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末日计划:第三帝国秘密空军装备
- 邓涛编著
- 1302字
- 2024-11-03 09:29:27
前言
当二战末期纳粹德国濒临崩溃之时,这个国家从某种意义上是处于一种奇异的状态中:一方面由于战前及战时的长期积累,纳粹德国的军事科技水准已经达到了那个时代所可能达到的巅峰;但从另一方面讲,战败的绝境又使德国面临大部分工业设施遭摧毁,各种资源严重匮乏的尴尬。这种状况使当时的德国实际上成为了头健体弱的畸形儿——空有当时最先进的科技,却无力施展。因而在这个背景下,纳粹德国于战争的最后时期爆发式地推出了一大堆先进者有之,不过“先进而又简陋”者更占多数的技术装备项目,它们被今日的研究者响亮地通称为—“末日计划”。
如果将整个国家比作一艘装载着普通国民的大船的话,军人们掌管着甲板上的武器,技术人员管理着机舱,驱动着这艘大船沿着不明的航线驶向未知的目的地,可船长归根到底却是政治领袖。也就是说,在战争中政治领袖(或者说政府)将负责协调军人和技术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以避免任何一种偏颇情况的出现。但有意思的是,如果将上述说法用于二战中的纳粹德国,我们会发现在德国的技术人员、职业军人与独裁政治家之间不但存在着矛盾,而且这种矛盾非但没能通过体制改革来解决,反而变得更加尖锐化了。事实上,曾经怀揣艺术家梦想的希特勒没有多少艺术天分,却有着艺术家的偏执与神经质,他往往会在个别情况下突然从上面进行干预,下达要干什么或禁止干什么的命令,比如可能执意停止一项从技术角度看十分有希望成功的技术发明项目,原因是该项目与他的伦理观念发生了抵触,但是他也可能命令技术人员超越当代科学可能性去发展新武器,似乎政治决定和拨款能够左右和加速科学的发展。
总之,一个希特勒式的人物是相信可以把专政用到实验室和车间的,而且在真实的历史中他也的确是这样做的。但这使德国的军工技术人员与军事参谋指挥机构间本来就存在着的那种因无知而产生的障碍,因为希特勒个人的原因被进一步放大了。也正因为如此,在波澜壮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虽然雄心勃勃的纳粹德国技术人员在很多方面做出了成绩,拿出了一系列光彩夺目的成果,但在长官意志与技术人员的偏执的合力作用下,同样出现了很多既超出常人想象力,又超出军事上实用范畴的怪物。
作为一名航空史的书写者,笔者曾为一件事所困扰良久——从个人情感角度来讲,我无法原谅法西斯曾对我们的世界犯下的一切罪行,而从一位技术痴迷者的角度来讲,纳粹德国在航空领域曾创造出的成就又是那样深深地吸引着我去一探究竟。在经过长时间的内心矛盾后,笔者终于释然了,毕竟历史就是历史,它本身需要的仅仅是客观二字。因而,笔者决定继续拿起笔,忠实地纪录下与这片天空有关的一切,不管这些机器是由正义的一方制造也好,还是由罪恶的一方设计也罢,我想写下的只是历史的原貌而已,一切仅仅源于一个史者客观的意愿……
1945年4月24日,德国空军前战斗机总监加兰德的好友,前JG3联队长,双剑银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获得者,冈特·鲁佐(Gunther Lutzow)上校驾驶的Me 262在空战中被美军P-47战斗机击落。
海平面上,鬼魅般的纳粹飞行器正在垂直拨起……
雄伟的Ju 488!然而,Ju 88的辉煌是否还能延续?
面对浩荡的空中堡垒机群,一架重火力型Me 262仍然从容不迫地一击得手!
艺术家笔下的Fa 269,如同一只灵巧的鹞,翱翔于碧海蓝天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