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大全集
- 星汉
- 2595字
- 2020-06-25 06:07:41
九、超脱心:自处超然,处人蔼然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生活中,人们要想享受人生的欢乐,就要做到缘来不拒,缘走不留,顺其自然。有血有肉也有骨,流血流汗也流泪,有喜有情也有恨,万事由缘也由心。
1.心静,万物莫不自得
生活在凡尘俗世中的人,注定逃不脱世俗的牵绊,与其为外境所困,不如用一颗宁静淡泊的心平和对待。
心中澄明,处处净土
有一个弟子打坐时,总觉得有一只五彩斑斓的蜘蛛在自己身上爬来爬去,他常常被惊吓得无法入定,于是他便将这事告诉了禅师。
老禅师递给他一支笔,说:“下次这只蜘蛛再出现时,你把它出现的位置画下来,这样才可以知道它从何而来,才能想办法驱逐。”
当这弟子再次打坐时,蜘蛛又出现了,他标下蜘蛛的位置,急匆匆地找到禅师。
老禅师指着弟子画的圈,问道:“难道你还不知它从何而来?”
弟子低头一看,只见这个圈正画在自己心的位置。
五色蜘蛛,不在别处,只是源于自己内心的妄念,因而由心所生。佛经上说,“心净则国土净”,心中澄明,则处处是净土,心中有碍,则处处是炼狱。
清净之心,成参天大树
人类在任何时候都需要一颗清净的心。
清净心,即无垢无染、无贪无嗔、无痴无恼、无怨无忧、无系无缚的空灵自在、湛寂明澈、圆融无碍的纯净妙心。有了清净心,则失意事来能治之以忍,快心事来能视之以淡,荣宠事来能置之以让,怨恨事来能安之以忍,烦乱事来能处之以静,忧悲事来能平之以稳……
如能清除妄心,回归真心,则学佛之人必修成正果;世俗之人,也能除去烦恼,自在逍遥。
清净心能够提高人的人生境界,有一则关于佛陀的故事向我们讲述了这个道理。
佛陀带领阿难及众多弟子周游列国时,一日,朝着一座城市前进。而那城主早已耳闻佛的事迹,并担心佛到城里后,所有的人民都皈依了佛门,将来自己就无法受人敬重了,想到这里,城主心里不免担忧,于是下令:“若有人敢供养佛陀,就要交五百钱税金。”
佛陀进城后,就带着阿难去托钵,城里的居民因担心交沉重的税金而不敢出来供养佛陀。当佛陀托着空钵要出城时,一位老佣人正端着一碗腐烂的食物出门,准备将之丢弃,然而,当她看到佛陀庄严的姿态、大放光明的金身及眉宇间散发的慈悲与安详时,心里非常感动。但是,待她仔细一瞧,却发现佛陀的钵里空无一物。此时,老佣人心想:“如此相好庄严的人,吃的一定不是一般的食物。而他现在却委身在此,托钵行化,这正是他的大慈悲啊!”
顿时,这位老佣人生起了景仰的清净心,想要供养佛陀一些美味佳肴。但她因一贫如洗而无法如愿,心中既难过又惭愧,只好告诉佛说:“我实在很想设斋供养您,但是,我却什么也没有,有的只剩下手中这碗粗糙的食物,若佛陀您不嫌弃,就请收下吧!”佛陀看出了她的虔敬以及供养的那份清净心,就毫不犹豫地收下了她供养的食物。
就在此刻,佛陀微笑着,并放出五色光芒,照遍天地,不一会儿,再从眉间收回这道光芒。佛陀是已经开悟的圣者,其一言一行皆有深刻的含义,是不会无故而笑、无故而说的。佛陀方才的举动令阿难不解,于是,他便恭敬地请示佛陀,是何因缘而微笑呢?
佛陀问阿难:“你可看见刚才老佣人满怀信心布施的情形?”
阿难回答:“看见了!”
佛陀接着说:“这位老佣人因为刚才的布施,往后的十五劫中,她将会到天上享福,不堕入恶道中。之后,她会投生为男子,并且出家修行,成为辟支佛,证到无上涅槃,受大快乐。”
这时,有个人看到这样的情形,就对佛陀说:“你虽贵为婆罗门,是净饭王的太子,却在得到布施后,撒了一个大谎。用这样不净的食物布施,竟可得到如此的果报,怎么可能呢?”待此人语毕,佛陀伸出他又长又宽的舌头,覆盖过脸直到发际。接着就问:“如果你看过经典的话,有这样舌头的人,你想他会说谎吗?”这个人回答:“根据经典记载,舌头可以盖过鼻子的人,所说的话就不会有错。何况是能长到发际,则此人的话,绝对无所怀疑。但是,我仍然无法理解,就凭这么一点儿布施,为何能获得如此大的果报?”
佛陀接着问:“你可看过世间有什么稀有罕见的情形?”那人答:“有啊!我曾经在路上亲眼目睹一棵大树,居然能遮蔽住五百辆车队,那树荫大得简直没有尽处。这可说是稀有难得的吧!”佛陀说:“这棵树的种子有多大呢?”那人回答:“大概就只有一般种子的三分之一大而已。”佛陀即说:“谁会相信你说的话呢?那样宽大的树木,竟然是由如此微小的种子所孕育出来的。”那人紧张地反驳说:“是真的呀!我没有撒谎骗人,因为那是我亲眼所见的。”佛陀告诉这个人:“刚才的情形不也是这样吗?那位充满信心布施的老佣人,最后得到大福报,这和你遇到的情形不是一样吗?即使树的种子如此微小,却有极大的果报。更何况,如来已证到最圆满的果位,福田是如此丰盈,这样的事不是不可能的。”这个人听了当下豁然开朗,赶紧顶礼佛陀,忏悔自己的愚痴过失。佛陀欢喜地接受此人的忏悔,并慈悲地为他开示法要。由于一心听法的缘故,此人即证得初果罗汉。证果的他欢喜地举起双手,向大家呼喊道:“各位,甘露的门打开了。为何大家不赶快出来啊?”
城里的居民纷纷缴纳了五百钱税金后,蜂拥而至佛前,表示欢迎和愿意供养,并异口同声地说:“若能得到甘露法语,那五百钱又算得了什么!”
当所有的居民全都出来供养佛陀后,那道命令显然也就无效了。后来,城主也忏悔自己的过失,和大众一起皈依佛陀,同获清净的信心。
清净之心就是一粒小小的种子,虽然外表看似微不足道,但其中却蕴含着最伟大的力量,凭借这种力量,人能够得到非常大的提升。
在紧张忙碌的日子里,拿出许多小小的空闲为自己净心,片刻的净心会带来片刻的安宁,无数个片刻积累起来,人就获得了一份悠然自得的心情,整个身心也能达到和谐的状态。从片刻安宁到身心和谐,这又何尝不是一粒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
读罢佛陀故事,也许人们还不能对佛法有深刻的体会,但是当你重新走入社会时,就会忽然发现,自己的心已清净了许多,周围的一切已明澈了许多,生活也已充实了许多。
怒中心静乃真静
古时侯,有一个叫爱地巴的人。每次生气或者与人争执,他就以很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然后坐在田地边喘气。爱地巴工作非常勤劳努力,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广,但不管房子有多大,只要与人生气了,他还是会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爱地巴为何每次生气都这样做呢?
所有认识他的人,心里都疑惑,但是不管怎么问,爱地巴都不愿意说。直到有一天,爱地巴很老了,他的房、地也已经很广大了,他又拄着拐杖艰难地绕着土地和房子走。等他好不容易走完三圈,太阳都下山了。爱地巴坐在田边喘气,他的孙子在身边恳求他:“阿公,你已经年纪大了,这附近也没有人的土地比你的更大,您不能再像以前,一生气就绕着土地跑了!您可不可以告诉我,为什么您一生气就要绕着土地跑上三圈?”
爱地巴禁不起孙子恳求,终于说出隐藏在心中多年的秘密,他说:“年轻时,我一和人吵架、争论、生气,就绕着房地跑三圈,边跑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我哪有时间、哪有资格去跟人家生气?一想到这里,气就消了,于是就把所有时间用来努力工作。”
孙子问到:“阿公,你年纪大了,又变成了最富有的人,为什么还要绕着房地跑?”
爱地巴笑着说:“我现在还是会生气,生气时绕着房地走三圈,边走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我又何必跟人计较?一想到这儿,气就消了。”
无事之时,不生气而心静,很容易,这谁都能做得到。然而,一旦被招惹,或者遇到不如意之事,马上怒火心中生,将烦恼纠结于心,自我郁闷,心中不自在,看什么都不如意。这不是真静,只不过是在自我压抑而已。真正的心静,即使是再大的怒火,也会在心中消解,而这才是真正的超脱。
人生之所以多烦恼,皆因遇事不肯让他人一步,总觉得咽不下这口气。其实,这是很愚蠢的做法。
杨玢是宋朝时期的一个尚书,年纪大了便退休在家,安度晚年。他家住宅宽敞、舒适,家族人丁兴旺。有一天,他在书桌旁,正要拿起《庄子》来读,他的几个侄子跑进来,大声说:“不好了,我们家的旧宅被邻居侵占了一大半,不能饶他!”
杨玢听后,说:“不要急,慢慢说,他们家侵占了我们家的旧宅地?”
“是的。”侄子们回答。
杨玢又问:“他们家的宅子大还是我们家的宅子大?”侄子们不知其意,说:“当然是我们家宅子大。”
杨玢又问:“他们占些我们家的旧宅地,于我们有何影响?”侄子们说:“没有什么大影响,虽然如此,但他们不讲理,就不应该放过他们!”杨玢笑了。
过了一会儿,杨玢指着窗外落叶,问他们:“树叶长在树上时,那枝条是属于它的,秋天树叶枯黄了落在地上,这时树叶怎么想?”他们不明白含义。
杨玢干脆说:“我这么大岁数,总有一天要死的,你们也有老的一天,也有要死的一天,争那一点点宅地对你们有什么用?”侄子们现在明白了杨玢讲的道理,说:“我们原本要告他的,状子都写好了。”
侄子呈上状子,他看后,拿起笔在状子上写了四句话:“四邻侵我我从伊,毕竟须思未有时。试上含光殿基望,秋风秋草正离离。”
写罢,他再次对侄子们说:“我的意思是在私利上要看透一些,遇事都要退一步,不要斤斤计较。”
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如意、样样顺心,生活的路上总有沟沟坎坎。你的奋斗、你的付出,也许没有预期的回报;你的理想、你的目标,也许永远难以实现。如果抱着一份怀才不遇之心而愤愤不平,抱着一腔委屈怨天尤人,难免让自己心态扭曲、心力交瘁。
生活在凡尘俗世,难免与人磕磕碰碰,难免遭别人误会猜疑。你的一念之差、你的一时之言,也许别人会加以放大和责难,你的认真、你的真诚,也许会被别人误解和中伤。如果非得以牙还牙拼个你死我活,如果非得为自己辩驳澄清,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
适时地咽下一口气,潇洒地甩去烦恼,悠然地轻轻一笑,笑去恩怨。你会发现,天仍然很蓝,生活依然很美好。
2.笑看人生圆缺盈虚
活了一辈子,到头来,没有享受人生,没有得到人生过程的乐趣,这是一种生命自觉与自省的缺乏。体悟每种境遇,沉浮动静皆人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得失沉浮乃是人生所获的赐予。
为微笑找个理由
水给人的感觉往往是柔和婉转,一如微笑给人的柔和之感。为健康故,人们须日日饮水;为欢乐故,人们应时时微笑。
然而,生活中的人们却常常吝惜自己的微笑,往往只把微笑给自己熟悉的人,给予陌生人的表情则是紧张而严肃的。而且,大多数人都对突如其来的微笑感到不适应:要么认为对方认错了人,要么觉得对方是“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的表现,于是本能地加强警惕,也开始反思自己的心理和神经的健康问题。比如,在大街上,两个人相遇,彼此木然地擦肩而过,在擦肩而过的瞬间,两人才突然发现彼此是多年未见的高中同学,就会停下来寒暄,情绪异常兴奋,两个人的脸更是如冰雪消融般绽放出桃花般娇艳的笑容。
与人相处时,善意的开始必然带来快乐融洽的结果。面带微笑,心存真诚,两人相对的第一个瞬间,必定能传达出最友好的信号。
有一个人常常觉得生活没有任何意义,除了悲伤就是烦恼,所以,他越来越颓废、越来越忧郁。
一天,他听说在远方的深山里有一位得道高僧,能够帮人答疑解惑,便跋山涉水地寻到这座寺庙,向老禅师请教解脱之法。
忧郁者问:“禅师,我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摆脱这悲观痛苦的深渊,得到充实轻盈的快乐呢?”
禅师回答:“微笑,对自己微笑,也对他人微笑。”
忧郁者仍然困惑,又问:“可是我没有微笑的理由啊!生活如此艰辛,我为什么要微笑呢?”
禅师略微思索了一下,说:“第一次微笑是不需要理由的,你只要尽情地绽放自己的笑容就可以了。”
“那么第二次、第三次呢?一直都不需要理由吗?”
“不要担心,到第二次、第三次的时候,微笑的理由就自己来找你了。”
忧郁者踏上了返乡的归程,老禅师微笑着目送他离去的背影。
不久以后,寺中来了一位快乐的年轻人,他径直来到老禅师的禅房外,轻轻地敲了敲门,说:“禅师,我回来了。”他的声音充满了快乐。
老禅师并未打开门,便在屋内问道:“你找到微笑的理由了吗?”
“找到了!”年轻人兴奋地说。
“那么,你是在哪里找到它呢?”
“当我第一次对来向我借东西的邻居微笑的时候,他同样给了我一个微笑,那一刻,我突然发现天空是那么辽阔,空气是那么清新!第二次,当我走在路上被一个人撞到时,我并没有愤怒,而是送给他一个微笑,我得到了他发自内心的歉意和感谢,那是人世间多么美好的情感!第三次,当我把微笑送给在草地上玩耍的孩子时,他们拉着我加入了他们游戏的队伍……我不再吝啬自己的笑容,我把它们送给路上的陌生人,送给街边休息的老人,甚至送给曾经羞辱过、欺骗过、伤害过我的人们,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高于我所付出几倍的东西,这里面有赞美、感激、信任、尊重,也有某些人的自责和歉意。这些让我更加自信、更加愉快,也更加愿意付出微笑。”
“你终于找到了微笑的理由。”禅师轻轻地推开房门,微笑着对他说,“假如你是一粒微笑的种子,那么,他人就是土地。”
微笑如水般柔婉,带给他人愉悦的心灵安慰和享受。人们懂得日日饮水,是因为身体所需,人们也应做到时时微笑,因为这是幸福欢乐的生活所需。正如星云法师所说的,微笑能够使烦恼的人得到解脱,使疲劳的人得到安适,使颓唐的人得到鼓励,使悲伤的人得到安慰。
总有人比你更痛苦
人总是热衷于比较,很多痛苦便由此而来。
在比较的时候,人们看到的总是别人的欢乐,总拿别人如意的地方和自己不如意的地方比,总觉得比别人差,以至于每日为此郁郁寡欢。
实际上大可不必如此,每个人都有痛苦的时候。人之所以痛苦,正是因为不知道还有人比自己更痛苦。
佛陀慈悲,他为了消除人间疾苦,把全世界自认为最痛苦的一百个人聚在一起。
佛陀问他们:“你们很痛苦吗?”
人们争着说自己非常痛苦。
佛陀说:“好!知道你们都很痛苦,现在每一个人都把你痛苦的事情写在字条上。”大家很快就写好了。
佛陀又说:“现在拿手中的字条与别人交换。”
这一百人在交换过别人的痛苦后,纷纷传出惊叫,接着急忙要回自己原先的痛苦。
不快乐的人,总是相信别人比自己快乐,比自己更顺心,更能掌握自己的人生。但他们没有想到,别人也同样会有相同的问题。正由于他们不想,因此就产生了自怨自艾的想法。
沉浮动静皆人生
生是头,死是尾,中间的是过程,也被称为人生。
人生只是一个过程,赤条条来,独自而去。从胎儿,婴儿,孩童,少年,青年,中年,到老年。这个过程诠释着生命的真谛,包含了人活着的酸甜苦辣,凸显着人得意的光芒和失意的暗淡。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该为想要得到又会转瞬即逝的东西忧心忡忡,盲目浮躁。
有位孤独者倚靠在一棵树上晒太阳,他衣衫褴褛,神情委靡,不时有气无力地打着哈欠。
一位僧人由此经过,好奇地问道:“年轻人,如此好的阳光,如此难得的季节,你不去做你该做的事,懒懒散散地晒太阳,岂不辜负了大好时光?”
“唉!”孤独者叹了一口气说,“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自己的躯壳外,我一无所有。我又何必去费心费力地做什么事呢?每天晒晒我的躯壳,就是我要做的所有的事了。”
“你没有家?”
“没有。与其承担家庭的负累,不如干脆没有。”孤独者说。
“你没有你的所爱?”
“没有,与其爱过之后便是恨,不如干脆不去爱。”
“你没有朋友?”
“没有。与其得到还会失去,不如干脆没有朋友。”
“你不想去赚钱?”
“不想。千金得来还复去,何必劳心费神动躯体?”
“噢。”僧人若有所思,“看来我得赶快帮你找根绳子。”
“找绳子干吗?”孤独者好奇地问。
“帮你自缢。”
“自缢?你叫我死?”孤独者惊诧道。
“对。人有生就有死,与其生了还会死去,不如干脆就不出生。你的存在,本身就是多余的,自缢而死,不是正合你的逻辑吗?”
孤独者无言以对。
“兰生幽谷,不为无人佩戴而不芬芳;月挂中天,不因暂满还缺而不自圆;桃李灼灼,不因秋节将至而不开花;江水奔腾,不以一去不返而拒之东流。更何况是人呢?”僧人说完,拂袖而去。
人生是过程,这是一个最简单但又最不为人注意的事理。人生目标是我们永远的明天,我们的人生永远是今天,是此刻,是转瞬即逝的现在!
有目标的人是活得有意义的人,能看重人生本身这一过程并把握住过程的人是活得充实而真实的人。“没白活一辈子”,应该是目的和过程两方面都有质量。
沉浮动静皆人生。如果我们总用一种效益坐标来判别人生的状况,前进为正,后退为负,上升为优,下沉为劣,那么,我们就永远读不懂人生。
3.长短琴弦自得妙曲
事物各有长短,书生儒冠可以在朝侍奉君主,却不能跃马驰骋,纵横疆场;赤兔乌骓,能日行千里,但若将其放到屋里捕鼠,它们甚至比不上一只小野猫;紫电青霜是天下闻名的锋利宝剑,若借给木匠用来做工活,可能还不如一把普通的斧头。
世间万物,各有其貌
世间万物,正因各有其貌,才显得缤纷多样,异彩纷呈。人亦是如此。
芸芸众生站在佛祖面前都是平等的,但是五个手指尚有短长,又怎能期待所有人都有同一张面孔,同样的心情?所以人人不尽相同,外表上有高低胖瘦的不同,才有赏心悦目的人间风景;智力上有贤愚巧拙的分殊,才有趣味横生的社会百态。若太过趋同,则容易陷入误区,又怎么达到身心的洒脱?
一棵小草,没有参天大树的伟岸身躯,却依然是无限辽阔的草原中一道不可忽视的风景。一条小河,奔流的前方没有平缓开阔的河道,然而却一泻千里,成就了瀑布的磅礴气势。一扇贝壳,没有足以抵抗沙砾摩擦的厚硬身体,然而终有一日,会有闪烁迷人的珍珠绽放出耀眼的光彩。
世间众生,若一味地因自己的短处而放大痛苦,自然会与平凡生活中的快乐擦肩而过。《华严经》言:“如悬镜高堂,无心虚招,万像斯鉴,不简妍媸,以绝常之静心,照常之圆理。”世间万象的妍媸、巨微,都只是一种表象,若能正确对待自己以及他人的优缺点,必能屏蔽掉外境的干扰,得到心灵的安定和平静。
聪明的人能认识自己
一只狐狸早晨起来欣赏着自己在晨曦中的身影说:“我的身躯如此伟岸,今天我要用一只骆驼做午餐!”整个上午,它奔波着,寻找骆驼。但当正午的太阳照在它的头顶时,它再次看了一眼自己的身影,于是说:“一只老鼠也就够了。”
狐狸之所以犯了两次截然不同的错误,与它选择“晨曦”和“正午的阳光”作为镜子有关。晨曦不负责任地拉长了它的身影,使它错误地认为自己就是万兽之王,并且力大无穷、无所不能,而正午的阳光又让它对着自己已缩小了的身影妄自菲薄。
狐狸的这种心态,在现实生活中大有人在。他们对自己认识不足,要么过分强调自己的能力,要么无根无据承认自己无能。
尼采曾经说过:“聪明的人只要能认识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正确认识自己,才能使自己充满自信,才能使人生的航船不迷失方向。正确认识自己,才能确定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只有有了正确的人生目标,并充满自信,为之奋斗终生,才能此生无憾。
虽然,生活赋予我们每个人的阳光雨露并不完全相同,但上帝是无私的。每个人都是上帝的宠儿。正确认识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为自己正确定位,这样才能充满自信地去迎接机遇和挑战,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成功和欢乐。
琴弦有短长,人生得妙曲
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位著名的乐师名唤师旷,他生而无目,故自称盲臣,又称瞑臣。
师旷不仅善于弹琴,也通晓南北方的民歌和乐器调律。据说,当他弹琴时,马儿会停止吃草,仰起头侧耳倾听;觅食的鸟儿会停止飞翔,翘首迷醉,丢失口中的食物。晋平公见师旷有如此特殊才能,便封他为掌乐太师。
有一次,晋平公专门请人为师旷打造了一张特殊的琴,琴上的弦不仅长短一样,甚至粗细都是一致的。琴做得非常漂亮,上面精心雕刻着各种精美的图案,还镶嵌了金石美玉。
师旷试琴时,怎么也无法弹出完整的旋律,在细细地摸索过琴弦之后问道:“这张琴的琴弦难道是一样的吗?”
晋平公回答说:“是啊,这样精致的琴弦,应该是世间独一无二的吧!乐师您双眼已盲,否则一定会惊讶于这张琴的完美!”
师旷摇了摇头,表情凝重地说:“大王,这您就理解错了。一张琴,之所以能够弹奏出动听的音乐,正是因为上面的琴弦有短有长,有粗有细。一张琴中的大小弦各有不同的作用,大弦为主,小弦为辅,互相配合,才能弹出和谐美妙的乐曲。”
师旷吩咐侍者搬出了他原来使用的琴,手指在琴上划过,一串美妙的音符瞬时跃出,令人身心舒畅。
一张琴之所以能弹奏出美妙的旋律,就是依靠琴弦的长短和粗细。按照星云大师的观点,如晋平公一样仅为达到外表的和谐与完美,而刻意求同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代诗人卢梅坡借梅雪之争,告诫众生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这是自然之理,不必过于执著。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才得洒脱。
4.失意人生无南北
缘起缘灭,得到失去,好或不好,都是生命的常态,然而这一切都将过去。所以,在顺境中,不可得意忘形;在逆境中,也不要自暴自弃,以心灵的常态对待生命就可以了。
空中飞鸟,不知空是家乡
在禅宗《五灯会元》中,白兆圭禅师曾经这样说过:“譬如空中飞鸟,不知空是家乡;水中游鱼,忘却水是生命。”
空中飞鸟翱翔天际,本身即在天空中,它并未想过向生活索取更大的空间,因为天空已经够宽了;水中游鱼,水对它是非常重要的东西,而它并未一味因其重要而操心忧虑。若能以这种积极的态度努力生活,而非处处烦恼,生活必然愉快。
俗话说,人生失意无南北。宫殿里也会有悲恸,茅屋里同样会有笑声。只是,平时生活中无论是别人展示的,还是我们关注的,总是风光的一面,得意的一面。这就像女人的脸,出门的时候个个都描眉画眼,涂脂抹粉,光艳亮丽,这全是给别人看的。回家以后,一个个都素面朝天。
于是,站在城里的,向往城外,而一旦走出了围城,就会发现生活其实都是一样的。有许多我们一直在意的东西,在别人看来也许根本就不算什么。所以,与其不停地长吁短叹,不如欣赏一下自己的人生,静心体会生活的快意。
一切不幸都只是过程。
人生就像天气一样变幻莫测,有晴有雨,有风有雾,不管是谁的人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况且,一帆风顺的人生,就像是没有颜色的画面,苍白枯燥。
等人老了的时候,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开心的、伤心的,不都成了过眼烟云吗?一路走来,难免会有许多辛酸的泪水,难免会有许多欢乐的笑声,但是当一切成为过去,谁还会记得曾经有多痛,曾经有多快乐。
按照这种思路想来,一切都会过去的,那么,对于眼前的不幸,又何必过于执著?
佛印正坐在船上与东坡把酒话禅,突然听到:“有人落水了!”
佛印马上跳入水中,把人救上岸来。被救的原来是一位少妇。
佛印问:“你年纪轻轻,为什么寻短见呢?”
“我刚结婚三年,丈夫就抛弃了我,孩子也死了,你说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佛印又问:“三年前你是怎么过的?”
少妇的眼睛一亮:“那时我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那时你有丈夫和孩子吗?”
“当然没有。”
“那你不过是被命运送回到了三年前。现在你又可以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了。”
少妇擦干了眼泪,三年间发生的事情恍如一梦。她想了想,向佛印道过谢便走了。以后,这位少妇再也没有寻过短见。
命运总是喜欢和人开玩笑,你又何必太认真呢?反正我们是赤条条地来,独自而去,那么为何不把一切不幸都看成一种难得的体验呢。
想开了就是天堂
在一条河的一岸住着凡夫俗子,另一岸住着僧人。凡夫俗子看到僧人每天无忧无虑,只是诵经撞钟,十分羡慕他;僧人看到凡夫俗子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十分向往那样的生活。日子久了,他们都各自在心中渴望着:到对岸去。
一天,凡夫俗子和僧人达成了协议。于是,凡夫俗子过起了僧人的生活,僧人过上了凡夫俗子的日子。
几个月过去了,成了僧人的凡夫俗子发现,原来僧人的日子并不好过,悠闲自在的日子只会让他感到无所适从,便又怀念起以前当凡夫俗子时的生活来。
成了凡夫俗子的僧人也体会到,他根本无法忍受世间的种种烦恼、辛劳、困惑,于是也怀念起做和尚的种种好处。
又过了一段日子,他们各自心中又开始渴望:到对岸去。
可见,你眼中他人的快乐,并非真实生活的全部。每个生命都有欠缺,不必与人做无谓的比较,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就好。
人生如海,潮起潮落,既有春风得意、高潮迭起的快乐,也有万念俱灰、惆怅漠然的凄苦。如果把人生的旅途描绘成图,那一定是高低起伏的曲线。“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当你快乐时,不妨尽情享受快乐,珍惜你所拥有的一切。而当生活的痛苦和不幸降临到你身上时,你也不要怨叹、悲泣,哪怕只剩下一个柠檬,也可以做一杯柠檬汁。
生于尘世,每个人都不可避免要经历苦雨凄风,面对艰难困苦,想开了就是天堂,想不开就是地狱,而积极乐观的心态就是一剂良药。愈合你的伤口,怀着新的希望上路,就像一趟旅行,沿途中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
如果我们的心总是被灰暗的风尘所覆盖,就只能干涸了心泉、暗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我们的人生轨迹岂能美好?若我们能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那么,即使我们身处逆境、四面楚歌,也一定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一天。
5.从容不乱随云度
佛家有语:有钱也苦,没钱也苦;闲也苦,忙也苦。世间有哪个人不苦呢?越不能忍耐,越会觉得痛苦,何不把苦当磨炼?
痛苦自有其价值
人的一生,很难保证永远平安无事。尽管中外先人们创造了祈祷、祝福一类的吉祥词,但人类的灾难和痛苦还是免不了会到来,如失去亲人、爱情破裂、事业受挫,等等。要想抚平心灵的创伤,稳步实现自己人生的目标,每一个活着的人都必须学会承受痛苦。
对于痛苦,《涅槃经》上有这样一个故事:
过去无量劫的时候,释迦牟尼佛是一个很穷困的人。当时有佛出世,看到大家都先供养佛然后求法,自己却贫穷而无钱可供,于是,他心生一计,愿以身卖钱来供佛,就到大街上去卖自己的身体。
当他在大街上喊卖身时,恰巧遇一病人。医生叫病人每日吃三两人肉。那病人看见有人卖身,十分欢喜,便对他说:“你每日给我三两人肉吃,我可以给你五枚金钱!”释迦牟尼听了这话,与那病人商洽说:“你先把五枚金钱拿来,我去买东西供养佛,求闻佛法,然后每日把我身上的肉割下来给你吃。”病人应允,就先付了金钱。释迦牟尼供佛闻法已毕,即天天以刀割身上的三两肉给病人吃。病人吃了一个月,病才痊愈。释迦牟尼每天割肉的时候,他常常念佛所说的偈,精神完全贯注在佛法上,竟然没有痛苦,而且不久他的身体也就康复无恙了。
痛苦,是拥有其自身的价值的。
扇贝珍珠是痛苦的结晶,它是美丽的;五彩的人生之所以缤纷,是因为有痛苦的折射;每一次痛苦都意味着一次美的开始,这就是痛苦的价值。
苦痛不入心,生命得升华
霍金,一个举世闻名的人,命运的不幸使他丧失了双腿,连一个正常人都不如,然而他有斗志,不甘于落魄,以他顽强的意志,战胜了自己,战胜了世界。李白,身处蜀地,心却在长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可是又怎能比得上他仕途的波折。他是不羁的,挺胸而立,悠游山水,一挥手,写就了半个盛唐。文天祥,山河破碎,风雨飘摇,大宋的气数已经尽了!多年的抗元救国,一次次失败,更是让他万分凄凉。即使明知必死,又怎能叛国投敌!于是,他挺身而出,从容就义。
的确,“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没有经历过痛苦的人,就是一个不完整的人,就过着一个不完整的生活;只有经历过重重痛苦,跨越千山万水,你的生活才更完美、更充实,你的人生才会更有价值,也更有意义。
人活着并不是为了痛苦,但却不能不承受痛苦。离开痛苦,人就会变得简单而肤浅;但如果不想方设法摆脱痛苦,那么活着也只能是肤浅而简单。
痛苦可以捶打出哲学思想,但你首先必须是一块钢铁;痛苦可以磨砺出卓越人才,但你首先必须是一把宝剑。
与其说痛苦是人的劲敌,不如说它是人的忠实侍从。它可以伴你走向成熟,走向坚强。而且,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成熟,是否坚强,关键就看他能否在痛苦的包围下依然保持清醒的头脑。
其实,要想使自己永远超脱于痛苦之上,还得学会在无情的现实面前保持冷静的头脑。要懂得人生就是爬山的道理,要从潜意识里相信自己摆脱困境的能力,要在心理上强硬起来,一切向前看。
因为有许多不幸的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即使因为自己的失误,撒下了悔恨,也不必无休无止地自责,使自己的灵魂永远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重要的是要一切从头做起。因为,“前面的开阔地总要走过去,没有绿茵遮阳已成为事实,要么跌入海底永伴沉船,要么耸起身躯化为山脉。唱着歌也好,流着泪也好,冲过去就是壮举。属于每个人的路就是这么长,何必蜷缩起身去爬行”。
游刃有余,宠辱得失皆从容
走出阴影,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中。不管过去的一切多么痛苦,多么顽固,都要把它们抛到九霄云外。不要让担忧、恐惧、焦虑和遗憾消耗你的精力。要主宰自己,做自己的主人,从从容容才是真。
世间很多事情都是难以预料的。亲人的离去,生意的失败,恋人的分手等都会让人痛不欲生;有时候人们也会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收获意想不到的幸福,例如爱情,老板的赏识,彩票中奖等等。
人生有很多事情在我们意料之外。当你正春风得意的时候却会突然发生让你痛不欲生的事情;当你正想着要好好努力挣钱的时候,突然之间意外之财从天而降,这些都会让你不知所措。或者大悲,或者大喜,人往往很难做到从容地面对意外,所以各种烦恼便接踵而至。
下雨了,大家都匆匆忙忙往前跑,唯有一人不急不慢,在雨中踱步。旁边跑过的人十分不解:“你怎么还不快跑?”
此人缓缓答道:“急什么,前面不也在下雨吗?”
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当人们在风雨之中匆忙奔跑之时,那个淡然安定欣赏雨景的人,其实更懂得从容的生活智慧。在现代都市竞争的人性丛林中,从容淡定是一种难以达到的大境界。别人都在杞人忧天,慌不择路时,只有达到此种境界的人,才能稳住阵脚,不慌不乱。
有的人在遇事的时候往往很难保持从容镇定,过于大喜或者大悲——得意的时候忘形,失意的时候过于自卑或悲伤。对于“得意忘形”,人们往往很容易理解,但是,人世间还存在一种情况——“失意忘形”。其意思也不难理解,就是说有的人本来很好,富贵得意,对任何事情都处理得很好,然而一旦失意,却连人也不愿意见,自卑、烦恼接踵而至,完全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一个人一旦发了财,有了地位,有了阅历,或者有了学问,自然心气就很高,就得意忘形了,所以人要做到得意不忘形很难。但是还有许多人是失意忘形,这种人可以在富贵权高的时候,注意修养,自视高贵,一旦失去这些身外之物,就完全变了个人似的,自己都觉得自己矮了,没地位了,全然抛弃了之前的修养。
所以,得意忘形与失意忘形,同样都是没有修养,都是不够的,换句话说,是心有所住。有所住,就被一个东西困住了,而佛教人应无所住而行布施,这其实是一种大解脱,大智慧。一切事情,物来则应,过去不留。辜鸿铭先生说,一个人如果能受得了寂寞与平淡,才是真正的修养到家,得意不忘形,失意更不忘形。
6.心境人自造
佛语:“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心生。”不要将心境放在居住之环境,要放在心地。心地好,任何环境都好;地藏菩萨心地好,住在地狱都是福地。
修行切莫心外求法
佛教是个以心为本的宗教,在佛教的修持里常常都标榜着“修行切莫心外求法”,因为心外求法即是外道。为了杜绝心外求法,人就要摒弃俗世观念,时刻牢记众生平等,这样就不会盲目地比较,或者自卑,或者自负,而是能够守住一颗自然本真的心,专心于佛道了。
有一个学僧道岫,虽然精于禅道的修持,但始终不能契悟。眼看比他晚入参禅学道的同参,不少人对禅都能有所体会,想想自己实在没有资格学禅,既不幽默,又无灵巧,始终不能入门,心想还是做个行脚的苦行僧吧!于是道岫就打点衣单,计划远行。临走时,他到法堂去向广圄禅师辞行。
道岫禀告:“老师!学僧辜负您的慈悲,自从皈投在您座下参学已有十年之久,对禅,仍是一点领悟都没有。我实在不是学禅的根器,今向您老辞行,我将云游他处。”
广圄禅师非常惊讶地问道:“哦?为什么没有觉悟就要走呢?难道到别处就可以觉悟吗?”
道岫诚恳地再禀告:“我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之外,都精进于道业上的修持,我用功就是因缘不合。反观同参的道友们一个个都回归根源,目前在我心的深处,萌发一股倦怠感,我想我还是做个行脚的苦行僧吧!”
广圄禅师听后开示道:“悟,是一种内在本性的流露,根本无法形容,也无法传达给别人,更是学不来也急不得的。别人有别人的境界,你修你的禅道,这是两回事,为什么要混为一谈呢?”
道岫道:“老师!您不知道,我跟同参们一比,立刻就有小麻雀见到大鹏鸟的惭愧。”
广圄禅师装作不解地问道:“怎么样的大?怎么样的小?”
道岫答道:“大鹏鸟一展翅能飞越几百里,而我只囿于草地上的方圆几丈而已。”
广圄禅师意味深长地问道:“大鹏鸟一展翅能飞几百里,它已经飞越生死了吗?”
道岫禅僧听后默默不语,若有所悟。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比较、计较,这是烦恼的来源,怎能通过这些悟道呢?大鹏鸟一展翅几百里,仍不能飞越生死的大海。禅是要从平等自性中流出的,所以道岫禅僧一旦除去比较、计较,回归到平等自性中来,就能有所悟了。
其实,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没有必要和别人比较。即使我们某些方面比别人差,但是我们可以一方面学习别人的长处,另一方面从别人那里找到平衡——也许某方面我们要比别人优秀得多。这才是真正的平等。平等不只是我们对待别人时应有的态度,也是一种正确地认识自己的观念。只有坚信我和大家都是平等的,才不会妄自菲薄,也不会骄傲自大。
苦瓜自苦,我心自甜
有一群弟子要出去朝圣。师父拿出一只苦瓜,对弟子们说:“随身带着这只苦瓜,记得把它浸泡在每一条你们经过的圣河,并且把它带进你们所朝拜的圣殿,放在圣桌上供养,并朝拜它。”
弟子朝圣走过许多圣河圣殿,并依照师父的教言去做。回来以后,他们把苦瓜交给师父,师父叫他们把苦瓜煮熟,当做晚餐。晚餐的时候,师父吃了一口,然后语重心长地说:“奇怪呀!泡过这么多圣水,进过这么多圣殿,这苦瓜竟然没有变甜。”弟子们听了,立刻开悟了。
苦瓜的本质是苦的,不会因圣水圣殿而改变。但是我们的心却不能像苦瓜之苦一样。如果现实和渴望之间无法逾越的沟壑是苦的,那么百倍的努力也无法填平。生活中很多事情就像苦瓜一样,我们无法改变,也无力改变,倘若因此而纠结在心、抑郁难解,岂不是更大的痛苦?
当你为买不起漂亮的鞋子而难过的时候,想想那些没脚的人,你是否会释然?宙斯惩罚普罗米修斯推石头,推到山上的石头总会再次滚落;玉皇大帝让吴刚砍桂树,桂树砍倒了又会马上长起来,即便如此又如何?欣赏石头滚落、桂树重生的壮景,苦也快乐,累也快乐,只有学会苦中作乐,才能收获心之甘甜。
每一道风景,都独一无二
悲观与乐观,其实就在一念之间,就像圣严法师所言:“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
世界上什么人最快乐呢?犹太人认为,世界上卖豆子的人应该是最快乐的,因为他们永远也不用担心豆子卖不完。
假如他们的豆子卖不完,可以拿回家去磨成豆浆,再拿出来卖给行人;如果豆浆卖不完,可以制成豆腐;豆腐卖不成,变硬了,就当做豆腐干来卖;而豆腐干卖不出去的话,就把这些豆腐干腌起来,变成腐乳。
还有一种选择是:卖豆人把卖不出去的豆子拿回家,泡进水里让豆子发芽,几天后就可改卖豆芽;豆芽如果卖不动,就让它长大些,变成豆苗;如豆苗还是卖不动,再让它长大些,移植到花盆里,当做盆景来卖;如果盆景卖不出去,那么再把它移植到泥土中去,让它生长。几个月后,它结出了许多新豆子。一颗豆子现在变成了上百颗豆子,想想那是多么划算的事!
一颗豆子在遭遇冷落的时候,可以有无数种精彩的选择,人更是如此。当你遭受挫折的时候,千万不要丧失信心。稍加变通,再接再厉,就会有美好的前途。
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同的只是沿途的风景,而在每一道风景中,我们都可以发现独一无二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