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概述

一 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视频解析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标志着全党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上产生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二 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1945年5月14日,党的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这样,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便正式得到了确立。

三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科学体系

(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集中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

一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近代以来的中国革命就是在这些矛盾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结构,同其他性质的社会也是不同的。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从各阶级所代表的生产关系和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全面地分析了各阶级的状况及其对革命的态度,为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提供了科学的根据。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视频解析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根本动力是工人和农民,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中国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农民处于社会最底层,深受压迫,又人数最多,和无产阶级有天然联系,但农民各阶层的革命性是有区别的,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城市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应采取恰当的政策策略,对其既团结又斗争,它既不能充当革命的主力军,更不能是革命的领导力量。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革命,根本的标志是看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和前途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革命。

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最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这一理论是随着革命实践的发展逐步形成和完善的。1930年1月,毛泽东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阐明了中国必须而且只能走与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不同的道路,标志着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1930年5月,毛泽东又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从思想路线的高度为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指明了方向。从1936年12月到1939年12月,毛泽东先后发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新阶段》《战争和战略问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发刊词》等文章,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发展成为完备的理论形态,成为全党的共识。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第一,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发展道路,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第二,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第三,这条革命道路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作出了独特性的贡献。第四,这条革命发展道路的理论及其实现,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启迪意义。

四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在这个新社会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要有新文化。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是新中国建国的政治基础。

(一)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的基本内容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毛泽东指出:“国体——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是一种过渡性质的,但又在一定历史时期必须采取的国家形式。

(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的基本内容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三)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

一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视频解析

1.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内容

(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包括组织农业生产互助组,组织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2)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合作化的形式和逐步过渡的步骤,发展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运用“和平赎买”的方式,逐步将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意义

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到1956年,我国已经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二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旧社会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所谓“相适应”,就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与旧社会比较,更能够适合生产力的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逐步得到满足,这是基本的、主要的。所谓“相矛盾”,就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领域还有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方面,需要不断地加以解决。不断改变这种“相矛盾”的状态,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的,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和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三 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毛泽东提出分两步走、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其设想是:第一步,在1980年以前,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20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四 中国工业化道路

毛泽东认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实现工业化需要采取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包括工业和农业并举、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并举

第四节 统一战线

一 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中国无产阶级之所以必须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由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决定的。

1.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具有特殊性。

2.中国革命面对的敌人异常强大。

3.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中国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

(二)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1.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政治局面,提供了利用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2.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可以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3.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实际状况,决定了可以建立和发展革命统一战线。

二 统一战线的主要历史经验

1.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这是由中国革命的性质、特点和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性质决定的。

2.工农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这是由工农联盟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决定的。

3.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斗争的手段是批评和教育,其目的是巩固与他们的联盟。

三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一)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的提出

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第一次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1957年2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进一步阐述了这个方针

(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基本依据

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首先,我国的民主党派与欧美资产阶级政党不同,在历史上是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爱国的、进步的政党;其次,在过渡时期,它们在政治上接受共产党的领导,采取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路线;最后,随着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任务的完成,各民主党派原有的阶级基础发生了变化。这时民主党派的性质实际上已经开始变成各自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党。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为共同建设社会主义。

(三)“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基本内涵

1.所谓“长期共存”,是指一切致力于团结人民从事社会主义的、得到人民信任的党派,都可以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

2.所谓“互相监督”不是单方面的,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监督共产党的主要是劳动人民和广大群众,但是有了民主党派,对我们更为有利。

3.长期共存就是为了互相监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确立,是毛泽东探索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道路这一开创性工作的重要成果,为我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继续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指明了方向。

经典例题 下列关于我国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工商联不属于民主党派

B.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

C.无党派人士是指既不参加中国共产党也不参加民主党派的普通群众

D.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解析】无党派人士不等于无党派的普通群众,中共中央2005年专门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明确了无党派人士需要具备的条件:没有参加任何党派、对社会有积极贡献和一定影响的人士,其主体是知识分子。因此,C项表述错误。本题选C。

四 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一)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点

第一,它有利于保障各少数民族当家做主、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第二,它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第三,它有利于调动全国各民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第四,它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进步。

第五,它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稳定和统一,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冲击。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第一,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二,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宪法的规定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依据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和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由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

第三,民族自治地方在充分行使自治权的同时,必须反对大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坚决打击国内外敌对势力和一切分裂祖国的阴谋活动。

(二)民族团结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状况,各族人民在宗教信仰、民族习俗、生活习惯等方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我国各民族血脉相连,逐渐融合成为统一的中华民族。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已经成为一个荣辱与共、不可分割的整体。各民族人民共同努力,促进了国家的繁荣与稳定。“疆独”“藏独”“台独”等任何破坏民族团结、制造分裂的图谋都是违背中华人民利益的,是注定要失败的。

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民族平等是处理民族关系最基本的要求。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国家和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各族人民享有同样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各民族的大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增进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各民族的共同愿望。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和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下,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边防巩固、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局面正在形成。

第五节 人民战争和人民军队

一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主要是因为:

第一,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在中国,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战争,主要组织形式是军队。

第二,中国反动统治阶级的特点决定了中国革命只能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中国的反动统治阶级拥有庞大的反革命武装,同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对中国革命实行武装镇压。因此,中国革命只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第三,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是长期的。

二 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

第二,农民是中国革命军队的主要来源。

第三,农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战略基地。

三 建设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

建设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需要做到: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通过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领导来实现的。

坚定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任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新型的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新型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这一宗旨是通过人民军队的三大任务实现的,即打仗、做群众工作和生产。这三大任务的执行,保证了革命战争的顺利进行。

坚持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基本原则。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建设的生命线。毛泽东把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基本原则概括为三大原则,即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的原则。

四 人民战争路线及战略战术原则

1.实行人民战争路线

具体包括: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正规军、地方军与民兵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灵活运用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三种基本作战形式,进行反抗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人民战争。

2.人民军队的战略战术

具体包括: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方针,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方法,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的思想以及十大军事原则等。

第六节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一 人民民主专政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和性质

1.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

所谓人民民主专政,就是工人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民主与对敌人专政相结合,即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相统一的国家政权。

2.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仍是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在中国的具体实现形式。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力量是工人阶级,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享受民主权利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执行的是无产阶级政策和无产阶级所担负的革命与建设使命。

(二)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任务

1.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第一,从阶级专政的范围来看,人民民主专政把民族资产阶级划入人民的范畴,而不作为专政的对象。

第二,从国家政党制度看,人民民主专政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而不是一党制。

第三,从对国家政权本质的表述上看,“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将“民主”与“专政”并列,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第四,从国家政权的发展趋势看,人民民主专政衔接两个革命阶段,民主的范围不断扩大,民主制度不断发展健全。

2.人民民主专政的使命和任务

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使命和任务就是保卫无产阶级政权,组织和管理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社会生产力,消灭剥削阶级和阶级差别,最终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职能和历史任务问题上,始终坚持马列主义的这一基本理论思想。

二 党的建设

三 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的关系

党的领导同党的建设是分不开的。党的建设是我们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一大法宝,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一大法宝。忽视或者放松党的建设,必然会削弱党的领导,给党的事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加强党的建设是实现党的领导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证。把党建设好了,党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担负起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党组织才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的干部才能发挥骨干作用,党员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而从组织上保证实现党的领导;党才能密切联系群众,在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团结和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同心同德地把改革和建设事业推向前进。

第七节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一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视频解析

实事求是渗透于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的全部内容。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具有多方面的内容。而实事求是恰如一条金线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的全部内容之中,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本质特征。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含义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基本内容:

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即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从本本、原则出发。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是实现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吃透理论、吃透实际,要不唯上,不唯书。

第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二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和本质所在。第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出发点,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第二,一切对人民群众负责。第三,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第四,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第一,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第二,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相结合的方法。第三,民主和集中相结合的方法。

三 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独立自主原则是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国策。独立自主原则的完整表述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其基本含义是:要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必须首先立足于本国国情,从本国的实际出发,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把本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好。这一原则包含以下两点:第一,立足于本国实际,走适合自己的道路。这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能够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前提。第二,着眼于本国人民的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事业。

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要求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统一,还要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