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

全文约6.2万字。马克思写于1840年下半年至1841年3月,经过删节首次发表于《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及斐迪南·拉萨尔的遗著》1902年斯图加特版第1卷;第一次全文发表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27年国际版第1部分第1卷第1分册。这是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1839年,马克思计划对古希腊罗马哲学史进行一番全面的研究,并在这一过程中写成了预备性的7本《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写成此文,并把它作为应考哲学博士学位的论文寄给了耶拿大学哲学系。在这篇论文中,马克思详细阐述了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之间的一般差别和细节上的差别,高度赞扬了伊壁鸠鲁的关于原子脱离直线而运动的偏斜学说。马克思认为,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重要差别在于:前者只承认原子有两种运动,即直线下垂运动和原子的冲击;而后者除了肯定这两种运动之外,还肯定了原子脱离直线的偏斜运动。这样一来,前者只指出了原子的物质性,而后者不仅看到了原子的物质性,而且还揭示了原子的独立性和能动性。此时,马克思的思想基本上还是站在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的立场上,否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而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包含着物质的精神。但是,另一方面,马克思与黑格尔又有很大的不同,他已开始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化,彻底反对宗教,表明了鲜明的无神论思想。他写道:“哲学,只要它还有一滴血在它那个要征服世界的、绝对自由的心脏里跳动着,它就将永远用伊壁鸠鲁的话向它的反对者宣称:‘渎神的并不是那抛弃众人所崇拜的众神的人,而是同意众人关于众神的意见的人’……普罗米修斯承认道:老实说,‘我痛恨所有的神’。”并且,“在这个意义上,对神的存在的一切证明都是对神不存在的证明,都是对一切关于神的观念的驳斥”。

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强调了哲学同现实世界相统一的原则,认为“哲学的体系同世界的关系就是一种反映的关系……世界的哲学化同时也就是哲学的世界化”。哲学与现实生活相互作用,并使二者共同得到改造,最初地回答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的问题。马克思彻底的无神论思想和哲学应积极对待现实世界的主张,为马克思后来彻底克服唯心主义奠定了基础。

博士论文还表明了马克思追求人的自由,反对一切宗教束缚、压迫和奴役的愿望,为他以后建立消除压迫和奴役的新世界的革命思想作了最初的准备。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

人民出版社1956年~1985年版,第183页~2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