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宋八大家(大全集)
- 《唐宋八大家 大全集》编委会编著
- 1547字
- 2021-02-23 11:42:34
听颖师弹琴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颖师是来自天竺的僧人,宪宗元和年间,在长安,以弹琴著名。韩愈在听了颖师弹琴以后,通过自己的感受,写了这首诗赞美颖师的高超的弹奏技艺。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诗人在诗中以形象的语言,生动新颖的比喻,细腻的刻画,绘声绘色的描写,把诉诸于听觉的琴音,转化为具体鲜明的艺术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唐诗人都爱以诗描写音乐之美,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等。而描写琴声的深邃却要数韩愈此诗为最好。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呼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昵昵”,亲近的意思。“尔汝”,“尔”和“汝”都是你的意思,古人只有最亲密的人才以“尔”、“汝”相称。“轩昂”,雄壮激昂。“喧啾”,热闹而众多的声音。“千丈强”,比千丈还多的意思。起首这十句,主要描写了琴声的五种变化。《西清诗话》中有载:“‘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言轻柔细屑,真情出见(现)也。‘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精神愈谨,耸观听也。‘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纵横变态,浩乎不失自然也。‘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又见颖师孤绝,不同流俗下俚声也。‘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起伏抑扬,不主故常也。皆指下丝声妙处,惟琴为然。琵琶格上声,乌能尔耶?退之深得其趣,未易讥评也。”《彦周诗话》亦云:“‘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此泛声也,谓轻非丝,重非木也。‘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此泛声中寄指声也。‘跻攀分寸不可上’,吟绎声也。‘失势一落千丈强’,顺下声也。善琴者此数声最难工。”诗人在描写琴声的五种变化之时,所借用的俱是五种各不相同的典型意象,用亲密的小儿女的喃喃细语喻指琴声的“轻柔”,用勇士赴沙场杀敌喻指琴声的“轩昂”,用满天飞扬的浮云柳絮喻指琴声的“自然随意”,用杂乱的百鸟群中出现一只凤凰喻指琴声的孤傲,用爬山者再上攀一寸都感到艰难而失手则一落千丈喻指琴声的起落,句句贴切,丝丝入扣,让人随着视觉的感受不知不觉沉浸于琴声的美妙中,随着画面的更换、琴声的变化心情宕荡起伏,完全融入了诗境中而不能自拔。而颖师的琴技也由此可见一斑。
当品诗者还在深味于琴韵之美妙时,诗人却把笔锋陡转,把品诗者从虚幻的琴声里拉到了现实中来:“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省”,懂得。“丝篁”,即丝竹管弦等乐器,这里借指音乐。“遽”,急。“滂滂”,流溢的样子。“诚”,确,果。“能”,指颖师善长弹琴。“以”,用。句意为,我有两只耳朵,平时也没有少听“丝篁”之声啊。但我一听到颖师弹琴,便连忙起坐站在他的身旁。琴韵起伏变化,听众任其擒纵,我赶紧推掉颖师的手,琴声戛然而止,我却已经是泪水涟涟,打湿了衣服。颖师啊你的琴技真的很高超了,请你不要再用琴声让我忽冷忽热,心潮剧烈起伏,我真的受不了啦!最后这几句写诗人听琴的深切感受,进一步衬托颖师琴艺之高妙。末了这一句“无以冰炭置我肠”更是将对颖师高超琴技的描写推到了顶峰。“冰炭”,犹如说水火——两不相容,而颖师却用琴声将“冰炭”置于诗人之“肠”,让他感到忽冷忽热,把琴声这种虚无的东西化作了有形的“冰炭”和切身的感受,可谓妙绝!
全诗文笔生动流畅,诗人以其独到的笔力和独特的眼光将颖师之琴声有形化,让人观之有物,听之有声,是一篇难得之佳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