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白云深处彩虹生——鲁逸仲·《南浦》
- 最美宋词:如是听到你的爱
- 周语
- 1545字
- 2019-10-30 20:38:06
风悲画角,听单于、三弄落谯门。投宿骎骎征骑,飞雪满孤村。酒市渐阑灯火,飞敲窗,乱叶舞纷纷。送数声惊雁,乍离烟水,嘹唳度寒云。
好在半胧淡月,到如今、无处不消魂。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为问暗香闲艳,也相思、万点付啼痕。算翠屏应是,两眉余恨倚黄昏。
旅夜,这个题材的写作,总是将中心聚焦在慢慢常路上的游子、士官、读书人身上。一抹月光从山间照来,小路上匆忙的身影。这首词里词人在旅夜路途写相思之意,通过不同的画面描写,表现内心所思。
这样的旅途酷似佛家的云游,一路之上经历非凡。这首词的开篇从不同的角度描写“画角谯门”、“飞雪孤村”、“冷落酒市”和“寒夜惊雁”这几个场景。这些都是旅行途中的见闻。这样的旅行,有点异域色彩,古代的路是如此的漫长,时间是悠长缓慢的,切身感觉到的长短,节奏感也是不同。
词篇的第一句写“风悲”,是指风声。路途清苦,词人身感风声凉意,心下便觉得悲。这里的“悲”,有悲郁的意思。“风悲”两字刻画风声,“画角”,则是写随风而来的角声,画角就是古代军中常见的乐器,其声犀利、清冷。“三弄落谯门”的意思就是也许有人在谯门上吹《小单于》。
这些都是词人旅途上的见闻,也是对当时心境的摹写。由景物见心情,这是常见的写法。画角之音,是悲,是冷,让人感到蓦然之中的凉薄。因为旅途孤清,所以对冷暖特别的敏感。
接下来第二个场景,即是“雪满孤村”。“投宿”两句写路上遇到飞雪,村落似乎都被这纷纷之雪掩盖。这一方面也是衬托出村庄的“孤”。
在飞雪漫天的时分,一个孤独的旅人走在宋代这个无名的村落,他的身影是模糊的。“骎骎”形容马在奔驰,这是在寻找可以寄宿的地方,也显示了焦急之心。于是,《白雨斋词话》称这种艺术手法为:“此词遣词琢句,工绝警绝,最令人爱”。
“送数声”此时的词人已经身在客舍里,夜间静坐不眠,所感所闻就顺手写了下来。赶路的焦急,世事的苍老都在这深夜停驻片刻,让词人在这客舍里稍微休息。他安然的坐在那里,心里的惊跳,风浪,在风雪夜里不断起伏。但是这样的静坐,难免不动声色。古人正襟危坐,而这里却是带着思虑而夜不能寐。夜间听到这旷野的声音,其内心的感受是强烈的。
“乍离”,惊惶飞离的雁雀那一瞬间如离弦之箭,描写的是非常生动,让人身临其境。“嘹唳”,当雁群受惊后穿过密布的冻云飞向高空,其鸣声高亢漫长,有孤清的气息。因为此时心里回归安宁,对外界的声音是较为敏感的。风声,雪声,甚至雁的低鸣声都仿佛在耳际萦绕。酒市的灯火熄灭,孤村重新陷入寂静。联想到哲宗元祐年间他做了隐士,仿佛与这种心境也是有着其内在因果的。这样的词不带书卷气,是苦的,也是文雅的。黄升称他的词:“婉丽似万俟雅言。”这是十分准确的。
词的下阕由风雪夜转向写乡愁,笔调是委婉曲折的。词人是端坐不稍动,心里是有天地的。“无处不消魂”,这样的场景更多的则是出现在现在这样客居异乡的深夜,看到月色,宛如当年之情笼上心头,身在孤村,心境的色彩自然是黯然销魂。“故国”,即“故园”,兼有故处,指词人以前所到的地方,词人想到了故国的梅花,以及那穿着绿色罗裙之人,因为难忘,所以梦境中会有这样的思念之情,这种牵挂,看似轻描淡写,其实是痛到内心。
“为问”两句上承“故国”句,与前人的“泪眼问花”是一个境界。这样的思绪和心境,羁旅之苦,心声为悲。这是宋代的词人在路上。遇到风和雨,看到彩虹与云霓,穿青山,过长河。这样的旅途中的见闻构成文化之旅的根基,在词卷中表现出独有的美感。
人生的长路,宋人的步姿是最洒脱的。而行夜寄宿,这个主题在宋代词人的心灵世界有着无限可抒发的感慨的。
即使是苦涩的陈年旧事,在他们的心灵之中,也是可以随着冰雪融化的。或者到宋代的一个黄昏,来到客舍寄宿,看看酒旗灯火渐渐没入夜色,你可以与古人面对面说话,心灵的旅途就是这样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