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宋八大家(大全集)
- 《唐宋八大家 大全集》编委会编著
- 1744字
- 2021-02-23 11:42:31
嗟哉董生行
淮水出桐柏山,东驰遥遥千里不能休;
淝水出其侧,不能千里——百里入淮流。
寿州属县有安丰,
唐贞元时县人董生召南隐居行义于其中。
刺史不能荐,天子不闻名声。
爵禄不及门,门外惟有吏,
日来征租更索钱。
嗟哉董生,朝出耕,
夜归读古人书,尽日不得息
或山于樵,或水于渔。
入厨具甘旨,上堂问起居。
父母不戚戚,妻子不咨咨。
嗟哉董生孝且慈,人不识,
惟有天翁知,生祥下瑞无休期:
家有狗乳出求食,鸡来哺其儿。
啄啄庭中拾虫蚁,哺之不食鸣声悲。
彷徨踯躅久不去,以翼来覆待狗归。
嗟哉董生,谁将与俦?时之人夫妻相虐,
兄弟为仇,食君之禄而令父母愁。
亦独何心?嗟哉董生无与俦。
此诗作于贞元十五年或十六年,意在赞美董生不仕之举,揭示世风日下,世道堪忧的社会现实。董生,名召南,亦作邵南,寿州人,很有才名和德行,韩愈视其为同辈人之楷模。韩愈文集中还收有《送董邵南序》,是后于此诗写的,而意在送董生出仕,与此诗相反,是因为当时朝中的政治环境已发生了变化,不能以思想前后矛盾论。
诗人从写景着手而开篇:“淮水出桐柏山,东驰遥遥千里不能休;淝水出其侧,不能千里——百里入淮流。”此段意即淮水源于桐柏山,向东流去,千里迢迢没有止境。淝水则源于其侧,却不能像淮水一样东流千里——不过百里便流入了淮河。此段中“不能千里”与“千里不能休”相对比,暗指董生胸怀奇才,却又不能驰骋千里,施展才华,为后文“刺史不能荐,天子不闻名声”埋下伏笔。
随后诗人由写景而引出所叙之事:“寿州属县有安丰,唐贞元时县人董生召南隐居行义于其中。刺史不能荐,天子不闻名声。爵禄不及门,门外惟有吏,日来征租更索钱。”“寿州”,在今安徽寿县。“安丰”,在今安徽霍丘县西。此段意即贞元年间,寿州的属县安丰,有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姓董名召南,在此隐居。由于寿州刺史没有向朝廷举荐他,致使皇帝也不知道他的名声。这样一个有才华的人不仅没有享受到爵位俸禄,官府反而天天派人来收租索钱。这一段将董生隐居不仕,家境清贫的情况托盘而出。
接下来诗人开始具体叙述董生虽怀才不遇,但不自怨自艾,而是甘守清贫的高尚品行:“嗟哉董生,朝出耕,夜归读古人书,尽日不得息,或山于樵,或水于渔。入厨具甘旨,上堂问起居。父母不戚戚,妻子不咨咨。”“甘旨”,美好的食物——用以奉养父母。“戚戚”,心里忧愁。“咨咨”,叹息声。此段意即你看董生早上出门不辞辛苦地耕种,晚上还不忘读古人圣贤之书。整天几乎没有休息,要么上山去砍柴,要么下河去捕鱼。回家还亲自下厨为家人做可口的饭菜,问候父母的起居,让父母和妻子都过得很好,从不哀声叹气。这一段通过对董生日常生活的描写,充分体现了此人的好学、忠厚、仁孝,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却不为人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朝廷的昏庸,同时对董生的安贫乐道表示了赞美。
于此诗人笔锋又变:“嗟哉董生孝且慈,人不识,惟有天翁知,生祥下瑞无休期:家有狗乳出求食,鸡来哺其儿。啄啄庭中拾虫蚁,哺之不食鸣声悲。彷徨踯躅久不去,以翼来覆待狗归。”“狗乳”,哺乳期的母犬。此段意:哎!像董生这样慈孝的人,居然不为世人所知,只有老天爷知道,于是不断为董家降下祥瑞:你看董生家中的母犬外出找食的时候,家中的鸡便跑来喂养乳狗儿,在院子里“啄啄”地捕捉虫蚁,见小狗不食而悲鸣,就不断在小狗旁徘徊,久久不肯离去,用它的羽翼遮蔽着小狗,给予它温暖,直到它的母亲归来。真可谓“上天不虚应,祸福各有随”(韩愈《归彭城》),就连老天也感动于董生的慈孝而降下了犬豕同乳之“祥瑞”。诗人用这些祥瑞进一步赞美董生的慈孝,连禽兽都可为之动情,何况人乎?
于是诗人发出了自己的感叹:“嗟哉董生,谁将与俦?时之人夫妻相虐,兄弟为仇,食君之禄而令父母愁。亦独何心?嗟哉董生无与俦!”“与俦”,和他对比,跟他相类。此段意:董生啊董生,谁又能和他相提并论呢?现在的人,夫妻间互相虐待,兄弟间反目为仇,就连食君俸禄的人还要让父母悲伤哀愁。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世道呀!哎,没有人能和董生的品行相提并论了。诗人在感叹世风日下的同时,更深感董生品行之可贵。先将“谁将与俦”作问语,末句又用“无与俦”作肯定语,读来颇让人玩味。
此诗句法别具一格,以文为诗,散漫自由,有奇险之意,亦有错综之美,更有让人咀嚼玩味之所。虽是一篇赞美贤人不仕之诗,读来却别有一番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