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岸
如果将全世界的海岸拉直并连接起来,它们能绕地球好几圈。对于野生动物而言,海岸是非常重要的栖息地。那些曾经全部或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海洋中的物种则是通过海岸来到了陆地之上的。
生物的栖息地总是处于不断地变化中,但对于海岸而言,大自然真正显示了其力量:在风雨中,海浪冲刷岩石、破坏悬崖,拥有巨大能量的洋流带来了几百万吨的泥沙。海岸因而成了不断运动中的战争前线——一处可能使建筑坍塌入海,港口充满淤泥的地方。海岸动物和植物必须不断适应这种变化,以免窒息或者被海水冲走。它们也要适应那些更容易预测的变化——每天两次的潮起潮落。
运动中的水
潮汐是由太阳、月亮和地球之间的引力而引起的,它们的重力拉动了海水,当它们在空中运动时,海水就会朝向它们运动。在开放的海域中,这种因引力引起的海面凸起是很难被察觉的,但靠近陆地时,因海面凸起造成的潮起潮落就相当明显了。潮汐的高低取决于海岸线的形状以及运动中的海水量。
如果海岸是漏斗状的,海水就会被压迫至越来越小的空间中,海水别无他途,只能不断上涨。世界上最大的漏斗状海湾潮汐之一就在加拿大东海岸的芬迪湾,在那里,最大的潮汐可以高达21米,当海潮上涨时,半小时内就可以达到一个成年人的高度。但在被陆地包围的海域,比如地中海,就根本没有潮汐。潮汐也会进入河流——在亚马孙河,潮汐可以深入内地400千米。
在海岸边,潮汐对于决定何种生物生活在何处而言是极其重要的。大多数海岸植物不能生活在海水中,所以它们通常会生长在最高海潮达不到的陆地上。而海草则正好相反,因为它们必须浸没在海水中。有些紫海草可以曝露在空气中达几小时之久,它们的植株适应能力格外强。而红海草适应能力就比较弱,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它们只生活在最低潮线以下。
潮汐鸟类
海岸边的鸟类会配合潮汐活动。对于海鸥和涉禽而言,最忙的时间是退潮时,退去的潮水会带来许多食物。海鸥是海岸边重要的清道夫,它们沿着岸慢慢飞行,搜寻活体和死体海洋小动物为食。如果天气变坏或者食物缺乏,这些鸟类就会放弃在海边捕食而转向内陆。
和海鸥相比,涉禽对于食物就要挑剔得多:蛎鹬主要以贻贝和海扇为食,它们有着凿子状的喙,可以将贝壳打开;翻石鹬的喙则要短得多,它们主要以海草和岩石下的小动物为食;三趾滨鹬是最小的涉禽之一,却是最为敏捷的,它们随着海浪疾走,就像报时钟里跳出的玩偶一般捕捉被海浪冲来的鱼虾。
上述三种涉禽依靠视觉捕捉食物,还有许多鸟类是靠触觉捕食的。其中体形最大的涉禽之一就是一种长脚鸟——杓鹬,它们弯曲的喙有15厘米长。杓鹬通常在泥泞的岸边觅食,它们的专长就是捕食那些一般鸟类难以发现的埋藏在泥沙下面的动物,它们的喙像铅笔一样纤细,顶端尖部十分敏感,能够感觉到隐藏着的小动物。顶端的尖部可以在喙闭合的情况下张开,使得杓鹬可以将食物夹住,并从泥沙下拉出。
人们很容易就能在泥泞而多岩石的海滩上辨认出拥有鲜艳的喙以及聒噪声的砺鹬。
盐沼和湿地
在潮汐要经过很长一段历程才能深入到的内陆真正的平地上,生物在这里的生存就更为艰难了。在这里,陆地和海洋在泥滩和盐沼交汇,远远超出了海浪所及之范围。
当潮水上涨时,海水进入溪流和海峡。退潮时,则留下的是闪亮的泥浆。
对于人类而言,这种栖息地是难以忍受的——环境变幻莫测,溪流就像迷宫一般。但是对于那些能适应海水的植物来说,这是完美的栖息地。这些植物大多数都十分低矮,它们的叶子通常十分生脆。这种生脆的感觉是由于过量的盐造成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排出这些盐分。有些盐沼植物甚至会延伸至路边,那里的土壤中的盐分使它们有回家的感觉。
在热带,盐沼看起来完全不同。不像其他地方盐沼的空旷,热带的盐沼中生长着形形色色的树木,这些树木都是红树,它们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在潮汐间地带生长的植物。红树有着高跷状的根,可将它们固定在地上。有些则有朝天的气根,就像泥沙中突起的微型潜水艇通气管。
红树林就像是微型的热带森林,许多动物——从猴子到蛇还有叮咬的昆虫——都生活在红树林中。更有趣的居民生活在底下的泥沙中,包括成群的招潮蟹和弹涂鱼——一种手指大小的鱼,用胸鳍跳跃和攀爬,可以离开水,呼吸空气生存。
悬崖和岛屿
不管海鸟能飞多远,它们必须返回陆地繁殖。燕鸥将它们伪装的蛋产在鹅卵石或沙子上,它们会毫不畏惧地俯冲向任何靠近它们蛋的动物或者人类。不过多数海鸟在筑巢时节会避开充满危险的空旷海岸,它们会在陡峭的悬崖或者难以接近的岛屿上繁殖,这里它们受到攻击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在繁殖高峰,这些筑巢点成了地球上最繁忙、最吵闹、最难闻的野生动物大展示场所。比如,在苏格兰的巴斯岩岛这块只有几百米宽的小岛上聚集着10万只塘鹅。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的巴别岛,每年有200万只短尾鹱在这里哺育它们的下一代,它们要飞行超过3万千米,穿越整个太平洋,才能到达这个岛屿。
海鸟群体
这么多海鸟紧挨着筑巢导致空间紧张,很容易就发生争端。塘鹅在捍卫自己的巢时,行为非常激烈,任何靠近的鸟都会受到它们的进攻。成年塘鹅在捕鱼后回巢时必须先确定自己的配偶所在,以避免痛苦的错误发生——它们通常会发出一种着陆的叫声,配偶能从各种鸟的噪声中分辨这种声音。听到这种叫声,地上的配偶就会立即处于警戒状态,并回叫以引导对方降落到自己的巢中。海鸥在悬崖的洞穴中筑巢,它们在天黑后才会进出。有趣的是,它们也是通过声音来辨认自己的配偶的。在深夜,空中充满了各种奇声异响,在陆地上的一方就会通过叫声召唤同伴。
有些海鸟,比如鹈鹕和鸬鹚,天生不善“远航”,它们终年都会待在岸边。其他一些则更富于冒险精神,幼鸟可以飞行之时,就会被带领着飞向大海。海鸥和海鹦甚至不会等那么久,一旦幼鸟在巢中有了足够的食物,它们的父母就会将它们遗弃在巢中。幼鸟等到长出羽毛之后就自己飞向大海。
海中草场
许多开花植物生长在海岸边,不过很少有能完全生活在海水中的,仅有的例外物种是一种被称为大叶藻的植物,它们在世界上许多地方形成了水下的草场。在岸边看,这些草场是难以发觉的,当在船上或者空中俯瞰时,就可以发现它们就像是深色的补丁一般嵌在海面上。大叶藻通常生长在5米以上深的海水中,那里可以免受海浪的冲刷。不过如果遇到暴风雨的话,大量大叶藻断叶就会被冲上海岸。
儒艮和海牛每天要吃掉100千克的海草。在每次进食的间隙,它们大多浮在海面休息。
大叶藻草场对于许多近岸动物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栖息地:鱼类在大叶藻间穿梭,海龟则用它们带利喙的嘴巴嚼食大叶藻。在热带,水桶状的儒艮和海牛都以大叶藻为食,这些大型却很温顺的动物看起来就像是海豹,不过它们不需要登陆来繁殖后代。它们是海洋中唯一的完全以植物为食的哺乳动物,这也是为什么它们过去曾被称为“海奶牛”的原因。
巨藻林
大叶藻主要在岸边蔓延开去,形成一个大型的席子状草地。而在有些地方,水温很低,海床是岩石,大型的海草可以向上长成树木一般,其中最大的叫做巨藻,是海洋中生长速度最快的生物。在北美洲有一种叫做“公牛海藻”的巨藻可以在1年内长到35米,但最长纪录是巨藻保持的65米,它们生长最快的时候,每天可以长60厘米。
海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海中度过的,它们的皮毛十分厚,可以使它们保持干燥和温暖。幼年海獭利用母海獭作筏——母海獭仰面漂浮,幼海獭则处在母亲的怀抱中。
这些巨大的海草组成了生活着形形色色生物的水下森林。在这岩石底的森林中,章鱼搜寻着蟹和虾;海鳗注视着隐藏着的猎物巢穴,等待着它们的出现。在它们之上是鱼类和乌贼在海藻叶间穿行;海獭潜入水中捕食鲍和蛤。海獭是除了猿和猴子之外唯一能够用工具获取食物的哺乳动物,海獭浮在海面上时,会用石头击打鲍鱼壳,使鲍壳碎裂,从而获得食物。
在巨藻林中生活着超过750种的各类动物,在一棵巨藻上可能生活着50万只各类生物。巨藻林是海岸布置得最远的岗哨,在它们以外就是截然不同的开放海域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