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1)
-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 孔德生 庄岚
- 2516字
- 2016-09-23 15:54:46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随之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间,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分别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运动、辛亥革命,但最终全部归于失败,一个革命时代就此落幕。
1919年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爆发,工人阶级首次登上历史舞台,中国从此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特别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长达28年的革命,终于取得了胜利,建立了新中国。28年的艰苦奋斗,28年的光辉历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一)五四运动爆发
在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1919年5月中国爆发了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在巴黎和会上损害中国主权,反对北京政府的卖国政策而爆发的。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帝国主义对中国加紧侵略以及北洋军阀政府对内残酷压迫、对外妥协投降造成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它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使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无产阶级力量的强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1.各种新思潮的涌现
经过五四运动,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中的一批先进分子,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为社会改造献计献策,他们对新思想不断学习、研究和宣传,进步的刊物和团体不断涌现。大多数刊物都宣称以改造社会为宗旨,有的还提出各种改造中国社会的方案。如北京的《每周评论》《国民》《少年中国》《新社会》,上海的《星期评论》,长沙的《湘江评论》,天津的《觉悟》等都是此时出现的有较大影响的刊物。李大钊等组织了少年中国学会,邓中夏等组织了平民教育讲演团,毛泽东、蔡和森等组织了新民学会,周恩来组织了觉悟社,恽代英组织了利群书社等,这些都是这一时期十分活跃的进步团体。1920年3月,李大钊等在北京大学组织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五四运动后,在新思潮大量涌现、诸多学说流派争鸣斗胜的形势下,马克思理论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进步青年。在学习研究和宣传各种进步思想的过程中,一批知识分子组成了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队伍。李大钊是中国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主张向俄国十月革命学习的先进分子。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论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与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本质区别。1919年10月、11月,李大钊分两期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对马克思主义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不同于以往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学说进行的片面的、不确切的表述。这篇文章通过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使李大钊完成了从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并且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李达于1919年发表《什么叫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目的》等文章,1919—1920年翻译了三部著作《唯物史观解说》《马克思经济学说》和《社会问题总览》,对马克思主义的各个部分作了系统阐述,对国内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陈独秀发表《谈政治》,主张通过暴力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及专政。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也先后发表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一些追随孙中山革命的老同盟会会员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也开始转向马克思主义。在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并深入工人群众的过程中,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不断成长,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建准备了干部条件。
2.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的论争
五四运动之后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使新文化运动的营垒开始发生明显的分化,出现了要不要马克思主义、以什么主义改造中国社会的激烈论争。以李大钊、陈独秀等为代表的左翼分子转向了马克思主义,以胡适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右翼分子则站在反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1919年7月,胡适在《每周评论》第三十一号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挑起了“问题”与“主义”之争。针对胡适的观点,李大钊于1919年8月撰写《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进行批驳。继胡适之后,张东荪、梁启超等于1920年年底发表了攻击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文章,挑起了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这场论战是关于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是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条件是否具备的争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马克思主义者围绕着革命的形式、国家的本质等问题对无政府主义者进行了严肃批判,这实际上是一次中国要不要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争论。
三次大论战,解决了先进知识分子中间的四个根本问题:第一,中国必须接受马克思主义;第二,中国革命必须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第三,中国必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第四,中国必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党。这些问题的解决,说明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工人运动已初步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同时也在干部上作了准备。
(三)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工人阶级日渐壮大,并以崭新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一大批初具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投身到工人群众中,开展了大量的组织、宣传工作,使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紧密结合,自此,成立共产党的各项条件均已成熟。此外,来自共产国际的帮助,无疑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促进和加速了这一进程。
最早酝酿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是李大钊和陈独秀。1920年1月,李大钊、陈独秀在北京开始探讨共产党的成立问题。之后,陈独秀在上海,李大钊在北京,他们分别在南北方开始筹划建党工作。1920年春,俄共远东局经共产国际批准代表维经斯基赴华考察,分别于北京、上海两地会见了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对国内外革命形势交换了意见,以加速中国共产党的建立。1920年5月,陈独秀与李汉俊、李达、俞秀松等人多次就建党问题进行了讨论,进入组织建党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