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常识判断模块宝典(第11版)(2017)
- 伍景玉
- 1601字
- 2024-12-23 13:31:05
第五章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1节 市场经济
考点1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市场主体的独立性、平等性;(2)市场对资源发挥基础性配置作用;(3)间接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4)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考点2 市场经济的基本功能
1.优化资源配置
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市场价格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自动地指挥着资源的流向,从一种产品流向另一种产品,从一个部门流向另一个部门,全社会的资源都得到优化配置,这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内在功能。
2.提高经济效益
在资源配置既定的条件下,市场主体追求的利益,来自生产经营的收入;而收入的初次分配,按照生产要素在创造实用价值中的贡献份额进行。按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激活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另一重要功能。
3.促进技术创新
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生产者想方设法进行研究开发,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4.对企业优胜劣汰的选择
市场竞争对生产者和经营者形成外在压力,使其改进技术,提高生产率,从而实现对企业优胜劣汰的选择。
考点3 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一般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
造成市场垄断的主要因素包括:(1)技术进步;(2)市场扩大;(3)企业为获得规模效应而进行的兼并。一旦企业获利依赖于垄断地位,竞争与技术进步就会受到抑制。
2.外部负效应问题
外部负效应是指某一主体在生产和消费活动的过程中,对其他主体造成的损害。外部负效应实际上是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成本外部化,但生产或消费单位为追求更多利润或利差,会放任外部负效应的产生与蔓延。如化工厂,它的内在动因是赚钱,为了赚钱对企业来讲最好是让工厂排出的废水不加处理而进入下水道、河流、江湖等,这样就可减少治污成本,增加企业利润,从而对环境保护、其他企业的生产和居民的生活带来危害。
3.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公共产品是指消费过程中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所谓非排他性也就是当这类产品被生产出来,生产者不能排除别人不支付价格的消费。因为这种排他,一方面在技术上做不到,另一方面却使技术上能做到,但排他成本高于排他收益。所谓非竞争性是因为对生产者来说,多一个消费者,少一个消费者不会影响生产成本,即边际消费成本为零。而对正在消费的消费者来说,只要不产生拥挤也就不会影响自己的消费水平。这类产品如国防、公安、航标灯、路灯、电视信号接收等。所以这类产品又叫非盈利产品。从本质上讲,生产公共产品与市场机制的作用是矛盾的,生产者是不会主动生产公共产品的,而公共产品是全社会成员所必须消费的产品,它的满足状况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福利水平。这样一来公共产品生产的滞后与社会成员与经济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就十分尖锐。
4.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
出现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是因为市场机制遵循的是资本与效率的原则。资本与效率的原则又存在着“马太效应”。从市场机制自身作用看,这是属于正常的经济现象,一方面,资本拥有越多在竞争中越有利,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收入与财富也越向资本与效率集中;另一方面,资本家对其雇员的剥夺,使一些人更趋于贫困,造成了收入与财富分配的进一步拉大。这种拉大又会由于影响到消费水平而使市场相对缩小,进而影响到生产,制约社会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使社会经济资源不能实现最大效用。
5.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
市场机制的作用只会扩大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现象,一些经济条件优越,发展起点较高的地区,发展也越有利。
那些落后地区会因经济发展所必需的优质要素资源的流失而越发落后,区域经济差距会拉大。因为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利益,在不同地区使用自然资源过程中也会出现相互损害的问题,可以称之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负外部效应,即江河上游地区林木的过量开采,可能影响的是下游地区居民的安全和经济的发展。这种现象造成了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协调与危害。
第2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考点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
(1)在所有制结构上,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4)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封建主义自然经济的基础上自发形成的,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的;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生产力不是很发达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基础上转变过来的,是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自己建立的。
考点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基础,以现代企业制度、统一市场体系、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对外经济体制为支柱,以宏观调控体系为整合各个支柱的桥梁。
1.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组织形式,要创造条件积极建立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2.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3.健全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从微观为主转为宏观为主,从短期为主转为长期为主,从管理为主转为服务为主,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政府管理经济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4.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收入分配制度,既提高效率,又促进公平,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走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
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城乡居民提供同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保证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知识扩展
如何认识公有制及公有制主体地位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要起主导作用。从公有资产占优势方面来看,公有资产的优势,不仅要注重量的方面,还要注重质的方面。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必须占支配地位;但这主要是就全国而言,至于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