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令人恐惧的“沙漠鼠”——猎杀“沙漠之狐”隆美尔

“沙漠鼠”队员一个个似猛虎一样,扑向前方一幢黑色的楼房。指挥部里枪声、爆炸声大作,到处是一片火光。莱伊克带领4名突击队员从右侧进入了楼房一楼,在大厅内正好与下楼的几名德军相遇,短兵相接,一阵枪战……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这座被认为是“司令部”的楼房建筑物中,始终没有出现隆美尔的身影。经审讯被俘的德军上尉军官方知,就在前天晚上,隆美尔临时到前线视察去了……

悄悄越海而来

1941年3月25日凌晨,有4个黑点悄悄浮出地中海水面,这是“沙漠鼠”在夜幕掩护下,搭乘潜艇驶近了利比亚的预定登陆点,岸上的接应人员按计划不停地闪动着手电筒,发出了可以登陆上岸的信号。

可是,海面正值风大浪急,波涛汹涌,要想登陆到100多米远的岸上确实太危险了,此时离天亮也仅剩下半个小时。莱伊克中校望着眼前汹涌翻滚的波浪,听着震耳欲聋的涛声,一种不祥的忧虑油然而生。他认为,可利用夜幕掩护的时间不多了,此地绝对不能久留,无论如何也要组织队员登上海岸。于是,他立刻命令队员从潜艇中取出了橡皮艇。

海风在不停地怒吼。队员们奋力地划着划板,劈波斩浪,艰难地驶向岸边。由于波浪险急,有3艘橡皮艇被2米高的海浪打翻,12名队员瞬间被海水吞噬,一直没能露出水面。其他橡皮艇在极端不利的条件下,经过奋勇搏击,总算靠到了岸边。

登陆上岸后,在接应人员的引导下,“沙漠鼠”急行军2千米,到达了一个叫“洼地”的狭窄河谷。海风吹拂潮湿的衣服,寒气侵袭着肌体,队员们可以在这里避避风寒。莱伊克中校派出一个先遣侦察小组了解情况。其他人员就地休整潜伏,养精蓄锐,准备于第3天夜晚袭击托卜鲁克要塞外围的德军。

突袭巴尔迪亚港

3月27日夜晚,“沙漠鼠”兵分三路,突然袭击了托卜鲁克附近的德军重要据点巴尔迪亚港。莱伊克中校亲自率领其中一个小队,袭击了位于港口西南角上的德军通信站。顷刻间,巴尔迪亚地区的德军指挥陷入瘫痪。第2小队隐蔽抵近港口东侧200米处的后勤基地,利用喷火器和燃烧弹,点燃了德军几个巨大的军用仓库。仓库顿时火光冲天,浓烟滚滚而起,4辆刚刚装载完的卡车也很快化为灰烬。第3小队在夜幕的掩护下,摸到了位于东南侧的巴尔迪亚河大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歼灭了守桥德军,并快速装填好足量的炸药,在离开不到3分钟,就发出了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巴尔迪亚河上唯一的通道被“沙漠鼠”切断了。刹那间,骄横自大的德军惊慌失措,乱作一团,急忙使用一部备用电台,发报到了驻利比亚海岸城市拜达的隆美尔指挥作战总部:“一支不明身份的突击队,今天凌晨突然袭击了巴尔迪亚港,我军通讯设备及军用物资受到了极大的破坏,托卜鲁克要塞被困英军也已突围。”号称“沙漠之狐”的隆美尔得到消息后火冒三丈,大骂其下级指挥不利,警惕性不高,并立即命令派出几支搜索部队追查“这支不明身份”的突击部队,一旦发现踪迹将不惜一切代价予以歼灭。但是,“沙漠鼠”就好像钻进了茫茫沙海之中,无影无踪了。

目标直指隆美尔

一个月后,这只“沙漠鼠”突然又冒了出来,他们非但没有减弱,而且又招募了一批非洲志愿人员,壮大了力量。由于沙漠上缺乏水源,他们始终没有刮胡子,满脸的胡须成了其队员的特征,这更增添了他们的神秘色彩。

5月20日黄昏,太阳的余晖恋恋不舍地照射在沙漠上,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一支由83人组成的“沙漠鼠”小分队紧急出动,突袭了托卜鲁克要塞以南50千米处的由隆美尔指挥的意大利军队驻地。在意大利驻军正吃晚饭的时机,“沙漠鼠”小分队驾着特制的沙漠越野吉普,用车上的机关枪扫射意军,用燃烧弹打击各种易燃目标,然后似阵风在沙漠中消失了,几个据点大火熊熊,映红了半边天。

深夜,告急的电话把进入梦乡的隆美尔吵醒了。他抄起电话,一听又是“一支不明身份的袭击部队”,“不知逃到哪里去了”,不由得恼羞成怒,大骂意军是一帮“墨索里尼肥猪养出来的无用废物”。可是,隆美尔怎么也没有想到,“沙漠鼠”袭击的下一个目标竟然是他“沙漠之狐”本人。

“狐狸”不在巢

擒贼先擒王。莱伊克中校亲自制定了奇袭隆美尔的计划,并决定立即展开行动,直奔德军非洲战场指挥司令部所在地拜达,试图以此行动扭转非洲战局。

11月16日,夜幕缓缓升起,繁星在天空闪烁。20名“沙漠鼠”队员急速行走在茫茫沙漠上。然而,到了半夜,云头越来越低,能见度变得非常低。前方侦察引导队员已迷失了方向,队员们不得不停下来。莱伊克打开地形图,掏出了指北针,准备重新判断一下方向。

伸手不见五指,四周一片黑暗,又没有可利用的方位物,很难辨别方位。大家正在焦急之时,突然右前方20米处闪动着一双双绿幽幽的眼睛,并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吼叫。不好,狼来了,两名队员立刻举起装有消声器的“斯特灵”冲锋枪,“噗、噗、噗、噗”打了几个点射,绿幽幽的眼睛顿时消失了。

不一会儿,天气突变,雷雨交加,莱伊克把队员们带到了一个小小的沙丘下,看来只能等到天亮后再前进了。

黎明过后,队员们补充了些食品,打点好行装,又开始前进。天有不测风云。9时,突然刮起了龙卷风,飞沙走石,天昏地暗,队员被吹得站不住脚,赶紧躲到一块洼地。风沙过去后,他们又背起了40多千克重的装具,缓缓地行进着。

到了中午,骄阳似火,气温高达45℃,队员们被烤得浑身冒汗,随身携带的一壶壶水都喝光了,口干得张不开,头几乎处于半昏迷状态,两条腿也开始不听使唤。到了14时,有2名队员实在坚持不住了,一头栽倒在了沙滩上。莱伊克不得不让队伍停下来,照顾好昏迷的队员,自己带着3个队员走向沙丘的后面,去寻找水源。

水终于找来了,队员们喝了水,体力也逐渐恢复。在寻找水源的时候,莱伊克有一个意外的收获,那就是发现了一条通往德军司令部背后的小路,从这里接近可以出其不意,攻敌不备。

11月18日凌晨,德军在拜达的总司令部里灯火通明,“嘀嘀嗒嗒”的电声和汽车、摩托车的马达声交织在一起,显得特别紧张和忙碌。这时,莱伊克中校带领“沙漠鼠”突击队已经摸到了这里。他首先命令3名队员潜入指挥部中探明情况,准备以小群多路、突然袭击的方式,围歼这只给英军造成重创的“沙漠之狐”。

3名先遣侦察队员在夜色掩护下,悄悄杀死德军警戒哨,摸进了德军指挥部。过了很久还不见他们回来,莱伊克中校心急如焚,“怎么啦?难道他们被德军抓住了?”正想看,突然里面响起了一阵激烈的枪声。原来先遣小组秘密干掉德军警戒人员后,交替掩护,跨越篱笆,进入楼房,正准备上楼梯时,一个头戴钢盔、身穿大衣的德国军官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正想掏枪射击,最前面的一名“沙漠鼠”队员用L1A1自动步枪“叭”的一枪打死了德国军官。顿时,德军指挥部内骚动起来,警笛声和叫喊声响成一片。

莱伊克中校知道3名队员暴露了,于是命令一个突击组在正面掩护,其他3个组从不同方向向指挥大楼发起攻击。很快,“沙漠鼠”队员一个个似猛虎一样,扑向前方一幢黑色的楼房。指挥部里枪声、爆炸声大作,到处是一片火光。他自己带领4名突击队员从右侧进入了楼房一楼,在大厅内正好与下楼的几名德军相遇,一阵枪战,一层楼中的德军全被歼灭。没有遇到抵抗,他们就上了二楼。

莱伊克中校悄悄打开作战指挥室的一扇门,两名队员闪身进入,但在里面没有发现什么,可隔壁的房屋门缝透出微弱的灯光,原来里面竟有6名德军从窗口向外射击。莱伊克迅速躲在门口一侧,一名队员飞起一脚,把门突然蹬开,举枪一阵扫射,另一名队员吼叫道:“还是这玩意痛快。”话音未落,一颗手雷飞进那个房间,还没等闪身离开,就被德军一颗子弹射中心脏,立刻倒在地上。此时只听一阵轰响,同时,室内的灯也熄灭了。

他们正要抢救倒下的队员,突然从3楼的楼梯上传出下楼的皮鞋声。莱伊克一个眼神,两名队员心领神会,一个箭步冲到楼梯,举枪快速射击,定眼一看竟是5名“沙漠鼠”队员正押着一名德军上尉军官下楼,可这时已经晚了。只听“叭”的一声,一名队员的腿部受了重伤。原来这几名队员从楼后攀登上了3楼,只捉捕到一名德军军官,没有发现其他敌人,没有想到在楼梯上出现了误伤。

外面的枪声逐渐稀小,莱伊克中校感到不太对劲,立即命令抬上伤亡队员,押上被俘军官,快速进行撤离。

各组队员都已撤到预定集合点。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这座被认为是“司令部”的楼房建筑物中,始终没有出现隆美尔的身影。经审讯被俘的德军上尉军官方知,就在前天晚上,隆美尔临时到前线视察去了。上苍保佑了“沙漠之狐”,隆美尔免遭一劫。

上天入地捕鼠

指挥总部遭袭击的消息传来,隆美尔深知是幸运之神保佑了自己,他马上急电命令北非、中东一带的德军,不惜一切代价歼灭这支袭击部队,是要看看到底是“沙漠之狐”厉害,还是“沙漠鼠”厉害。

于是,德国海军舰船严密封锁海面,空军在空中搜索突击队员,地面部队则对“沙漠鼠”躲藏的“洼地”重重包围,发动了一场全方位的搜剿战。

据说,莱伊克中校带领特种队员顽强地抵挡德军一波猛过一波的潮涌般攻击,阵地上尸体累累,在弹尽粮绝的危境下,“沙漠鼠”两三个人一个小组,利用夜色实施突围。然而,绝大多数队员在分散逃离途中,遭到德军的阻击、追杀和搜捕,一个个悲壮地战死于沙漠之中。只有两名队员得以生还,令敌胆战的“沙漠鼠”至此走出了历史舞台。

“沙漠鼠”

“哥曼德”特种部队在欧洲战场上多次越海对德军实施远程突袭,有效打击和牵制了敌人的兵力,也极大鼓舞了全世界反法西斯人们的信心。于是,英军又抽调第7、第8和第11“哥曼德”部队组成专门在沙漠进行袭击作战的部队,由莱伊克中校率领,计划迅速潜入非洲战场,袭击和骚扰驻利比亚的德国军队,以化解托卜鲁克受困英军之围。这支特殊部队的代号叫“沙漠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