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成己无我 明辨善恶也是修行(3)
- 天下第一法术:王阳明心法
- 弘逸
- 4824字
- 2017-11-27 16:30:30
看完了这个小故事,相信所有的读者心中都暗暗高兴,认为王阳明干得好,大快人心啊!可大家要知道这套计策可不是凭空捏造,不是谁都能把它想出来的。他要有丰富的经验,周密的思维,需要敢于对抗恶势力的勇气。要知道,国舅是皇帝的至亲,自然是位高权重,常人不敢与之树敌的。但是王阳明凭借着自己的一身正气和胆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可见他是一个有着强烈道德感和善心的好官。
王阳明没有莽撞行事,而是抓住了这位贪得无厌的“铁公鸡”国舅好面子、喜欢被人吹捧的特点。他将自己的认知付诸实践中,借此指导自己想出了高明的办法,既保住了自己要赈灾的钱款,同时又从这位国舅身上捞了一把。而虚荣的国舅面对皇帝又有苦说不出,只能乖乖认账。可见王阳明的智慧和手段之高。
王阳明不仅是一位有着智慧的思想家,更是一位行善立身的人。他抓住了事物的规律性,并将知识、认知与实践行动有效地结合了起来,做出了很多为善除恶之事。我们相信他的盛名已经不仅来源于他的思想,更得益于他的人格和正义感。他用自己的行为证明了他的理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让人们看到了这些思想的力量,这是最好的证明。
阳明心学点睛之言
要做到为善,除恶,虽然不一定要拥有伟大的思想和智慧,但是一定要有善念和道德感、正义心,并且敢于去做,而不是空谈。只有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才能成就一个有意义的灵魂和生命,才能影响并鼓舞这个世界,形成正义的正面力量,达到人与人之间和谐和共荣。
5.百善孝为先
善心是一个人最纯洁的感情:它让你体会人情冷暖,让你学会感受万物,更能让你得到人间最大的快乐。从善心、善语到善举,人们在各自的生命中经历着各种各样的善。
播种善良,才能收获希望。一个人可以没有让旁人惊羡的姿态,也可以忍受“缺金少银”的日子,但离开了善良,却足以让人生搁浅和褪色—因为善良是铸就生命的黄金。多一些善良,多一些谦让,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就可以让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更多的美好和幸福。这是善良的人们向往和追求的,也是我们勤劳善良的中华民族所提倡和弘扬的。
而在人们心中,“孝”最为百善之先。作为与自己最亲近的人,父母将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并用他们的爱尽心地哺育我们长大成才。可以说,我们自生下来起,就背上了父母沉沉的关怀,也背上了一份沉沉的责任。
对父母的孝顺是作为人一种与生俱来的善心。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孝顺,那他也绝不可能真正做一个对他人用心、对集体有益的人;同样的,懂得将自己的父母作为人生第一重要责任和爱护的人,才能从这份感情中,汲取更多的爱心与善念,才能更好地与他人相处。毫无疑问,“孝”是人们成就个人、践行“善”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百善孝为先”,“孝”就是人世间最平凡的伟大。“孝”是一种“善”,它蕴含着无穷的力量,甚至能够创造奇迹。王阳明重“良知”,重“善”,他对“孝”更是推崇。他曾经这样表达过自己对孝的看法:“良知是天理的自然明觉发见处,是真诚恻惔,是人之本体。故此良知之真诚恻惔以事亲,便是孝。”王阳明认为,如果你的心本来就是善的,不一定要听从别人教导或督促。看见冬天天气寒冷,就一定会马上想着:我父母有没有穿得暖、吃得饱,行动上也会努力地使父母有火炉、有棉衣;看见夏天天气炎热,又会担心父母会不会耐得住暑热,想着怎么样才能让父母凉快,就会想办法腾出阴凉的房屋给他们。只有先有了诚孝的心,接着才会用行动去做。
有一个三口之家,父亲每天早出晚归,在一家小单位里上班,拿着微薄的工资。母亲长年下岗在家,只能摆个地摊,打打零工来填补家用。女儿大学刚毕业,找到了一个工作单位,刚开始工作不久,收入也不高。但是一家人过得很和美,夫妻恩爱,女儿也很懂事。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母亲的后背长出了一些小红点,起初她并没有太在意。母亲认为,自己没有医疗保险,医药费总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女儿上大学欠下来的债还没还清呢。对这个勉强能够维持开支的家庭来说,她实在不舍得再多花钱了。
可是,红点越来越大,而且开始又疼又痒,母亲偷偷一个人来到医院做了检查,医生当即要让她住院治疗,这可能是白血病的征兆,需要严密地观察。
母亲对医生说明了家里的经济情况,请求医生给开一点药就好了。好心的医生就给她开了一点便宜的药,还告诉她可以到市里的爱心医院去看一看,那里看病可以节省很多钱。不过,像她这么危险的情况,应该尽快到大医院治疗,否则有可能危及生命。
于是,瞒着丈夫和女儿,这位母亲就只能在做完家务之后,趁着没人,吃下那些只能勉强维持现状的药。但是纸包不住火,过了一段时间,妻子的病还是让丈夫和女儿知道了。他们责怪她不应该对家人隐瞒,并带她到更大的医院检查治疗。奇怪的是,所有的医院都无法确诊母亲患的到底是不是白血病,只是都劝他们,应该让母亲到更大的医院仔细地观察和治疗。
就这样,为了给母亲看病,家里仅有的一点存款很快都花光了,还向亲戚们借了不少的外债。可是母亲的病就是没有好转的迹象。女儿平时虽然话语不多、很乖巧,可是心里什么都明白。看着母亲被病痛折磨的样子,她心如刀割、感同身受,却又束手无策。
转眼新年就到了。女儿告诉母亲,单位要在初一那天举办活动,一大早就得出去。那年的春节特别寒冷,女儿早上出门后,到了晚上十点多才回到家来。父母早就等得心急如焚了,但看着女儿冻得通红的小脸,一句责问的话也没有说。
过了两个月,母亲身上的那些小红点竟然慢慢消退了。再来到医院检查,医生也感到非常不可思议。不知道是药的关系,还是出现了奇迹。一家人都十分高兴,说是老天开了眼,终于帮了家里一次。
后来又有一天,女儿对母亲说要去泰山一趟。母亲有些担心,就劝她等到父亲有空了,再陪她去。女儿脱口就说:“不用了,上次我就是自己一个人去的,没关系。”
“上次?哪个上次?”母亲追问女儿。
女儿见无法再瞒下去了,便说了实话。原来,春节那天,单位里其实根本没有举行过活动。她是听人说泰山顶上的神仙很灵验,特别是每逢大年初一,求神拜佛更灵。为了当天能够往返,免得父母担心,她便在大年初一的一大早,独自坐上了开往泰山的火车。颠簸了三个小时后终于到达了泰山,女儿没有停歇就向山上爬去。在经过的每一座寺庙里,她都虔诚地跪拜每一位神灵,许下自己唯一的新年愿望—愿神灵能够保佑母亲尽快康复!现在神灵终于保佑了母亲,母亲的病好了,她该去还愿了。
听到这里,母亲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她抱着女儿单薄的身体,泪流满面哽咽着,“孩子,妈的命是你救的!”
故事中的女儿虽不善表达,对母亲的孝心却感动上天,创造奇迹。其实无论是神力,或是人为,奇迹都是由人们最强烈的愿望和最真诚的努力创造的。父母的养育之恩大过天,而行孝的真心更是能涵盖万物。尊崇孝道的人必然是心灵纯洁善良的人,而心存善良之人,他们的心是滚烫的,情是火热的,可以驱赶寒冷,横扫阴霾。
爱和善是人们生存发展不可缺少的动力,最能从一个灵魂传递到另一个灵魂中。父母给孩子的爱是一个人成长起来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而在这种爱心沐浴之下成长起来的人,也最能学会爱和感恩,最能看到世间的美,就会有行善的心。
阳明心学点睛之言
善意产生善行,同善良的人接触,智慧往往能够得到开启,情操变得高尚,灵魂变得纯洁,胸怀更加宽阔。百善孝为先,懂“孝道”的人,才能透过这种双方的关爱和给予去感受善、感受爱、感受快乐。善心才能有善举,也只有善举才会结出善果,希望每个人都能谨记。
6.“无我”才可树言
我们总是敬佩德行端正、谨言慎行的人,对他们的思想、言论也愿意相信和遵从。说白了,这就是因为他们的知识、见识都是我们没能达到的。因此,他们看得远、看得全,他们的言论也更加符合事实。而除了才学,我们对这些人的敬重和信任,更多的是来源于他们的个人胸襟和性格魅力。他们往往有着一些共同的特质:放低自我,心怀天下,只尊正理,看淡名利。
有什么样的思想,你就是什么样的人。真正想做到言之有理、有信,就一定要做到心中无妄,身正德恭。人们总是习惯性地愿意做对自己有好处的事,偏袒跟自己立场相同的观点和言论。符合我的想法的,我便鼎力支持,引为真理;与我的想法有悖逆的理论、言谈,我便心生厌恶,冷眼排斥。不去追求对的、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真理和事实,更忽视自身的不足和局限,这其实就是一种最妄自尊大、贻笑大方的盲目和无知。
王阳明曾经说过:“为学大病在好名。”这虽是古人的总结,但运用在当今社会,也可以说是贴切至极。想要治学,得天之大道,如果不能摒弃对名利的追逐,就必然无法以淡然、严谨之心取得成就。一个为名利所累的人,他的言行都是不能够被人所信服的。满口大道理,看似一副悲天悯人的善人相,但因为不能摆脱功利之心,就必然会言之不凿、口是心非。
因此,想要树言、立信,就一定要做到“无我”、无私。正如王阳明所说:“圣人之学,无我无本”。称得上圣人之学的,就必定要有颗清净心,对尘世的名利、享乐无染无着。圣人之言也是如此,去尽了铅华和累赘,才能树立自己的信义。
在耶路撒冷有一家名为“芬克斯”的酒吧,面积不大,只有30平方米,但它却远近闻名。很多人不解其中缘由,纷纷慕名前来。
有一天,酒吧老板接到一个电话,对方很客气地对他说:“今晚我将带10个随从前往你的酒吧。为了方便,希望你能谢绝其他顾客,可以吗?”
谁知老板罗斯·查尔斯毫不犹豫地回绝了:“我们欢迎你们来,但是你要我谢绝其他顾客,这我做不到。”
老板不知道,其实这个打电话的人竟是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他是在这次访问中东的日程结束时,在别人的推荐下,才想要来这家酒吧的。因为被拒绝了,所以他最后坦言相告:“我是正在贵国出访的美国国务卿,希望你能重新考虑一下我的请求。”
可老板接下来的回答,更是让他气得摔掉了手中的电话,老板说:“国务卿先生,您愿意光临本店我深感荣幸。但是只因为您到来的缘故,便让我将其他顾客拒之门外,这我做不到。”
第二天傍晚,罗斯·查尔斯又接到了基辛格的电话,基辛格在电话中对昨天自己的失礼表示道歉,并说今晚打算只带3个人来,且只订一桌,更不必谢绝其他的客人。
谁知查尔斯又说:“非常感谢您,但我还是无法满足您的要求。”
基辛格很意外:“这次又是为什么呢?”
“对不起,先生,今晚是星期六,对我们犹太人来说,礼拜六是一个神圣的日子,所以本店将歇业休息。”
“可是,明天我就要回美国了,您能否为我破例一次呢?”基辛格仍不死心。
老板查尔斯很诚恳地说:“很抱歉,这不行,您该知道,如果我违背了神的旨意而经营的话,那是对我的信仰的玷污。”
这次基辛格终于无言以对,他只好无奈又不无遗憾地离开了耶路撒冷。
这是一段真实的故事。其实这家小酒吧如今已连续多次被美国的《新闻周刊》评为世界最佳酒吧的前15名。一家只有30平方米的小酒吧,没有豪华的装潢和华丽的环境,却能一直享有如此高的声誉,这与酒吧老板的个人作风有着莫大的关系。因为对顾客和神的尊重,没有任何事物将能改变他的原则和信仰。即使是“超级大国”的高级官员,老板查尔斯也不为所动,终于让他的酒吧成为一间广受好评、独具个性的地方。
我们扪心自问,如果我们自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又有几个人能做到这家酒吧老板查尔斯这样呢?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人被声名和信誉所累,最终一败涂地。试想,一家为顾客开方便之门的地方,假若老板只为了趋炎附势,便将平日里奉如上宾的顾客拒之门外,又有谁愿意再次光临这种只会表面功夫的店呢?没有为顾客服务的真心,就不能获得顾客的认同,这是相互的。只有真正能够忠于自己的原则和正理的人,才能被人所信服,他的言行举止也会有说服力和影响力,才能为人所称颂。
王阳明就是一个敢于维护正理的人,所以,即使被贬到龙场,他仍然乐在其中,并将自己的理论和思想发展到了一个高峰。他的行为和他的思想还有主张始终是一致的,这才使人们尊崇他的言论和人格。王阳明认为“良知”就是从遵从人心和天理出发,做对的、正确的、有益于人的事,这便是一种“无我”之境。脱离了个人的喜恶和名利追求之心,才能真正做到树言、立信。这是人伦,更是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