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珠江三角洲城镇化实践(2)

这一特色城镇化之路的形成主要归结为三方面原因:

(1)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建立最初的、原始的动力,是来自外部,主要是缘于外资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大量香港资金在内地投资办厂的结果。在20世纪70年代末,香港开始新一轮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的产业结构升级,家电、纺织、服装、玩具等轻工业逐渐向周边地区转移,并通过产业分包的方式主要与珠江三角洲开展制造业分工合作“前店后厂”的生产模式,由此导致直接从事出口的乡镇企业在珠江三角洲迅速崛起。

(2)中小产业集群是导致乡镇企业规模扩大、数量增多、促进更多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的内在机制之一。首先,对于规模较小的乡镇企业个体而言,随着自身的不断发展壮大,客观上不断追求“规模经济”才能在竞争中立足和发展。其次,由于不同产业在相同或相近乡村之间的发展,形成了前后向、上下游之间关联企业在一定区域内的聚集,由此在集群内产生“溢出效应”、分工合作、技术的不断创新,从而加强了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市场信息在乡镇企业之间不断传播,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带,增强了区域竞争力。再次,大量乡镇企业集中在一定的区域可以共同使用和拥有便利的基础设施、便捷的信息服务,同时为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乡镇企业又自觉和不自觉地促进了交通、通信设施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伴随着产业的不断积聚,农业逐渐退位于乡镇企业;农民不断成为乡镇企业的职工;农村逐步向城市转化,最终实现了乡村的城镇化。最后,市场的形成和壮大以及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以制造业为主的小工业区、产业街等产业集群在自我积聚和膨胀的同时,由于人口的大量集中、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基础设施需求的膨胀,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的壮大和发展环境的优越,进一步吸引周边地区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向该地区集中,导致该地区成为地方小城镇。经济要素的大量聚集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客观上要求规划、建设、教育、文化、卫生、环境保护等种种社会职能与之配套,现代城市的生活方式顺理成章地进入家庭。因此,小城镇的兴起与聚合过程,实质上是乡村文明转化为城市文明的过程。

自下而上的农村城镇化是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的主要路径和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是在利用外资发展乡镇企业过程中,通过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以及在农村的积聚,最终实现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向城镇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农村用地逐渐向城市用地转化,传统的农业生产向新兴的加工和市场转变的过程。

3.利用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从而推动城镇化发展

特殊的地理条件优势是珠江三角洲利用外资的重要基础,珠江三角洲不失时机地利用港、澳、台地区产业转移,并通过在核心地区的发展向次一级城市的更替实现了工业化,从而推动城镇化的进程,这是珠江三角洲城镇化发展又一新模式。

珠江三角洲利用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和低成本的土地与劳动力这两大生产要素来推进全球化的进程中,以香港制造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快速向珠江三角洲转移,使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成为促进城镇化的动力,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约80%的香港厂商已经在珠江三角洲设厂,香港塑胶业的80%~90%,电子业的85%,钟表业和玩具业的90%都迁到珠江三角洲。其后,台湾的IT产业,主要是电子计算机附属产品,通过香港持续进入珠江三角洲。到21世纪初,珠江三角洲已经成为“世界工厂”。而且,由于产业的转移,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已经形成“前店后厂”区域一体化空间格局。

三、深圳特区开发与珠江三角洲发展

深圳是我国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经过将近30年的发展,深圳已经由过去一个边陲小镇迅速发展成为一个人口超过千万、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的现代化特大型城市。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对2008年全国294个地级以上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深圳位列第二,结构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二,开放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二,科技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三;2010年伦敦金融城最新排名出炉,深圳位居全球第九,领先于上海(第十一)和北京(第十五)成为我国内地城市中排名最为靠前的金融中心。

深圳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经济特区之一,也是改革开放效果最好、影响最大的一个特区,是全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中,深圳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成为强大的引擎,引领着珠江三角洲乃至整个广东省的迅速发展,使广东省长期以来一直占据GDP总量为全国之首的“宝座”。可以说珠江三角洲率先在全国推行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较早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成为全国市场化程度最高、市场体系最完备的我国三大城镇密集地区之一,离不开深圳的引领作用。

2005—2009年,深圳在珠江三角洲GDP总额比重均为34%以上,仅2009年因经济低迷和次贷危机的影响才下降到25.54%。从改革开放至今,深圳作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业已成为珠江三角洲乃至全国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以及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现今的深圳已成为国际化金融中心、国内竞争力最强的都市之一,同时,深圳作为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纵观深圳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其城市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特区内的城市化。1992年,当时深圳经济特区相对较发达,城市建设大量征用农村集体土地,兴办了大量合资企业和“三来一补”企业,从而使大量农民实现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变,农民进入合资企业,工业成为经营的主要形式和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时,农村被城市包围,农村的存在不利于特区的统一规划和建设,因此,深圳市将特区内的农村一次性全部转化为城市,共涉及68个行政村、1个农场和4万农业人口;第二个阶段是撤县建区。1993年,深圳将所辖的宝安县一分为二,设立宝安、龙岗两个行政区,市区面积由331平方千米变为2020平方千米,区以下仍保留镇、村等农村体制;第三阶段是特区外的城市化。2003年,经过县改区10年的发展,农村城市化的时机已经成熟,深圳市决定将特区外的18个镇、218个行政村全面转为城市体制,27万村民全部转变为城市居民,到2005年深圳全面实现城镇化。“快、稳、全”是其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特征。

相对于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而言,深圳城镇化对其城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珠三角城镇化的主要动力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深圳已经成为全国竞争实力最强的大都市之一,“与此相适应,深圳已由过去一个单纯的综合性经济特区向一个区域性大城市转变,功能由过去单纯的经济特区功能(主要指经济功能)向多元化的城市功能转变”。深圳已经跻身全国大中城市的前列,其对珠江三角洲的辐射能力和影响能力在显著增强。深圳不仅是单纯的经济特区,更是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之一,不仅是带动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排头兵,而且是推动整个珠江三角洲向国际大都市圈发展的引擎和核心力量。

(二)珠三角对外开放的排头兵

深圳从改革开放以来坚持走对外开放和外向型经济之路,利用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积极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利用外资、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利用国际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技术、扩大商品出口、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逐步建立起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经济运行机制,发展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与世界交往的重要门户。

自1993年以来,深圳连续17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对外贸易进出口的榜首。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来深圳投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41527个,世界500强企业有180多家落户深圳,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56.21亿美元。目前,深圳是我国唯一拥有海、陆、空三种口岸的城市,其陆路口岸的人、货流量居全国第一,港口规模和吞吐能力均跻身于全国十大港口之列,深圳机场已进入全国五大空港之列,这些条件无疑都为深圳建成为“国际贸易中心”奠定了基础,也为珠江三角洲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区域提供了条件。这些数据和深圳的发展表明,积极走出去的战略实施、对外资的吸引和利用能力证明深圳已经成为了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最重要区域。

(三)珠三角的金融中心

深圳金融业借助改革开放的有利时机从无到有,从量到质转变并发展成为深圳的支柱产业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也成为全国金融改革开放的缩影。到目前为止,深圳是全国第四大城市,全球第五大金融中心。深圳银行、证券、保险业机构密度、外资金融机构数量以及从业人员比例均居全国前列。2008年深圳金融业创造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占全市总产值的比例达到13%。目前其金融交易额已经超过上海,成为珠江三角洲金融业改革和发展的中心。2013年,深圳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金融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力争为金融机构提供最优惠的政策、最优化的环境和最优质的服务。

(四)珠三角产业转变的试验点和核心区

经过长期的利用外资和资本、技术的积累,深圳逐步由“深圳制造”向“深圳创制”转变。并基本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官、产、学、研为一体的生产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企业和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成为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2009年年末全市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86家,三项专利申请受理量42279件,增长16.6%。其中发明专利20520件,增长9.4%;实用新型12709件,增长41.1%;外观设计9050件,增长6.7%。专利授权量25894件,增长37.7%。其中发明专利8132件,增长50.3%;实用新型9001件,增长12.9%;外观设计8761件,增长61.5%。这些发明专利和设计无论从增长率或者数量上而言均居全国前列。与此同时,深圳企业积极参与全球经济竞争,在利用外资的同时积极打造自身的发展,涌现出华为、中兴、比亚迪等具有一定国际竞争能力和全球影响力的高科技企业,其中2009年,仅华为就申请国际专利1847项,居全球第二。可以这样说,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率先开展产业转型和升级的区域,并且成绩显著,该区域内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产业、物流业、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而对于整个珠江三角洲而言,深圳已成为产业转型和升级的核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