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大全集
- 星汉
- 119字
- 2020-06-25 06:07:39
三、因果心:一切诸果,皆从因起
《华严经》中说:“一切诸果,皆从因起。一切诸报,皆从业起。”因果之道,丝毫不爽,不独善恶报应,逃不出因果的定律,即宇宙间万象森罗,皆不外此。“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要想收获幸福之果,现在就开始播种幸福之善因。
1.今生果前世因
一系列生命的存在,一个接一个,与灯焰的道理是完全一样的。一个原素灭了,另一个便接着生起,相续不断,中间没有丝毫的间断。因此,今天的你,与当初那娇弱啼哭的婴儿,既非同一人,也非另一人。
做梦中梦,悟身外身
黄庭坚,字山谷,江西省修水县人,他的诗、书、画号称“三绝”,与当时的苏东坡齐名,人称“苏黄”。黄山谷不止有文名,秉性也至孝,他常亲自为母洗涤溺器,就是后来做了官,也不改其孝行。由于他的孝行,被后人选入《二十四孝》中。
相传黄山谷在中进士后,被朝廷任命为芜湖地方的知州,就任时他才二十六岁。
有一天,当他正在午寐时,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走出州衙大门,径直来到某处村庄,看见一个老婆婆站在某门外的供案前,手持清香,口中喃喃自语,类似呼喊某人的姓名。黄山谷趋前一看,看见供桌上摆着一碗煮好的芹菜面,香味飘溢。黄山谷不自觉地端起来便吃,吃完后就走回衙府。等一觉醒来,梦境仍甚为清晰,尤其奇怪的是,嘴里还留有芹菜的香味,他心中虽然纳闷,但并不以为意,只觉得是做了一场梦。
等到次日午寐时梦境又和昨日完全相似,而且齿颊还是留有芹香味。黄山谷不禁甚感诧异,于是他遂起身步出衙门,循着梦中记忆的道路行去。令他惊讶的是,一路行来,道路的景致竟然和梦中的情景完全一样,最后终于来到一处人家门前,但门扉紧闭,黄山谷便前去叩门,一位白发的老婆婆出来应门,黄山谷问她,这两天是否有人在门外喊人吃面之事。
老婆婆回答说:“昨天是我女儿的忌日,因为她生前非常喜欢吃芹菜面,所以每年在她忌日时,我都会供奉一碗芹菜面,呼喊她来食用!”
黄山谷问:“你女儿去世多久了?”
老婆婆回答说:“已经二十六年了!”黄山谷心想,自己不也正是二十六岁吗?而昨天也正好是自己的生辰,于是更进一步问这婆婆,有关她女儿在生时的种种情形。
老婆婆说,她只有这么一个女儿,女儿在生时非常喜欢读书,而且信佛茹素,非常孝顺,但就是不肯嫁人,后来在二十六岁时,生了一场病死了,死的时候,还告诉她说一定会回来看她!
等黄山谷进到屋里,老婆婆指着一个大木柜告诉他说,她女儿平生所看的书全锁在里头,只是不知锁匙放到哪里去了,所以一直无法打开。
奇怪的是,黄山谷那时突然记起了放锁匙的位置,依记忆果然找出锁匙。等打开木柜,在里面发现了许多文稿,黄山谷细阅之下,大吃一惊,原来他每次参加考试所写的文章,竟然全在这些文稿里,而且一字不差。
至此,黄山谷心中已完全明了,这老婆婆就是他前生的母亲,于是将老婆婆迎回州衙,奉养余年。
后来黄山谷在衙州后园,建造一座亭园,亭中有他自己的刻像,并且自题石碑像赞曰:“似僧有发,似俗脱尘,做梦中梦,悟身外身。”
清朝的进士袁枚,在听闻这个故事后,不禁发出“书到今生读已迟”的感叹。一个人对事物的兴趣、才能,如果培养到某一种强烈或优异的程度,在来生,常能秉持前世的基础,而不再继续学习开发或自我突破,那么,今生大概只有“已迟”的感叹了!
无知孽债的共业
从前在印度,有一个婆罗门阶层的富翁,家财万贯,膝下有一独子,年方二十,刚娶媳妇未满七天。有一天,夫妻俩到后花园赏花,丈夫因为爱妻心切,所以爬上高树去摘花,想不到树枝忽然断裂,人因而掉到地上,活活摔死。
当时全家人抱着尸体,悲痛欲绝,连来探视的亲朋好友都为之拭泪。他的父母、新婚妻子,更是哭得呼天抢地、死去活来,怨怪老天爷不长眼睛。等依俗送葬后,全家大小仍然沉溺在悲伤的情绪里。
佛陀知道后,悲悯他们,便前往慰问,语重心长地告诉富翁说:“听我的劝告,万事万物都是无常的,有生就有死,祸与福也是相连的,现在这个孩子死了,但有三处众生为他哭泣,你知道他究竟是谁的儿子,谁又是他的双亲吗?”
富翁知道佛陀意有所指,因此停止哭泣,请求智慧的佛陀为他开示。
佛陀说道:
“在非常久远以前,曾经有一个孩童手拿着弓箭,来到一棵树下,仰着头搭起弓箭就准备要射鸟。当时旁边有三个孩童鼓励他说,如果你真的能射中,才算真英雄呢!这孩童就很得意地拉起弓箭,果然一箭就把树上的鸟儿射死了。当时旁边的三个孩童看了,都不禁为他欢呼鼓掌。
后来经过无数次的生死轮回,当时那三个在树下的孩童,一个有福报,现于天界为天神,一个在海中为龙王,另一个就是婆罗门长者你。至于当初在树下射鸟的那个孩童,前生在天界为天神之子,命终转生人间,成为你的儿子,在不幸从树上摔落而死之后,马上投胎化生为龙子,偏偏在他投胎刚化生时,却被大鹏鸟吃了,而那只大鹏鸟,便是以前被他所射中的那只鸟所化生的。
现在,有三处在为这个儿子哭泣,一个是天神,一个是你,一个是龙王,你们都因为他曾是你们的儿子而伤心欲绝,这全是因为在前生,你们鼓励他射鸟杀害生命,射中了又大加赞美一番,所以今生,你们三个,同时在天界、人间、海中都为他哭泣,这全都是因无知鼓励杀生的报应啊!”
业就是因之果、业就是障。无论时空如何的转换,身份关系如何的转变,所有的一切,都将摆在因果公正的天平上,得到它应有的报应。
三个无知的小孩,为了偿还“事前鼓励射鸟,事后又欢呼鼓掌”的孽债,虽然经过无数的生死轮回,终究难逃那无可逃避的共业。当时同为别人欢呼,可曾想到以后将为别人同声哭泣?
今世为前世负责
那先比丘对米兰陀王说:“陛下,‘现在’是‘过去’的延续。那个娇弱啼哭的婴儿是‘我’,而现在长成的也是‘我’!虽然形貌不同,但却是同一系列的连续!”
“能不能进一步的解释!”米兰陀王说。
“陛下,这就好比有人点灯,照耀通宵。请问陛下,那初夜的火焰与中夜的火焰是同一个吗?” 那先比丘说。
米兰陀王回答说:“当然不是,尊者。”
那先比丘继续问说:“那么,中夜的火焰与后夜的火焰是同一个吗?”
“当然不是,尊者。”米兰陀王很快地回答着。
那先比丘进一步地问说:“请问陛下,那么,是否初夜是一灯,中夜是一灯,而后夜又是另一灯呢?”
米兰陀王回答说:“当然是同一盏灯,尊者,只不过是和第一次所点的火有关联而已!”
那先比丘说:“陛下,一系列生命的存在,一个接一个,与灯焰的道理是完全一样的,一个原素灭了,另一个便接着生起,相续不断,中间没有丝毫的间断,因此,今天的您,与当初那娇弱啼哭的婴儿,既非同一人,也非另一人!”
那先比丘又说:“又好比牛奶,新鲜的牛奶放久了,会变成酸酪,酸酪会变成乳酪,乳酪会变成清酪。陛下,如果有人说酸酪、乳酪、清酪与鲜奶没有关系,这样的说法,对吗?”
“当然不对!尊者,它们都是与鲜奶有关联,所以才会出现的。”米兰陀王肯定地说。
那先比丘应许地说道:“是的,就是这样,陛下,今天的您,与当初的您,既非同一人,也非另一人!”
前世的“我”和今生的“我”,虽然在外貌形体上有所不同,但今生的“我”,是由前世的“我”变化而来的,所以说,前世的“我”和今生的“我”, “既非同一,亦不相异”,它们是同一个系列的相续,就像初夜、中夜、后夜的火焰,或是鲜奶、酸酪、乳酪的关系一样!
一个人,不只要为“现在”所做的事情负责,还要为“过去”曾做的事情负责,更要为“将来”要做的事情负责。因为虽然现世可以逃避得了他人的种种惩罚,却逃避不了“自己”的惩罚。
2.因果业报可转换
祸和福是果,想求善果,因一定要正,积聚了正因,果不求而自正。我们想要趋吉避凶,只有在心上改过行善。
佛陀的因果业报
因果律可以说是宇宙间一种最佳的“道德公正律”,不止一般人无法逃离因果的大罗网,连解脱的圣者如佛陀也无法逃离因果的业报。
有一天,佛陀在精舍中,正在为弟子说法开示,突然从精舍外走进一位怀孕的少女,她走到佛陀的面前,直指着佛陀说道:“沙门!你害得我好苦啊!你让我怀孕,却恶意地离弃我,我到处找你都找不着,原来你躲在这里逍遥享福。现在,你总算被我找着了。你说,你将要如何安置我呢?”
原来,这少女是由外道差遣而来,未真正怀孕,她只是将脸盆绑在肚子上,伪装有孕在身,以此来毁谤佛陀,破坏佛陀的名誉。当然,后来还是被佛陀的弟子发现,揭穿了她的伎俩。
诸弟子在疑惶中,才转疑为安,又升起了一个疑问,为何解脱的圣者如佛陀,仍会遭受此果报?因此舍利弗就代表诸弟子请示佛陀,是何因缘,致使此女来毁谤佛陀?
佛陀告诉诸弟子说,非常久远以前,在一个王城中,有一位贤德的妇女,名叫善幻女。她对修行者非常地尊敬,时常予以供养,尤其常常供养两位法师,一位叫“无胜”,一位叫“常观”,无胜法师修行非常精进,德行也很高,因此颇受大家的敬重。至于常观法师,虽然是一个修行者,但世俗的习气仍很重。
虽然善幻女每日都以相等的供养品来供养两位法师,但在态度上,免不了仍有一般人的分别心,以致对常观法师的恭敬,就比不上对无胜法师周到。
日子一久,身受差别待遇的常观法师,因世俗习气甚重,无法体会平常心的道理,因此一股强烈的嫉妒之火不禁油然而生,逢人便到处造谣说,善幻女一定和无胜法师有私通,虽然表面上是同样的供养品,但暗地里一定有分别。虽经劝说,但仍然不停止地恶意毁谤造谣。
佛陀说到这里,停了一会,又向诸弟子说道:“你们知道那常观法师是谁吗?就是我的前身!因为曾经恶意毁谤有德的修行者,所以曾堕落地狱数千年,受猛火烧身之苦,我现在虽然已经成就解脱,但余殃未尽,所以仍然得受同样恶意的毁谤!”
即使是一个解脱的圣者,只因往昔曾经恶意毁谤别人的业力,在经过了极其长远的时间后,终究还是回到自己的身上来。“毁谤者,人恒毁谤之”,因果的关系,能不令我们警惕吗?
因果可转变
从前有一个人搭了一只船出门,在船内看见船主的木桶中有两条活活泼泼的鱼,在水桶里游来游去,可能中午就要杀了佐膳的样子。此人就对船主说:“你这两条鱼卖给我好吗?”船主说:“好啊!但是此鱼价钱很高,两尾要三百钱,您什么时候要吃,就给您烹煮。”这个人就拿出三百钱给船主买了鱼,一时不忍吃,就说:“我今天不吃,不要烹煮。”隔了一天,船主又问他:“您今天要煮鱼吗?”那个人就答:“不要!不要!我今天吃观音斋。”其实这个人并不吃观音斋,他是眼看着两条鱼在木桶中游来游去,怪可爱,不忍吃它们,杀了烹煮更觉得很可怜,所以撒谎说吃观音斋。最后,他终于把鱼放入江中,使它们获得了自由。
又隔了一天,船正在大江中行驶,忽然之间,狂风大作,波涛滔天,满船的人都惊恐万分,在跪跪拜拜喊救命的时候,忽然在云中现出“假斋”两个字来,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就有人问道:“船中什么人吃假斋的?”问了好几声,这个人想道:“我假吃观音斋,一定犯了天条,假若隐瞒不说,岂不害了大家。”立时高声应道:“是我!是我!”众人就说:“你下去吧!”就把他推下水去。说也奇怪,不知何处漂来了一块木板,那个跳下水去的人竟安然无事地抓住了木板,一阵大风把他刮到岸边,被人救了下来。再看那只船,却已经不起那阵狂急的风浪而翻了身,船中的人统统沉入江底喂鱼了。
一念慈心起,救活一条命。正如《大藏经》中所言:“若一日一夜,持不杀戒,当于来世中,决不遇刀兵劫。”
有缘则生,无缘则灭
过去某个地方有一座寺庙,一位法师在那里讲经,同时有一个曾经造了大罪业的人听经,听完了就去问法师说:“我过去杀生害命,已经造了大罪业,该怎么办呢?”法师就教他:“你要真心流露,发心忏悔,现在还未结果,断缘就可以。”
但是此人只知因与果,不明白缘的道理。法师就善巧方便,拿一包蒺藜给他,教他种在寺后空地的东西两条小路边,东边种的蒺藜要撒石灰,不要浇水;西边种的要天天浇水。
法师又交代他每隔五天要赤足走一次,东边走走,西边走走。此人头一次东走走西走走,没有什么感觉。法师就再叫他西边依然天天浇水,东边依然不可以浇水。再隔五天亦是赤着足两边走走。又隔了五天,忽然看到西边蒺藜已经出芽。再五天看到芽已长了三寸,且开出黄花。又五星期后,在西边赤足走时,就被蒺藜的刺,刺得不能再走了。
法师就问:“东边呢?”那个人答:“不感觉什么。”法师再说:“东西两边皆种蒺藜种子,为什么东边能走西边不能走呢?”这时他才恍然觉悟。
原来东边撒的是石灰,又不浇水,断了缘就不发生作用;西边的天天浇水,这水增上缘,就发生了力量。所以,同时下种,东边的不发芽而西边的却茂盛。
3.巧合是机缘
看似巧合,寻根究底,其实早已是因缘注定。
冥冥中的爱
菲娜是个美国女孩,她作为一名老师,只要有时间,便从事一些艺术创作。在她28岁的时候,医生发现她长了一个很大的脑瘤。他们告诉她,做手术存活率只有2%。因此她决定暂时不做手术,先等半年看看。
她知道自己有天分,所以在6个月的时间里,她疯狂地画画、写诗。她所写的诗除了一首之外,其余的都被刊登在杂志上。她所有的画,除了一张之外,都在一些知名的画廊里展出,并且以高价卖出。
6个月之后她动了手术。在手术前的那个晚上,她决定要将自己奉献出来——完全地、整个身体地奉献。她写了一份遗嘱,遗嘱中表示:如果她死了,她愿意捐出她身上所有的器官。
不幸的是,菲娜的手术失败了。手术后,她的眼角膜很快就被送去马里兰一家眼睛银行,之后被送给南加州的一名患者,使一名年仅28岁的年轻男性患者得以重见光明。他在感恩之余,写了一封信给眼睛银行,感谢他们的存在。进一步地,他说他要谢谢捐赠人的父母,他们一定是一对难得的好父母,才能养育出愿意捐赠自己眼角膜的孩子。他得知他们的名字与地址之后,便在没有告知的情况下飞去拜访他们。菲娜的母亲了解了他的来意之后,将他抱在怀中。她说:“孩子,如果你今晚没有别的地方要去,爸爸和我很乐意和你共度这个周末。”
他留下来了。他浏览着菲娜的房间,发现她曾经读过柏拉图的书,而他以前也读过柏拉图的一些书;他发现她读过黑格尔的书,而他以前也读过黑格尔的一些书。
第二天早上,菲娜的母亲看着他说:“你知道吗,我觉得我好像在哪儿见过你,可是就是想不起来。”突然她想到一件事,她上楼抽出菲娜死前所画的最后一幅画,那是她心目中理想男人的画像。画上的男人和这个年轻人几乎一模一样。然后又将菲娜死前在床上写的最后一首诗读给他听:
两颗心在黑夜里穿梭,
坠入爱河,
但却永远无法抓到对方的眼神。
万事皆缘,许多事看似巧合,其实冥冥之中已有千丝万缕的暗示。如果我们将爱奉献给他人,爱对我们而言便是随手可得的。因为我们先前付出的爱,已经为我们后来收获的爱,提供了契机与条件。
两世恩怨
隋朝,代州赵良相,家产巨万。他有两个儿子,老大赵孟,老二赵盈。赵孟软弱,赵盈强悍。他们的父亲在临终的时候,把家产分成两份,老大赵孟分得了多的一份。赵良相去世后,赵盈霸占了哥哥的全部家产,只留给他菜园一块,破屋一间。赵孟靠给人家当佣工维持生活。
过了不久,赵盈死了,投生到赵孟家,成了哥哥的儿子,取名赵环。后来赵孟也死了,投生在弟弟家,成了赵盈的孙子,取名赵先。等到赵环与赵先都长大后,赵孟家愈加贫穷,赵盈家更加富有。无奈,赵环只好给赵先家当奴仆。正如谚语所说:“天道弗平,盈者益盈。”
有一天,赵环的母亲对儿子说:“你的叔叔赵盈,强占了咱家的产业,害得我们几代贫穷,如今你又成了他家的奴仆,实在太受耻辱了!”赵环因而怀恨在心,想寻找机会杀赵先,以图报复。
开皇初年,赵环陪同赵先去五台山朝拜。一天,他们来到峨谷东数十里的地方,此地深旷寂静,杳无人烟。赵环见时机已到,拔刀逼向赵先说:“你的祖父和我的父亲是两兄弟,你祖父霸占了我的家产,使我家两代贫穷困苦,如今我又成了你的奴仆,你的良心何在!我今天就要杀死你!”赵先大惊失色,仓皇奔逃,赵环在后紧追不舍。追进一片树林中,看见一间茅草庵,赵环知道赵先一定躲进这草屋去了,就持刀闯入。屋内有一位修行的老僧人,他说:“你要干什么?”赵环说:“我在追杀仇人!”老僧哈哈大笑说:“先不要动手,坐下来,我让你们自己看看。”说罢,每人给了一包药茶,叫他们冲水喝。他们喝下茶水后,如梦初醒,顿时回忆起前生往事,二人愧悔万分,痛哭流涕。老僧说:“赵盈就是赵环的前身,你强占了哥哥的家产,是自己丢弃了自己的家业,所以贫穷。而赵先就是赵孟的再来之身,享受家产,还是父亲分给他的那一份呀!”两人当即礼拜老和尚为师,从此跟随师父出家修道,最后圆寂于弥陀庵。
有因才有果,因果报应,彰明显著,如回应声,如影随形,丝毫不差。
改变命运
有一出民间戏《乞丏与状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宋朝有一个富足大家——丁家,兄弟丁花春、丁花实二人同年同月同日各生下一子,取名文龙、文凤。在一年后的庆岁宴上,舅公王国贤经商路过此地,刚好赶上喜宴。这个舅父深信“人生由命,富贵在天”,并精通术数,于是在酒宴前为二子算了一卦,因诞生时辰不同,文凤是状元命,而文龙是乞丏命且有克父之嫌。为了家业兴旺,花春忍痛决定把这个儿子扔掉。他的妻子柳氏,坚决不同意这样做。花春一怒之下离家出走,从此音信全无。岁月匆匆,一晃十载,文龙、文凤已一起进入书馆读书。二人因一块甜饼发生争执,文凤之母护子心切,严厉责骂文龙,并把先生赶出了书馆。文龙之母柳氏把儿子痛责一番,但也知道家里已待不下去,就带着文龙去投奔先生,希望先生能教文龙读书,使其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不料与舅父相遇,舅父告诉他们花春已落水而亡,这证明文龙确实克父。他劝文龙还是认命,不要再连累先生。
但柳氏和文龙偏不信邪,他们还是找到了先生。文龙从此在先生的辅导下发愤苦读,他倔强地要打破宿命。斗转星移,世事难料,十八年光阴转眼而过。结果是,文龙通过努力考上了状元。文凤则自以为老天护佑,功名富贵只待信手拈来,便整天游手好闲,吃喝嫖赌,最终沦落为乞丏。这个时候,花春也突然出现,他并没有死,只是不想见文龙,故而躲了起来。现在见文龙已经发达,就迫不及待地回来了。当年舅父算的“神卦”,完全失准。
上天安排了每个人的命运,却没有说这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有志向和决心,一切宿命都可以打破。世界上还有什么不可能的事呢?
4.恶自有报
恶若不报,乾坤必有私。凡造恶因者,必遭恶果。
毒咒的报应
佛陀时代,有一天,有一个商人在路上不小心给牛抵死了。牛的主人,怕留下这头恶牛,以后将带给他更多的麻烦,因此就贱价地将牛出售了。
当牛的新主人买牛回家,走到半途中,来到一河边,想给牛饮水,哪知牛不但不饮水,而且突然凶性大发,又把新主人给抵死了。新牛主的家人知道后不禁勃然大怒,立刻将这头牛杀死,然后挑到市场上贩卖。
有一个农夫,贪着便宜,买下了牛头。用绳子系着牛角担回家,半途中,因天气炎热,就将牛头挂在树枝上,然后坐在树底下休息。哪知正休息时,系牛头的绳子不知何故突然断裂,牛头从树枝上掉落,刚好打在农夫的头上,可怜的农夫,当场被打得伤重而死。
一头牛,在一天之中,竟然害死三个人。这件不寻常的事故,惹得大家不禁纷纷议论着。后来消息也传到了频婆娑罗王耳中,他也觉得不可思议,想其中必有缘故,因此亲自前往请教佛陀。
佛陀解释说,在过去,有三个商人,相约到外地做生意,为省钱不住旅馆,特地到一个老妇人家借住。本来双方约定,要付老妇人租金,但到了第二天,这三个商人,趁着老妇人外出时,竟偷偷溜走了。等老妇人回来后,发觉了,非常愤怒,就追上去,要向他们索取欠款。
三个商人,因担负着沉重的行李,所以在不远的地方,就被老妇人给追上了。可是这三个商人,以为她年老可欺,不只赖账不还,还用恶言恶语侮辱她。老妇人对他们无可奈何,只得愤恨地对他们说:“你们这些无赖汉,欺负我年老孤单,你们以后一定会遭报应的,今生我虽然奈何不了你们,等来生无论是否为人,我一定要报复,要杀掉你们,以泄我心头的愤恨!”
佛陀继续说道:“那头凶牛,就是这老妇人的后世,而同日被牛抵死的三个人,就是欺负老妇人的那三个商人!”
怨恨是多么的可怕!三个商人的所作所为,固然可恶,但还不至于遭受杀身之祸的报应;而老妇人可怕的怨恨心,就像个毒咒,不止将自己咒进了因果报应的罗网,还催促恶化了彼此本来还不算严重的因果关系。
因为怨恨,彼此注定了陷入一场长期而难以止息的“冤冤相报”的悲剧中,而在这场悲剧,或即将接着上演的悲剧中,注定了将没有赢家,因为怨恨的毒咒,一方咒向了别人,另一方也咒向了自己!
冤深似海恨难平
唐朝时,有位高僧叫悟达国师,在他尚未显达被封为国师前,有一天在某寺遇到一位病僧。那病僧身上长疮,臭秽难闻,因此其他人都避之唯恐不及,唯有悟达国师,常怜悯地照顾他,那病僧的病也就渐渐地好起来了。后来临别时,那僧人感激地对他说:“以后如果你有难,可到四川彭州九龙山来找我,那山上有两棵松树并连为标志。”说完就离去了。
悟达国师后来因为德行高深,唐懿宗十分尊崇他,就封他为国师,对他宠幸有加。可是有一天,悟达国师的膝盖上突然长出一个人面疮来,眉目口齿俱备,每次用饮食喂他,都能像人一样的开口吞咽,即便请遍各地名医医治,但皆束手无策。
有一天,悟达国师突然记起昔日那病僧临别时所说的话,因此就启程入山去寻找。到了傍晚时分,果然找到两棵并连的松树,高耸入云,而那僧人已经站在金碧辉煌的大殿门前等他。那僧人殷勤地接待,并留他住下。悟达国师就把所患的怪疾和痛苦相告,那僧人对他说:“不要紧的,我这儿山岩下有清泉,等到明日天明,你去用泉水洗濯就会痊愈的。”
到了第二天清晨,等悟达国师来到清泉旁,正要掬水洗濯时,突然听到那人面疮竟然开口大叫说:“你且慢洗!你的知识广博,通达古今,但不知你是否读过西汉书上,袁盎与晁错的故事?”
悟达国师回答说:“曾经读过!”
人面疮说:“你既然读过了,何以不知袁盎杀晁错的?你的前世就是袁盎,而晁错就是我。当时就因为你向景帝进言,害我在东市被腰斩。这个深仇大恨,我累世都在寻求报复的机会,但因为十世以来,你都身为高僧,且奉持戒律严谨,使我没有报仇的机会。这次你因为受到皇帝过分宠遇,动了名利心,在德性上有所亏损,所以我能够靠近你来寻仇。现在既蒙迦诺迦尊者(化身为病僧)赐我三昧法水,令我解脱,我们的夙怨,也就到此告一段落了!”
悟达国师听了之后,不禁胆战心惊,连忙掬水洗涤,洗时痛彻骨髓,一时晕厥在地。醒来后,发觉人面疮已经不见了,回头看那金碧辉煌的大殿,也已杳然无踪。后来悟达国师就在那个地方修行,从此不再出山。著名的“三昧水忏”,就是悟达国师后来传下来的。
为了复仇,不管时空如何递嬗,竟可以轮回几世,历经数朝,也必定要找到他们的“仇家”雪恨,真是“冤深似海恨难平”!
果报还诸自身
有一个名叫钩葛的猎人,生性残暴,又不通情理。一天早上,钩葛带了弓箭,领着自己养的一群猎狗到森林里去打猎。路上遇见一位托钵的比丘,钩葛很生气地自语道:“今天要倒霉了,一大早就碰到一个光头,我看今天什么也猎不到了。”说罢很生气地往森林里走去。
比丘捧着钵到村子里走了一圈,找到一个静处,将乞到的食物吃了,准备返回寺里。
这边,钩葛在森林里猎了一整天,毫无所获,气闷闷地带着猎狗往回家的路上走,谁知又碰上了这位比丘,不禁火冒三丈,大骂道:“我一大早就碰见你这光头,所以倒霉,连一只小兔子也没逮到,谁知回来又碰见你,不知又要倒什么霉了。”说罢就要叫他的猎狗咬比丘,将比丘吃掉。比丘赶紧说道:“有话好说,我并没有得罪你,你不要冲动啊!”
钩葛哪管三七二十一,就放开猎狗。比丘只得赶紧脱身逃命,跑到一棵树下,爬了上去。钩葛的猎狗咬不着他,只得在树下徘徊绕圈子,对着树上的比丘狂吠。此时钩葛赶到,他说:“今天你跑不掉了!”随即拿起箭头向上猛刺比丘的脚底,比丘苦苦求饶。钩葛仍然不理,非得置他于死地,才肯罢休。
比丘双手紧握树枝,两个脚底不停地闪躲钩葛的箭头,痛苦不堪。身上的袈裟渐渐松了,终至落下,从头到脚将钩葛罩住,钩葛来不及挣脱。那些猎狗看到袈裟,以为是比丘,猛地扑过去,一下子将钩葛咬得动弹不得。比丘见状赶忙折了一根枯枝向猎狗们丢去,猎狗抬头看到树上的比丘,才知道它们咬了自己的主人,逃入森林。
比丘这才从树上下来,看见袈裟沾满了鲜血,钩葛已然一命呜呼,心中非常难过,他想:因为我的袈裟掉下的缘故,才使得猎人丧命。他怀疑自己是否犯了杀戒,因此来到佛前,将经过向佛陀禀告一遍。
佛陀安慰他说:“善哉比丘!你没有丝毫过错,那个猎人不应该伤害没有过错的出家人,他如此作为是自食其果;而且,他不只这一世伤害无辜,前辈子也是。”佛陀因此又说了有关钩葛前世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个医生,为人医病赚取医药费谋生。后来时运不济,病人渐渐少了,医生赚不到医药费,贫穷潦倒。有一天,这位医生到乡下,看到一群天真无邪的小孩在一起玩耍嬉戏,心里于是起了一个不好的念头:“我要是能让这些小孩都被蛇咬了,我就可以为他们医治,而赚到很多医药费。”
于是他将小孩子们带到一棵树下。在树根的枯洞里有只睡着了的蛇,蛇头露出洞口,看起来就像蜥蜴的头。医生告诉小孩子们说:“这是蜥蜴,你们抓来玩没关系。”有个小孩不知天高地厚,就依着医生的话,捉住“蜥蜴”的颈部。谁知当他握住之后,才发现原来是条蛇,蛇身很快缠住小孩的手肘。小孩非常害怕,情急之下将蛇往医生的头上丢去,这条蛇立即缠住医生的脖子,一口咬住医生的颈部,医生脸色发青,立刻中毒而死。
这个医生就是钩葛的前生。
一个人如果常常做出伤天害理、伤害无辜的事,终究会果报还诸自身,自作自受的;就像逆风而起的灰尘,终究还是扑向自己的脸上。
5.善缘善报
从“因缘果报”的理论角度讲,善业是“因”,得福报是“果”,福报也称善报,指顺境善缘。
结草衔环,善出善返
春秋时,晋大夫魏颗的父亲武子有个宠妾。武子病时,嘱咐他的儿子魏颗在自己死后让宠妾改嫁,到病重时,又嘱咐魏颗说自己死后让他杀了宠妾殉葬。武子死后,善良的魏颗告诉自己:“前一种安排才是父亲头脑清醒时的命令。”因此,没有听从父亲病重神志不清时要宠妾殉葬的嘱咐,把那个妾嫁出去了。
后来有一次魏颗率领晋军与秦国军队交战,魏颗与秦国勇将杜回交锋。魏颗不是杜回的对手,只好且战且退。杜回就要追杀上来,却被一位老人用茅草绳绊倒在地,魏颗赶紧回身将杜回捉住,最后将秦军打败。夜间,魏颗梦见老人自说是武子爱妾的父亲,他结草帮助魏颗,是为了报答魏颗不杀自己女儿之恩。
魏颗立下这次战功后,晋景公把令狐(今山西临猗县东)作为奖赏封给他。魏颗的儿子后来就以父亲封地的地名为姓氏,称为令狐氏。
还有一个著名的报恩故事。
从前有个人叫杨宝,在华阴山上救了一只受伤的黄雀,在黄雀伤好后便放它飞走了。当夜杨宝梦见黄雀化作一个黄衣童子回来报恩,自称是西王母的使者,并口衔四枚白环,说杨宝的子孙将来都会像白环一样珍贵。后来,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和玄孙杨彪果然都飞黄腾达。
后来,人们把这两个故事浓缩为一个成语“结草衔环”。这是两个有关报恩的故事,从中也可以看出心存一善念,终将得善报。
纯孝感动猛虎
徐一鹏,浙江省鄞县人,对父母很孝顺。他家中贫苦,不得不出外谋生,在海滨一个村庄中设馆授徒。有一天夜间,他做了个奇异的梦,醒来以后,对主人说:“恐怕我的父亲在家中病重,我急欲回家看一看父亲。”
他在归家的途中,经过一处山岭,忽然遇见一只猛虎,由于孝父的一片诚心,虽然遭此危险,一点也不惊慌失措。他很镇静地祝祷说:“我因为父亲害病,急欲回家侍候,愿老虎怜悯,不要阻挡我的去路。”说也奇怪,那只老虎好像很受感动似的,竟回头而去。
徐一鹏回到家中,本已病重得昏迷不醒的父亲竟苏醒过来,对他说:“我的爱儿,你回家的时候,在路上遇到老虎了吗?刚才我被摄至冥府,听到一个绯衣人的谈话,知道我本来已命该寿终,因为儿子纯孝的感动,使猛虎也退避,冥司特地延我寿命一纪。”后来他父亲的病果然痊愈,过了十二年才去世。
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感应,常有发生。而父慈子孝,最易发生感应,因为孝乃人伦之根本,是天地之德。孝可感人,更能感天!
一念仁善福禄至
裴度是唐朝人,年轻时,一贫如洗,在乡下的私塾以教书糊口。他的学问虽然渊博,无奈时运不济,屡试不中。
有一天,他走到街上,经过一座寺院,看见一行禅师正在替人相面。他等大家都走了以后,便去请教自己的面相。一行禅师熟视良久,说:“你天生薄相,今生不但没有希望考取功名,而且眼光外浮,纵纹入口,是一种乞食街头、饥饿而死的相!我看你甭考了!”
裴度听了,心里非常伤心,整天垂头丧气,连教书都无精打采。
数天后,裴度到香山寺去漫步,看见寺里有一位妇人跪在佛前,喃喃祈祷,祷告完毕,匆匆离去。裴度看见案桌上有一个包袱,解开一看,是非常贵重的物品,一个翠玉带和两个犀带。他想,这一定是刚才那妇女所有,于是坐着等待失主。
到了下午近黄昏时,那位妇女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匆匆地进门,扫视案桌一遍,不禁哇哇大哭。裴度上前问她,妇人哭着说:“家父病重,家产当尽,昨日我请到名医,略有起色,所以今天早晨,我赶去亲戚家,借到一条玉带,准备典押借款,做医药费。我行经此寺,顺便入寺祈祷,不料心急匆忙,忘记携走玉带,等我到了典铺,才发现遗失玉带。我没有钱,家父一定无法活命,尚有家母和弟妹侍养,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说完,又大哭起来。裴度于是完璧归赵。
裴度回家途中,又遇到一行禅师。才走离数步,一行禅师呼唤裴度转身,对他说:“你必定做了一件很大的阴德,我看你的容貌,纵纹入口变为玉带纹,不但不会饿死,而且将来有无量的福报,可能会出将入相!”
裴度怕一行禅师讽刺自己,回答说:“大师说话怎么前后矛盾呢?”
一行禅师回答:“七尺长的身体不如一尺长的脸,一尺长的脸不如三寸长的鼻子,三寸长的鼻子不如一点心!”
裴度笑着说:“人心怎么相呢?”
一行禅师回答:“要知天上意,须在云中取,要知心内事,须辨眼中神。你积了阴德,目光不浮,紫气贯睛,口角纹长过陂池这部位,而且胡子均匀变美。做了阴德,脸上的相便会有所改变,你必定享受权贵的福禄无疑!”
那一年,裴度便考取进士,由于官运亨通,过了十多年,他又升为相,平定淮西的内乱后,被封为“晋国公”。裴度有五个儿子,也都被赐封爵位。
佛陀说:“欲知过去因,现在受者是;欲知未来果,现在作者是。”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此言不虚。
施财行善延寿
清朝光绪年间,杭州有一位非常出名的算命先生,名叫陈七,人送雅号“鬼眼七”。
当时杭州有一位富商名叫张三,他邀了两位朋友去看相。
“鬼眼七”判张三的第一位朋友说:“你一个月后会得财!”判第二位朋友说:“你秋季后会升官!”相师看了张三一眼,大吃一惊,说:“你面有灰泥的颜色,恐怕逃不出五十日会毙命,可能活不过中秋节啊!”
张三的第一位朋友是一位秀才,他的祖父病危,通知在外的子孙回来送终,并且吩咐家人:谁先回家,就把后花园所埋的五千两黄金送给他。由于这位秀才的孝思很浓,所以连夜赶回故乡;他到了家门,祖父尚未断气,立即赠送他五千两金子。
张三的第二位朋友是衙门的文书。有一天,他行走山路时,听说巡抚大人到山中打猎,他就驻足观赏。不大一会儿,看见一只大灰熊追赶一个人。他为了救人,在路旁捡起木棍,直扑上前,与大灰熊搏斗起来。过了一会儿,又来了好几位士兵,才合力把大灰熊打死。事后才发现,大灰熊所追的人就是巡抚大人,巡抚大人为了感谢他的救命之恩,便保他升为一个小县的知县。
张三眼看跟他一齐相面的两位朋友都已应验,认为自己大概难逃厄运了,于是拿出钱财,广行善事,造桥路,施棺施药。
有一天,张三到钱塘江去散步,看见一个人要投江,张三立即上前,把对方抱住,问他轻生的原因。
原来此人来自扬州,做生意亏损严重,无颜回家,所以才投江自尽。张三听了,好言相劝,并且捐助他二千五百两银子。
中秋节过后半个月,张三在街头漫步,又遇到相师“鬼眼七”。“鬼眼七”惊讶地说:“张先生!你脸上灰泥色不见了!你应死不死,必定做了大善事,将来还会得上寿呢!”
这时候张三心里才明白“相从心转,为善保寿”的道理。他对相师笑笑,说明原委,并且感谢他指点。后来,张三一心向善,活到九十岁,寿终正寝。
六祖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因果报应,丝毫不爽;有心就有福,有愿就有力;相从心转,为善保寿。
6.戒杀生
能真正体会动物痛苦的,除了那些具有真正博爱胸怀和有着高度同情心的人们外,就是那些曾经刻骨铭心,轮回为动物,且记得“前世”的人们。
对杀戮的报复
清朝纪晓岚所著的《阅微草堂笔记》,记载着这样一则故事。
临清地方,有一个以杀生为业的人。有一天,他到某处买了一头牛,准备牵回去宰杀。这头牛颇有灵性,知道买它的人是个屠夫,因此任凭这个人拉着牛绳,鞭打着它,死也不肯走,等力气用尽了,才让这人强拖着离去。
后来经过一家钱庄门口时,这头牛突然两脚向着钱庄门口跪了下来,并且双眼一直流泪。钱庄的老板看了,不禁起了恻隐之心,就向这人询问。这人告诉他,此牛是以八千钱要买回去宰杀的。钱庄老板向这人表示,希望能以原价将牛买下,想不到这个人因此起了嗔恨心,恨这头牛这么刁蛮,因此坚决不肯卖,就是钱庄老板加了许多价钱仍不答应,并且恨恨地说:“这头牛太可恶了!必定要杀了它我才甘心,你就是出一万贯的钱,我也不卖!”
这头牛听了,就自动爬了起来,跟随着这人离去。等一到家,这人就立刻把牛杀了,并把牛肉烹煮在一个大锅里,然后就上床睡觉了。等睡到五更时,这人起床去察看牛肉烹煮的情形,过了很久,还没回来。他的妻子觉得很奇怪,于是过去看个究竟,谁知,她的丈夫已经跌入锅中,从腰部以上和牛肉一起都被煮烂了。
这头牛自知将死而求赎,在求赎不成后,不为难任何人,但不和仇敌妥协,带着愤恨走上它的终途。这个屠夫,不但不因为牛的求生而生怜悯之心,反而因此更愤怒,报应来得如此之快,也是情理之中的了。
世间最残酷的,莫过于“杀戮”,凡是有“生命”的,无论是人还是牲畜,都是贪生怕死的。生命受到威胁,都会惊恐万分,魂飞魄散,仓皇求生。如果惨遭杀害,那一股遭杀戮的“怨恨之气”,必然极为强烈,无不时时寻机加以报复,而灵性愈高愈不甘者,其报复常常也就愈为明显强烈了。
慈悲放生,往西方极乐
宋朝的永明延寿禅师,俗姓王,是丹阳人,最初在余姚县担任税务官。因为他经常买鱼放生,薪水用完了,不得已就挪用了公款。到了上级派员清查库钱时,才发现他已经挪用了数十万的库钱。
依照当时的法律,王先生就被判了死刑。而王先生在临刑的时候,脸色都不改变,并且还对他的好友,也就是当时的监斩官许自新说:“我已经放活了亿万条的生命,今天我死而无憾啊!我现在一心一意地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岂不是太快乐了吗?”说罢他就一心合掌念佛,一点也不怕死。
当刽子手挥起钢刀,砍到王先生脖子的时候,只听得“”的一声,大刀断裂成三截!监斩官许自新立即做了奏章,将情形奏报钱镠王。这位钱镠王也是信佛慈悲的人,见到了奏章,就立刻下令赦免王先生的罪,并且还恢复他的官职。
但是王先生被释放之后,就看破了世事,出家学佛,精进认真地勤修戒定慧。
有一次他梦到观音菩萨用甘露水灌入他的口中,因此智慧就渐渐地开了。王先生常住在永明寺,后来被推崇为净土宗的第六代祖师。七十二岁时,端坐合掌念佛而逝。
后来有位僧人,每天都围绕着延寿禅师的灵骨塔礼拜,有人问他原因,这位僧人回答说:“我是抚州地方的出家人,因为前一阵子生了一场重病,魂被鬼卒引到阴间,见到阎王殿的角落有一轴画像,我看到阎王亲自对着画像在恭敬地顶礼膜拜。我感到好奇,就问旁边的判官,这幅画像上面画的是谁啊?判官回答说,画的是永明延寿禅师。凡是人死了以后,都必须经过这里,唯有永明禅师直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且是上品上生,因此阎王对禅师特别尊敬,所以才向禅师的画像顶礼膜拜。”
慈悲放生,念佛往生西方,连阴间的阎王爷都对他恭敬顶礼,不正说明了“放生”乃大慈悲,大善行之为吗?对不与人同类的动物,都不忍丝毫之伤害,又怎么会不时地想着与人为善呢?
不食动物肉
在清朝嘉庆年间,有一位蒲城县的知县。这位知县很久以来就已戒绝杀生,而他的太太不只生性残暴,又贪口腹之欲,每日都宰杀动物来制作精美的饮食。
有一天,适逢她生日,就命令厨房的仆人备了许多猪羊鸡鸭,准备宰杀。只见那些猪羊鸡鸭好像知道自己的死期快要到了,个个伸长了脖子在那里哀鸣。知县见了,不禁怜悯,就告诉他的太太说:“今天适逢你生日,却变成这些猪羊鸡鸭的死日,未免太可怜了,你应当发发慈悲,把它们放了,也可积些阴德!”
哪知他太太却不屑地回答说:“如果完全依照佛教戒杀的说法,那么几十年来,岂不是天下都是禽兽了?你不要再说这些不切实际的话了,我不会受你的哄骗的!”这位知县见太太不听他的劝告,只好叹息而出。
第二天清晨,当这位知县夫人还在熟睡时,不知不觉中,发觉自己已走入厨房中,看见仆人正在霍霍磨着刀,而许多婢女环立在旁观看。这时,突然感觉自己的魂魄投入猪的身体里,仆人上前,一把就抓起猪的四条腿,把猪提放在椅凳上,抓着猪头,拿起利刀,一刀就直刺入猪的咽喉里。当其时,她感觉痛彻肺腑。等杀完了猪,仆人又把猪投入滚沸的汤中剃毛刮骨,然后拿起刀,自颈部直剖至腹部。此时,知县夫人感觉痛极难忍,整个肝肠就好像被撕裂般痛苦。
后来等魂魄离开猪体后,似觉漂泊无依,但不久后,又投入羊的身体里。这次,她因有了前次痛苦的体验,因而惧怕得狂哭狂叫。但只见那些仆婢哧哧地憨笑着,丝毫没有听见她的叫喊。而杀羊时所受的痛苦之状,又比杀猪时更甚。接下来,杀鸡宰鸭的惨状痛苦,她都一一亲自承受。
等屠宰完毕,惊魂刚安定之际,忽然见到一个老仆人捉来一尾金色的鲤鱼。她的魂魄又突然投到鲤鱼身上,那时只听见一位婢女笑着说:“我们夫人啊,最喜欢吃鲤鱼了,现在夫人正在睡觉,赶快下厨去剁作鱼丸,以准备早饭!”
仆人听了,就将鲤鱼的鳞片以刀细细剔除,将胆割去,并斩头去尾。在除鳞和割胆时,就有如一刀刀地把她碎割,尤其当把鱼放在砧上剁碎时,那时的痛苦,就好像自己化成了无数的身躯,同时在受一刀刀地碎身凌迟一般。她感觉实在无法忍受了,因此竭力地狂乱挣扎,才大喊大叫地从梦中惊醒过来。
这时,刚好婢女进来禀告说:“夫人!鱼丸已经做好了,可以起来用早餐了!”知县夫人听了,急忙命婢女将鱼丸倒弃,而当回想起梦中情景时,仍不禁惊吓得满身大汗,因此就下令停止了生日宴会,当知县问询原因,她就将梦中的情形说出。从此后,这位知县夫人就长期茹素,不再杀生了。
所谓“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慈悲”是人应有的胸怀。宋朝的黄庭坚,曾作了一首《戒杀诗》,诗曰:
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
元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
苦恼从他受,肥甘为我须。
莫教阎老断,自揣看如何?
这首诗,以简短的字句,如当头棒喝般表达了一个非常重要、但常为人们所忽视的事实和观念:所有的动物,都和人类一样,是绝对平等的。但可悲的是,人们并不理解这一点。于是杀戮、饕餮动物之事,便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常态。
一口菜根香,胜嚼酒肉饭
1994年,星云法师在台北道场佛光缘美术馆成立餐馆“滴水坊”,专做素食。进入滴水坊,会有店员非常有礼貌地奉上一杯清雅的淡茶,外加一碗“十全粥”,表示心怀无限的感恩。这里的菜花样繁多,口味鲜美,并且所有菜色都加入了一味叫做“欢喜心”的调味料,让大众吃起来觉得和谐欢喜。
所谓“一口菜根香,胜嚼酒肉饭;一念思无邪,胜办满汉餐”。滴水坊的素食理念受到大众的欢迎,分店发展到几十家,甚至跨过海峡,开到了大陆。星云大师巧妙地将佛教素食观念与俗世的饮食文化联系在了一起,用一种全新的理念倡导素食。
在人们的印象里,佛教徒特别重视素食,甚至连一些学佛的人都以为学佛就要吃素,这是一种误解。佛教虽然是最早倡导素食,但是最初佛陀时代并非食素,因为当时是靠“沿途托钵”的方式乞食,信徒给什么就吃什么,吃素并不是佛教的硬性规定。
虽然学佛不一定要吃素,但吃素确实是中国佛教良好的德行。佛教不忍伤害众生的命,不忍吃动物的血肉。这样的做法,不但减少杀生业障,而且对人类苦痛的同情心会增长。弘一大师曾开示信众说,吃素并不是为了消极地戒杀,而是为了长慈悲心。
世界上素食的人愈来愈多,素食者不一定基于宗教信仰,有的人是为了环保,有的人是为了爱护生命,更多的人是出于健康的理由。
近代很多名人都倡导素食。近代天津最早的女教育家吕碧城女士,就曾撰写《素食者是真理之光》一文,极力倡导素食的好处。孙中山先生亦极力提倡素食,他谈道:“夫素食为延年益寿之妙术,已为今日科学家、卫生家、生理学家、医学家所共认矣,而中国人之素食,尤为适宜。”
当代很多名人也是素食主义的拥趸。功夫巨星李连杰在排戏时,仅仅食用鲜菇炒菜花、金针菇烩豆腐等几样素菜配白饭。歌星张学友吃素吃上瘾,对山珍海味毫不垂涎,还向大家宣传吃素的好处,比如流汗不会臭、精神好、皮肤也变好了。美国歌星麦当娜很早就开始吃素,而且也限制家人的饮食。她的孩子们只能偶尔吃点冰淇淋,咸味重或者脂肪多的菜肴都不让吃,像小香肠拌菜这类想都不要想。即使是圣诞节,他们家的大餐也都是以蔬菜和低脂肪食品为主。
吃素确实对身体有很大的好处。因为素食者较少酸性体质,吃素的人比吃荤的人生病几率要低,尤其是很少有患癌症的。吃素还有一个好处往往被大家忽视,那就是精神饱满,耐力很强。例如动物中的鸽子,只吃高粱、谷子,但是飞行起来路途之远令人咋舌。驴子、牛、马也是素食的动物,只吃草,偶尔吃些谷物,可它们的体力是虎豹狮狼所不能及的,拉车载货,吃苦耐劳,堪称大力士。饮食清淡还有益于头脑清晰,神志清醒,所以脑力劳动者也适于素食。
虽然现在很多人主观上并不是出于慈悲心才吃素,但在客观上确实减少了对生灵的屠戮,可见食素是件好事,学佛的人更应该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