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江湖客舟轻——蒋捷·《虞美人》
- 最美宋词:在最好的年华遇见你
- 周语
- 2062字
- 2019-10-30 20:38:06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在中国古代的夜晚,似乎总会有一位客人,在静静的听雨。
宋代的雨,轻敲书窗,酒楼栏杆,红烛光影,枯瘦的黄花,这景象是百媚千红谢去,独自击筑演绎平生万事的疏狂。雨水落在阁楼,宅院,酒肆,小巷,蒋捷像客船上的酒客,一生都在漂泊中渡过,词中所写的人生不同阶段的场景,就是这颠沛流离的岁月中听雨的瞬间。
蒋捷是咸淳十年(1274)进士,他在宋亡之后不肯入仕,归隐山野,江湖,闹市,驾乘孤瘦的轻舟,他的生命重新回到残山剩水的怀抱。蒋捷在这宋朝的雨夜,隐居不仕,静听天边落雨。这雨声如木鼓,如铙钹,如破阵的一瞬间,将军剑锋出鞘,而听雨的人,想起那客舟上一盏老茶,已经灵魂出窍。他在这雨夜感到无限的困顿,宛如僧人,剑士,决裂那一瞬间的悲苦。
歌楼,红烛,客舟,僧庐,词中的每一个人生阶段,不同的场景,一时间都像是在梦中,少年的昨日红烛,壮年的羁旅生涯,各种心境在这里按照词牌的形式填写出来,宛如影片上的剪接手法,让人可以在灯光下看到这个宋代词人的孤单与寂寞。
宋人的孤单,往往是瘦衣醉颜,绿草前身,是有着淡雅,超逸的大视野。他们看到人生宛如客船行水,远离内心的故乡,距时间的源头是渐行渐远。于是他们或悲天悯人,或鉴于流水,思考人生,时间的意义,笙歌的永恒,醉酒的哲理。往往从人生的细微之处寻求解脱之道。
宋、元易代之际,隐居竹山的蒋捷,写出了这样传神的小词。他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构思、立意都是不事雕琢,颇为独特的。歌楼之上,是少年光景,而壮年羁旅,则是江阔云低,西风吹过来,身上的单衣有遮不住的寒意。青春的光景在时代的缝隙里,总是容易错过。一支曲子唱完,人已经在江湖之上的客舟船头,即使下了雨也是不必撑伞的。
词篇的开头,意象就交织在一起,好像是春风拂过,最美丽的时光重上心头。
蒋捷写少年,在这首词里是有着内在含蕴的。歌楼、客舟、僧庐,不同的场景将他的一生衔接起来,与其说是回忆中的景象,倒不如说是他已经在北方金军的征伐之声中,远离了悲与喜。他似乎回到时光旧年的源头,身带青青子佩,饮酒,击剑,醉舞歌楼,红衣的女子让人想到残花落进,暗香依旧,那种时间的气息氤氲整个江湖人生的记忆。
夜雨十分,打开画卷,看看词人蒋捷的行旅,你会为这个宋代宁度宗咸淳十年的进士匆匆的身影所打动。顺着这雨声,你可以在宋朝的某个乡野茶馆找到他,甚至在某个渡口,与他闲聊这人生的荒凉,悲喜。
少年听雨,在宋代的雨夜,这是一段无忧无虑的时光。
夜阑人静时,谁在听雨呢。
一个宋代的少年,在歌楼醉舞,他的目光落在红色的火烛外面的栏杆,雨水啪啪的落在上面溅起水花。词人很轻盈的写它的诗意与驿动,那秋天的雨水是活泼快乐的,正迎合了少年的心。这样的时光,少年之心是没有经历世相和风雨扑打的,歌楼上,红烛下,处处都是美好的光景。少年的豪情壮志,洒脱与无畏,都是那样的生动,就像蒋捷写这词的时候看到雨后的彩虹。毕竟山河破碎,一生的奔波,让人身心疲惫,昏昏欲睡,依稀那歌楼上的少年又唱起了破阵曲。
听雨,这是一个诗意的视角。因为读宋代词人的诗词,很多时候会以为自己不知不觉误入烟云深处,到处是淅淅沥沥的小雨。听雨的客人要上路,遇到云游四海荒山的僧人,或者那个船家、僧人就是他本身的幻象。僧庐下听雨,就是这样的一种滋味。
次句写壮年辗转各地,画面感非常强。仿佛就是一副中国古代的水墨画。这水墨画从蒋捷的词境来理解,是淡雅而枯瘦的色彩,线条。船头站着的不再是少年,江面上的云压得很低很低,西风吹来丝丝凉意,雁阵徘徊在水面上,越过山头,似乎就是往昔的故乡。
钩栏斜角,抚松采菊,这是属于僧庐听雨的蒋捷。
这样的词句,其中的画境,是属于中国古典诗意的时空,深刻的蕴藉之美,是值得细细默读的。
悲欢离合总无情,这一句词简单明了,但却是人生经历了风浪之后的心声。末段留给世人的是一幅笃定的画面,从少年歌楼到黄昏日暮,再回看身前之事,黄花翠竹,银瓶索酒,蒋捷的人生就是这“客舟、断雁、江阔、云低”组成的失意,飘零之旅。他在词中的直白,抒情,回想,虽表面是写人生际遇,但实际上却能让人体会到词句背后,宋朝的兴衰,历史的变迁。个人的悲苦与人生的轨迹与这个朝代的雨声结合在一起,萧瑟之处,就不难理解其中“悲欢离合总无情”的感叹了。
这样的词境,让人有很大的联想的空间。词中的蒋捷,仿佛把自己置身于江湖之外,客舟听雨,这也是中国古典诗歌意境中典型的一种写意,只是这情和意都是在宋代的黄昏展开的,它有着更渺远的背景,更像是人生的寓意之说。整首词并不局限在一个人的哀愁与对往事的感伤的情绪,它有了对人生的洞察与深切的感悟,有对身后的宋朝的抱憾,也有对一生颠沛的无限怅惘。
蒋捷在宋亡之后不肯再入仕途,后人谈到他,连生卒年岁都不甚详细,只道是他在僧庐下听雨,晴耕雨读,不问落花流水,春去春来。他似乎就是那僧人,走了很远的路,找到了一个草庐,决定在那里等雨停之后再上路,于是借着篝火展卷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