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读

法国作家莫泊桑,全名居伊·德·莫泊桑,1850年8月5日出生于法国诺曼底地区滨海塞纳省。他以炉火纯青的短篇小说技巧,被全世界读者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与美国作家欧·亨利、俄国作家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莫泊桑拥有天才却短暂的一生:从小深受文学素养深厚的母亲熏陶,在家乡诺曼底度过了青少年时光。十九岁时,赴巴黎大学学习法律。次年,普法战争爆发,他应征入伍,担任后勤兵,从军经历使他得以目睹战争的残忍、当权者的卑劣和丑陋的人性。战争结束后,莫泊桑回到巴黎,先后担任海军部和教育部职员,进而对政府小职员生活的苦辣酸甜有了更为深切的体验。在此期间,他拜大文豪福楼拜为师,练习小说写作。二十九岁,与五位作者一同以普法战争为题材创作短篇小说,结集为《梅塘夜话》出版。初出茅庐的莫泊桑以一篇《羊脂球》轰动当时的法国文坛,被评论家誉为天才。此后,莫泊桑每年都有数量颇丰的精彩之作问世。然而,这位天才却私生活放荡,自二十六岁起就患有严重的心绞痛和偏头痛,曾因忍受不了身体和精神的痛苦尝试自杀。最终,他在疗养院与世长辞,年仅四十三岁。

莫泊桑生命虽然短暂,却是法国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高产作家。一生著有中短篇小说三百一十篇,并亲手编选进十五部小说集,另著有六部长篇小说。他的取材常来自最平凡的日常生活,尤其关注被世人忽视的小人物。他的主人公有社会最底层的妓女,有诺曼底农村的小酒馆老板,有生活千篇一律的政府小职员,有善良正直的铁匠,有一心想当俘虏的逃兵,有爱慕虚荣却偏偏错投工薪家庭的姑娘,有坚守原则却忽然被柔情打动的神甫,有甘愿为心爱之人献出毕生积蓄的女人。这些小人物,不论是来自诺曼底农村,还是大都会巴黎,经过莫泊桑妙手雕琢,皆共同构成了十九世纪法国社会的风俗画卷。

莫泊桑被评论家们称赞为“讲故事的高手”,他的每部作品都力求成为一个有趣的故事,追求故事本身或喜或悲的戏剧效果,尤其善于从日常小事中挖掘主题。如《骑马》中的海军部科员,用一笔意外之财租马骑,自诩骑术高明的他却撞倒了老妇人,从此必须负起疗养的重担;《图瓦》里的小酒馆老板,因为中风瘫倒在床上,被老婆子逼着去孵小鸡,最终喜剧般地大获成功;《修软垫椅的女人》中,靠修软垫椅谋生的穷苦女人,为了爱情竟把毕生辛劳的全部积蓄献给了情人,却遭到无情唾弃;在《项链》中,爱慕虚荣的卢瓦泽尔太太借了别人的项链去参加舞会,但竟然把项链弄丢了,为了偿还,她变成了彻头彻尾的粗妇人;在《月光》中,虔诚信教的神甫却被宁静壮丽的月色打动,感觉自己仿佛闯入了本无权进入的情感殿堂。这些悲喜交加的故事,映射出莫泊桑心目中光怪陆离、色彩纷呈的大千世界。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最与众不同之处是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尤其注意观察人们最不重视的“细枝末节”。他的作品无不坚持客观写实原则,将作者的观点隐藏在文字背后,故事平淡准确得就像真实发生过,只留耐人寻味的情节供读者自行思考。在《两个朋友》中,作者无一字评论,只通过对两个朋友情态的刻画描摹,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对战争的深刻控诉;故事结尾对杀人者若无其事神态的细致描写,更加深加重了对敌人的痛恨。这种通过观察、写实来表达的艺术风格,至今仍然被大量运用到影视和文学作品中。

本书精选了莫泊桑以不同背景创作的二十五篇名作——所有著名代表作均已包含其中,并特别收录他在生命晚期因精神疾病致幻而创作的奇幻文学杰作《奥尔拉》。在这些作品中,莫泊桑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摹了形形色色的法国社会生活,用逼真的细节描写还原各阶层人物的众生相,呈现短篇小说臻于完美之作,无疑是中国读者们欣赏短篇小说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