退时期,最终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在帝国的东部成立了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
在罗马帝国东部的巴勒斯坦地区新兴起的基督教,于公元313年被君士坦丁皇帝承认,成为帝国的正式宗教。
在印度,笈多王朝建立了最强大的国家,实行和平的文明统治。笈多王朝时的印度,是艺术和文学的黄金时代。在非洲,埃及继续处在异族的统治下,至公元395年拜占庭统治埃及后,捐税加重,埃及的隶农制和庇护制发展起来。为了免遭帝国税吏的盘剥,独立小农被迫将土地献给权贵以求保护。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建立起了酋长国、王国。王国或酋长国形成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在南美,秘鲁的莫契卡文化和安第斯山中繁荣的蒂华纳科文化,发展了极具艺术性的社会。在中美,玛雅文明高度发展,十分繁荣,他们的文化,特别是在天文、历法、建筑等领域,有较高的水平。
亚洲
(公元1~400年)
在东亚,统治了两个世纪的中国东汉王朝衰弱并瓦解,分裂成三国,进入三国时代。公元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中国。西晋是个短命的王朝,仅仅经过几十年,中国又重新陷入分裂之中。公元289年,“八王之乱”后,接着是“永嘉之乱”,开始了为期长达两个世纪的分裂割据局面,中华文明遭受了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浩劫。至317年,西晋琅邪王司马睿于建康建立了偏安江南的东晋王朝。西亚帕提亚王国衰败,3世纪新兴起的萨珊王朝恢复了波斯人的势力,对西方的罗马统治构成巨大威胁。在印度,4世纪后半叶,笈多王朝兴盛。日本长期保持着与中国、朝鲜的联系。
东汉建立
王莽的新朝灭亡后,汉皇族刘秀于公元25年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东汉后期政治腐败,社会危机严重。巨鹿人张角利用“太平道”组织农民,经过长时间的准备,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为口号,于184年发动了“黄巾大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东汉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牛耕进一步推广,铁农具应用更加普遍,水利建设也有进展。冶铁、陶瓷等手工业生产取得新的成就。南方得到更多的开发。豪强地主经营的田庄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具有自给自足的经济特点。
蔡伦造纸
纸的发明是中国人对世界文化发展的伟大贡献。中国古代有文字以后,用作书(刻、铸)写文字的材料很多,有陶器器壁、龟甲兽骨、青铜器皿以及绢帛、竹木等等。汉代书写使用竹、木比较普遍,称为竹(木)简。西汉时期文化发展,文化传播需要更轻便的书写材料,于是便有了纸的制造。先是丝絮制成的纸,后来便造出了植物纤维纸。西安灞桥汉墓以及新疆罗布泊和居延的汉代烽燧遗址,都发现麻类纤维制成的纸。东汉和帝时,任尚方令的蔡伦又改进了造纸方法,采用树皮、麻头、旧布和破鱼网等为原料,造出了质量更好的植物纤维纸,非常适于书写,人称“蔡侯纸”。
白马寺
白马寺在今河南洛阳市东10千米,汉魏洛阳故城西3千米,为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最早的寺院之一。相传东汉明帝夜梦金人,顶有霞光,便遣使秦景等西行求佛经,在月氏遇到来自天竺的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二僧,于永平十年(公元67年)用白马驮经像返回洛阳。次年仿天竺式建寺于洛阳城西,以“白马”命名。寺门内两旁有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两僧墓。寺内佛像、罗汉像艺术价值很高。寺东有金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年)造的齐云塔。
贵霜帝国建立
“贵霜”一词在中国史籍中被称为大月氏。大月氏人原为中国敦煌、祁连山一带的游牧民族,约公元前128年西迁,并控制着整个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这时大月氏人分成了五部,每部皆由叫“翕侯”的酋长统领,称为“五部翕侯”。约公元1世纪,五部翕侯之一的贵霜翕侯丘就却(约公元15~65年)消灭其他翕侯,自立为王,国号“贵霜”,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贵霜国家建立后,国势日强,版图扩大到喀布尔河流域和今克什米尔等地。从阎膏珍即位(公元65~75年)到迦腻色伽统治(约公元78~102年)帝国进入了全盛时期。当时贵霜帝国的版图西起伊朗东部,东到恒河中游,北自咸海、锡尔河、葱岭一带,南达次大陆的纳巴达河,成为与当时的东汉帝国、安息帝国、罗马帝国并驾齐驱的四大帝国之一。其文化为古代印度、伊朗、希腊及本民族文化成分混合。帝国境内商品经济发达,为“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
塔赫特·巴希佛教遗址。地处古“丝绸之路 ”交通要道,2世纪时由贵霜帝国的迦腻色伽王兴建,一直到5世纪都是繁荣的佛教圣城。
中国与古罗马建交
罗马在汉代被称为大秦,意即泰西(极西)之国,又称海西国。出于经济和外交上的需要,东汉王朝决意谋求和罗马直接建交。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至安息西界时,由于安息海商的婉言阻拦,没有达到寻求通往埃及亚历山大里亚海路的目的。但中国使者的到来,引起了红海彼岸的莫恰(今也门木哈)和阿杜利(今埃塞俄比亚马萨瓦港附近)与中国结盟的愿望。公元100年,他们派使者到东汉首都洛阳,向汉和帝进献礼物。汉和帝厚待两国使者,赐给两国国王代表最高荣誉的紫绶金印,表示了邦交上的极大诚意。此举激励了罗马,公元166年,罗马皇帝马可·奥理略(公元161~180年)派遣使者从埃及出发,渡过印度洋,到达汉朝统辖下的日南郡,登陆后北赴洛阳,开创了中国、罗马两大国直接通使的纪录。罗马不仅成批将货物出口中国,也大量进口中国的衣料、皮货和铁器。
莫高窟
莫高窟也叫“千佛洞”,是中国著名的石窟,位于今甘肃敦煌东南25千米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僧乐尊开始凿窟造像。历经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现尚存壁画和雕塑作品的共492窟,计有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像2400身。壁画的内容包括佛本生、佛传、经变、供养人和建筑彩画图案等;彩塑像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等。作品反映了中国从公元5世纪到14世纪的部分社会生活及历代造型艺术的发展情况。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发现藏经洞(今编号为第17窟)后,窟内大批敦煌遗书和文物先后被外国“探险队”掠去,壁画和塑像也遭劫夺与破坏。公元1944年设立敦煌艺术研究院,对该窟进行修复、保管和研究工作。
三国鼎立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酿成群雄争霸,最后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又有许多发展的时期。政争和内战频繁。曹操集团以拥护汉朝皇帝为由,击败吕布、袁绍、刘表、韩遂、马超等集团,据有黄淮。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废汉建魏,定都洛阳,史称魏;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并重张汉朝名号,史称蜀;公元229年,吴王孙权称帝,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史称吴。三国政权努力恢复经济,建立了官府直接经营的屯田系统。公元221年、227年,魏国诏令恢复使用五铢钱。刘备、孙权政权也发行了大面额货币,以解决财政问题。产于吴国的青瓷器和铜镜是三国手工业的两类代表产品。青瓷器造型极见个性。铜镜的主要产品是神兽纹镜和画纹带镜,纹饰繁缛,经过细致的刻画。
两晋十六国
公元266年,司马懿孙司马炎废魏称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司马炎即晋武帝。公元280年,晋武帝灭吴,统一南北。公元316年,匈奴贵族攻破长安,俘虏晋愍帝,西晋灭亡。公元317年,西晋皇室成员司马睿在南方称帝,定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史称东晋,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公元383年,东晋军队在淝水击败了强大的前秦军队,保持了南方的相对和平,社会经济得以正常发展。
东晋与拜占庭建交
拜占庭是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公元306~337年)执政期间建成的新都,拜占庭人通常以拂菻(首都)自称。公元347年,东晋王朝占领巴蜀以后,通过张氏前凉政权,正式与拜占庭建交。早在西汉时期,中国就同古罗马帝国有所往来。他们称中国为赛里斯国,意思是“丝国”。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与交往日趋繁盛,中国与罗马的贸易关系越来越密切。3世纪初,三国曹魏增辟了与罗马交往的新北道,由玉门关转达向西北,通过横坑(今库鲁克山),经五船以东转西进入车师前部(哈拉和卓),然后,转入天山北麓,穿越乌孙、康居、奄蔡,便可渡黑海或越高加索山脉和罗马帝国相通,最后到达帝国的新都拜占庭。公元345~361年,拜占庭使者来到长江流域晋王朝统治地区。公元363年,晋哀帝司马丕也向拜占庭派出使者,使双方在丝绸贸易上达成协议,保证了通往拜占庭的丝绸之路的畅通。东晋与拜占庭的建交,不仅使丝绸交易更加便利,而且相互输送各自的文明,影响了历史的进程。
孔雀王朝之后印度的纷争
在充满活力、虔信佛教的阿育王的统治下,孔雀王朝统一了印度大部分地区。公元前2世纪初该王朝倾覆之后,帝国很快就分崩离析,陷于政治纷争的局面。在此后几百年间,德干高原取代印度河—恒河平原成为权力中心,最强大的王国都在此建都。这里成了纷争的场所,一个又一个王朝挥兵相向。就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大国脱颖而出。虽然最独特的历史性影响——吠陀文学和哲学,印度教传统的宗教观和社会观,以及佛教的创造性力量——发端于北方,但那时构成文明的各类艺术显然正在印度南方兴旺发达。此外,开始困扰北印度的外族入侵未能深入德干高原。德干地区各邦与邻邦乃至非常遥远的地区进行了商业交往,但并未受到外来敌对势力的严重威胁。反过来,它们的商人和传教团体正在使印度取得对东南亚的文化支配地位。
大乘佛教的产生
在公元1世纪,一些以佛塔崇拜为中心的在家信徒及部分要求改革的出家僧人掀起了大乘佛教运动。在教义理论上,他们认为早期佛教只讲自我解脱,不讲普渡众生,犹如只能运载少数人的小船,故贬之为“小乘”。而只有他们的信仰才能救众生出苦海,故自诩为“大乘”。在宗教实践上,大乘把释迦牟尼进行夸大传颂,认为他是神通广大、大慈大悲、全知全能的最高人格神,为他编造了形形色色的神奇故事。大乘佛教主张不仅自度,还要兼度他人;只要虔诚信仰,人人皆能成佛。在哲学思想上,大乘超越小乘的“我空法有”的仅否定主观的真实性,主张“法我皆空”,不仅否认主观的真实性,也否认客观的真实性。
笈多王朝
印度在孔雀王朝灭亡之后,虽然有巽伽王朝和甘华王朝,但都是昙花一现。从公元前后开始,此后300多年,印度的历史处于极其混乱的阶段。内部不断分裂,外部又受人侵略,先后被安息和贵霜所统治。
3世纪以后,贵霜帝国逐渐衰落,南亚次大陆的西北部和北部地区分裂为许多小国。
4世纪初,恒河上游地区一个小国君主室利笈多家族逐渐强盛起来,制服其他小邦而成为当地的强国。公元320年,旃陀罗笈多一世建立笈多王朝,他在位期间(公元320~335年),为新兴笈多王朝的强盛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旃陀罗笈多一世之子沙摩陀罗笈多统治时期(公元335~380年),开始大规模向外扩张。他首先开始西征,征服恒河上游地区和印度河流域东部地区;然后向东进军,征服恒河下游直至三角洲的大部分地区;最后挥师南下,进抵奥里萨和德干高原东部。笈多王朝初期的势力在海外达到马来半岛和印度人侨居的爪哇和苏门答腊等地。
沙摩陀罗笈多之子旃陀罗笈多二世时期(公元380~413年),笈多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实力达到鼎盛时期。旃陀罗笈多二世便是传说中的超日王,超日王继承父业,致力于国家的统一,经过多年经营,笈多王朝的领土扩张至阿拉伯海沿岸,控制了北印度东西海岸的繁荣城市和港口,这对于笈多王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笈多王朝统治下的北印度,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明,宗教宽容。沙摩陀罗笈多是一位文武全才的国王,一生戎马倥偬,又长于诗作,获得了“卡维罗”(诗人国王)的称号。笈多王朝国王对学术非常重视,注意培养人才。在宗教方面,虽然国王信奉印度教,但对其他宗教信仰却能采取宽容态度。
超日王重视水利灌溉,加强水利工程的建设,促进了北印度农业的迅速发展,当时铁制农具已普遍推广使用。笈多王朝的手工业也很发达,商业也更加繁荣。
笈多王朝时印度教已经兴起,大乘佛教依然盛行。各种宗教和印度教的各教派都在自由发展。大乘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已成为笈多王朝及其以后的文化和学术中心。超日王旃陀罗笈多二世之子鸠摩罗笈多一世在位时(约公元415~455年)开始修建那烂陀寺,以后诸王又相继扩建,使那烂陀寺成为规模宏伟的最高学府。
印度艺术在笈多王朝时期进入了繁荣阶段,图为笈多时代的阿旃陀岩洞壁画的局部。
笈多王朝在天文、数学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生活在笈多王朝后期的大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亚利雅巴达精确地算出圆周率的数值为3.1416,他断定地球是绕着自己的轴旋转的球体。
超日王死后,国内矛盾日益激化,住在那马达河流域的部族普士亚密多罗人掀起叛乱,反对笈多王朝的统治,后来内部叛乱虽被镇压,但笈多王朝又面临着吠哒人(白匈奴人)从外部入侵的威胁。吠哒人是中亚的游牧部落,5世纪末,头罗曼成为吠哒人国王,他乘笈多王朝衰落之机,于6世纪初大举入侵印度。公元540年,笈多王朝灭亡。
笈多王朝处于印度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阶段,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笈多王朝时期的经济生活
笈多王国在某些方面与600年前的孔雀王朝相类似。政府控制了金银加工、盐和矿物的开采、铸币和武器制造业务,雇佣了一支庞大的官僚队伍和间谍队伍。税收既包括一定份额的谷物,还包括被迫在公共工程上劳动及用水灌溉田地的费用,负担不是十分苛重,不致妨碍大批农业人口的兴盛。虽然未能实现政治统一,各邦之间的纷争几乎从不间断,但北印度和德干地区城市的发展和繁荣都是非常明显的。除提供诸如香料、珠宝、象牙、龟壳和精制织物等奢侈品用于出口外,印度成了西方和中国交流的中心。它与罗马帝国有贸易往来,从后者进口了亚麻布、铜器、玻璃制品和葡萄酒等,但这种贸易榨干了后者的财产,从而削弱了罗马经济,致使罗马皇帝不得不下令禁止臣民穿着丝织品。东西方贸易通过两条路进行,一条是陆路,经发端于中国的“丝绸之路”进行。一条是海路。印度商人很早之前就扬帆穿过阿拉伯海,溯红海而上到达埃及。直到1世纪,西方商人才发现,利用季风可以在夏天向东航行抵达印度海岸并在10月风向改变时由那儿返回。近东港口与南印度的交往可能比与北印度的交往规模更大。
大事年表
公元9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西汉灭亡。
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
公元50年左右,佛教传入中国。
公元1世纪中期,贵霜帝国建立。
公元68年,在洛阳城西建成白马寺。
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公元前2世纪初,孔雀帝国分崩离析,印度陷于政治纷争的局面。
公元105年左右,在中国,蔡伦成功实现纸的实用化。
公元121年,许慎《说文解字》著成。
公元130~170年,贵霜王朝的卡尼西卡王,统治自印度北部到中亚的广大地域。公元3世纪,贵霜帝国解体。
公元132年左右,在中国,张衡发明地动仪。
公元184~205年,在中国,黄巾军起义动摇了后汉的统治。
公元220年,东汉灭亡。魏国建立。
公元226年,达希尔一世(公元226~241年在位)打败帕提亚王国,在波斯建立了萨珊王朝。
公元266年,西晋建立。
公元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南北。
公元300年,一位印度哲人用诗的形式完成了《爱的格言》一书。
公元316年,匈奴兵攻占长安,西晋灭亡。
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史称东晋。
公元320年左右,印度的恒河流域笈多王朝兴起。
公元347年,东晋与拜占庭建交。
公元360年,萨珊王朝的夏普尔一世把罗马军打败,罗马皇帝瓦列里安成了俘虏。
公元376年,旃陀罗笈多二世的统治开始,在他的领导下笈多王朝迎来了黄金时代。
公元399年,中国佛教徒法显出游印度求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