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盛宣怀生平

盛宣怀(1844—1916),字杏荪,又字幼勖,号愚斋、次沂、补楼,晚年自号止叟、思惠斋。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自幼入塾,攻读孔孟经书,在塾时“颖悟洞彻,好深湛之思,质疑问难,每出所肄诸经外,塾师或无以对而心奇之”。盛同颐:《诰授光禄大夫太子少保邮传大臣显考杏荪府君行述》(以下简称《盛宣怀行述》),《愚斋存稿》卷首,第8页。稍长,即习作八股时文。1866年22岁时考中秀才,后三次参加乡试,均名落孙山。最后一次落榜时,他实已出闱入幕,放弃举业,投身洋务,奔走南北,专注实务。

1870年4月,盛宣怀在其同乡杨宗濂引荐下,进入湖广总督李鸿章幕府,办理行营内文案兼充营务处会办。因办事干练勤勉,卓有识见,深为李鸿章赏识、倚重,被奏保为道员。同年,李鸿章调任直隶总督,旋兼任北洋通商大臣,从此掌管北洋大权20余年,成为权倾一时的晚清重臣。李在任上大力提倡洋务,举办新式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盛宣怀随往直隶后,由军务转向洋务,协助李鸿章创办轮船、电报、矿务等各种近代实业,长期致力于当时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民用工业企业的创办和经营。1872年,他建议李鸿章创办中国第一家民用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并受命拟订招商局章程,强调商本商办原则,使企业增强了竞争力。盛宣怀是轮船招商局重要的筹办者与主持者之一,自1885年任招商局督办后,长期主管该局,使之成为我国近代最大的航运公司,也成为其创设包括教育在内的其他事业的重要财源地。

自参与创办招商局后,盛宣怀开始了他的实业家生涯,相继创立我国近代第一批工商企业。1875年在李鸿章奖掖扶助下,主持创办湖北煤铁开采总局,经营大冶、广济煤铁矿务,并买下大冶得道湾矿山。接着,又经营湖北荆门煤矿,为以后汉阳铁厂的兴办做了重要铺垫。1880年创办天津电报总局,在我国率先经营电线电报事业。不久,在上海主持设立中国电报总局,任督办。随后,将电报电线逐渐推广至苏、浙、闽、粤等20余行省。1882年创办山东平度和辽宁金州等地金矿。1886年,时任山东登莱青道的盛宣怀,创办山东内河小火轮航运公司。1893年,接办因失火严重受损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成功组建新的官督商办企业——华盛纺织总厂。美国汉学家费维恺称,此时的盛宣怀是“李鸿章的经济事业的代理人”“中华帝国的工业家领袖”。[美]费维恺著,虞和平译:《中国早期工业化——盛宣怀(1844—1916)和官督商办企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1990年版,第84、90页。

甲午战争之后,盛宣怀于1896年接办张之洞已无力续办的汉阳铁厂,改官办为商办,使之起死回生。同年,受命担任全国铁路总公司督办,主持修筑贯穿南北的主干线卢汉铁路(北京卢沟桥至湖北汉口)。1897年在上海主持开设中国通商银行,是为我国第一家官办新式银行。至19世纪末,盛宣怀已实际掌控了轮船、电报、纺织、铁路、铁厂等事关国计民生的经济部门和实业,成为洋务运动后期的巨擘。著名历史学者王尔敏称其为“晚清企业界一代领袖”。王尔敏:《盛宣怀与中国实业利权之维护》,引自易惠莉、陈吉龙主编:《二十世纪盛宣怀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53页。

经济实力大增,加上李鸿章、王文韶、张之洞等权臣的先后保举,盛宣怀逐渐得到清政府垂青,仕途顺利,一路升迁,由佐贰不经科第竟跃为清末政坛的要津大员。1879年,盛宣怀被李鸿章荐委天津河间署理兵备道;1884年又由李鸿章奏保署天津海关道;1886年简授山东登莱青兵备道兼东海关道,掌管海防关税,与所管轮船、电报两政相呼应,开始穿梭于官商之间。1892年调任天津海关道兼津海关监督,成为北洋的“管家和经纪人”。陈旭麓:《盛宣怀传略》,《陈旭麓文集》第3卷《思辨留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81页。甲午战争后,盛宣怀更是官运亨通,先后被授予太常寺少卿(1896)、太子少保(1901)、办理商务大臣(1902)。之后,受到袁世凯的排挤打压,政治权力受到削弱。1908年后东山再起,任邮传部右侍郎,后升邮传部尚书、邮传大臣等要职,成为晚清时期财权兼备、亦官亦商的实力人物。张之洞称其为“承上注下,可联南北,可联中外,可联官商”张之洞:《致直督王夔帅电》(1896年三月二十六日),《愚斋存稿》第89卷“补遗”,第8页。的官商界罕有高手,沪上巨商经元善则形象地称盛宣怀“一只手捞十六颗夜明珠”,经元善:《致郑观应函》(光绪二十五年五月初三日,1899年6月10日),转引自夏东元:《盛宣怀年谱长编》下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45页。暗指他手中握着十几家获利颇丰的工矿实业经营权。盛宣怀自己也曾不无得意地说:“天下有十个盛杏荪,实业便有数十件。”盛宣怀:《寄孙宝琦函》(宣统二年三月二十九,1910年5月8日),转引自夏东元:《盛宣怀年谱长编》下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07页。

1911年,时任邮传部大臣的盛宣怀极力推行铁路国有政策,直接诱发辛亥革命。清廷为平息众怒,稳住乱局,将盛宣怀作为替罪羊即行革职,永不叙用。1911年底,盛宣怀流亡日本。1912年底返国,居留上海,仍掌管汉冶萍公司等实业。1916年病逝,终年73岁。

对于盛宣怀的功过得失,历来褒贬不一,成为近代史上富有争议的人物。长期处在洋务运动第一线的盛宣怀,在开拓近代企业过程中,以其切身经历与体验,深刻感受到培养新式人才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数十年如一日热心人才培养,主持创办了十多所新式学堂,成为晚清时期新式教育最主要的推动者和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