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推荐序

为了那双发现美的眼睛

我认识苏小昨的时候,是在北京的一家饭店。刚听她名字,以为和我一样,是一个青年作家。见面后,才知道是全职妈妈。

曾经看过一本理查德·道金斯写的《自私的基因》,里面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观点,就是人都是自私的,从骨子里,都是自私的。直到我遇到苏小昨。

我看过她的文字,很细腻,非常适合女孩子去读。我问她,你天天照顾老公、孩子,怎么还有时间去琢磨这些事情,把生活看得这么明白?

她笑着说,反正有了别人没有的大把时间,何不去琢磨一些事情,然后动笔写一下呢。

在此之前,我也认识了很多全职妈妈,她们的生活圈子很小,除了孩子就是老公,最多串门的亲戚能让她们念叨很久。那天,她请我们去KTV唱歌,我问她:你写作多久了?

她说:很久了。

我说:平时都用什么时间写呢?

她说:等孩子睡着了,我就开始动笔,有时候看着她会对生命有更深刻的感悟。

和她沟通的那一个晚上,苏小昨没有抱怨她的劳累,虽然我能看到她眼睛里的血丝。她让我看到了一个家庭主妇的坚强和当女人沧桑背后的执着。

后来,我听了她给我讲的故事,跟我聊的爱情,忽然觉得,那些甜蜜单纯的故事背后,有着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

这些时间我在全国各地巡讲,像上了发条一样,除了上课、巡讲就是在路上,实在没有时间去写文章。那天在路上,苏小昨说自己要出第一本书了,问我能不能帮忙写序。

我说,虽然时间紧张,但我在路上帮你写吧,为了你,为了那些默默为家庭付出的妈妈,为了那双可以发现生活中美的眼睛。

她的书我会推荐,另外,预祝新书大卖。

青年导演、青年作家 李尚龙

因为梦想有光亮

作为一个只出过一本书的业余作者,受邀给别人的新书写序,心中不免几分忐忑。不为别的,只因我深知第一本作品集对一个作者以及他的人生意味着什么。

去年,被几个公众号转发过几篇文章后,我被拖进了一个作者微信群。其实我是个很少在微信上闲聊的人,看了一下群成员,几乎全都是有代表作的年轻作者。

小昨第一个加了我的微信。我对小昨的印象,是因为那篇被竞相转发的《亲爱的,下一个不见得会更好》。同为山东人,相遇格外亲切。

小昨的文章,没有太多华丽的铺排,几乎全是身边人的故事:家中长辈,相熟亲戚,多年闺密,亲密同事,像一顿清淡可口的家常饭,看似寻常,品咂出来的,却是最接地气的烟火味道。你的一个片段,或许就发生在昨晚我的饭桌前。她的某句话语,或许就出现在你今天的枕头边。

后来我才知道,小昨曾是个地道的文艺女青年,从少女时代便爱好写作,一路跟着爱情引吭高歌,直到为了孩子,做了全职妈妈。只有走过的人,才懂得从文艺少女到全职妈妈这条路,走得何等艰难,像上了岸的美人鱼的双脚,步步血刃,才有迤逦。我不是全职妈妈,也同样经历了初为人母时一段极为艰难的时光。在走过这段低谷后,我才敢回头,去审视那个手忙脚乱、抑郁又焦虑的自己,才敢一点点用文字去记录那段坎坷心境。

而小昨比我勇敢得多,她边带孩子边做兼职,仍坚持写作,写育儿心得,写情感故事,写励志鸡汤。我深深懂得,那是一个全职妈妈在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是一个在人生角色重大转折过程中的女性,在奶粉、尿片的琐碎日子里,支撑自己走下去的光。

我很佩服小昨。

对于我们这种人,文字是生命的一个出口。我和小昨一样,从少女时代就写些小女生的碎碎念,发到四处的投稿邮箱,期盼有一天,能在某个刊物上看到载着自己名字的一个小小版块。所以至今,我们特别庆幸能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一个多元、多样、充满机会、相信努力的时代。微信、微博、各路专栏、各种APP,给了我们这些非专业作者前所未有的机遇,让我们在经历了悲喜离愁、尘世风雨之后,一点点实现白衣少年的梦想。

人到中年,常常耻于谈梦想。可生活浮沉,时光倏忽,总得时不时给自己打打强心针。哪怕烦恼接踵而来,孤独如影相随,好在有文字,能让我们在熙熙攘攘、柴米油盐里,留出一点时间,给自己坚守多年的初心。

梦想一直有光亮,照着每一个心怀远方的人,从此无惧暗夜。

小昨的这本书,不止写爱情,更是一个日渐成熟后的女性的人生态度。关于情爱的百转千回,关于生活的点滴感悟,抚过人心,如春风化雨。

愿你亦能感受这温润与光亮。

情感作家 李爱玲

一个有故事的女同学

2004年的深秋,陈奕迅的《十年》红遍大江南北。

那一年的初冬,我在老舍先生笔下温暖晴朗的济南,认识了一个爱唱歌、爱讲故事、笑起来有两个甜甜小酒窝的可爱姑娘。

我和小昨相识在美术考前集训班里,那时他们学校把整个美术培训机构都包了下来,而我就是为数不多的“散客”。

十七岁的我,还是个不善言辞的内向姑娘,因为害羞,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也没有多少朋友。

小昨是美术班里第一个主动过来和我讲话的姑娘。她虽然和我一样性格内向,一旦熟起来,却是刹不住闸的“话匣子”。或许是因为相同的兴趣爱好,我俩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画画的时候总是很枯燥很无聊,很多人戴着耳机听听广播听听音乐,而我只要坐在小昨旁边就可以了。小昨会声情并茂地给我表述她听来或者看来的爱情故事。对于我们两个这种发育迟缓、身材平板、不会打扮的姑娘来说,在爱情光顾我们之前,小昨口中那些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满足了我们对爱情的所有幻想。

高考之后,我和小昨一度失去了联系。没想到有一天我居然收到了她的来信。聪明的她,把我的名字输入百度,居然搜到了我所在的学校和班级。我惊奇地发现她的文笔竟然非常优美,而此时,我也是一个爱好写诗的文艺女青年。

大学期间,虽然我俩并不是经常见面,但我们会通过写信、打电话和上网聊QQ来了解彼此的情况。

小昨是一个对感情非常认真的人。读书期间,勤奋好学的她从来没有谈过恋爱。她固执地等待那个能够触动她心弦的人。那个人可以没钱,但一定要懂她。

2011年,小昨遇到了她的真命天子王同学。说实话,我刚开始和她的大多数亲朋好友一样,非常不看好她和王同学。因为他俩的性格迥异,成长环境不同,而且王同学是一个脾气暴躁又非常能折腾的穷小子。

小昨就这样一直跟着他东奔西走、颠沛流离。她放弃了在山东老家稳定的工作,跟着王同学先去了济南,然后又去了北京。

在她生完孩子十天后,王同学得到了一个去珠海创业的机会,我们心疼她刚生完孩子非常需要照顾,都不同意他们去珠海。

在北京她还有我们这帮好朋友,去了珠海可真的就举目无亲了,一想到她瘦弱的身躯,抱着孩子,穿梭在陌生的城市,就觉得好心疼。

跟着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小子如此奔波,换作任何一个姑娘肯定都受不了,可小昨依然笑嘻嘻地夫唱妇随,随时准备着换工作去适应新的环境。最最关键的是这个姑娘还无比贤惠,烧得一手好菜。所以我想王同学前世应该是拯救了银河系,今生才遇到小昨这样的女孩。

我有的时候在想,身边这么多的好姑娘,对待爱情如此专注,这般执着,真正是因为那个人多么优秀、魅力多么大吗?其实未必吧,或许仅仅因为在我们幻想爱情的年纪,恰好你干干净净地出现了,你不一定是我幻想的样子,但是只要你对我好,我就不再幻想别的了。

除了对爱情执着外,小昨也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文学梦想。早在中学时,小昨就写各种小说,最开始是一些纯文学类的农村题材小说,后来认识王同学后,小昨便开始写一些情感类的故事。虽然她的感情经历并不多,但她是一个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好姑娘。

在全职带孩子期间,小昨一直坚持写作,这是我最佩服她的地方。作为一个农村走出来的姑娘,她比同龄人吃过更多的苦。她曾在北京住过地下室,做过销售、化妆师、彩妆督导、策划、编辑等工作。

这让我想起孔子那句话:“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意思是说,我之所以现在懂得很多学问,是因为年轻的时候很贫苦,做过很多别人都不愿意做的事情。这个姑娘就是这样,她在这些经历中认识了很多人,遇到了很多故事,她把这些故事写下来,于是就有了今天的这本书。

感谢一直以来给我温暖的这个姑娘,感谢我遇见的爱情,也感谢我遇见的你。

孙冰颖

2016年4月写于北京