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大全集
- 星汉
- 3233字
- 2020-06-25 06:07:40
四、感恩心:心存感恩,知足惜福
“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阴;一切世界中,无法而不造。”这条偈语,短短的二十字,却道出了深刻的道理。我们的心就像是一个非常高明的画家,能够极其细腻地画出身心活动的一切现象,甚至我们所处的环境,也都是由这个内心的画家创造出来的。
感恩之心,是众多心灵画笔中最神奇的一支,犹如造物主,创造了更多奇迹。感恩是爱的根源,如果我们对生命中所拥有的一切能心存感激,便能体会到人生的快乐,人间的温暖,人生的价值。
1.常怀感恩之心
如果你有一颗感恩的心,你会对你所遇到的一切都抱着感激的态度,这样的态度会使你消除怨气。早上起来的时候,你看到窗外的阳光,你会感恩;吃一块面包,你会感恩;接到朋友的电话,你会感恩;在树上看到一只鸟在唱歌,你会感恩;看到猫咪睡在你的床头,你会感恩;然后你的一天乃至你的一生,就在这感恩的心情中度过,那你还有什么不幸福的呢?
感恩生活
从前,有一个人,生前善良且热心助人,所以他死后,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做了佛祖的侍者。善良的他仍时常到凡间帮助人。
一日,他遇见一个农夫,农夫的样子非常苦恼,农夫向他诉说:“我家的水牛病死了,没它帮忙犁田,那我怎能下田作业呢?”
于是,侍者赐给农夫一头健壮的水牛。农夫很高兴,侍者在农夫身上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又一日,他遇见一个男人。男人非常沮丧地诉说道:“我的钱被骗光了,没盘缠回乡。”
于是,侍者给男人银两做路费,男人很高兴,侍者在男人身上也感受到了幸福的味道。后来,他遇见一个诗人,诗人年青、英俊、有才华且富有,妻子貌美而温柔,但诗人过得不快活。
侍者问诗人:“你不快乐吗?我能帮你吗?”
诗人对侍者说:“我什么都有,只欠一样东西,你能够给我吗?”
侍者回答说:“可以。你要什么我都可以给你。”
诗人直直地望着侍者:“我要的是幸福。”
这下子可把侍者难倒了,侍者想了想,说:“我明白了。”
然后,侍者把诗人所拥有的都拿走了。
侍者拿走诗人的才华,毁去诗人的容貌,夺去诗人的财产和诗人妻子的性命。
侍者做完这些事后,便离去了。
一个月后,侍者再回到诗人身边。诗人那时饿得半死,衣衫褴褛地躺在地上挣扎。
于是,侍者把诗人的一切还给他。然后,又离去了。
半个月后,侍者再去看诗人。
这次,诗人搂着妻子,不停地向侍者道谢。因为,他得到幸福了。
幸福是什么?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种答案。在需要时及时得到是幸福,失而复得也是幸福。珍惜得到的一切,珍惜拥有的一切,感恩生活,感恩造物主,幸福就是此时此刻。对我们能拥有的和已经拥有的一切,应该懂得感恩和知足。
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亲情、爱情和友情,就没有爱的温暖相伴。感恩生活,万事随缘,自然海阔天蓝,风轻云淡。
感恩有好报
在一个小镇上,饥荒让所有贫困的家庭面临着危机,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最起码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
小镇上最富有的人要数面包师卡尔了,他是个好心人。为了帮助人们度过饥荒,他把小镇上最穷的20个孩子叫来,对他们说:“你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从篮子里拿一块面包。以后你们每天都在这个时候来,我会一直为你们提供面包,直到你们平安地度过饥荒。”
那些饥饿的孩子争先恐后地去抢篮子里的面包,有时为了能得到一块大点的面包甚至大打出手。他们心里只想着要得到面包,当他们得到的时候,立刻狼吞虎咽地把面包吃完,甚至都没想到要感谢这个好心的面包师。
面包师注意到一个叫格雷奇的小女孩儿,她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每次都在别人抢完以后,她才到篮子里去拿最后的一小块面包,她总会记得亲吻面包师的手,感谢他为自己提供食物,然后拿着它回家。
面包师想:“她一定是回家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分享那一小块面包,多么懂事的孩子呀!”
第二天,那些孩子和昨天一样抢夺较大的面包,可怜的格雷奇最后只得到了昨天一半大小的面包,但她仍然很高兴。她亲吻过面包师的手后,拿着面包回家了。到家后,当她妈妈把面包掰开的时候,一个闪耀着光芒的金币从面包里掉了出来。妈妈惊呆了,对格雷奇说:“这肯定是面包师不小心掉进去的,赶快把它送回去吧。”
小女孩儿拿着金币来到了面包师家里,对他说:“先生,我想您一定是不小心把金币掉进面包里了,幸运的是它并没有丢,而是在我的面包里,现在我把它给您送回来了。”
面包师微笑着说:“不,孩子,我是故意把这块金币放进最小的面包里的。我并没有故意想要把它送给你,我希望最文雅的孩子能得到这块金币,是你选择了它,现在这块金币是属于你的了,算是对你的奖赏。希望你永远都能像现在这样知足、文雅地生活,用感恩的心去面对每一件事。回去告诉你的妈妈,这个金币是一个善良文雅的女孩儿应该得到的奖赏。”
有一颗感恩的心,会让我们的社会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少一些指责与推诿;多一些和谐与温暖,少一些争吵与冷漠;多一些真诚与团结,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感受和感激他人恩惠能力的培养,是个人维护自己内心的安宁感、提高自己幸福的充裕感必不可少的心理能力。“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原意就是告诉人们要知恩图报。在一个文明的社会里,知道感谢,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可促进社会成员、群体、阶层、集团之间的关系相处融洽、协调,促进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信任、帮助。
知恩当回报
一天,一个贫穷的小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正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劳累了一整天的他此时感到十分饥饿,但摸遍全身,却只有一角钱。怎么办呢?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口饭吃。当一位美丽的女孩打开房门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没有要饭,只乞求给他一杯水喝。这位女孩看到他很饥饿的样子,就拿了一大杯牛奶给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问道:“我应该付多少钱?”女孩回答道:“一分钱也不用付。妈妈教导我们,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男孩说:“那么,就请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说完男孩离开了这户人家。此时,他不仅感到自己浑身是劲儿,而且还看到上帝正朝他点头微笑。其实,男孩本来是打算退学的。
数年之后,那位女孩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的医生对此束手无策。最后,她被转到大城市医治,由专家会诊治疗。当年的那个小男孩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霍华德·凯利医生了,他也参与了医治方案的制订。当看到病历上所写的病人的地址时,一个奇怪的念头霎时间闪过他的脑际。他马上起身直奔病房。
来到病房,凯利医生一眼就认出床上躺着的病人就是那位曾帮助过他的恩人。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决心一定要竭尽所能来治好恩人的病。从那天起,他就特别地关照这位病人。经过艰辛的努力,手术成功了。凯利医生要求把医药费通知单送到他那里,在通知单的旁边,他签了字。
当医药费通知单送到这位特殊的病人手中时,她不敢看,因为她确信,治病的费用将会花去她的全部家当。最后,她还是鼓起勇气,翻开了医药费通知单,旁边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医药费——一满杯牛奶。霍华德·凯利医生”。
做人贵在知恩图报,当别人在为我们付出一次小小的善举时,他们也许是不经意而为之,但我们铭记于心,也就意味着我们会把这种爱心传递下去。如果社会中,人人如此,它的力量将无比巨大。
为老师干杯
玛丽·居里是法籍波兰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也是法国科学院第一位女院士。1903年她和丈夫一起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又荣获诺贝尔化学奖,成为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
1912年,华沙“镭”实验室建成了。居里夫人——“镭的母亲”,接到消息后,立刻打点行装,从巴黎飞往华沙。
晚上,为居里夫人举行的欢迎宴会开始了。居里夫人成了贵宾,被请到摆满鲜花的桌前坐下。但她却隔着鲜花,在努力地寻找着什么。
忽然,居里夫人的目光碰上了对面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的目光。老妇人正敬佩地望着她。居里夫人激动地站了起来,向老人走去。
居里夫人伸出双手,紧紧地拥抱这位老妇人,在老妇人的双颊上吻了又吻,说道:“我以为这是不可能的,可却是真的,是真的!我一直想念着您,斯克罗斯校长!”
斯克罗斯校长热泪盈眶,她紧紧握住居里夫人的手,不住地说:“好样的,玛利亚!好样的,玛利亚!”在场的人都被她们深深地感动了,好多人眼中都噙满了泪花。
侍者送来了酒,居里夫人拿起一杯酒,递给斯克罗斯,然后转身对众人说:“尊敬的主人,尊敬的来宾们,我提议,为斯克罗斯校长干杯!是她教育我要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要真诚、勇敢地面对生活!”
“干杯!”
“干杯!”
玛丽·居里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大家纷纷举起酒杯,宴会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新松高于旧竹枝,全凭老杆来扶持。”我们的成绩是和老师的辛勤培养分不开的,所以我们要尊敬我们的老师。
尊敬师长似乎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了,即使你已经褪去学生的稚气,握住了成功的奖杯,但请不要忘记感谢开启你智慧的老师们,是他们用汗水和青春浇灌了你渴求知识的心田。
2.投桃报李之恩
若想得到,必先付出,如同《诗经》所说:“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不付出,只会一无所获。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古人云:“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一个人能得到很多人的帮助,是因为这个人以前做过很多好事,也帮助过别人。因此,若想得到好的果报,不肯先付出是不可能的。只有善始才能善终,若想事情有好的结果,就应该先付出,这样才会有相应的收获。
商人遇到难处,他的生意越做越小,于是,他去请教智尚禅师。
禅师说:“后面禅院有一个压水井,你去给我打一桶水来!”
半晌,商人汗流浃背地跑来,说:“压水井是枯井。”
禅师说:“那你就到山下给我买一桶水来吧!”
商人去了,回来后仅仅拎了半桶水。禅师说:“我不是让你买一桶水吗?怎么才半桶水呢?”商人红了脸,连忙解释:“不是我怕花钱,山高路远,实在不容易。”
“可是我需要的是一桶水,你再跑一趟吧!”禅师坚持说。
商人又到山下买了半桶水回来。禅师说:“现在我可以告诉你解决的办法了。”他带商人来到压水井旁边,说:“你把半桶水统统倒进去。”商人非常疑惑,犹豫着。
“倒进去!”禅师命令。
于是商人将那半桶水倒进压水井里,禅师让他压水看看。商人压水,可是只听到那喷口呼呼作响,但没有一滴水出来,那半桶水全部让压水井吞进去了,商人恍然大悟,他又拎起另外的半桶水全部倒进去,再压,清澈的水果然喷涌而出。
世人没有不想得到的,却很少有愿意付出的。然而,正如种庄稼一样,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给予是得到的前提。同样,也和种庄稼一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给予别人什么,也将得到什么。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一个猎人上山打猎,看见一头狼卧在山坳里。当他举起猎枪瞄向狼的时候,狼站起来没跑却又卧在那里。猎人不明,近前一看,发现是只怀孕的母狼,而且显得有些可怜,狼看着猎人像是在乞求猎人饶它不死。原来这只狼一条腿折了。猎人心软了下来,不但没有杀它,还将它的折腿进行了敷药包扎。
冬天到了,一场大雪封住了家门,猎人一连好多天无法上山打猎。一天夜里,猎人听到自家靠山根的后院里,传来“扑通、扑通”声,像是有人往院里扔东西。第二天,猎人开门一看,地上多了几只野兔和山鸡。以后每逢下大雪不能出山的时候,都是这样。原来是狼在报恩。
释迦牟尼说:“若你发现会造成伤害,就不要依此伤害别人。”你若想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先要怎样对待别人。这是个简单的、永恒的真理。
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铭刻着一位名叫马丁尼莫拉的德国新教牧师留下的短诗:“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会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会员;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不做那一汪死海
巴勒斯坦有两个海,一个是淡水海,里面有鱼,名为伽里里海。从山脉流下来的约旦河带着飞溅的浪花,成就了这个海。它在阳光下歌唱,人们在周围盖起了房子,鸟类在茂密的枝叶间筑巢,每种生物都因它而幸福。
约旦河向南流入另一个海。这里没有鱼的欢跃,没有树叶的葱茂,没有鸟类的歌唱,也没有儿童的欢笑。除非事情紧急,旅行者总是选择别的路径。这里水面空气凝重,没有哪种动物愿意在此饮水。
这两个海彼此相邻,为何如此不同呢?不是因为约旦河——它将同样的淡水注入。不是因为土壤,也不是因为周边的国家,区别在于:伽里里海接受约旦河,但绝不把持不放,每流入一滴水,就有另一滴水流出,接受与给予同在。
另一个海则精明厉害,它吝啬地收藏每一笔收入,绝不向慷慨的冲动让步,每一滴水它都只进不出。
伽里里海乐善好施,生气勃勃。另外那个则从不付出,它就是死海。
巴勒斯坦有两个海,同样的,世上有两种人:一种乐于索取,一种乐于付出。吝于付出的人,他的生活也将死气沉沉,被幸福疏远。
人活着应该让别人因为你活着而得到益处。学会分享、给予和付出,你会感受到舍己为人,不求任何回报的快乐和满足。这样的幸福犹如香水,你不可能泼向别人而自己却不沾几滴。的确,在生活中,超越狭隘、帮助他人、撒播美丽、善意地看待这个世界,快乐、幸福和丰收会时时与我们相伴。不吝于付出,既是一种道德与精神力量的感召,同时也是一种处世智慧和快乐之道。
左手付出时,右手有收获
灵魂最美的音乐是善良与付出,爱心也总是能够为生命增添新的色彩。用一颗虔诚而炽热的心去包容世间的一切,并付出自己的一切的时候,心灵也就能得到超脱。
有时候,我们只是给予了别人一颗善心,却能够得到对方感恩的回馈,从而听到两颗心灵跳动的声音。人与人之间彼此包容、彼此谅解、彼此关爱将久久地温暖着每一颗尘封已久的心。当心与心共鸣而发出的旋律奏响时,心灵浸润其中,就会习得一种温情的通透,而原本覆盖着的灰尘也随之被荡涤得没有了影踪。
世事就是这样,当我们左手付出爱时,便能从右手收获爱。就像我们能够在旅途所经之处播撒下各种鲜花的种子,即使我们不会再从同样的路上经过,但是这种美的传播让原野变得美丽,让路旁变得鲜花缤纷、生机盎然,让寂寞的旅人耳目一新。
愉快的心情是一种难得的体验,它使我们生活的环境为此而焕然一新:轻风在驰骋,泉流在激溅,鸟儿在鸣啼;风的微吟、雨的低唱、虫的轻叫、水的轻诉,显得那么抑扬顿挫、错落有致,再加上夕阳的霞光,花儿的芬芳,高山的宏伟,彩虹的艳丽,空气的疏爽,令人陶醉。
真正的财富,在于内心世界的宽广、豁达与包容,更重要的是有一颗慈悲心,以慈悲心对待众生。把心量放大,多接纳人,多包容人,大的要包容小的,小的要谅解大的。从而实现和谐的人际关系,最终实现“人间净土”的理想,让我们感受到这个世界充满温暖的希望。
3.报答亲人之恩
“孝养父母,尊重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净业三福的第一句就是“孝养父母”,可见“孝”在佛教中何其重要。孝心是做人的基础,孝心是学佛的起点,连父母都不关心的人,很难想象能给别人多少爱,能为社会付出什么。
将孝心放到无限大
佛家讲慈悲,基础在孝道。每个人都是由父母接引到这个世界上的,没有父母就没有此身,仅此恩德就难以回报,何况父母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给予的关爱和教育更是恩重如山!
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时,曾为比丘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过去,在印度波罗奈国流传着一个陋习──当父母年老时,就将他们活埋,以节省食粮来养活子息。时间一久,这个陋习竟成了这个国家的法律规定。
波罗奈国有一位长者,他的儿子十分孝顺,因此,对国内有这样一条法律实在不能认同,总希望有一天能够导正它。
岁月不饶人,长者逐渐老了。儿子为了孝顺父亲,便偷偷在地下建了一座密室,将父亲藏在里面,每天以上好的饮食供养父亲。他这份孝心感动了天神,天神现身前来协助。天神手中拿了一卷纸,来到波罗奈国王的面前,对国王说:“这张纸上有四个问题,如果七日内能够解答出来,我就拥护你和你的国家;如果答不出来,我就把你的头劈成七块!”说完,就立刻消失了。国王紧急召集群臣共同商议。然而,大家望着纸上的四个难题,绞尽脑汁还是束手无策。期限在一天天逼近,国王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于是,他将问题昭告天下,说解答出问题的人,能得到最大的奖励:“不论什么要求,国王都答应他。”
天神给国王出的难题是:“什么是最大的财富?”“什么是最大的快乐?”“什么是第一美味?”“什么最长寿?”
长者之子见到这四个问题,立即跑回家询问密室中的父亲,长者一一给出了圆满的答案:“信用是最大的财富。”“修行正法是最大的快乐。”“诚实是第一美味。”“法身慧命最为长寿。”
长者之子向国王禀告这些解答,于是国王顺利通过了天神的考验。国王高兴极了,便问长者之子:“这些答案是你自己想的,还是别人教你的?”长者之子回答:“是我父亲教导的。”国王非常诧异:“你父亲?他不是已经很老了吗?他现在在哪里?”“请大王恕罪,我的父亲确实已经老了,而我违反国法,私自将他藏在家中的密室。”长者之子接着说:“大王,父母对我们的深恩,如天地一般:十月怀胎、辛苦地抚养长大,还要教育一切为人处世的道理,这样才成就了今天的我们。纵使有人能左肩担父、右肩担母,行走一百年,并且无微不至地侍奉、供养,这样做,也无法报答父母的深恩啊!大王,我别无所求,只希望大王能废除‘活埋年老父母’这条法律。”
当然,波罗奈王必须遵守诺言,于是答应长者之子一切的要求。而事实上,国王也深受感动,不仅废除了这条法律,还增加了另一条法律:“凡是不孝顺父母的人,将治以重罪。”
佛陀对比丘们说:“能够孝养、恭敬父母,即是孝养、恭敬一切佛及贤圣,这是非常殊胜可贵的。”佛陀接着说:“当时的长者之子就是我,由于当时能够去除不孝的陋习,更成就孝顺的法律,这份功德福报,也就是今日成佛的资粮!”比丘们听了都赞叹不已,纷纷发心效仿。
我国有首名为《劝孝歌》的古诗:“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语言虽然很直白,但是却蕴含着很多深刻的道理。一个人,不论他生于什么样的家庭,也不论他将来的地位有多大的变化,只要他的父母还健在,那么他就有尽孝道的义务,这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
心存孝敬,得心中真佛
孝敬父母,这是每一个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只有心存孝敬,才能找到心中的真佛。
一个年轻人,家里很穷,他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年轻人很信佛,总是很虔诚地对待佛。而对母亲的劳苦,很不以为然。母亲为了生活总是披星戴月地劳作。年轻人不屑劳活,一心追求着他心中的佛。过了一段时间,年轻人听说远方山里的寺院内有一个老方丈知道佛的真谛,年轻人涉水攀山,千里迢迢来到寺院找到了老方丈。老方丈告诉年轻人,肯为你光脚开门的人,就是你欲找的佛。
年轻人开始了漫漫征途,寻找那光脚肯为自己开门的佛。他一路遇到了很多的寨子,投宿了不少的村庄。一日又一日,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可就是没有肯为他光脚开门的人,许多时候年轻人被藐视为龌龊的乞丏撵出门。年轻人对佛的追求开始动摇了,失望了。他开始无比想念自己的家,想念自己不辞而别的母亲,几年不见,不知母亲怎样了。一天深夜年轻人回到了家,轻轻呼一声:“娘!”门便开了。母亲没有一声抱怨,说道:“我的儿,你可回来了,为娘好想念你哟。”年轻人看到他母亲是光着脚为他开的门。
不能事亲,焉能成佛?古今中外,无论任何宗教都是提倡孝道的。父母养育子女,终其一生,心念都系在儿女身上,这种恩情是用尽一生的生命也无法报答的。
在生生世世的轮回中,无量众生都曾经是我们的父母,所以我们应将这感恩的心,推及一切众生。人人皆能如此,这个世界必定更祥和。明白这个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要奉行孝道,时时处处关爱父母,在报答他们养育之恩的同时,也让父母享受到一份其乐融融的天伦之乐,这就是佛家现世的一种慈悲,一种善行的最基本的体现。如果在孝敬自己父母的同时,还能够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对待其他的老人也有这份善心和敬重,的确是善莫大焉!
孝是回报的爱
“孝”是回报的爱,古人常以乌鸦反哺来教育子女莫忘亲恩。
乌鸦小时候,都是由乌鸦妈妈辛辛苦苦地飞出去找食物,然后回来一口一口地喂给它吃。渐渐地,小乌鸦长大了,乌鸦妈妈也老了,飞不动了,不能再飞出去找食物了。这时,长大的乌鸦没有忘记妈妈的哺育之恩,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每天飞出去找食物,再回来喂妈妈,并且从不感到厌烦,直至乌鸦妈妈自然死去。
小鸟尚且如此,更何况人呢?南怀瑾先生将父母比作两个照顾了我们二十年的朋友,如今他们老了,动不得了,我们回过来照顾他们,便是孝。
父母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无怨无悔地付出。当我们还是胚胎、尚未诞生时,就获得了来自父母的深切感情和无尽期望。而我们降临这个世界以后,父母生命的意义几乎大半落在了我们身上。随便问一个有子女的人:“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是谁?”绝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子女”。
在父母面前,我们永远是需要照顾的孩子。父母对我们总是倾其所有地付出。父母是我们人生中的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为我们遮风避雨,抵挡烈日风霜。年少时,我们爬上树干玩耍;疲倦了,靠在树上歇息。长大了,我们不愿与树玩耍了,树甘愿奉上丰硕的果实,为我们的人生和未来尽心尽力。要成家了,树奉献出自己的枝干,为我们建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当我们想出外闯荡时,树会用自己的躯干为我们造艘乘风破浪的船;当我们疲惫不堪、伤痕累累地归来,即便树已只剩一个树桩,也会让我们安心地休息。父母总在无私地奉献着,我们的忧伤便是他们的忧伤,我们的快乐便是他们的快乐。我们在为自己的事业、家庭忙碌时,总是无暇顾及远方或身边的父母;当出现变故、陷入困境时,首先想到的便是年迈的父母。
不要在对父母予取予求之后,将其抛弃,否则,我们的人生将一片荒芜。
卫国的一位名叫开方的贵族,在齐国做官,十年都没有请假回卫国。然而,管仲却把他开除了,理由是开方在齐国做了十年的官,从来没有请假回去看望父母,像这样连自己父母都不爱的人,又怎么会爱自己的君主呢?怎么可以为相呢?
在父母为我们付出那么多之后,如果我们连起码的回报都没有,谁还会相信我们心中有爱呢?一个心中无爱、冷酷无情的人,又有谁敢和他结交、愿和他结交呢?
莫等子欲养而亲不待
很多人觉得,每月按时给父母钱,使他们衣食无忧便是孝。其实不然,孝首先要做到的,是真正敬爱父母;否则,即便使父母每天吃山珍海味,也不过是徒养父母的口腹而已。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说他那个时代的人不懂孝,以为只要能够养活父母,便是孝了。然而“犬马皆能有养”,即便饲养一只狗、一匹马也都会喂饱它、养活它,因此仅仅是养活父母并不是孝。孝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是一种爱的心情。
儿子回乡办完父亲的丧事,要母亲随他去城市生活。母亲执意不肯离开清静的乡下,说过不惯都市的生活。儿子没有勉强母亲,只是坚持以后每个月寄300元生活费。母亲居住的村子十分偏僻,邮递员一个月才来一两次。如今村子里外出打工的人多了,留在家里的老人们时时盼望着远方儿女的信息,因此邮递员在村里出现的日子便是留守老人的节日。每次邮递员一进村就被一群大妈、大婶和老奶奶围住,争先恐后地问有没有自家的信件,然后又三五人聚在一起或传递自己的喜悦或分享他人的快乐。这天,邮递员交给母亲一张汇款单,母亲脸上洋溢着喜悦,说是儿子寄来的。这张3600元的高额汇款单像稀罕宝贝似的在大妈大婶们手里传来传去,每个人都是一脸羡慕。
过了几个月,儿子收到了母亲的来信,信只有短短几句,说他不该把一年的生活费一次寄回来,明年寄钱一定要按月寄,一月寄一次。转眼间一年就过去了,儿子由于工作缠身,不能回老家看望母亲了,本想按照母亲的嘱咐每月寄一次生活费,又担心忙忘了误事,便又到邮局一次给母亲汇去3600元。几天后,儿子收到一张3300元的汇款单,是母亲汇来的。
儿子百思不得其解之际收到了母亲的来信,母亲又一次在信上嘱咐说,要寄就按月给她寄,否则她一分也不要,反正自己的钱够花了。儿子对母亲的固执十分不理解,但还是按母亲的叮嘱做了。后来,他无意间遇到了一个从家乡来城市打工的老乡,顺便问起了母亲的近况。老乡说:“你母亲虽然孤单一人生活,但很快乐,尤其是邮递员进村的日子,你母亲像过节一样欢天喜地。收到你的汇款,她要高兴好几天呢!”儿子听后泪流满面,他此刻才明白,母亲坚持要他每个月给她寄一次钱,是为了一年能享受12次快乐。母亲的心不在钱上,而在儿子的身上。
孝不在于形式,父母最需要的是儿女的关心与牵挂。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对儿女的依赖感越来越强,失去了年轻力壮时的信心与豪气。眼花了,腿脚不灵便了,甚至一些简单的小事都觉得自己做不好,此时,儿女便成了他们唯一可以依靠的大树。能影响孝的天平摇摆的不是物质,而是内心,孝由心生。其实,当儿女懂得牵挂父母,当父母习惯依靠儿女,便是天地间最美丽的幸福。
4.不忘朋友之恩
平淡而久远,这便是我们的友谊。“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便是我们友谊的共鸣。我们不似过去寂寞,也不像将来迷惑。我们在岁月流转里乍逢初识,在刹那间永远相知。你就是海内的知己,即使身在天涯也如同比邻。当悠悠然的歌曲《朋友》在如水的心中响起,平淡的空气里便会飘过回忆的痕迹。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真正的朋友从不把友谊挂在嘴上,他们并不为了友谊而互相要求点什么,而是彼此为对方做一切办得到的事。
春秋时鲍叔牙和管仲是好朋友,二人相知很深。
他们俩曾经合伙做生意,一样地出资出力,分利的时候,管仲总要多拿一些。别人都为鲍叔牙鸣不平,鲍叔牙却说,管仲不是贪财,只是他家里穷。
管仲几次帮鲍叔牙办事都没办好,三次做官都被撤职,别人都说管仲没有才干,鲍叔牙又出来替管仲说话:“这绝不是管仲没有才干,只是他没有碰上施展才能的机会而已。”
更有甚者,管仲曾三次被拉去当兵参加战争而三次逃跑,人们讥笑他贪生怕死。
鲍叔牙再次直言:“管仲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他家里有老母亲需要奉养啊!”
后来,鲍叔牙当了齐国公子小白的谋士,管仲却为齐国另一位公子纠效力。两位公子在回国继承君位的争夺战中,管仲曾驱车拦截小白,引弓射箭,正中小白的腰带。小白弯腰装死,骗过管仲,日夜驱车抢先赶回国内,继承了君位,即齐桓公。公子纠失败被杀,管仲也成了阶下囚。
齐桓公登位后,要拜鲍叔牙为相,欲杀管仲报一箭之仇。鲍叔牙坚辞相国之位,并指出管仲之才远胜于己,力劝齐桓公不计前嫌,用管仲为相。
“友不贵多,得一人可胜百人;友不论久,得一日可逾千古。”要想获得一个朋友须有一个宽阔无私的胸怀。
真正的友人,一定会为我们的进步而高兴,为我们的前进而呐喊助威,绝不会成为我们成功路上的绊脚石。真正的朋友,在你获得成功的时候,为你高兴;在你遇到不幸或悲伤的时候,给你及时的支持和鼓励;在你有缺点有可能犯错误的时候,给你正确的批评和帮助。
患难之交真朋友
春秋时期,有一年冬天,寒风呼啸,大雪纷飞。在鸟兽潜踪、人烟稀少的荒原上,有两个互相搀扶的年轻人,正跌跌撞撞、艰难地走着。他们是一对挚友:羊角哀和左伯桃。
当时,各国诸侯为争夺土地,扩大势力范围,连年发动战争,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两个朋友对人民深为同情,决心施展自己的才干,拯救国家和人民。他们听说楚庄王是个贤明的国君,就相约前去投奔。
风狂雪猛,长途跋涉,寒冷、饥饿,使身体本来就瘦弱的左伯桃病倒了。在这危难时刻,羊角哀对左伯桃说:“我扶你走吧,你放心,我绝不会丢下你不管的。”羊角哀搀扶起左伯桃艰难地走着……
两天过去了,羊角哀筋疲力尽了。他好不容易才把左伯桃扶到一棵大空心树旁,暂避风雪。“角哀,荒原千里,风雪无边,如果我们两个都冻饿而死,不如救活一个。我看,你一个人快走吧,我是实在不行了,别再连累你。”左伯桃喘着气说,他连站起来的力气也没有了。羊角哀一听,急了:“你怎么说这种话!伯桃,你放心,我背也要把你背到楚国去!”说着,羊角哀弯下身子就要背左伯桃,但他也没有力气再把左伯桃背起来了。左伯桃用微弱的声音说:“角哀,我现在的身体状况肯定到不了楚国就会死在半路上,你的身体比我好,本领比我强,有希望走出这片荒原,你应该去楚国!我们救国、救民理想的实现就拜托你了!”两个人真诚相商。最后,左伯桃还是说服了羊角哀。
羊角哀抱着左伯桃放声痛哭。左伯桃催他赶快上路。羊角哀要把所有的干粮留给左伯桃,左伯桃决意不要……羊角哀只好怀着极为沉痛的心情诀别了他的朋友,独自上路了。
羊角哀赶到楚国后,受到楚庄王的重用。他连忙带人回到荒原,却发现左伯桃已冻死在空心树旁,他埋葬了好友的尸体,痛哭而别。
楚庄王知道这一切后,深为左伯桃的精神所感动,下令奖励了左伯桃的妻儿。
古希腊著名诗人欧里庇得斯说:“富贵之时自然高朋满座,患难之交见真诚。”确实如此,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还能有人关怀我们、信任我们,这是多么难得的幸福啊。相反,那些平日不怎么来往,一旦见我们位高权重就上来凑热闹的人,绝不会成为我们的朋友。
真诚之水浇灌友谊之花
对朋友不能付出真诚的人永远得不到真正的友谊,他们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
黄牛看见狐狸在树下呜呜地哭,问他为什么悲伤。
狐狸抹了一把眼泪,说:“人家都有三朋四友,唯独我孤零零的,心里难受哇……”
黄牛问:“花猫不是你的朋友吗?”
狐狸叹口气,说:“花猫与我交友一载,没请过我一次客,这算什么朋友?我早跟他散伙了。”
黄牛问:“山羊不是你的朋友吗?”
狐狸摇摇头,说:“山羊与我结拜半年,从未给过我一分钱的好处,还有啥朋友味?我早跟他断绝往来了。”
黄牛长叹了一声,问:“听说你曾经跟大黑猪的关系还可以?”
狐狸气得直跺脚,说:“我早把他给踢了,你想想,大黑猪能帮我什么忙?当初我根本就不该认识那个蠢家伙。”
黄牛戏谑地一笑,调侃道:“狐狸先生,我送你一样东西吧。”
狐狸眼睛一亮,心想这下可以讨到便宜了,立马止住哭,问道:“什么东西?”
黄牛扭过头,扔下一句“贪鬼!”就头也不回地走了。
孤零零的狐狸可怜吗?一点都不可怜!今天这种局面完全是他自己造成的。他交朋友是为了占人家的便宜,所以大伙都不愿和他做朋友。如果只想吃别人的,要别人的,没有好处就跟人家断绝关系,自己就会变成孤家寡人。
交朋友要真诚,不能只想从朋友那里获得点什么,更重要的是为朋友付出。你对朋友好,以真心换真心,这样你会取得朋友的信赖和帮助,你的朋友也就越来越多,这才是真正的交友之道。
对朋友的真诚是应当付出许多东西的,包括情感上的沟通和物质上的帮助。许多人总喜欢口是心非,总喜欢利用别人。人生在世也就几十年,我们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去做,把太多的时间花在钩心斗角上会很累,也不值得。
永远做一个真诚的人,因为只有真诚才能使人富有,而只有自己富有才能给予别人。把友谊变成了交易,希望有所收获的付出便不再纯洁。懂得付出的人是真正拥有财富的人。只要他能帮助朋友,只要还有朋友需要他的帮助,那么,他就是一个真正富有的人。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对别人要求太严了,自己就会没有伙伴。这正是古人眼中与人相处的“中道”。水清当然好,但最清的水,容不了任何微生物生存,也没有任何隐蔽,因此,鱼就无法存活。现实社会里,人能明察是非、分清善恶当然好,但过分明察秋毫,对别人过于苛刻,变成对人求全责备的严苛挑剔,就不能容人了。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周是包罗万象,一个圆满的圆圈,各处都统一,一个君子的为人处世,应该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全面看待别人,以公正之心待人;经常将别人与自己作比较,看他顺眼就对他好,不顺眼就反感他,就是“比”。要人完全跟自己一样,就容易流于偏私。比而不周,只跟自己要好的、符合自己要求的人做朋友,什么事都以“我”为中心、为标准,不是真正的君子所为。
朋友没有十全十美的,也不可能一点错误也不犯。对朋友的要求不能太过严苛,对于小的弱点、过失,应该包容、谅解,并尽量欣赏、鼓励朋友,包容原谅他无心或情有可原的小过失,这才是处世待人之道。
汉末魏初的名士管宁、华歆是从小到大的好朋友,恰同学少年,结伴读书。一次,两人一同在园中锄菜,地上有块金子,管宁视而不见,继续挥锄,视非己之财与瓦砾无异。华歆却将金子拾起察看,仔细想过之后又将金子丢弃了。此举被管宁视为见利而动心,非君子之举。还有一次,两人同席读书,外面路上有官员华丽的轿舆车马经过,前呼后拥十分热闹。管宁依旧同往常一样安心读书,华歆却忍不住将书本丢到一边,跑出去看了一下热闹。此举被管宁视为心慕官绅,亦非君子之举。于是,管宁毅然将两人同坐的席子割开,与华歆分坐,断了交情,说:“你不再是我的朋友。”
华歆真如管宁认为的那样不是君子,不值得一交吗?事实并非如此。据史书记载:
华歆自离开管宁后,便出仕为官,并且始终廉洁自奉。当初他受曹操征召将行,“宾客旧人送之者千余人,赠遗数百金”。华歆推辞不过,就暗暗在礼品上做上记号,事后一一送还。魏文帝时,华歆官拜相国,但他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得到的俸禄大多拿来接济穷苦的亲戚,以至于自己家一直很贫穷。
而且,两人绝交后,华歆并不因当初的难堪迁怒于管宁,而是多次向政府推荐管宁,鼓励管宁出仕,为社会出力,但管宁概不接受。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华歆这个人是非常有心胸的。而管宁,虽然自比为君子,但显然,他只是一个不合格的、流于偏私的“君子”。
倘若我们像管宁一样不能容忍朋友的缺点,看到朋友有一点瑕疵,就否定他,那么任何人都不会跟我们成为要好的朋友。幻想所有的人都跟自己一样,或者幻想所有的人都那么完美,只能是一厢情愿的想象,只能由于太过苛刻而流于偏私,从而失去真正值得结交的朋友。
5.回报对手之恩
没有压力怎会有动力,没有竞争怎会有进步,正是对手的追赶才驱使我们向前迈进,驱使我们生命的车轮不断地滚滚前行。对手促使我们进步,只有共生存才能改写历史。请感谢对手。
没有对手,生存有何意义
1996年世界爱鸟日这一天,芬兰维多利亚国家公园应广大市民的要求,放飞了一只在笼子里关了四年的秃鹰。事过三日,当那些爱鸟者还在为自己的善举津津乐道时,一位游客在距公园不远处的一片小树林里发现了这只秃鹰的尸体。解剖发现,秃鹰死于饥饿。
秃鹰本来是一种十分凶悍的鸟,甚至可与美洲豹争食。然而由于它在笼子里关得太久,远离天敌,结果失去了生存能力。
无独有偶,一位动物学家在考察生活于非洲奥兰洽河两岸的动物时,注意到河东岸和河西岸的羚羊大不一样,前者繁殖能力比后者更强,而且奔跑的速度每分钟要快13米。
他感到十分奇怪,既然环境和食物都相同,何以差别如此之大?为了解开其中之谜,动物学家和当地动物保护协会进行了一项实验:在两岸分别捉10只羚羊送到对岸生活。结果送到西岸的羚羊发展到14只,而送到东岸的羚羊只剩下了3只,另外7只被狼吃掉了。
谜底终于被揭开,原来东岸的羚羊之所以身体强健,只因为它们附近居住着一个狼群,这使羚羊天天处在一个“竞争氛围”中。为了生存下去,它们变得越来越有“战斗力”。而西岸的羚羊长得弱不禁风,恰恰就是缺少天敌,没有生存压力的原因。
生活中出现一个对手、一些压力或一些磨难,的确并不是坏事。一份研究资料说,一年中不患一次感冒的人,得癌症的概率是经常患感冒者的六倍。至于俗语“蚌病生珠”,则更能说明问题。一粒沙子嵌入蚌的体内后,它将分泌出一种物质来疗伤,时间长了,便会逐渐形成一颗晶莹的珍珠。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笼子,不少人的处境和那只笼子里的秃鹰差不了多少。虽然它能让人暂时地乐而忘忧、流连忘返,但毕竟是笼子。可以设想,最后的结局会和那只秃鹰没有什么两样。
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智;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感激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消除了你的惰性;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你要自立。
冤冤相报何时了
曼德拉因为领导反对白人种族隔离政策而入狱。白人统治者把他关在荒凉的大西洋小岛罗本岛上27年。当时曼德拉年事已高,但白人统治者依然像对待年轻犯人一样对他进行虐待。罗本岛上布满岩石,到处是海豹、蛇和其他动物。曼德拉被关在总集中营一个“锌皮房”里,白天打石头,将采石场的大石块碎成石料。他有时要下到冰冷的海水里捞海带,有时干采石灰的活儿——每天早晨排队到采石场,然后被解开脚镣,在一个很大的石灰石场里,用尖镐和铁锹挖石灰石。因为曼德拉是要犯,看管他的看守就有3人。他们对他并不友好,总是寻找各种理由虐待他。
谁也没有想到,1991年曼德拉出狱当选总统以后,他在就职典礼上的一个举动震惊了整个世界。
总统就职仪式开始后,曼德拉起身致词,欢迎来宾。他依次介绍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然后他说,能接待这么多尊贵的客人,他深感荣幸,但他最高兴的是,当初在罗本岛监狱看守他的3名狱警也能到场。随即他邀请他们起身,并把他们介绍给大家。
曼德拉的博大胸襟和宽容精神,令那些残酷虐待了他27年的白人汗颜,也让所有到场的人肃然起敬。看着年迈的曼德拉缓缓站起,恭敬地向3个曾看守他的狱警致敬,在场的所有来宾甚至整个世界,都静下来了。
后来,曼德拉向朋友们解释说,自己年轻时性子很急,脾气暴躁,正是狱中生活使他学会了控制情绪,因此才活了下来。牢狱岁月给了他激励,使他学会了如何处理自己遭遇的痛苦。他说,感恩与宽容常常源自痛苦与磨难,必须通过极强的毅力来训练。
获释当天,他的心情平静:“当我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对手在折磨我们、打击我们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给我们带来种种机会。我们应该给自己修炼身心的时间,用感恩的心来对待对手,如果能够化干戈为玉帛,那就再好不过了。反之,如果对别人一味地充满了仇恨,不但使别人生活于痛苦之中,自己的心灵更无法得到解脱。
给拒绝一份感激
一家外资公司的公关部需要招聘一位职员,前来应聘的人经过甄选,最后只剩下了5个。公司告诉这5个人,聘用谁得由经理层会议讨论才能决定,结果会在3天内发到他们的邮箱里。
3天后,其中一位的电子邮箱里收到一封信,信是公司人事部发来的,内容是:“经过公司研究决定,很抱歉,你落聘了。我们虽然很欣赏你的学识、气质,但名额有限,这实在是割爱之举。公司以后若有招聘名额,必会优先通知你。你所提交的材料在被复印后,近日将邮寄返还你。另外,为感谢你对本公司的信任,还随信寄去本公司产品的优惠券一份。祝你好运!”
看完电子邮件,她知道自己落聘了,有点难过,但又为该公司的诚意所感动,便顺手花了一分钟时间回复了一封简短的感谢信。
但在两天后,她却接到了那家外资公司的电话,说经过经理层会议讨论,她已被正式录用为该公司职员。
她很不解,后来才明白邮件其实是公司最后的一道考题。她能胜出,只不过因为她多花了一分钟的时间去感谢。
现实中,或许我们很少遇到这样的考题,但真正的考验往往产生在我们不经意间。感激是幸运女神的贴身助手,在你真心感激之余,也许幸运女神已经将幸运之箭瞄准了你。
感恩之心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快乐。为生活中的每一份拥有而感恩,能让我们知足常乐。感恩之心使人更加热爱生活,创造力更加活跃;感恩之心使人向世界敞开胸怀,投身到仁爱行动之中。没有感恩之心的人,永远不会懂得爱,也永远不会得到别人的爱。
6.感谢生命之恩
拥有感恩之心的人,即使仰望夜空,也会有一种感动。正如康德所说:“在晴朗之夜,仰望天空,就会获得一种快乐,这种快乐只有高尚的心灵才能体会出来。”生活中确实需要感恩。不懂得感恩,生活便会黯然失色,人生便没有滋味。
不知感恩,永难幸福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能更懂得尊重:尊重生命、尊重劳动、尊重创造。
一个婴儿刚出生就夭折了,一个老人寿终正寝了,一个中年人暴亡了。他们的灵魂在去天国的途中相遇,彼此诉说起了自己的不幸。
婴儿对老人说:“上帝太不公平,你活了这么久,而我却等于没活过。我失去了整整一辈子。”老人回答:“你几乎算不上得到了生命,所以也就谈不上失去。谁受生命的赐予最多,死时失去的也最多。长寿非福也。”
中年人叫了起来:“有谁比我惨!你们一个无所谓活不活,一个已经活够数,我却死在正当年,把生命曾经赐予的和将要赐予的都失去了。”
他们谈论着,不知不觉地到了天国门前。一个声音在头顶响起:“众生啊,那已经逝去的和未曾到来的都不属于你们,你们有什么可失去的呢?”
三个灵魂齐声喊道:“主啊,难道我们中间没有一个最不幸的人吗?”
上帝答道:“最不幸的人不止一个,你们全是,因为你们全都自以为失去的最多。谁被这个念头折磨,谁就是最不幸的人。”
生活中,人们往往不停地索取而不知满足。是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不幸了吗?是我们生存的环境更加艰难了吗?还是世界上不幸的人越来越多了呢?究竟有几个不幸的人,到底谁最不幸,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然而,你的答案正确吗?看看这三个人——不知满足不知感恩的人,永难幸福。
幸福本没有绝对的定义,许多平常的小事往往能震撼你的心灵。能否体会幸福,只在于你的心怎么看待。想要拥有幸福的生活,就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认同,是回报
“感恩”是一种认同,是对世界万物,一花一草的深切认同,更是一种回报。当我们从母体诞生后,母亲用乳汁将我们哺育成长,并给予我们无私的母爱。那么,我们更应该去懂得珍惜和回报这份恩赐、这份爱。
弘一法师在泉州草庵大病的时候,曾有人给他写了一封慰问信,言辞十分恳切,字里行间充满了关怀,朋友们还一起签了名,并为他的病情进行祈祷。这一切都让病中的弘一法师十分感动,以至于很多年后,弘一法师依然常常为此事而感谢他的朋友们。
人是要懂得“知恩图报”的,感恩的第一步便是知恩,只有先知恩了,才能去报恩。这也是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
有成就的人都懂得知恩图报,要报答恩人。正因为如此,树立了他们的威望,成就了他们的事业。
逆境中更要感恩
一般来讲,感恩使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上天庇佑我们的好运道上。当我们身处顺境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发出感恩的言辞。然而,真正的感恩并不仅仅限于顺境中的一颗感恩的心,而在于逆境中也同样懂得去感恩。
人们一想起史蒂芬·霍金,眼前就会浮现出这位科学大师那永远深邃的目光和宁静的笑容。世人推崇霍金,不仅仅因为他是智慧的英雄,更因为他还是一位人生的斗士。
有一次,在学术报告结束之际,一位年轻的女记者捷足跃上讲坛,对这位已在轮椅上生活了30余年的科学巨匠,深深敬仰,但又不无悲悯地问:“霍金先生,卢枷雷病已将你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了太多吗?”
这个问题显然有些突兀和尖锐,报告厅内顿时鸦雀无声。
霍金的脸庞却依然充满恬静的微笑,他用还能活动的手指,艰难地叩击键盘,于是,随着合成器发出的标准伦敦音,宽大的投影屏上缓慢然而醒目地显示出如下一段文字: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
我的大脑还能思维;
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
我有爱我和我爱的亲人和朋友;
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生活就是这样,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只要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你就会受益终身。这样你就会觉得你所拥有的就是最好的,不在乎你的得失成败。在你的眼中只有欢乐,没有忧伤和不幸,这才是人生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心存一颗感恩的心,即使在生命僵死之时,也会有清泉涌出。
感恩之心就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阳光雨露,形影相随。无论你是何等地尊贵,亦或何等地卑微;无论你生活在何时何地,亦或你有着怎样的生活经历,只要你的心中常怀一颗感恩的心,那么,随之而来的,必然是不断涌动着的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美好的处世品格。而这一切又必将让我们拥有一个丰富而充实的生命。
感谢你所拥有的
远古时代,古罗马众神决定举行一次欢迎会,邀请全体美德神参加。真、善、美、诚以及各大小美德神都应邀出席。他们和睦相处,友好谈论,玩得很开心。
但是主神朱庇特注意到:有两位客人互相回避,不肯接近。主神向信使神密库瑞述说了这一情况,要他去看看这是什么问题。信使神立即将这两位客人带到一起,并给他们互相介绍起来。“你们两位以前从未见过面吗?”信使神说。
“没有,从来没有。”一位客人说,“我叫慷慨”。
“久仰,久仰!”另一位客人说,“我叫感恩”。
生活中慷慨的行为总是难以得到真诚的感恩。事实上,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仰赖着他人的奉献,只是很少有人会想到这一点。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流程中,都会得到别人的帮助,接受他人的恩惠。我们应该用心记住这些,并且用感恩之情回报这个世界,那么生活在我们看来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感恩是爱的根源,也是快乐的源泉。如果我们对生命中所拥有的一切心存感激,便能体会到人生的快乐、人间的温暖和人生的价值。班尼迪克特说:“受人恩惠,不是美德,报恩才是。当他积极投入感恩的行动时,美德就产生了。”
感恩之心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快乐,能让我们知足常乐。感恩不是炫耀,不是停滞不前,而是把所有的拥有看做一种荣幸,一种鼓励,一种深深感激之中的回报。
感恩是一种深刻的感受,能够增强个人的魅力,开启神奇的力量之门,发掘无穷的智慧。感恩也像其他受人欢迎的特质一样,是一种习惯和态度。你必须真诚地感激别人,而不只是虚情假意。
感恩和慈悲是近亲。时常怀有感恩的心情,你会变得更谦和、更可敬、更高尚。每天都该用几分钟的时间,为你的幸运而感恩。所有的事情都是相对的,不论你遇到何种磨难,都不是最糟的,所以你要感到庆幸。
“谢谢你”、“我很感谢”,这些话应该经常挂在嘴边。以特别的方式表达你特别的谢意,付出你的时间和心力,比物质的礼物更可贵!
想一些令你觉得心怀感激的事,让自己全心全意地浸润其中。令你心怀感激的或许是孩子的健康平安;或许是朋友对你从来不间断的关爱;或许是从床上悠然醒来,能吃到舒心的早餐;或许是经历长期的自我毁灭后仍能存在至今……不要保留、不要抗拒,就让自己淹没在感恩的洪流里吧,人的快乐就在其中。
雕塑心中的佛像
感恩是幸福和成功的来源。人应该持之以恒地怀有这种感情。无论你获得了怎样的生活,你都要心存感激。
很多人生活不幸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缺少感激之情。当他获得生活的馈赠时,他没有感激,而是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应当,这样他就渐渐失去了别人对他的亲近和支持,失去了接近美好事物的机会。没有感激之心,人心就会充满各种怨恨和不满,就会牢牢记住那些不如意的事情。久而久之,他就失去了生活的美好依靠,继而变得失落和悲凉。这样的人,怎么会与幸福结缘呢?
一个原本英俊的雕塑家,突然发现自己的面貌、行动举止以及神情都变得丑陋可怕。他为此苦恼万分,遍访名医均无良方。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一座庙宇,向大师寻求帮助。大师了解情况之后说:“我可以恢复你的相貌,但你必须先为我的庙宇做一年工,为我们雕塑几尊神态各异的观音雕像。”
这位雕塑家细心琢磨观世音的面貌、表情和形态举止,那种慈祥、善良、圣洁和正义的形象深深刻在他的心中,渐渐地,他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当他工作完成的时候,大师带他来到镜子跟前。他惊喜地发现,自己的相貌已经变得神清气朗、端正英武。他感谢大师治好了他的相貌,大师告诉他:“是你自己治好了自己,你的病根是过去一直在雕塑地狱、魔鬼的缘故。”
对人生、对大自然的一切美好事物,我们要心存感激,将他们的美德和好处深藏在心中,使我们能时时受到美好事物的熏染,如此,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