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罗池庙诗

荔子丹兮蕉黄,杂肴蔬兮进侯堂。

侯之船兮两旗,度中流兮风泊之。

待侯不来兮不知我悲!

侯乘驹兮入庙,慰我民兮不以笑。

鹅之山兮柳之水,桂树团团兮白石齿齿。

侯朝出游兮暮来归,春与猿吟兮秋鹤与飞。

北方之人兮为侯是非,

千秋万岁兮侯无我违。

福我兮寿我,驱厉鬼兮山之左。

下无苦湿兮高无干,粳充羡兮蛇蛟结蟠。

我民报事兮无怠其始,自今兮钦于世世!

此诗作于长庆二年(822年)。诗集中并未记载,乃自文集录出。原附《柳州罗池庙碑》之后,文末云:“余谓柳侯生能泽其民,死能惊动福祸以食其土,可谓灵也已。作迎享送神诗以遗柳民,俾歌以祀焉。而并刻之。……其辞曰……”因此收录者把此诗正名为《柳州罗池庙迎享送神歌辞》,前五字,本原题;后六字,本原文。

“柳侯”谓柳宗元。柳宗元于元和十年(815年)被贬为柳州刺史,元和十四年(819年)卒于柳州任上,元和十五年(820年)归葬万年(今陕西西安市郊)。但柳州人民却为他立了衣冠冢,罗池即在其旁。柳宗元死后,当地百姓奉他为“罗池神”,并立庙以祀。因为柳宗元替人民做了不少好事,尤其是得到汉、壮各族人民的好感,所以这样来纪念他、崇奉他。韩愈则不管柳宗元得罪过朝廷,他认为柳宗元是存德于人民的,就“因神设教”撰写了庙碑,并撰了这首歌辞,在当时,曾受到了“朝中士大夫”们的非议。但这首诗却流传了千年,石刻现在还嵌在“柳侯祠”的右壁,世称三绝:“韩文、苏字、柳侯碑”。

“荔子丹兮蕉黄”,红红的荔枝啊黄黄的大蕉。文章以景着笔,引出下句“杂肴蔬兮进侯堂”,“杂肴蔬”,即所谓“珍”、“素”,都是祭物。句意为,人们把这些祭物进献于柳侯的祠堂。“侯之船兮两旗,度中流兮风泊之。待侯不来兮不知我悲!”柳州人以他们传统的方式用插着双旗的船来迎接罗池神——柳侯,船在中流,被风漂泊,却迟迟不见柳侯到来,真是让人悲伤啊!这一段从上祭到迎侯直至柳侯未至而众人悲伤,把人们对柳侯的敬仰和爱戴之情一笔托出。其中“侯之船”句,《五百家注音辩昌黎先生文集》引朱廷玉云:“柳人迎神,其俗以一船两旗,置木马、偶人于舟,作乐而导之登岸,而趋于庙。”马其昶《韩昌黎文集校注》亦引陈景云云:“舟中树两旗,设寓焉,以迎神,此岭外祀神旧俗。见南宋临邛韩本注。”

“侯乘驹兮入庙,慰我民兮不以笑。鹅之山兮柳之水,桂树团团兮白石齿齿。侯朝出游兮暮来归,春与猿吟兮秋鹤与飞。”“”,同“颦”,皱起眉头。“鹅之山”,鹅山在柳州市南,与柳侯伺一江之隔。柳宗元《柳州山水记》中作“峨山”。“柳水”,即柳江,它环绕着柳州的东、南、西三面。“团团”,圆大如盖的样子。“齿齿”,排列如齿的样子。此段大意:柳侯的灵魂骑着马儿到来了,他和人民在一起,柳州大地上充满了欢乐。鹅山上的桂树圆大如盖啊,柳江边的白石排列如齿。柳侯早上出游晚上归来,春天有猿猴和他一起吟唱,秋天有白鹤与他一起飞翔。寥寥几句把一片和谐安祥的气氛跃然纸上。其中“秋鹤与飞”,或可作“秋与鹤飞”,似因为上面是“春与猿吟”,这是诗人有意的错综,有如屈原《九歌·东皇太一》中的“吉日兮辰良”,不是“吉日兮良辰”。

随后诗人把笔锋一转,用第一人称代词“我”代表柳州人民来陈述,“北方之人兮为侯是非,千秋万岁兮侯无我违”。北方朝中的那些士大夫啊为了柳侯的事议论纷纷,但是千秋万岁啊,柳侯都不要离开我们。句中“侯无我违”即“侯无违我”,把动词与宾语互换位置,让“我”作复数第一人称代词。诗人同时还希望“福我兮寿我,驱厉鬼兮山之左。下无苦湿兮高无干,粳充羡兮蛇蛟结蟠。我民报事兮无怠其始,自今兮钦于世世!”“厉鬼”,凶恶的鬼,灾害的鬼。“下无”句,“下”指地,“高”不是指天,也是指地。柳州地区高下不平,从江边到山头,都有人民耕种、垦植。“粳”,大米。“”,糯米,即北方所称江米。这是柳州人民主要的农作物。“充羡”,充足有余。“结蟠”,蛰伏,冬眠,是说蛇蛟不出来伤人。“报事”,报告事情。“无怠其始”,像以前一样。“钦”,尊敬。此段大意:柳侯之神请赐福寿于人民,驱除山中的凶恶厉鬼。使低处无水灾,高处无旱灾,让粮食充足有余,蛇蛟不出来伤人。人民向州官报事时也和以前柳侯做刺史时一样。柳州人民对您的尊敬从现在开始一直会延于世世代代!在此段中,诗人用人民自己的语言,表现了他们对柳宗元思念不忘的深厚情感。其中“驱厉鬼”一句出自传世《龙城石刻》残片:“龙城柳,神所守。驱厉鬼,出匕首。福土氓,制九丑。”是柳宗元的手迹。从前的人曾怀疑《龙城石刻》,殊不知韩愈这首诗已语语有据。

韩愈是一个热情而富于想象的人,他那上天入地捕捉奇伟事物的爱好和才能,充分表现在他的诗篇里。在这首《柳州罗池庙迎享送神歌辞》中他叙述了柳宗元死而为神的灵异,并融进了对柳宗元的尊重、仰慕之情,个中味道,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