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品德教育:培养孩子的优良品格,“温暖”靠自己争取(3)
- 英国父母这样教孩子自信
- 楚孟华
- 4896字
- 2016-08-12 15:05:55
第二天,妈妈送大宝上学的时候,和老师说了这件事。经过老师的调查和班里其他同学的反映,原来是大宝看平平的文具盒很漂亮,说借来看看,可是一拿到手就不还给人家了。平平无奈之下就拿了他一支铅笔,想以此交换。就这样引发了大宝回家告状的那个场景。
其他同学也反映大宝在班里极其霸道,对同学非常不友好,总是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不还,而且还显得理所当然,自然就没有人愿意与其相处,更别说获得真诚的友谊了。
通过老师的开导和劝解,大宝的妈妈知道了自己太过溺爱孩子,在教育方式上也欠妥,希望可以通过老师的帮助,使大宝的性格有所转变。之后,老师也号召同学们多帮助大宝。一段时间后,大宝懂得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也会主动关心、团结同学,从而结交了不少要好的朋友。
在对大宝的教育上,他的父母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太过纵容孩子,从而使其养成了唯我独尊的霸道性格,不懂得谦让和付出。
现在,中国家庭的孩子大多都很娇惯,父母“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里怕摔着”,事事都让着他,但是别人家的孩子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怎么可能凡事都忍让你的孩子呢?
而唯一、也是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主动向别人示好,以诚待人,中国父母应该向英国父母那样指导孩子主动示好、学会谦让,诚心实意地关爱同学和伙伴,这样才能收获更多的友谊。
相信中国的父母很清楚,当今社会中,无时无处不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协作,只有拥有更多真诚的友谊,拥有更多的知心朋友,孩子的人生之路才会更加平坦。
智慧锦囊
在中国,很多孩子都成了“独行侠”,上学、放学或中午吃饭都是形单影只,这样的孩子内心无疑是非常痛苦的,不仅容易情绪抑郁,而且还会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如果你的孩子是这样的情况,那么身为父母,你就应该引起重视了,有必要引导孩子学会正确与人交往。
英国人经常强调,没有比友谊更珍贵的东西。因为在他们看来,看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他待人是否友好,而与其他的诸如职业、收入、性别都无关。
所以,父母要鼓励孩子待人友善,这样才能收获真挚的友谊。当然,父母应该先给孩子做个榜样,比如多关心帮助他人,时不时地给邻里送点“温暖”等,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懂得“播种友好,收获真诚友谊”的道理。
5.比赛重过程,输赢皆“浮云”
现代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中国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其灌输了“只能赢不能输”的观念,但是他们却从没想过,如果孩子一味注重比赛的结果,就会在心里留下“欺软怕硬”的烙印。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如果孩子遇到了挫折,他应该怎样面对呢?
孩子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说明他有上进心,不甘落后,这是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所需要的一种品质。但是如果父母不能正确地加以引导,不管什么事情,都任由孩子“只能赢,不能输”的心态发展,那么他就可能因为太想赢而“欺软怕硬”,赢了弱者便目空一切、不可一世,一旦碰到比自己强的人,就不敢迎接挑战。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缺乏直面挫折的勇气,意志消沉,逃避退缩。
而英国的父母却从不强调比赛的结果,他们比较注重比赛的过程。英国人认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应该学会如何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玩得开心又益智,这些远远胜过为孩子树立输赢的观念。
当孩子处于幼儿时期,英国父母就会关注孩子在输赢方面的表现,并采取正确合理的方式方法对其进行引导,让孩子做到既敢于创造条件争取胜利,又能在失败面前保持一颗平常心,重拾勇往直前的信心和勇气。
克莱拉这个出生在英国本布里奇的小姑娘,刚1岁半的时候,妈妈凯丝就发现她性格比较内向,而且自尊心很强,常常因为惧怕失败而不愿、不敢参加竞争性的游戏。
有一次,某奶粉厂家为了宣传自己的品牌而举办了一次亲子运动会,凯丝为了让克莱拉能够接触更多的小朋友,也参加了这次运动会。主办方将这些孩子分为几个组别,相同年龄阶层的在一个组里比赛。而克莱拉进入的是1岁到2岁的组别,他们主要是比在一大堆彩色积木里挑出相同颜色的积木,并分别放好,看谁挑得又快又多。结果在这一组的三个小朋友里,克莱拉是挑得最慢的,虽然挑得还比较准,但还是落在了其他两个小朋友的后面。
得到冠军的小朋友得到主办方奖励的奶粉,克莱拉也很想要,但是因为她输了,所以只得到一张鼓励的奖状,这让她很不高兴,还当场发脾气,又哭又闹。
经历了这件事后,凯丝开始有意识地在这方面给她灌输正确的输赢观念。随着年纪的慢慢增长,克莱拉喜欢上了扔沙袋的游戏,凯丝加入了女儿的这个游戏。凯丝在地上画一个同心圆,然后在距离圆圈几米的地方画一条线,她们要站在线上往圈里扔沙袋,然后根据沙袋是否能准确的落到同心圆里来计分。
刚开始,凯丝告诉女儿:“你可以离得近一些往圆圈里扔,并不是因为你小,而是由于你现在还不熟悉这个游戏,等你慢慢熟悉了,我们就站在同一条线上比赛,好不好?”克莱拉高兴地点了点头。
凯丝这样做的目的是想鼓励女儿不要怕输,要敢于竞争,要在比赛的过程中学会对方是怎么将沙袋准确地扔进了圆圈里的,从而克服自己的不足,这样就会一天天地取得进步,最后超越对手。
凯丝不露声色地让了女儿几个回合,克莱拉开始表现出骄傲的情绪,洋洋自得地说:“妈妈,我都赢你好几回了,你看我是不是很厉害啊!”
凯丝笑着说:“虽然你赢了,但也不能骄傲自大,而且你赢妈妈也是暂时的,并不保证妈妈经过努力不会再次超过你啊。况且比妈妈强的人还数不胜数,你和他们比还能取胜吗?如果你一胜利就骄傲,就洋洋得意,不再努力,后面的人很快就会追上你。就像那只骄傲的小白兔一样,自以为小乌龟不如自己,所以骄傲地睡了一觉,结果输给了一直努力向前爬的乌龟。你想做那只骄傲的小白兔吗?”
“当然不想,我要做那只勇敢的小乌龟。”克莱拉大声说道。从此,她牢牢地记住了“骄傲”的害处,即便是在学校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也会对凯丝说:“妈妈,你放心,我不会骄傲的。”
慢慢地,凯丝和女儿站在同样的位置扔沙袋,克莱拉输的次数多了。输得惨时,她就会急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有时干脆就不比了。每到这时,凯丝会任由女儿发泄自己的小脾气,等她情绪平稳以后,再心平气和地对她说:“赢了不能骄傲,输了也不能气馁,所有的比赛和竞争总会有赢有输,一次的输赢代表不了永远。在你和妈妈比赛的过程中,只要你尽力了就可以了。也许经过努力以后,过几天你又能赢妈妈呢。如果和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别人一输就不玩了,你会喜欢这样的人吗?”
“不会。妈妈我明白应该怎么做了。”克莱拉坚定地说道。
从此以后,一有机会,凯丝就让克莱拉和小朋友比赛做游戏,女儿逐渐地不再那么在意输赢的结果了,而是非常享受比赛中的快乐和获得的知识,小朋友们都很喜欢和她一起玩,她对竞争类的游戏也更加有信心,能够以一颗平常心应对。
凯丝对女儿的观察很细致,在她很小的时候,凯丝就看出了女儿在输赢观念上的偏差,由此开始引导她走出这方面的“歧途”,让她知道比赛的关键不在输赢,没有人会是“常胜将军”,有输就会有赢,培养她“胜不骄,败不馁”的心理素质。只有具备这种心理素质,才能在这种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更好地生存。
而中国父母本身就很看重输赢的结果,孩子在班级没考好,父母就会说“你看人家都能考第一名,你怎么就比人家差那么多呢?”;孩子在英语比赛中得了第一,父母会说“还是我儿子厉害,你看和你一起参加比赛的小红口语可是比你差远了”……这样一来,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就会与日俱增,承受不起失败的打击,不敢面对失败和挫折。
但是中国的父母要知道,拥有好胜的心态是没错,关键是要培养孩子走向胜利的平常心,逐渐淡化他一定要赢的心理,毕竟“输不起”的孩子是无法在这个社会立足的。当然,取得了成绩也不能让孩子沾沾自喜,因为“人外有人”,如果孩子不努力,一样会落在别人后面。
小刚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从一年级开始,他就是班里的三好学生、学生干部,父母也为有这样一个儿子感到非常骄傲。别的父母都是对自家成绩不好的孩子说:“你看隔壁的谁谁谁挤进了全班的前三名,你看你,什么时候才能争口气啊!”而小刚的父母完全相反,他们会说:“还是我儿子聪明,看我们隔壁的小胖,脑子就是笨,每天很努力的样子,也才得了一次三好生,和你比差远了。”
父母经常用这样的语言“赞赏”小刚,这使他一直陶醉在自己的成功中,认为自己脑子聪明,不用怎么学,也会比别人成绩好。但是,自从他上了初中后,课程就逐渐加深,竞争对手也越来越多,从而接二连三地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很多中国父母都有小刚父母这种“偏袒”之心,过分地夸大孩子的胜利和成绩,让孩子觉得自己的好成绩是因为自己脑子好而得来的,从而产生了骄傲的情绪,觉得自己不努力也可以获得好成绩。其实,再聪明的脑子如果不用也会生锈的,如果孩子取得一点成绩后便自鸣得意,而不再继续努力,那么他便会输得很惨。
英国心理学家认为,输和赢只是促进孩子前进的一种方式。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处处都充斥着输赢,但是父母要引导孩子,让输赢成为自己的伴侣。赢,是为了激励别人;输,是为了提醒别人。
比赛是生命蓬勃发展的象征,只要孩子敢于挑战,就已经迈出了胜利的第一步。虽然有的孩子明明知道自己会输,但是他挑战了,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坚持到了终点,那么,父母就应该送给他热烈的掌声!
智慧锦囊
孩子事事争强好胜是好事。但经不起挫折和逆境,承受不了失败的打击,过于注重输赢就不是好事了。在竞争中,总是有着输与赢的较量,如何看待输赢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竞争行为,因此竞争也可以说是意志力的较量。
所以说,孩子经受的考验越多,承受的挫折和压力越大,他的意志力就会被磨练得越坚强,也就不会那么在意输赢的结果了。这在克莱拉的身上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证明。
因此,中国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在每次比赛中,有人赢,就必定会有人输,能对输赢保持一颗平常心才是真正的成功者。
6.如若说谎,后果自负
英国父母认为,小孩子说谎并不可怕,每个人小的时候都或多或少说过一些谎话,但他们也不会放任其发展。当发现孩子说谎的时候,英国父母不是盲目地责罚和打骂,而是先了解孩子为什么说谎,再对症下药,让孩子“后果自负”,从而对孩子做出正确的引导。
孩子说谎的种类也有很多,但大体可以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种。
就拿5岁以下的孩子来说,由于他们此时还分不清现实与想象,所以会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出现“无意撒谎”的行为。比如晚上孩子不肯上床,会说被窝里有独角兽。对此,中国父母可能会严厉地批评孩子,警告他不准胡说,但英国父母就会耐心地对其讲清道理,这样,孩子的这种说谎现象大多都会很快消失。不过,如果孩子仍然继续自己的谎言,父母就会让他自己承担说谎的后果。
阿曼达就是这样的妈妈。
有一次,4岁的女儿说肚子疼,不能上幼儿园了,于是阿曼达试探着说:“那我们去游乐园玩好不好?”女儿以为妈妈真的想带自己去游乐园玩,于是兴奋地喊道:“太好了,太好了!”这么一喊自然漏了馅,暴露了自己说谎的行为。
看到女儿并不是真的肚子疼,阿曼达并没有对女儿进行批评和责骂,而是告诉她幼儿园里有很多小朋友和快乐的事在等着她,但是女儿依然不听,坚持说自己肚子疼。
于是,阿曼达做出了最后的警告:“宝贝,你真的不上幼儿园吗?那么你可以留在家里,但是生病了就不能玩任何东西,也不能吃好吃的,就只能老老实实地躺在床上喽!”
女儿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就痛快地回答:“好的,妈妈。”
女儿躺在床上还不到半个小时就憋不住了,想起来玩玩具。这时,阿曼达走过来,对女儿说:“我们已经说好了,你现在生病是不能玩玩具的,快回到床上去。”
看着妈妈严肃的面孔,女儿“哇”的一声哭了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没有肚子疼,我说谎了,我要玩玩具,我要上幼儿园。”
“不行,妈妈最后对你说过不去幼儿园就只能在床上躺着,你也已经答应妈妈了,什么都不许玩,什么都不许吃,明天你才可以上幼儿园。我们要说话算话。”阿曼达一点也不心软。
就这样,女儿就真的在床上躺了一天,第二天一大早,她第一个起床叫妈妈送她上幼儿园。从此以后,这种说谎的情况再也没有发生过。
阿曼达女儿的谎言是属于无意的,她还不能完全区分事实与所期望的有什么区别,说出这样的小谎言也只是想赖在家里贪玩而已。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阿曼达便采取了这样的冷处理,让女儿知道赖在家里的后果,下次也自然不会发生这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